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雅各英译儒经的特色与得失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5-120,共6页
理雅各英译儒经是汉学界和翻译史上纪念碑式的作品,理氏译本在阐释、翻译、注释、绪论、文体诸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译者忠于原作、贴近原语、善为读者考虑;但理译也存在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关键词 理雅各 阐释 翻译 注释 文体 局限性
下载PDF
理雅各、辜鸿铭英译儒经的不及与过 被引量:23
2
作者 樊培绪 《中国科技翻译》 CSSCI 1999年第3期51-53,共3页
理雅各(JamesLegge1814~1897)和辜鸿铭(1857-1928)是英译儒经的两位先驱。他们是英译儒经历史上最早的两块里程牌。对理、辜译文的得失,人言言殊,而笔者认为两种译文各有特点,优劣互见。不妨说,理... 理雅各(JamesLegge1814~1897)和辜鸿铭(1857-1928)是英译儒经的两位先驱。他们是英译儒经历史上最早的两块里程牌。对理、辜译文的得失,人言言殊,而笔者认为两种译文各有特点,优劣互见。不妨说,理译失误较多,失之于“不及”,而辜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辜鸿铭 英译汉 译文 《论语》 《四书》 《中庸》 《五 英译本
下载PDF
辜鸿铭英译儒经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8
3
作者 钱桂容 钟克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4-778,共5页
目前,辜鸿铭英译儒经的研究存在三个问题,即对辜鸿铭苦心孤诣之独特译法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因素的考察不够充分,对辜鸿铭儒经译本,特别是《中庸》译本的研究不足,对辜译儒经于中华文化在西方传播中的贡献估价不足。我们建议对辜鸿铭通过... 目前,辜鸿铭英译儒经的研究存在三个问题,即对辜鸿铭苦心孤诣之独特译法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因素的考察不够充分,对辜鸿铭儒经译本,特别是《中庸》译本的研究不足,对辜译儒经于中华文化在西方传播中的贡献估价不足。我们建议对辜鸿铭通过英译儒经传播中华文化的行动给予重视,但不急于给辜鸿铭及其所译儒经上纲定性,应切实加强对其译本的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中庸》译本 文化
下载PDF
清以降乡村绅商的形成及其社会经济功能——以湖北羊楼洞雷氏等家族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定光平 彭南生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8,共9页
湖北羊楼洞是中国青砖茶的故乡。清以降 ,当地茶叶商品经济的发展 ,刺激了传统士人弃儒经商 ,因而在羊楼洞形成了一个以业茶为主的绅商群体。他们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绅商 中国 湖北 商品 乡村 社会济发展 家族 士人
下载PDF
近代经学的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汤志钧 《中州学刊》 198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这里所说的近代,指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儒家经学由变化改造到退出历史舞台的八十年。 经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是封建政府用以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漫长的封建社会,儒家经典崇奉勿替,儒家创始人孔子也作... 这里所说的近代,指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儒家经学由变化改造到退出历史舞台的八十年。 经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是封建政府用以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漫长的封建社会,儒家经典崇奉勿替,儒家创始人孔子也作为偶象膜拜,在社会上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一种传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今文 孔子 张之洞 曾国藩 今文学派 封建统治
下载PDF
西夏文《黄石公三略》注文引儒家典籍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凯 《西夏研究》 2023年第4期25-30,共6页
西夏文《黄石公三略》的注文中,有27条注文引用了儒家《左传》《周易》《周礼》《孝经》《诗经》《论语》,以及《孟子》中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引文中的内容与汉文儒家典籍中相应内容的比勘,可以发现,除却部分晦涩抽象的内容,夏译者翻译... 西夏文《黄石公三略》的注文中,有27条注文引用了儒家《左传》《周易》《周礼》《孝经》《诗经》《论语》,以及《孟子》中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引文中的内容与汉文儒家典籍中相应内容的比勘,可以发现,除却部分晦涩抽象的内容,夏译者翻译不甚准确之外,其他内容的翻译基本都符合汉文本之义,说明夏译者对儒家典籍的理解是与儒家典籍的晦涩程度相关,对于文义浅白的内容理解比较准确,而对艰涩难懂、言简意深的儒家典籍则略显乏力。虽然如此,却并不影响西夏知识分子对儒家典籍以及这些典籍所承载思想观念的理解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 《黄石公三略》
下载PDF
论唐宋间“四书”升格为儒经的原因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铭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1-125,共5页
唐宋之间 ,“四书”取代五经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官方法定的儒家经典。本文认为四书升格是唐宋经济发展、思想流变的必然 ;四书以其自身的特点而具备了升格的可能。另外 ,唐宋诸大儒对四书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 ,超越了唐代释老的心性本体论 ... 唐宋之间 ,“四书”取代五经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官方法定的儒家经典。本文认为四书升格是唐宋经济发展、思想流变的必然 ;四书以其自身的特点而具备了升格的可能。另外 ,唐宋诸大儒对四书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 ,超越了唐代释老的心性本体论 ,将“佛性”或“道性”还原为人性 ,并将性与天道相沟通 ,将天道与伦理相沟通 ,把学术的核心话题从“佛性”、“道性”转换为“天理” ,最终他们实现了整个学术的转换。这种学术转换是在对“四书”精心解释下完成的 ,新的学术理论的确立 ,使得它所依傍的文本也广泛地被接受 ,“四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宋代 四书 心性本体论 佛性 道性 人性
下载PDF
六朝经学的中衰与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牟世金 《青海社会科学》 1985年第1期75-84,共10页
皮锡瑞渭:“经学盛于汉,汉亡而经学衰。”这是治经学史者的传统观点。张衡早就讲到:“愍文学之弛废,怀儒林之陵迟”;魏明帝则说:“兵乱以来,经学废绝”。作如是论者,其后甚多。但从皮氏所说:“郑(玄)学出而汉学衰,王肃出而郑学亦衰”,... 皮锡瑞渭:“经学盛于汉,汉亡而经学衰。”这是治经学史者的传统观点。张衡早就讲到:“愍文学之弛废,怀儒林之陵迟”;魏明帝则说:“兵乱以来,经学废绝”。作如是论者,其后甚多。但从皮氏所说:“郑(玄)学出而汉学衰,王肃出而郑学亦衰”,其故在“郑君为汉儒败坏家法之学”,王肃“效郑君而尤甚”,我们反而由此看到:儒家经学在两汉之后虽是中衰了,但也有发展。不过从什么角度来看其兴衰,衰的是什么,发展的是什么,都应作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衰 魏晋南北朝 博士 后汉书 汉末 王肃
下载PDF
论谶纬的思想归属
9
作者 吕锡琛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6-122,共7页
谶纬盛行于西汉末年至东汉时期,由于种种社会历史原因,它与儒家经典产生了密切联系。因此,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将其划入儒学的范畴内,视其为儒学的一部分。笔者认为,此说实乃似是而非。谶纬究竟应该归属于哪一学派,它们又是如何同儒经攀... 谶纬盛行于西汉末年至东汉时期,由于种种社会历史原因,它与儒家经典产生了密切联系。因此,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将其划入儒学的范畴内,视其为儒学的一部分。笔者认为,此说实乃似是而非。谶纬究竟应该归属于哪一学派,它们又是如何同儒经攀附在一起的?这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纬书 方术 占星术 阴阳灾异说 《太平 道教
下载PDF
儒经义疏名义、体式考正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卫宁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4期134-136,共3页
文章通过考察"义疏"字义演变,得名缘由及历代儒经义疏体式特点,对目前学界对于"义疏"的一些看法做出了辩正。文章指出,"义疏"复合"义""疏"二字而成,各字取义不同,"义疏"... 文章通过考察"义疏"字义演变,得名缘由及历代儒经义疏体式特点,对目前学界对于"义疏"的一些看法做出了辩正。文章指出,"义疏"复合"义""疏"二字而成,各字取义不同,"义疏"名义因此有别,同时,由此名义之下,亦存在着彼此相关但相互区别的三种不同体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疏 名义 体式
下载PDF
刘知几疑古思想的形成及考辨儒经、古史之成就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绪敏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21-125,共5页
本文是作者有关《交通》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作者从辨伪学的角度,分析了刘知几疑古思想产生的渊源,总结了《交通》在考辨《尚书》、《春秋》、《论语》等儒家经典以及《史记》、《汉书》、《东现汉纪》、《晋书》等文书所取得的成就... 本文是作者有关《交通》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作者从辨伪学的角度,分析了刘知几疑古思想产生的渊源,总结了《交通》在考辨《尚书》、《春秋》、《论语》等儒家经典以及《史记》、《汉书》、《东现汉纪》、《晋书》等文书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肯定了刘知几大胆的疑古精神,同时也指出了他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几 疑古思想 考辨 《史通》 思想渊源 古史 唐代 史学家
下载PDF
儒学走向世界之路
12
作者 朱仁夫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2000年第4期41-45,共5页
两千多年来 ,中国儒学一步步走向世界。秦汉时 ,经学博士将四书五经传到东亚南亚 ;唐宋时 ,朝鲜、日本诸国通过留学生获取儒经 ;明清之际 ,欧洲传教士西译出版儒学著作 ;2 0世纪以后 ,新儒家们在海外传经布道。可以预言 :走向世界的儒... 两千多年来 ,中国儒学一步步走向世界。秦汉时 ,经学博士将四书五经传到东亚南亚 ;唐宋时 ,朝鲜、日本诸国通过留学生获取儒经 ;明清之际 ,欧洲传教士西译出版儒学著作 ;2 0世纪以后 ,新儒家们在海外传经布道。可以预言 :走向世界的儒家文明 ,将是未来人类最耀眼的星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向世界 出版 留学生 四书 博士 获取 家文明
原文传递
信于本,传以真——论理雅各的儒经翻译观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振慧 崔卉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5-110,共6页
理雅各《中国经典》翻译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世人对其一以贯之的"信本"原则褒贬不一,对其内涵丰富的翻译观不甚了了。文章将理氏儒经翻译观概括为"信于本,传以真",即:立足(原文)文本,探求本义,揭示本真;诚待作者、读... 理雅各《中国经典》翻译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世人对其一以贯之的"信本"原则褒贬不一,对其内涵丰富的翻译观不甚了了。文章将理氏儒经翻译观概括为"信于本,传以真",即:立足(原文)文本,探求本义,揭示本真;诚待作者、读者和译事,以实现文化传真。在此翻译观指导下,理氏采用"绪论、注释文外导读,显化、异化文内传真"的翻译策略,取得较好的翻译效果。理氏译经理念及成就对我国典籍英译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翻译观
下载PDF
创造性翻译与文化挪用——庞德的儒经译介评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平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0-36,共7页
庞德一生崇拜和推介中国文化,儒家思想是他翻译和创作的重要源泉。但庞德译介儒经的目的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并为腐朽的西方社会找到一剂药方,所以,他在翻译中的改写、创造和挪用的成分很多,导致了他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和歪曲。
关键词 庞德 创造性翻译 文化挪用
下载PDF
唐代《开成石经》的刊刻与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强跃 陈根远 《文博》 2015年第5期76-81,共6页
《开成石经》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十二月(834)年,开成二年(837)完成。凡刻《周易》等12种儒家经书,共114石。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是中国古代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儒家刻经。《开成石经》完整保存了迄今所见一些儒经的最早版本... 《开成石经》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十二月(834)年,开成二年(837)完成。凡刻《周易》等12种儒家经书,共114石。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是中国古代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儒家刻经。《开成石经》完整保存了迄今所见一些儒经的最早版本,完善了儒家经典核心的内容框架,是经过几代人研究校勘核定的标准经典。其大规模的槌拓、本乎书籍开本的行款设计,在技术推广与图书设计理念上,都是雕版印刷流行前的最后一次、规模盛大、影响深远的总预演。堪称中华文化的原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成石 刊刻 价值
下载PDF
“圣徒”孔子:第一部儒经英译作品中的孔子形象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辉 《东方翻译》 2015年第3期55-64,共10页
《孔子的道德学说》(The Morals of Confucius,1691)是最早的儒经英译本,也是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百多年问,英语世界中孔子形象的主要来源。《学说》借助翻译,将孔子塑造成坚守理性、敬事上天、提倡静修、不务虚玄的“圣徒”... 《孔子的道德学说》(The Morals of Confucius,1691)是最早的儒经英译本,也是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百多年问,英语世界中孔子形象的主要来源。《学说》借助翻译,将孔子塑造成坚守理性、敬事上天、提倡静修、不务虚玄的“圣徒”,连讲话都与耶稣有几分相似。这种充满善意但却不无偏颇的呈现,屁示出译者将孔子基督教化的急切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形象 英译本 圣徒 作品 道德学说 19世纪初 17世纪
原文传递
袁枚反正宗传统的早期启蒙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寒鸣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2年第3期79-88,共10页
18世纪的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不仅竭力抨击宋儒和汉儒,斥责当世学风之弊,而且更力图挣脱儒经桎梏,直接向借圣人之言、圣人权威以实施文化专制主义的正宗儒学发起攻击,这确实具有谋求思想文化上自由与解放的启蒙意义。
关键词 袁枚 早期启蒙思想 道统 理学
原文传递
儒家君主观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以儒经译文为中心
18
作者 《国际汉学》 CSSCI 2022年第2期19-24,M0004,共7页
耶稣会传教士们通过翻译儒经向欧洲介绍了中国具有的不一样的君主形象。他们的初衷是通过研究中国价值观和历史观来传播基督宗教,然而他们的翻译手法基本是建立在基督宗教价值观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一些耶稣会士引入孟子的革命观等概... 耶稣会传教士们通过翻译儒经向欧洲介绍了中国具有的不一样的君主形象。他们的初衷是通过研究中国价值观和历史观来传播基督宗教,然而他们的翻译手法基本是建立在基督宗教价值观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一些耶稣会士引入孟子的革命观等概念,这对当时王权神授和君主专制的欧洲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但已经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汉学家毫不犹豫地向近代欧洲介绍了中国哲学,以及他们从中看到的理想君主形象和应被推翻的暴君形象。由此可见,中国的君主观曾是欧美国家借鉴的模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家君主观 法国大革命 中国学
下载PDF
翻译与宗教的互动关系探析——基于儒经西传的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岳峰 张济民 《九江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3-47,共5页
中西方文化交流由来已久。自16世纪末起,传教士出于传教的需要而译介儒经,引发了持续至今,规模相当的儒经西传盛事。值得注意的是,由众多的译本来看,儒经的翻译不同程度上受到传教士自身宗教信仰的影响。让人深思的还有,在西传过程中,... 中西方文化交流由来已久。自16世纪末起,传教士出于传教的需要而译介儒经,引发了持续至今,规模相当的儒经西传盛事。值得注意的是,由众多的译本来看,儒经的翻译不同程度上受到传教士自身宗教信仰的影响。让人深思的还有,在西传过程中,不少传教士或多或少接受儒家思想;而部分传教士的译介活动遭到宗教组织的反对,并引起罗马教廷与清廷的对立。文章通过以上史实与相关译本的分析,论述了翻译与宗教的互动规律:宗教启动翻译,催生翻译家;宗教信仰直接影响译者对文本的解读及其翻译措辞与总体策略;翻译活动可以促进宗教文化的扩容或导致宗教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与宗教 互动 西传
下载PDF
儒经义疏体在隋代的发展及其成因探究
20
作者 吕玲娣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38-43,128,共7页
儒经义疏体发展到隋代,在训释体式、内容和方法上大体上承袭了南北朝儒经义疏体,但也发展了一些新的训释特征,如科判序文章段,说明经文无义例,标明经文、传文的起止,征引典籍以疏解序文等。这些新训释特征的形成不仅受到南北朝佛经注疏... 儒经义疏体发展到隋代,在训释体式、内容和方法上大体上承袭了南北朝儒经义疏体,但也发展了一些新的训释特征,如科判序文章段,说明经文无义例,标明经文、传文的起止,征引典籍以疏解序文等。这些新训释特征的形成不仅受到南北朝佛经注疏的影响,还受到中国传统注释体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疏体 隋代 发展 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