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火说”与唐代寒食诗的兴盛──中国古代民俗与文学关系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景圣琪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4,共6页
初唐官方视《周礼》为寒食最初起源的"改火说",消除了此前由"介子推说"所造成的寒食与儒家礼的对抗,不但奠定了寒食在唐代发展的合法基础,而且还带来了唐代寒食诗的兴盛。
关键词 唐代 介子推说 改火说 儒家 寒食诗
下载PDF
儒家传统“礼”的演变及其当代价值
2
作者 胡孝红 郭泽东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5-32,116,共9页
儒家传统“礼”通常被用来教化个人修养、协调人际关系、维系社会治理和服务国家统治。儒家传统“礼”不断接受洗礼,历经“礼”的萌芽与形成,“礼”的完善与宣扬,“礼”的传承与创新,其蕴含的进步思想对当今“治国理政”有着重要借鉴意... 儒家传统“礼”通常被用来教化个人修养、协调人际关系、维系社会治理和服务国家统治。儒家传统“礼”不断接受洗礼,历经“礼”的萌芽与形成,“礼”的完善与宣扬,“礼”的传承与创新,其蕴含的进步思想对当今“治国理政”有着重要借鉴意义。从个人层面,儒家传统“礼”为培育公民优良品格提供了文化基石;从社会层面,儒家传统“礼”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当代和谐精神提供了重要启示;从国家层面,儒家传统“礼”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借鉴。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要对儒家传统“礼”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做到根植于民,坚持以文化人,培育民众优良品格;理路并举,坚定文化认同,推进社会和谐建设,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当代价值 国家治理 传统文化 演变
下载PDF
中国传统体育礼仪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杰 曹莉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151,158,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儒学视角对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进行整体研究。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具有独特性、遗传性、规定性和变异性等特点。传统体育礼仪文化体现了礼、义、仁、恭敬谦让、中庸和谐的价值准绳,强调知行...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儒学视角对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进行整体研究。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具有独特性、遗传性、规定性和变异性等特点。传统体育礼仪文化体现了礼、义、仁、恭敬谦让、中庸和谐的价值准绳,强调知行的道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体育 儒家
下载PDF
战国秦汉之际的受命改制思潮与封禅——对封禅礼形成的学术思想探源 被引量:9
4
作者 葛志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149,共9页
封禅乃是活跃于战国秦汉之际的政治化宗教思想,经秦始皇、汉武帝的推阐,形成一种旨在维护国家法统的政治性礼仪,并由原本的齐学转入儒学而融入到谶纬的体系。封禅礼仪形成的这一过程是在战国秦汉之际受命改制思潮的推动下完成的,它是儒... 封禅乃是活跃于战国秦汉之际的政治化宗教思想,经秦始皇、汉武帝的推阐,形成一种旨在维护国家法统的政治性礼仪,并由原本的齐学转入儒学而融入到谶纬的体系。封禅礼仪形成的这一过程是在战国秦汉之际受命改制思潮的推动下完成的,它是儒家礼学在汉代取得的一个发展硕果,不仅使儒家礼学从自身内容上得到新的充实和发展,而且也从礼学角度展示了儒家学说与时俱进的学术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 受命改制思潮 政治化宗教 封禅 儒家
下载PDF
论儒家礼文化的特点及内涵 被引量:5
5
作者 邵文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5-47,共3页
儒家礼文化主要是对五帝时代的社会礼文化的继承,儒家的礼乐文明使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步入了伦理社会。儒家礼文化的特点是"仁"、基础是"中庸之道"、主要内涵是"礼"和"乐"。宽容他人、尊重他... 儒家礼文化主要是对五帝时代的社会礼文化的继承,儒家的礼乐文明使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步入了伦理社会。儒家礼文化的特点是"仁"、基础是"中庸之道"、主要内涵是"礼"和"乐"。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为他人考虑,是儒家礼文化的基本规范和标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儒家礼文化的最高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中庸
下载PDF
儒家礼学精神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余利斌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3-87,105,共6页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它对我国社会的诸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等级精神、忠信精神、德孝精神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之一——儒家礼学的核心。本文从儒家礼学的视角,就礼学的等级精神、忠信精神、德孝精神三个方面,探析了...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它对我国社会的诸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等级精神、忠信精神、德孝精神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之一——儒家礼学的核心。本文从儒家礼学的视角,就礼学的等级精神、忠信精神、德孝精神三个方面,探析了儒家礼学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分析了传统武术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的儒家礼学原因。这对从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新视角来弘扬民族传统武术有重要意义,对民族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传统文化 传统武术 学精神
下载PDF
儒家“礼”视角下的可持续景观设计
7
作者 麦富诠 《陶瓷》 CAS 2024年第10期18-20,共3页
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的主要传统思想之一,礼是儒家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儒家礼学思想认为礼法于自然,主张敬畏自然,克己节制,重于引导人们保护自然。结合儒家礼文化而革故鼎新,以不同的思想框架和概念体系引导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景观... 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的主要传统思想之一,礼是儒家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儒家礼学思想认为礼法于自然,主张敬畏自然,克己节制,重于引导人们保护自然。结合儒家礼文化而革故鼎新,以不同的思想框架和概念体系引导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理念。“礼”作为一个活的传统,激活其鲜活的创造性,以对现代景观与自然矛盾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笔者以儒家“礼”作为主要论述和梳理的角度,以中国传统儒家“礼”的思想结合中国现代景观设计,探寻礼学与现代景观设计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可持续景观 儒家 生态
下载PDF
冠礼与成人之道——由冠礼释义看儒家哲学的礼义诠释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树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4,共10页
冠礼是传统社会男子成年的标志,古代礼仪系统的起点。冠礼源出远古部族时代成人礼,是古初成人礼经过自觉仪式改造和精神提升的全新生活仪轨和文化形式。《礼记·冠义》作为儒家礼仪释义文献的代表作,对冠礼所象征的"成人之道&q... 冠礼是传统社会男子成年的标志,古代礼仪系统的起点。冠礼源出远古部族时代成人礼,是古初成人礼经过自觉仪式改造和精神提升的全新生活仪轨和文化形式。《礼记·冠义》作为儒家礼仪释义文献的代表作,对冠礼所象征的"成人之道"进行了系统解说。古人所谓成人,是社会—伦理价值意义上的,亦是性体论意义上的,人之异于禽兽的礼义本质在其生命中的实现与彰显。成人更意谓成德之人,即礼义在人生命中的充分实现。儒家冠礼释义围绕伦理—政治维度、德性—修养论维度和形而上—性体论维度三个方向展开。通过冠礼释义,使其义理信念落实于社会礼仪活动,同时通过对其内涵的揭示和解释,使礼俗获得点化和提升,从而实现了生活哲学化与哲学生活化的双向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儒家
下载PDF
浅析儒家礼文化的价值与传承发展
9
作者 柏薇 《汉字文化》 2024年第19期65-67,共3页
儒家礼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着传统社会对于社会规范、文化制度方面的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积淀。儒家礼文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增强个人自律意识、推进社会有序化发展、增加民族凝聚力... 儒家礼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着传统社会对于社会规范、文化制度方面的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积淀。儒家礼文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增强个人自律意识、推进社会有序化发展、增加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新时代,我们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推动儒家礼文化的发展,使儒家礼文化具有时代内涵;积极传承并弘扬儒家礼文化,让其成为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传统文化 现实价值
原文传递
儒家礼学的象征人类学解释 被引量:4
10
作者 瞿明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1,共6页
儒家礼学中的"礼"其实就是象征人类学的基本概念"象征"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是一套具有中国化或本土化特点的象征符号体系。而从象征人类学的角度,对儒家礼学文本的多种象征表达方式作相应的解释和分析,则可以在儒家... 儒家礼学中的"礼"其实就是象征人类学的基本概念"象征"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是一套具有中国化或本土化特点的象征符号体系。而从象征人类学的角度,对儒家礼学文本的多种象征表达方式作相应的解释和分析,则可以在儒家礼学与象征人类学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儒家礼学和象征人类学理论的深化与发展提供新的观察和认识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象征人类学 本土化
下载PDF
先秦儒家礼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长恒 牟海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17,共3页
先秦儒家礼育思想是指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创建于孔子、发展于孟子荀子的一套关于礼的制度、仪式和价值内涵的教育思想体系,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理念上的共识,并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应刚柔并济,加强... 先秦儒家礼育思想是指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创建于孔子、发展于孟子荀子的一套关于礼的制度、仪式和价值内涵的教育思想体系,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理念上的共识,并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应刚柔并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多维共建,构筑协同育人机制;内外兼修,用音乐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育思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理念 启示
下载PDF
“鬼神之为德”——一个性命论的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飞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22年第4期59-68,7,10,11,共13页
本文是从性命论哲学角度理解中国传统宗教与哲学思想中“鬼神”概念的一个尝试。首先,论文梳理了民国以来关于鬼神的六种说法,认为鬼的本义应来自对死亡的理解。在性命论哲学传统中,死亡并非对生命的否定,而是生命的一个阶段,因而对鬼... 本文是从性命论哲学角度理解中国传统宗教与哲学思想中“鬼神”概念的一个尝试。首先,论文梳理了民国以来关于鬼神的六种说法,认为鬼的本义应来自对死亡的理解。在性命论哲学传统中,死亡并非对生命的否定,而是生命的一个阶段,因而对鬼的态度,代表了死亡在生命中的位置。在中国宗教与礼制传统中,鬼神二字经常连言,从《礼记·祭法》中对鬼的界定可知,有时候鬼神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与人世之阳相比,鬼神皆属阴,都有变化不测的特点。神代表着阴阳变易之不测,鬼代表着诡谲怪畏之变。由于对鬼神的理解都来自对生命本身的理解,所以鬼神是否客观存在,就不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在儒家礼学传统中,祭神如神在、事死如事生,通过对鬼神的态度来展现对性命展开的态度,才是鬼神之为德的礼学意义与宗教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功能 性命论 儒家 哲学传统 民国以来 鬼神 阴阳变易
原文传递
儒家“礼”文化对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修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0-13,共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兴国和文化育人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教育任务。传承和创新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儒家尚"礼"文化是学校落实上述战略任务的重要举措。高职教育承载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兴国和文化育人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教育任务。传承和创新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儒家尚"礼"文化是学校落实上述战略任务的重要举措。高职教育承载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应用型、实践型、服务型高素质人才的时代使命,"礼仪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必备特征,也是高职院校需要一以贯之的特色工程。将儒家"礼"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是履行高职教育新使命的必要行动,其理据和路径是以"仁"为本而"明礼"、深明大"义"而"行礼"、以"和"为贵而"用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高职院校 仪教育
下载PDF
传统尊卑观念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2
14
作者 赖换初 《云梦学刊》 2011年第3期70-76,共7页
传统尊卑观念,既是一个同政治制度紧密相连的关于人们社会地位的政治等级观念,也是一个同政治哲学和传统伦理道德紧密相连的价值观念。它的产生,既有社会政治根源也有哲学和伦理思想渊源,本质上是封建宗法制度(礼制)的产物。而其长期流... 传统尊卑观念,既是一个同政治制度紧密相连的关于人们社会地位的政治等级观念,也是一个同政治哲学和传统伦理道德紧密相连的价值观念。它的产生,既有社会政治根源也有哲学和伦理思想渊源,本质上是封建宗法制度(礼制)的产物。而其长期流行则是封建统治者依靠政令刑罚的强制手段实行"礼治"统治和儒家礼育长期教化双重作用的结果。传统尊卑观念,既包含君权至上的贵贱有等、尊卑有别的政治等级观念,也含有礼敬老人和在人格上尊重普通人的积极因素。历史上,它起到了禁锢人的思想、束缚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直接导致了我国社会平等观念的缺失和法制观念的淡薄,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今天,它并未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而销声匿迹,仍然在深深影响着国人。重新审视传统尊卑观念,去芜存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卑 宗法制度 儒家
下载PDF
儒家礼文化对东北农村家庭教育影响的研究——以吉林省M村为个案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剑华 《科技信息》 2009年第33期21-21,46,共2页
中国古代历来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消除。本文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儒家礼文化在东北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现状与影响进行了个案研究。
关键词 儒家文化 东北农村 家庭教育
下载PDF
现代企业管理对儒家礼学思想的吸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璇璇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5-28,共4页
针对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我们剖析了儒家礼学具有人本管理的理论: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礼之用,和为贵;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等。对这些理论在当代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以便进行科学管理,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关键词 现代企业管理 儒家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儒玄兼宗 以礼闲情──陶渊明“新自然说”与东晋士风及佛教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永忠 《九江师专学报》 1998年第2期17-23,共7页
陶渊明“不佯狂任诞以积极抵触名教”的放达风度,即是东晋儒玄思想相互冲荡融合的结果,亦是重新抬头的儒家礼学对老庄玄学影响的反驳和校正的产物,故不应是陶渊明个人思想的“革新”或“创获”。
关键词 新自然说 东晋 名士风度 玄学 佛教 儒家 陶渊明
下载PDF
旧学新知 读礼津梁——《“三礼”真精神》评介
18
作者 胡新生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周礼》《仪礼》和《礼记》(学者习称"三礼")是儒家礼学的基本经典,对儒家礼学体系的构建以及中华礼教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要深入了解儒家学说和中国文化,研读"三礼"是一条必经的途径。"三礼"内容庞... 《周礼》《仪礼》和《礼记》(学者习称"三礼")是儒家礼学的基本经典,对儒家礼学体系的构建以及中华礼教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要深入了解儒家学说和中国文化,研读"三礼"是一条必经的途径。"三礼"内容庞杂,语义艰深,历来号称"难读",研究者特别是初学者需要先读通论性的著作才能深入"三礼学"的堂奥。但长期以来"三礼学"领域一直缺少以现代学术眼光指示研究门径的通论性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 《周 记》 儒家 学术眼光 儒家学说 体系的构建
原文传递
儒家“礼育”的主要内容及现代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赖换初 《云梦学刊》 2003年第6期56-59,共4页
儒家礼育是关于礼的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多层面、全方位的一种教育思想与教育体系。重新审视和探讨儒家礼育思想,研究其规律与特点,对于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易于且乐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新型的礼育形式,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儒家 内容 特点 现代意义
下载PDF
儒家“礼”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延凤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8年第10期155-156,共2页
本文在阐述儒家礼学要义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小学语文识字、阅读、习作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以期让学生从小树立"礼"的观念,践行儒家礼学精神。
关键词 儒家 小学语文 应用 意义 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