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调解、诉讼与公正——对现代自由社会和儒家传统的反思 |
陈弘毅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71
|
|
2
|
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 |
陈来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00
|
|
3
|
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 |
李学勤
|
《孔子研究》
|
1987 |
81
|
|
4
|
儒家孝道观的形成与演变 |
张践
|
《中国哲学史》
CSSCI
|
2000 |
59
|
|
5
|
儒家式应对思想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景怀斌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9
|
|
6
|
传统武术礼仪教育的文化学思考 |
毛海涛
刘树军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59
|
|
7
|
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对中国和世界的启发 |
杜维明
陈静
|
《中国哲学史》
CSSCI
|
2002 |
60
|
|
8
|
中国传统诚信观的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
赵士辉
|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3
|
|
9
|
论儒教的形成 |
任继愈
|
《中国社会科学》
|
1980 |
64
|
|
10
|
甲骨文中所见的儒 |
徐中舒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5 |
55
|
|
11
|
儒家大同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
孙聚友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8
|
|
12
|
恻隐之心:“同感”、“同情”与“在世基调” |
陈立胜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3
|
|
13
|
帛书《五行》与《尚书·洪范》 |
李学勤
|
《学术月刊》
|
1986 |
46
|
|
14
|
从以天论德看儒家道德的宗教作用 |
杨泽波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6
|
|
15
|
也谈“子为父隐”与孟子论舜——兼与刘清平先生商榷 |
郭齐勇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5
|
|
16
|
论中国茶道的形成历史及其主要特征与儒、释、道的关系 |
陈文华
|
《农业考古》
|
2002 |
44
|
|
17
|
论儒家色彩观 |
王文娟
|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
2004 |
37
|
|
18
|
纲常、礼仪、称呼与秩序建构——追求对儒家的制度性理解 |
苏力
|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4
|
|
19
|
论儒家的实践智慧 |
陈来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7
|
|
20
|
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 |
秦晖
|
《中国乡村研究》
|
2003 |
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