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9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夏僧人服饰谫论 被引量:2
1
作者 任怀晟 魏亚丽 《西夏学》 2015年第1期192-211,共20页
佛教在西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发展迅速。本文对西夏僧侣的冠帽样式、须发样式、法衣色彩、法衣造型、法衣质地、法衣穿披方式、服饰配件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发现了许多以前被学界忽略的西夏僧侣服饰品类和形式。进而证明西夏中晚期,当... 佛教在西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发展迅速。本文对西夏僧侣的冠帽样式、须发样式、法衣色彩、法衣造型、法衣质地、法衣穿披方式、服饰配件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发现了许多以前被学界忽略的西夏僧侣服饰品类和形式。进而证明西夏中晚期,当地佛教徒的来源更加丰富,他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信仰的佛教宗派不同、穿着的服饰各异,佛教在当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服饰
下载PDF
僧临幽居何须“敲” 被引量:1
2
作者 余一平 《文史杂志》 2000年第4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题李凝幽居》 五律 "敲" ""
下载PDF
贾岛诗风简论
3
作者 杨旺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55-58+66,共5页
历代对贾岛诗风的评论,大多强调奇僻苦涩的一面,背离了作家作品的客观实际。从整体与本质上看,贾岛诗风幽清平淡,偏爱枯寒荒僻之景。这种诗风,既是贾岛独特身世经历所形成的性格心态的必然产物,也是他倾心追求诗歌具有禅意美感的结果。
关键词 僻涩 平淡 禅意
下载PDF
年时锦记
4
作者 莫诺 《美文(青春写作)》 2019年第3期4-12,共9页
这世间,从来如此——再浓重的筵席,也敌不过天高云低,晚来风急。桃红柳绿,旦夕翻身之间,才惊觉,这一朝年岁竟业已见底,仿佛踮脚便能张望到来年沉甸甸的日子。二〇一八,红尘滚滚,上帝收走了好些人。而我仍是这俗世里一枚敲钟的僧。此间年... 这世间,从来如此——再浓重的筵席,也敌不过天高云低,晚来风急。桃红柳绿,旦夕翻身之间,才惊觉,这一朝年岁竟业已见底,仿佛踮脚便能张望到来年沉甸甸的日子。二〇一八,红尘滚滚,上帝收走了好些人。而我仍是这俗世里一枚敲钟的僧。此间年月,虽故事无多,却心有所感。是以岁月为凭,时令为证,纸笔为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间 天高云低
原文传递
两晋士僧佛教音乐美学思想
5
作者 史一良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9-95,共7页
两晋时期佛教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士人与僧人的交游往来之中。这其中的代表是名士孙绰之《喻道论》,与名僧慧远之《沙门不敬王者论》。以这两部文献为基础,对其中的佛教音乐美学思想进行分析与提炼,最终得出该时期“涅槃音乐美学思... 两晋时期佛教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士人与僧人的交游往来之中。这其中的代表是名士孙绰之《喻道论》,与名僧慧远之《沙门不敬王者论》。以这两部文献为基础,对其中的佛教音乐美学思想进行分析与提炼,最终得出该时期“涅槃音乐美学思想”之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 佛教音乐美学思想
下载PDF
僧帽牡蛎天然活性多肽BPO-1抗人胃腺癌BGC-823细胞活性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鹏 李祺福 +2 位作者 黄大川 李筱泉 刘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8-622,共5页
运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手段 ,观察鉴定分离提取的牡蛎天然活性肽BPO 1对人胃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 ,BPO 1能有效抑制人胃腺癌BGC 82 3细胞增殖活动 ,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分裂指数下降 .细胞周期检测出现凋亡峰 .光镜... 运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手段 ,观察鉴定分离提取的牡蛎天然活性肽BPO 1对人胃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 ,BPO 1能有效抑制人胃腺癌BGC 82 3细胞增殖活动 ,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分裂指数下降 .细胞周期检测出现凋亡峰 .光镜观察显示经BPO 1处理后的BGC 82 3细胞失去原有的恶性表型 ,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对照组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牡蛎 天然活性多肽 细胞凋亡 抗肿瘤活性 海洋生物 BPO-1 人胃腺癌 BGC-823细胞
下载PDF
吐蕃占领期与归义军时期的敦煌僧官制度 被引量:31
7
作者 谢重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2-61,121-122,共12页
敦煌地区自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陷蕃之后,有两个半世纪实际上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的状态。其间经历了蕃占时期(781—848年)、归义军张氏统治时期(848——914年)和归义军曹氏统治时期(914——1037年)三个阶段,还有一段公元905年后一度建... 敦煌地区自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陷蕃之后,有两个半世纪实际上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的状态。其间经历了蕃占时期(781—848年)、归义军张氏统治时期(848——914年)和归义军曹氏统治时期(914——1037年)三个阶段,还有一段公元905年后一度建立“西汉金山国”的插曲。这两个半世纪的敦煌僧官制度既有中原内地的影响,又有明鲜的地方色彩,它是我国僧官制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据所见敦煌遗书,碑刻、题记,结合传世僧俗文献,对之略作考索、整理,以为方家深入研究之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制度 教团 敦煌遗书 吐蕃时期 敦煌地区 文书 唐德宗 金光明寺
下载PDF
僧伽造像的发现和僧伽崇拜 被引量:35
8
作者 徐苹芳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0-58,共9页
1966年底到1967年初,在浙江瑞安县北宋仙岩寺塔(元延祐间改称为慧光塔)塔基中,发现一件木雕涂金的泗洲大圣像,高15厘米,身著袈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眉眼嘴细部皆用墨笔轻描,并用铅粉、朱色晕染;下有木座,座外包银片,四周有铭刻,前刻“... 1966年底到1967年初,在浙江瑞安县北宋仙岩寺塔(元延祐间改称为慧光塔)塔基中,发现一件木雕涂金的泗洲大圣像,高15厘米,身著袈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眉眼嘴细部皆用墨笔轻描,并用铅粉、朱色晕染;下有木座,座外包银片,四周有铭刻,前刻“泗洲大圣普照明觉大师”,后刻“四洲大圣”,左刻“弟子陈怀玉”,右刻“妻马氏八娘”,底部墨书“为三男小晟造佛”(图一、二)。仙岩寺塔的始建年代,根据塔基中发现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比丘灵旦的题记说,是庆历三年(1043年)癸未二月八日其塔造成”。同出的《妙法莲花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和尚 崇拜 造像 北宋 世俗化 寺塔 发现 佛教信仰 中国古代 始建年代
原文传递
《贤者喜宴》■摘译(十) 被引量:33
9
作者 巴卧.祖拉陈哇 黄颢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56-76,共21页
前言 本译文上承摘译(九)。在这部分译文里,分别记载了墀松德赞制订各种习规及法律、建立新的经济措施、九大尚论的出现、“三户养僧制”的确立以及顿渐之诤等。此外,还记载了吐蕃东侵攻陷长安事件。 从这段史料可以看出,墀松德赞在以... 前言 本译文上承摘译(九)。在这部分译文里,分别记载了墀松德赞制订各种习规及法律、建立新的经济措施、九大尚论的出现、“三户养僧制”的确立以及顿渐之诤等。此外,还记载了吐蕃东侵攻陷长安事件。 从这段史料可以看出,墀松德赞在以桑耶寺落成为契机大事发展佛教之后,随即着手于法律的制定,其中突出的是刑事方面的法律,亦即所谓医疗赔偿费及命价赔偿的法律,这些法律明显地维护贵族利益。 在经济措施方面,首次规定吐蕃全体属民每户必需饲养大牲畜四头。并宣布富豪可以放债,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顿渐之诤 桑耶寺 墀松德赞 贤者喜宴 渐门 属民 轨范师 赞普 顿门
下载PDF
论明朝对藏传佛教的管理 被引量:25
10
作者 陈庆英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7-74,共18页
明朝对藏族地区的管理,除了在藏族地区设置卫所,委任藏族僧俗首领为官员以外,还利用藏传佛教在藏族地区的深远影响,大力封授各派宗教首领和人士,推行僧纲制度,通过对宗教的控制加强明朝对广大藏区的影响。在明朝对这些藏传佛教的宗教首... 明朝对藏族地区的管理,除了在藏族地区设置卫所,委任藏族僧俗首领为官员以外,还利用藏传佛教在藏族地区的深远影响,大力封授各派宗教首领和人士,推行僧纲制度,通过对宗教的控制加强明朝对广大藏区的影响。在明朝对这些藏传佛教的宗教首领人士的封授中,以永乐年间封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为大宝法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藏传佛教 管理 法王封授 纲管理制度
下载PDF
户籍制度改革:成本与收益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风禄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37,128,共6页
文章从新中国户籍制度演变入手,分析了户籍管制的实际成本与假想的收益,提出我国的户籍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其显而易见的收益在于完成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转换任务等五大方面。作者认为,户籍改革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劳动力流动 成本 产业结构 城市化
下载PDF
安多藏区僧职土司初探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继光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59-275,共17页
安多藏区僧职土司初探王继光在考察安多藏区的土司制度时,我们发现,若干世纪以来(大约从十四、十五世纪开始),这一地区存在并延续着一批僧职身份的土司。如果我们将那些众所周知的土司称为借界土司以示区别的话,那么,僧职土司与... 安多藏区僧职土司初探王继光在考察安多藏区的土司制度时,我们发现,若干世纪以来(大约从十四、十五世纪开始),这一地区存在并延续着一批僧职身份的土司。如果我们将那些众所周知的土司称为借界土司以示区别的话,那么,僧职土司与俗界土司相比,名号虽异,统治机构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多藏区 土司制度 《明太祖实录》 家族 安多地区 国师 明英宗 官制度 河州
原文传递
关于沙州归义军都僧统年代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6
13
作者 荣新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0-78,共9页
河西都僧统是晚唐以降住锡敦煌的最高一级僧官。由于河西地区特别是敦煌,没有遭受“会昌毁佛”的法准,而且在吐蕃王朝的鼓励下,佛教压倒了其他各种社会思潮,造成了晚唐以后社会各阶层的崇佛风尚。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在咸通十年(869年)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吐蕃 和尚 官制度 文书 社会各阶层 三藏法师 中国佛教 归义军 功德
下载PDF
佛衣与僧衣概念考辨 被引量:24
14
作者 陈悦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72,共25页
印度佛衣与僧衣相同,由外而内披覆长方形的僧伽梨(上衣)、欝多罗僧(中衣)、安陀会(下衣)三衣;其中上衣最大,中衣次之,下衣最小。佛衣与僧衣在汉地具有不同程度的本土化改革,佛衣披着形式发生变化,中衣大于上衣;僧衣的变化表现为,有领有... 印度佛衣与僧衣相同,由外而内披覆长方形的僧伽梨(上衣)、欝多罗僧(中衣)、安陀会(下衣)三衣;其中上衣最大,中衣次之,下衣最小。佛衣与僧衣在汉地具有不同程度的本土化改革,佛衣披着形式发生变化,中衣大于上衣;僧衣的变化表现为,有领有袖裁剪的汉服逐渐取代部分三衣,大概只有上衣基本保留了印度传统的形状和披着形式。本文根据三衣内在的逻辑关系,从三衣层次和披着形式两个方面,对印度和汉地实物造像中的佛衣与僧衣予以分类,并据此拟定佛衣与僧衣的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衣 三衣 佛衣与衣分类 佛衣与衣称谓
原文传递
元代杭州行宣政院 被引量:19
15
作者 邓锐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5-94,共10页
元代杭州行宣政院邓锐龄元代中央政府内特设宣政院一机关,主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大事,任命藏族僧人帝师总摄,设宣政院使二人执掌常务,凡究心于藏族历史者莫不熟诸此一史实。据文献记载。宣政院也如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元代杭州行宣政院邓锐龄元代中央政府内特设宣政院一机关,主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大事,任命藏族僧人帝师总摄,设宣政院使二人执掌常务,凡究心于藏族历史者莫不熟诸此一史实。据文献记载。宣政院也如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可设分院或行院于外地,这种派出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锐龄 藏族历史 《元史》 杨琏真伽 元典章 桑哥 帝师 泉府司 院使
原文传递
唐代《道僧格》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郑显文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54,共17页
唐代的法律制度十分完备 ,律、令、格、式四种形式也包含了关于道教、佛教方面的法律规定。目前这四种法律形式仅存《唐律疏议》一种 ,使人们对唐代的宗教立法很难有清楚的认识。值得庆幸的是 ,在日本《令集解·僧尼令》篇的注释中 ... 唐代的法律制度十分完备 ,律、令、格、式四种形式也包含了关于道教、佛教方面的法律规定。目前这四种法律形式仅存《唐律疏议》一种 ,使人们对唐代的宗教立法很难有清楚的认识。值得庆幸的是 ,在日本《令集解·僧尼令》篇的注释中 ,零星记载了唐代《道僧格》的部分内容 ,为研究唐代《道僧格》提供了重要线索。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 ,对唐代的《道僧格》成立作以简单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道僧格》的部分条文进行复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道格》 法律制度 文献资料 宗教法律
原文传递
明代汉译藏传密教文献和西域僧团——兼谈汉藏佛教史研究的语文学方法 被引量:20
17
作者 沈卫荣 安海燕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93,159,共13页
通过对我国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两部汉译藏传密教仪轨《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和《如来顶髻尊胜佛母现证仪》中出现的传承宗师名录的考证,证明这两部仪轨最后一位传承宗师就是明代早期著名国师、曾多次出使西番的智光。由此可以确定,这... 通过对我国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两部汉译藏传密教仪轨《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和《如来顶髻尊胜佛母现证仪》中出现的传承宗师名录的考证,证明这两部仪轨最后一位传承宗师就是明代早期著名国师、曾多次出使西番的智光。由此可以确定,这两部原本以为是元代译本的藏密仪轨实际上出自明代,译者莎南屹啰当是明代的一位大译师。这一发现可以重新改写元、明两代藏传佛教于汉地传播的历史。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原以为是元代的汉译藏传密教文献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实际上都是明代的作品,明代翻译的藏传密教文献从数量上超过了元朝。这说明藏传佛教于汉地的传播并没有因为朝代的更替而中断,曾深得蒙古皇帝青睐的萨思迦派喇嘛于明代依然十分活跃,其所传"道果法"在明代传播之广远甚于前朝。由印度、西番僧及其汉人弟子组成的所谓"西域僧团"曾经是明代中国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僧伽组织,对藏传佛教于汉地的传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宗师名录 汉译藏传密教文献 西域 汉藏佛教史
原文传递
关于僧肇注《道德经》问题──四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被引量:14
18
作者 汤一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道德经>> 中国解释学 经典注释
原文传递
洛阳唐神会和尚身塔塔基清理 被引量:19
19
作者 余扶危 邢建洛 +1 位作者 尚巧云 高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4-67,75+106,共6页
1983年12月,洛阳市粮食局龙门粮库在平整场地时发现石建筑遗迹1座。我队闻讯后,即派张长森、邢建洛同志前往发掘清理。从出土塔铭得知,这一建筑遗迹是唐代名僧禅宗七祖神会身塔之基下的石室(俗称神会墓)。神会身塔塔基位于龙门西山北麓... 1983年12月,洛阳市粮食局龙门粮库在平整场地时发现石建筑遗迹1座。我队闻讯后,即派张长森、邢建洛同志前往发掘清理。从出土塔铭得知,这一建筑遗迹是唐代名僧禅宗七祖神会身塔之基下的石室(俗称神会墓)。神会身塔塔基位于龙门西山北麓,原唐宝应寺旧址内。其旧址西邻伊河,北距隋唐东都洛阳城南城墙不远(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会 建筑遗迹 塔基 宝应 平整场地 土塔 祖神 净瓶 荷泽寺
原文传递
论《宋书·乐志》所载十五大曲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小盾 《中国文化》 1990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這篇文章討論中國音乐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清商署的設立和“歌弦”、“大曲”兩種新音乐體制的產生,並涉及到相和歌同清商三調的關係,漢以前楚乐同巍晋新聲的關係等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穎的觀點。
关键词 相和歌 左延年 鼓吹署 五言 《陌上桑》 法曲 仲吕 野田黄雀行 歌唱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