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通络法治疗中晚期肝癌22例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泽浩 陈焕朝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6-407,共2页
应用中医药健脾通络法组成相对固定方药治疗22例中晚期肝癌(Ⅱ期1例、Ⅲ期3例、Ⅳ期18例),结果显示对改善主要症状肝痛(14/18,77.8%),腹胀(13/17,76.5%),精神差(11/15,73.3%),乏力(9/14,64.3%),厌油(6/... 应用中医药健脾通络法组成相对固定方药治疗22例中晚期肝癌(Ⅱ期1例、Ⅲ期3例、Ⅳ期18例),结果显示对改善主要症状肝痛(14/18,77.8%),腹胀(13/17,76.5%),精神差(11/15,73.3%),乏力(9/14,64.3%),厌油(6/8,75%)及增加食量(7/15,46.7%)效果较好,对稳定肿瘤病灶(12/18,66.7%)、减轻腹水及维护肝功能也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晚期 中医药疗 健脾通络
下载PDF
健脾通络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栋梁 巫秀义 +4 位作者 孙迎斌 孙雪琴 李俊 王昌康 周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0期123-126,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肛肠科治疗的60例肛瘘术后创面暴露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通络法进行治疗(包括生肌玉红膏外敷、健脾...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肛肠科治疗的60例肛瘘术后创面暴露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通络法进行治疗(包括生肌玉红膏外敷、健脾通络汤口服),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涂敷+安慰剂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14 d,治疗组的术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14 d,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肛瘘术后创面患者健脾通络法治疗,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通络 生肌玉红膏 健脾通络 肛瘘 创面愈合
下载PDF
疏肝解郁、健脾通络法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性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贺东辉 《光明中医》 2017年第10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健脾通络法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健脾通络法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另联合疏肝解郁、健脾通络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 L)、谷草转氨酶(AST))及乙肝病毒(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后两组HA、LN、PCⅢ、IV-C、ALT、TBi L、AS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治疗后HA、LN、PCⅢ、IV-C、ALT、TBi L、AST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BV-DNA转阴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疏肝解郁、健脾通络法联合恩替卡韦明显降低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指标,有效提高HBV-DNA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疏肝解郁 健脾通络 恩替卡韦
下载PDF
温肾健脾通络法干预老年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牛云飞 方朝晖 +3 位作者 李中南 舒仪琼 吴吉萍 石国斌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年第5期402-404,共3页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通络法治疗老年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甲状腺功能、血脂、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各30例,分别服用桂附地黄丸和蓉芪温阳颗粒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通络法治疗老年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甲状腺功能、血脂、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各30例,分别服用桂附地黄丸和蓉芪温阳颗粒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功能(FT3、FT4、TSH)、血脂(TG、TC、LDL-C、HDL-C)、血液流变性,并对2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神疲懒言、体倦乏力、面色萎黄、大便秘结、舌淡胖紫暗有瘀斑或瘀点等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P<0.05),而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脉细涩或结代、沉弦、弦迟2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TSH、TC有明显改善(P<0.05),而其他各项指标治疗后无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FT3、FT4无明显改善(P>0.05),而其他各项指标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TC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肾健脾通络法对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疗效较单纯的温肾法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温肾健脾通络 蓉芪温阳颗粒 症状 甲状腺功能 血脂 血液流变性
下载PDF
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谌曦 刘健 黄传兵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9期764-767,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清热健脾通络方合新风胶囊,对照组服用雷公藤多苷片,通过中医证候量表观察80例活动期RA患... 目的:观察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清热健脾通络方合新风胶囊,对照组服用雷公藤多苷片,通过中医证候量表观察80例活动期RA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全身症状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并检测其炎症指标改善情况。结果:①2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和晨僵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关节重着、大便稀溏、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皮下硬结以及局部发热的积分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③炎症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不仅能显著改善活动期RA关节症状、体征,而且可降低活动期RA的炎症指标。因此,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具有免疫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整体调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新风胶囊 清热健脾通络
下载PDF
清热补肾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25例 被引量:9
6
作者 谌曦 刘健 黄传兵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32-35,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补肾健脾通络法联合新风胶囊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iltis,AS)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活动期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采用清热补肾健脾通络汤合新风胶囊治疗,... 目的观察清热补肾健脾通络法联合新风胶囊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iltis,AS)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活动期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采用清热补肾健脾通络汤合新风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指标和活动性炎症指标。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Dougados功能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显著降低(P<0.01),晨僵时间显著缩短(P<0.01),指地距离和Schober试验距离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除了指地距离和Schober试验距离外,上述其他指标显著改善(P<0.01);除了血沉外,治疗组在改善以上其他指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③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清热补肾健脾通络法联合新风胶囊治疗活动期AS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新风胶囊 清热补肾健脾通络 柳氮磺吡啶
下载PDF
补肾健脾通络法治疗帕金森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徐鸽 钱菊芬 +2 位作者 黄玲玲 王亚东 张蓉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2348-2353,共6页
目的:分析补肾健脾通络法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80例PD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 目的:分析补肾健脾通络法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80例PD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纳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纳补肾健脾通络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Rating Scale,UPD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非运动症状问卷量表(PDNMS30 Questionnaire Scale,NMSQuest)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明显比参照组(62.50%)高;实验组治疗4周后,UPDRS评分、PSQI评分、NMSQuest评分、血清IL-1β、IL-6、TNF-α、IFN-γ水平均明显比参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和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7%和14.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通络法可有效改善PD患者病情,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健脾通络 帕金森病 临床疗效 睡眠质量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疏肝健脾通络法治疗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文科 陈文炎 +2 位作者 廖楠君 李宇 张闽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2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通络法治疗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于医院接受诊疗的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疏肝健脾通络...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通络法治疗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于医院接受诊疗的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疏肝健脾通络法治疗,对照1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照2组给予维生素E治疗,比较3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1组的62.5%和对照2组的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1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对照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和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通络法治疗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且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健脾通络 中医 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 维生素E
下载PDF
补肾健脾通络法辅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观察
9
作者 刘瑜 高修安 苏文武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11期1411-1412,共2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通络法辅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各30例,两组均用来曲唑促排卵治疗,中西药联合组加用补肾健脾通络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西药联合组76.7%、西药组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通络法辅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各30例,两组均用来曲唑促排卵治疗,中西药联合组加用补肾健脾通络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西药联合组76.7%、西药组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合组注射HCG日及注射HCG72h子宫内膜均较西药组厚(P<0.05)。妊娠率中西药联合组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通络法辅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补肾健脾通络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基于NF-κB/Bcl-2细胞凋亡通路探讨健脾通络解毒方对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昱翎 彭艳 +3 位作者 白宇宁 李理 王靖思 姚乃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研究健脾通络解毒方对胃癌前病变(PLGC)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依据临床诊断及纳入标准入组的36例PLGC患者,予健脾通络解毒方干预治疗6个月,采集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及内镜下表现,应用免疫组化、RT-PCR等技术,检测治疗前后组织病理变化... 目的:研究健脾通络解毒方对胃癌前病变(PLGC)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依据临床诊断及纳入标准入组的36例PLGC患者,予健脾通络解毒方干预治疗6个月,采集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及内镜下表现,应用免疫组化、RT-PCR等技术,检测治疗前后组织病理变化,细胞凋亡指数,凋亡信号通路(NF-κB/Bcl-2)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Bcl-2、Bax、NF-κ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免疫组化蛋白表达:治疗后NF-κB、Bcl-2、Bax阳性表达率略为升高。经统计分析,治疗前后NF-κB积分与Bcl-2积分有明显变化,二者均存在治疗前后的差异,NF-κB(P<0.01)、Bcl-2(P<0.01),Bax积分有略升高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细胞凋亡指数(TUNEL法):治疗后细胞凋亡指数(AI)值较治疗前有减低变化。③RT-PCR mRNA表达:Bcl-2 mRNA转录水平在治疗前表达为0.27±0.18,治疗6个月后为0.18±0.12,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通络解毒方及其方药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或伴有不典型增生(Dys)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从而达到预防PLGC向胃癌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通络解毒 胃癌前病变 NF-xB BCL 2转导通路
原文传递
健脾补肾通络法联合强的松治疗进展型IgA肾病的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超 夏虹 邓跃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8期87-90,共4页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通络法联合强的松治疗进展型IgA肾病(IgAN)的效果。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17年3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或病房住院的IgAN患者69例,其中37例单用健脾补肾通络法治疗为中医组,32例联合强的松治疗为中西医...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通络法联合强的松治疗进展型IgA肾病(IgAN)的效果。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17年3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或病房住院的IgAN患者69例,其中37例单用健脾补肾通络法治疗为中医组,32例联合强的松治疗为中西医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及24 h尿蛋白等指标,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肌酐、24 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中西医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中医组,24 h尿蛋白低于中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组总有效率高于中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补肾通络法联合强的松能进一步稳定IgAN患者的肾脏功能,降低蛋白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型IgA肾病 健脾补肾通络 蛋白尿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从炎症发病机制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治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华 金钊 张蕾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52-754,764,共4页
通过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炎症机制,探讨ACS炎症机制与中医脾虚毒损血脉的关系,阐明健脾解毒通络法是治疗ACS的重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 脾虚毒损血脉 健脾解毒通络
下载PDF
健脾利湿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轩 王丽岳 +1 位作者 李洪林 胡倩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5期3113-3116,3121,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利湿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武汉市普仁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饮... 目的探讨健脾利湿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武汉市普仁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常规降糖降脂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健脾利湿通络法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PBG)]及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67%(55/60)比78.33%(47/60)](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Hb A1c、2 h PBG低于对照组[(5.22±0.39)mmol/L比(5.68±1.61)mmol/L,(5.08±1.04)mmol/L比(5.49±1.03)mmol/L,(7.78±0.89)mmol/L比(8.13±0.84)m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3.96±0.35)mmol/L比(4.59±0.56)mmol/L,(1.63±0.58)mmol/L比(2.06±0.65)mmol/L,(2.68±0.97)mmol/L比(3.17±0.63)mmol/L](P<0.01),HDL-C高于对照组[(1.98±0.57)mmol/L比(1.79±0.46)mmol/L](P<0.05)。结论健脾利湿通络法联合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血脂、血糖等方面均优于单独常规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脂代谢异常 健脾利湿通络
下载PDF
健脾通络解毒法对胃癌前病变患者NF-κB细胞凋亡通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昱翎 白宇宁 +2 位作者 李理 柳平 姚乃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845-848,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解毒法干预胃癌前病变(PLGC)的临床疗效;探讨健脾通络解毒法对PLGC的作用机制,揭示健脾通络解毒法可能通过调控NF-κB蛋白靶点对PLGC细胞凋亡产生影响,从而发挥其临床疗效。方法:对依据临床诊断及纳入标准入组的36例P...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解毒法干预胃癌前病变(PLGC)的临床疗效;探讨健脾通络解毒法对PLGC的作用机制,揭示健脾通络解毒法可能通过调控NF-κB蛋白靶点对PLGC细胞凋亡产生影响,从而发挥其临床疗效。方法:对依据临床诊断及纳入标准入组的36例PLGC患者,予健脾通络解毒方干预治疗6个月,采集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及内镜下表现,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治疗前后活体组织中NF-κB的表达,TNNEL法染色检测凋亡指标的改变。结果:本研究表明,患者经健脾通络解毒法治疗后,胃镜下病变程度较疗前明显减轻,肠化、不典型增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前后病理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其凋亡指数疗后较前下降,但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通络解毒 胃癌前病变 NF-κB传导通路 细胞凋亡 临床基础研究
下载PDF
健脾利湿通络法改善骨关节炎湿热证免疫炎症指标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巧 刘健 +2 位作者 郭锦晨 黄旦 文建庭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健脾利湿通络法改善骨关节炎湿热证患者免疫炎症指标的情况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收集关于健脾利湿通络法治疗骨关节炎湿热证的期刊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健脾利湿通络法改善骨关节炎湿热证患者免疫炎症指标的情况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收集关于健脾利湿通络法治疗骨关节炎湿热证的期刊文献,文献类型限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1年2月10日。治疗组为健脾利湿通络法治疗,排除合并西药治疗,对照组为常规西药口服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不纳入研究。2名系统评价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 Handbook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RCT文献。Meta分析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改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关节炎严重程度指数(Lequesne MG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能明显降低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利湿通络法治疗骨关节炎湿热证在总有效率,改善WOMAC评分、VAS评分和Lequesne MG评分,降低炎症指标ESR和hs-CRP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健脾利湿通络 湿热证 炎症指标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健脾通络解毒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海青 皇甫予苏 《四川中医》 2009年第3期91-92,共2页
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往往病程长,疼痛剧烈。王国林等研究表明:50岁以上该患者63%发生后遗神经痛,其中20%疼痛超过半年,最长者可达16年。我们自2004年6月~2007年1月,运用健脾通络解毒法治疗此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健脾通络解毒 老年患者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药疗
下载PDF
健脾化痰通络法治疗高脂血症154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尚留选 《光明中医》 2008年第6期763-764,共2页
关键词 健脾化痰通络 高脂血症 中医药疗
下载PDF
健脾益气通络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维 宋燕燕 +1 位作者 张文婧 赵春雷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通络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通络...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通络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通络法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91.00%(P<0.05)。治疗后,2组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γ-GGT、AGEs、HMGB1、vWF、ESM-1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脂氧素A4(LXA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氨基丁酸(γ-GABA)、神经生长因子(NGF)、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LXA4、SOD、γ-GABA、NGF、PD-ECG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MCV、SCV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通络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降低AGEs、HMGB1水平,减少炎症及氧化应激损伤,促进神经修复,改善内皮细胞相关因子水平,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健脾益气通络 穴位注射 神经修复 内皮细胞 神经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健脾养胃通络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红平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6,共2页
本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认为气虚血瘀、阴虚络阻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所在 ,因此提出了以健脾养胃通络为主的治疗方法 。
关键词 健脾养胃通络 治疗 中医药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健脾利湿通络法对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施剑 高天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01-2402,共2页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通络法对超重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炎症因子(C-RP、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BMI≥25kg/m2的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控制血糖基础治疗相同,中药组配合健脾利湿通络中药。结果:(1)中药组...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通络法对超重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炎症因子(C-RP、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BMI≥25kg/m2的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控制血糖基础治疗相同,中药组配合健脾利湿通络中药。结果:(1)中药组治疗后FPG、2hPG、血脂TC、TG、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HDL-C则明显升高(P<0.05);(2)T2DM组的BMI、C-RP、IL-6水平均高于中药组(P<0.05)。健脾利湿通络法能显著改善T2DM患者的炎症反应,从而起到调节血糖、减重、调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利湿通络 2型糖尿病 超重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