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0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胁迫和赤霉素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67
1
作者 常博文 钟鹏 +4 位作者 刘杰 唐中华 高亚冰 于洪久 郭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低温是影响我国广大花生产区春花生发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不同生态区的30个花生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倒春寒天气诱导的低温胁迫对花生出苗的影响,以出苗率为标准筛选出4个耐低温的花生品种(阜花17、阜花12、冀花16、冀花18)和4个... 低温是影响我国广大花生产区春花生发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不同生态区的30个花生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倒春寒天气诱导的低温胁迫对花生出苗的影响,以出苗率为标准筛选出4个耐低温的花生品种(阜花17、阜花12、冀花16、冀花18)和4个不耐低温的品种(鲁花11、白沙1016、正农黑花生1号、白玉)于温室测定了4℃低温和赤霉素(GA_3)处理后种子发芽相关指标和幼苗生理指标。结果表明, 4℃对耐低温花生品种发芽率、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但种子活力指数和芽长呈现下降趋势;4℃处理后,不耐低温品种幼苗相对膜透性和MDA含量上升幅度更高,耐低温品种幼苗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更大。GA_3显著促进4℃低温处理后花生种子萌发和种子活力,抑制了花生幼苗在低温处理后相对膜透性和丙二醛的上升,提高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研究表明,赤霉素促进低温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浓度是300μmol L^(–1)。发芽率与相对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正相关。温度影响发芽率的品种间差异较大,常温下赤霉素对不同耐低温品种的发芽率影响较小。本研究为耐低温花生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研究赤霉素对不同花生品种耐低温性影响的生理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倒春寒 低温胁迫 赤霉素 种子萌发 幼苗生理响应
下载PDF
倒春寒发生时期和次数对冬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5
2
作者 高艳 唐建卫 +8 位作者 殷贵鸿 韩玉林 黄峰 王丽娜 于海飞 李楠楠 张倩 杨光宇 李新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692,共6页
为了解倒春寒发生时期和次数对冬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以45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室内模拟倒春寒的发生,调查和分析不同倒春寒处理后冬小麦株高、有效穗数、生物产量、籽粒产量等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推迟和次数的... 为了解倒春寒发生时期和次数对冬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以45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室内模拟倒春寒的发生,调查和分析不同倒春寒处理后冬小麦株高、有效穗数、生物产量、籽粒产量等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推迟和次数的增加,抽穗期均值相应递延1d。早期(3月初即拔节期)和晚期(4月初即孕穗期)发生的倒春寒都会造成产量不同程度下降,以早期倒春寒影响更为严重,产量降幅达19.9%,而晚期倒春寒使产量降低8.9%。发生两次倒春寒时减产效应累加,产量分别较对照、早期倒春寒和晚期倒春寒降低28.3%、10.6%和21.4%。早期倒春寒的减产作用主要是因为穗数降低,而晚期倒春寒主要是因为穗粒数降低。周麦23号由于其春季晚发快长特性,受倒春寒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新品种选育时,应注意减少选择冬季表现为半冬性、而春季表现为早发快长的弱冬性品系,以减轻倒春寒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倒春寒 产量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倒春寒危害机理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3
作者 陈翔 林涛 +6 位作者 林非非 张妍 苏慧 胡燕美 宋有洪 魏凤珍 李金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3-250,共8页
倒春寒是限制黄淮麦区冬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当前研究现状,从细胞膜系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内源激素代谢等方面阐述了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机理,提出可以采取选育耐寒品种、水肥管理和... 倒春寒是限制黄淮麦区冬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当前研究现状,从细胞膜系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内源激素代谢等方面阐述了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机理,提出可以采取选育耐寒品种、水肥管理和应用外源化学调控物质等农艺措施防控倒春寒。建议在今后的小麦倒春寒研究中,应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技术辅助传统育种,加快耐倒春寒小麦品种的选育;通过植物建模技术、高通量表型平台等作物表型组学相关技术深入研究倒春寒的致灾机理和响应机制,探讨小麦对倒春寒响应的敏感时段、耐性范围以及灾害的防控指标,研发减灾保产的关键栽培技术体系;最后,应综合考虑多重逆境叠加的影响。本文为找到更有效的倒春寒综合防控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麦区 小麦 倒春寒 危害机理 防控措施
下载PDF
小麦倒春寒发生特点及防御措施初探 被引量:28
4
作者 陈襄礼 李林峰 +1 位作者 王重锋 邵瑞鑫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37,42,共4页
利用柘城县气象局1990-2013年3-4月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柘城县倒春寒天气发生的特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播期、镇压、灌水追肥等栽培措施对小麦倒春寒的防御效果。结果表明,柘城县倒春寒发生频繁且严重,发生时间主要集中... 利用柘城县气象局1990-2013年3-4月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柘城县倒春寒天气发生的特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播期、镇压、灌水追肥等栽培措施对小麦倒春寒的防御效果。结果表明,柘城县倒春寒发生频繁且严重,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小麦受冻程度与栽培管理措施密切相关,灌水处理受冻株率较对照(未灌水)下降19.5个百分点,适期播种较早播下降7.3个百分点,春季镇压较对照(不镇压)下降2.9个百分点;小麦遭受冻害后,及时追肥灌水可有效缓解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追肥并及时浇水处理的受冻株率较不追肥不灌水处理下降13.0个百分点,增产达到6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倒春寒 冻害 影响 栽培措施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贵州省倒春寒灾害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勇 杨晓光 +1 位作者 代姝玮 王文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99-2108,共10页
基于1959—2007年贵州省19个气象台站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结合倒春寒强度指数指标和灾害等级划分标准,从倒春寒发生频率、站次比、年代际变化、气候突变、周期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贵州省倒春寒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59—2007年,研究... 基于1959—2007年贵州省19个气象台站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结合倒春寒强度指数指标和灾害等级划分标准,从倒春寒发生频率、站次比、年代际变化、气候突变、周期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贵州省倒春寒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59—2007年,研究区无倒春寒发生的频率最大,其次为重级以上倒春寒,中级和轻级倒春寒的发生频率接近;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研究期间贵州省发生中级倒春寒的站次比变化最明显,其气候倾向率达1.4%.(10a)-1,而无倒春寒、轻级和重级以上倒春寒的站次比则略微减少;贵州省倒春寒强度在20世纪90年代最强,20世纪80年代次强,2000—2007年最弱,20世纪70年代次弱,20世纪60年代居中;研究期间贵州省西部和西北部高海拔地区、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倒春寒强度呈增强趋势,而东部、南部地区的倒春寒强度呈略微降低的趋势;贵州省西部、西北部、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倒春寒强度在1975年发生由低值向高值的突变;贵州省倒春寒存在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年际周期以2~4年为主,年代际周期以13~15年和27~29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倒春寒 时空演变
原文传递
黄淮南片麦区小麦耐倒春寒育种研究初探 被引量:23
6
作者 欧行奇 王玉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0-566,共7页
倒春寒是严重影响和制约黄淮南片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小麦受倒春寒的危害程度与霜冻天气、栽培条件和品种自身遗传等关系密切。为了给黄淮南片麦区小麦耐倒春寒育种提供参考,本文结合耐倒春寒品种(系)百农矮抗58、百农207... 倒春寒是严重影响和制约黄淮南片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小麦受倒春寒的危害程度与霜冻天气、栽培条件和品种自身遗传等关系密切。为了给黄淮南片麦区小麦耐倒春寒育种提供参考,本文结合耐倒春寒品种(系)百农矮抗58、百农207等的育种实践,提出判断小麦品种耐倒春寒的4条基本原则:(1)在相同地区相同年份,发生倒春寒时,不同栽培条件下均未发生冻害或冻害较轻的品种;(2)在相同地区不同年份,无论任何生育时期发生倒春寒均未造成冻害或冻害较轻的品种;(3)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发生倒春寒时,均未发生冻害或冻害较轻的品种;(4)在低温敏感期(穗分化时期)鉴定时未发生冻害或冻害较轻的品种。本文还分析了与小麦品种耐倒春寒能力强弱密切关联的冬春性和抽穗期、光温反应特性、植株健壮度、越冬期抗寒性、穗部结实性和受害后恢复能力等6类性状,拟定了小麦耐倒春寒育种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南片麦区 小麦 倒春寒 育种
下载PDF
倒春寒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脯氨酸含量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海 张垚 +3 位作者 赵祥 许庆方 杨桂英 董宽虎 《草原与草坪》 CAS 2007年第6期12-17,共6页
在2006年4月11日倒春寒袭击后,以20个国内外不同秋眠级的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茎、叶形态,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及第1茬草产量的比较研究发现,在倒春寒袭击后,半秋眠性紫花苜蓿品种受冻时和在受冻后的恢复阶段均表现出优良的性状,... 在2006年4月11日倒春寒袭击后,以20个国内外不同秋眠级的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茎、叶形态,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及第1茬草产量的比较研究发现,在倒春寒袭击后,半秋眠性紫花苜蓿品种受冻时和在受冻后的恢复阶段均表现出优良的性状,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第1茬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秋眠级品种。因此,秋眠级4-5级紫花苜蓿品种适宜晋中地区引种和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倒春寒 秋眠性 脯氨酸 产量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耐倒春寒相关性状的评价及关联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薛辉 余慷 +6 位作者 马晓玲 刘晓丹 宋艳红 朱保磊 刘冬成 张爱民 詹克慧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74-1188,共15页
为对黄淮地区小麦耐倒春寒的相关性状进行评价和检测其优异等位变异,以107份黄淮麦区近十年来的主栽品种或正在参加区试的品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气候室对其耐倒春寒性状进行鉴定,并通过660KSNP芯片检测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 为对黄淮地区小麦耐倒春寒的相关性状进行评价和检测其优异等位变异,以107份黄淮麦区近十年来的主栽品种或正在参加区试的品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气候室对其耐倒春寒性状进行鉴定,并通过660KSNP芯片检测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雌雄蕊分化期低温处理后,小麦的结实率显著降低,不育小花数显著增多,但低温处理的结实率和不育小花数均与对照差异不大;根据结实率耐受力(TSR)分布,耐倒春寒(TSR≥0.90)、中耐倒春寒(0.9>TSR≥0.70)和不耐倒春寒(TSR<0.70)的材料分别有44个、53个和10个,平均结实率耐受力分别为0.94、0.81和0.59。经关联分析共得到80个与耐倒春寒相关性状关联的位点,在小麦21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单个位点的表型变异贡献率(R2)为16.61%~36.15%,其中6个位点在两个以上性状中被重复关联到。从这些位点中,得到多个与耐倒春寒相关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如1B上AX-110630731的碱基G变异类型在低温处理下能使结实率提高7.00%,使不育小花数减少2.91个·穗-1,使结实率耐受力增加6.23%,但对照条件下并不影响这两个性状;3A上AX-110064042的T变异类型在低温处理下使不育小花数平均减少2.72个·穗-1,使结实率及其耐受力分别增加6.02%和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倒春寒 结实率 不育小花数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茶鲜叶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与低温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9
作者 田野 王梦馨 +1 位作者 王金和 韩宝瑜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7-573,共7页
为评价茶树抗冻物质基础和品种间抗冻性差异,选择乌牛早和茂绿品种的栽培茶园,从2013年10月20日到翌年4月5日逐日调查供园气温;每月5、15、25日采集茶树成叶,以比色法检测鲜叶可溶性糖含量,以HPLC检测脯氨酸等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 为评价茶树抗冻物质基础和品种间抗冻性差异,选择乌牛早和茂绿品种的栽培茶园,从2013年10月20日到翌年4月5日逐日调查供园气温;每月5、15、25日采集茶树成叶,以比色法检测鲜叶可溶性糖含量,以HPLC检测脯氨酸等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发现:1在2013年10月20日至12月27日气温持续下降、2013年12月28日至翌年2月10日持续低温、2014年2月11日至4月5日气温日渐升高的3个时段,可溶性糖含量相应地持续增加、继续增加、逐渐减少,整个试验期间温度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负相关;2脯氨酸含量和17种游离氨基酸总量在这3个阶段相应的缓慢增加、明显增加、显著提升。研究结果表明:1可溶性糖、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这3类都是茶树抗寒物质,且可溶性糖含量与温度相关性大于其他两类物质;2这3类抗冻物质的含量,乌牛早鲜叶相应地大于茂绿鲜叶,乌牛早冻害指数小于茂绿冻害指数,因此乌牛早抗冻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倒春寒 抗冻性 可溶性糖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小麦倒春寒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翔 于敏 +5 位作者 蔡洪梅 吴宇 张乐乐 柯媛媛 许辉 李金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99-3009,共11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小麦低温灾害事件频发,尤其是拔节-孕穗期的倒春寒灾害已成为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小麦倒春寒灾害的发生特点(鉴定与分级、时空特征),倒春寒对小麦生理特性(叶片、茎秆、穗部、根系)和...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小麦低温灾害事件频发,尤其是拔节-孕穗期的倒春寒灾害已成为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小麦倒春寒灾害的发生特点(鉴定与分级、时空特征),倒春寒对小麦生理特性(叶片、茎秆、穗部、根系)和产量、质量的影响,总结了抗倒春寒小麦育种、倒春寒危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灾害的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小麦抗倒春寒遗传基础、倒春寒危害小麦评价体系和防控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抗倒春寒小麦品种的遗传改良和栽培调控新措施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倒春寒 产量 发生特点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不同防冻措施茶园茶汤滋味差异的电子舌检测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梦馨 薄晓培 +2 位作者 韩善捷 王金和 韩宝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00-306,共7页
为探讨轻度"倒春寒"对不同防护措施下3种茶园蒸青茶样的茶汤滋味影响,遂选品种和管理措施一致的安装防霜扇的茶园、松树林围绕的茶园以及未设防护措施的普通茶园,用电子舌综合评价3种茶园茶汤滋味、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汤游离氨基酸组... 为探讨轻度"倒春寒"对不同防护措施下3种茶园蒸青茶样的茶汤滋味影响,遂选品种和管理措施一致的安装防霜扇的茶园、松树林围绕的茶园以及未设防护措施的普通茶园,用电子舌综合评价3种茶园茶汤滋味、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汤游离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基于电子舌检测数据的主成分分析、软独立建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揭示了普通茶园的茶汤滋味与防霜扇茶园和林间茶园的差异显著(P〈0.05);从9种茶样中皆检测出18种氨基酸,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介于19.691~30.947 mg/g之间,茶氨酸含量占游离氨基酸含量的55.1%~70.5%;随着3种茶园气温的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茶氨酸含量呈升高趋势,3种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茶氨酸)、5种甜味氨基酸(脯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5种苦味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共占游离氨基酸含量在防霜扇茶园和林间茶园中分别出现升高、降低和降低趋势,而在普通茶园中变化与之不同。分析认为:轻度"倒春寒"可导致无防护措施的普通茶园茶叶滋味劣变,林间茶园能够减轻冻害,防霜扇作为防护手段不仅可以减免冻害,还可避免茶叶滋味品质下降。该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不同防护措施茶园茶叶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风味 品质控制 倒春寒 电子舌 防霜扇
下载PDF
倒春寒的划分和预报服务探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吴增福 杨有盛 +1 位作者 朱福顺 宗杰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8-294,共7页
本文利用预报区域1960~1995年春季逐日气象资料,分析得到了倒春寒天气的客观划分标准、气候特点、主要影响系统及其形势特征。采用较新特色的折扣回归模型,建立了三、四月份各旬倒春寒的集成预报方程;利用短期预报资料,研制出若干... 本文利用预报区域1960~1995年春季逐日气象资料,分析得到了倒春寒天气的客观划分标准、气候特点、主要影响系统及其形势特征。采用较新特色的折扣回归模型,建立了三、四月份各旬倒春寒的集成预报方程;利用短期预报资料,研制出若干预报判据和消空指标,建立了短期预报回归方程,并编制出具有一定特色的预报服务系统。经1997年实际应用,倒春寒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在经验预报的基础上提高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划分 短期预报 中期预报 天气预报
下载PDF
云南倒春寒天气过程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尤红 周泓 +1 位作者 杨红 姜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8-748,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和NCEP 1°×1°的6小时再分析资料,总结1980—2011年云南15次低温雨雪强倒春寒天气过程,得出500 hPa形势高纬为两槽一脊和横槽型,700 hPa为典型北高南低特征。重点分析2011年3月14-19日和2005年3月2 6日不同... 利用常规观测和NCEP 1°×1°的6小时再分析资料,总结1980—2011年云南15次低温雨雪强倒春寒天气过程,得出500 hPa形势高纬为两槽一脊和横槽型,700 hPa为典型北高南低特征。重点分析2011年3月14-19日和2005年3月2 6日不同类型下两次强过程,过程中均有昆明准静止锋增强和川滇切变线南下,新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自东北向西南侵入云南。前者地面强降温由中低层强冷平流引发,而后者是由低层强冷平流和高层强冷平流下传共同造成。强雨雪天气对应有深厚垂直上升运动或对流层中低层以下层存在强上升运动柱。孟加拉湾为水汽源地,强高、低空急流和其垂直耦合的次级环流输送了水汽和热量。强降雪期间,无南支槽时需要大而强的水汽通量和水汽辐合,有南支槽配合时中低层水汽通量有迅速增加过程。低层为冷层或近地面强冷平流利于降水物冷凝成雪。过程中均有强锋生作用推动锋面南下,锋面的进方向锋生函数零线对应低层850 hPa Q矢量辐合线,锋区梯度大,能量积聚多对应降雪范围大。低层等露点线有Ω型特征,露点锋抬升作用触发干湿交界面上干冷、暖湿气流交汇,露点锋和低空急流位置强度及Q矢量辐合区与云南强倒春寒降雪区有较好对应关系,地面降温幅度与850 hPa锋生函数正值强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川滇切变线 昆明准静止锋 南支槽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冬小麦抗倒春寒性能鉴定方法和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乐乐 陈翔 +5 位作者 柯媛媛 柳彬彬 Muhammad Ahmad Hassan 张妍 许辉 李金才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57,共12页
倒春寒是限制黄淮冬麦区小麦稳产和丰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选育抗倒春寒小麦新品种是降低倒春寒危害的重要手段,建立简单易行、易推广且全面系统的小麦抗倒春寒性能鉴定方法和指标体系对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冬小麦抗... 倒春寒是限制黄淮冬麦区小麦稳产和丰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选育抗倒春寒小麦新品种是降低倒春寒危害的重要手段,建立简单易行、易推广且全面系统的小麦抗倒春寒性能鉴定方法和指标体系对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冬小麦抗倒春寒鉴定的方法和指标,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并提出鉴定原则和程序。(1)鉴定方法方面,主要包括直接鉴定法、间接鉴定法和综合鉴定法等,直接鉴定法有田间自然鉴定法(引种栽培应用最广,但周期长、工作量大)、人工模拟气候室法(周期短、可重复性强,但对设备与技术要求较高)和生长恢复法(冬前冻害鉴定较多,抗倒春寒鉴定方面较少,一般与其它鉴定方法配合使用)等;间接鉴定法有助倒春寒危害温度阈值的研究,但目前指标与抗寒性关系还未有明确定论,应用受到限制;综合鉴定法鉴定结果全面而准确,但对技术、成本要求较高且工作量较大。因此,在鉴定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搭配、综合运用。(2)鉴定指标方面,主要包括形态与农艺、生理生化、气象与生态指标等,形态与农艺指标一般用于田间自然鉴定法,常以数量、质量、颜色和形态变化等作为参考项;生理生化指标一般用于间接鉴定法,包括活性氧、渗透调节物质、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光合与呼吸特性等;气象与生态指标常应用于各种鉴定方法,气温、地温、冠层温度、半致死温度和恢复生长最低温度常作为鉴定指标,而光照、CO2、湿度和肥力等因素会影响结果准确性。(3)关于鉴定原则与程序,本文提出了鉴定结果的地域性、指标选用的针对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等鉴定原则,并以易灾期、品种敏感期、敏感器官、鉴定方法和指标、低温程度、田间/盆栽试验、数学分析方法、抗寒性能评价与分级为主要流程的鉴定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倒春寒 鉴定 指标 方法
下载PDF
中国“倒春寒”天气的发生及对树木春季生长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梓 徐军亮 魏红旭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95-201,共7页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倒春寒"天气迹象日趋明显,然而中国尚未完全掌握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原理,尤其有关树木生长方面的信息反馈十分有限。资料显示:中国对"倒春寒"的关注始于1975年,但主要研究区主要...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倒春寒"天气迹象日趋明显,然而中国尚未完全掌握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原理,尤其有关树木生长方面的信息反馈十分有限。资料显示:中国对"倒春寒"的关注始于1975年,但主要研究区主要集中于中国西南地区,因此目前尚缺乏全国尺度上的把握;研究内容方面国内侧重"倒春寒"的大气成因及其对农作物冻害的评估,有关树木受害的关注度明显不足,相反国外研究更加注重探讨"倒春寒"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倒春寒"对植物的冻害机制方面,中国研究更倾向于"持续低温"和"气温骤降"的影响,而国外则认为是在全球变暖作用下植物物候提前所致。通过国外有关树木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全境尺度春季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近年来"倒春寒"很有可能已经给中国树木的春季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希望引起同行们对此问题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全球变化 气温波动 低温冻害 春季高温
原文传递
云南省“倒春寒”灾害性天气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云瑾 戴卫帮 程建刚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年第3期15-17,25,共4页
根据倒春寒灾害性天气的标准,对1960~2004年的倒春寒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描述了倒春寒过程的天气特征和造成的严重灾害,发现其中的最严重的倒春寒过程的特征,对倒春寒过程进行了分类,并且提出建立较为统一的倒春寒标准的建议。对云南... 根据倒春寒灾害性天气的标准,对1960~2004年的倒春寒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描述了倒春寒过程的天气特征和造成的严重灾害,发现其中的最严重的倒春寒过程的特征,对倒春寒过程进行了分类,并且提出建立较为统一的倒春寒标准的建议。对云南冷空气过程进行了路径分析,发现云南冷空气路径有4条,它们是:西北路径、北方路径、东北路径和偏东路径,而倒春寒过程的冷空气路径主要是北方路径和东北路径,东北路径是云南省最多的一条冷空气路径,而北方路径却造成云南省最强的一次倒春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天气特征 冷空气路径
下载PDF
倒春寒气象指标及等级划分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文刚 黄永学 +2 位作者 刘可群 范进进 孟翠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5期49-53,共5页
基于1981—2000年《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记录各地实际发生倒春寒灾情和相应气象台站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在分析全国各地倒春寒气象指标和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利用平均气温距平和持续时间建立倒春寒气象指标和等级划分标准。在全国6个代表... 基于1981—2000年《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记录各地实际发生倒春寒灾情和相应气象台站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在分析全国各地倒春寒气象指标和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利用平均气温距平和持续时间建立倒春寒气象指标和等级划分标准。在全国6个代表性区域开展倒春寒气象指标等级与实际发生程度的对比,开展指标验证。结果表明,倒春寒气象指标与实际发生程度基本符合以上比例为73%~100%,完全符合比例为55%~100%。指标适用于中国各地倒春寒的界定,能反映倒春寒过程,定量评估倒春寒等级。指标对开展倒春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灾害评估和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气象指标 等级
下载PDF
云南70~90年代倒春寒的天气气候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云瑾 尹红梅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70-373,共4页
分别以地处云南东部的沾益、中部的昆明、西部的大理为例,分析了云南倒春寒灾害性天气的标准、类型、路径和30 年的变化趋势,经过统计和个例分析,总结出倒春寒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和气候特征.
关键词 倒春寒 天气过程 气候特征 云南 寒潮过程
原文传递
云南春季低温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段旭 王恒康 董谢琼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6-20,共5页
在参考了国内许多文献针对各地农业提出的不同的低温冷害指标和经过大量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提出了新的云南春季低温标准。并与旧标准中的“倒春寒”和晚霜冻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春季 低温 倒春寒 晚霜冻 云南 温度标准
下载PDF
茶树冻害的发生及防御 被引量:13
20
作者 骆耀平 《中国茶叶》 2008年第1期30-31,共2页
进入冬季到第2年春天茶叶开采之前,是茶园管理工作相对较少的一段时间。但这一时期的冻害,尤其是早春倒春寒的发生,却会给茶园带来最严重的损害。浙江茶区2005-2007年连续3年的倒春寒使不少茶农吃足了苦头。茶芽刚萌发,气温骤降或... 进入冬季到第2年春天茶叶开采之前,是茶园管理工作相对较少的一段时间。但这一时期的冻害,尤其是早春倒春寒的发生,却会给茶园带来最严重的损害。浙江茶区2005-2007年连续3年的倒春寒使不少茶农吃足了苦头。茶芽刚萌发,气温骤降或下雪,即将到手的收益化为乌有。不少茶农在新茶园建设中,想引进早生品种,但又怕茶树受冻,左右为难。因此,广大茶农迫切期望能找到一种有效防止茶树受冻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冻害 新茶园建设 防御 管理工作 早生品种 倒春寒 茶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