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修德与汉唐国家应灾的政治伦理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闵祥鹏
-
机构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4-156,共13页
-
基金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黄河流域传统灾害思想与灾难应对"研究(项目编号:2018-CX-015)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秦汉简牍官文书与国家政务运行机制及行政效律研究"(项目编号:16YJC77000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作为中古时代国家应对灾害的主要理念与最常见思想,修德不仅是稳定灾后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也是巩固君权天授的政治地位的现实需要,还体现了君主受天明命、敷佑下土的政治姿态与以德安民的政治伦理,彰显出执政者与民众对政治清明与救灾实效之间关系的理解与认同,成为构架汉唐政治体系的主要观念之一。修德应灾的核心问题就是理顺政治,最终目的是应答天谴,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应灾实效。因此修德应灾方式不能仅以科学、迷信或积极、消极来分类与判断。君主修德应灾主要是指完善德性与德行两个方面,其中德性是其遵循政治规范与政治伦理的内在表现,德行则是遵守政治规范与践行政治伦理的外在形式。虽然体现君主德行的消灾方式较多,但所有形式都受制于德性,或都可视为德性的反映。因此修德弭灾方式的多样性与修德应灾理念的统一性,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灾害应对的重要特点。
-
关键词
修德应灾
救灾
消灾
汉代
唐代
-
Keywords
Repairing Disaster
Disaster
Relief Disaster
Han Dynasty
Tang Dynasty
-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