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刑法立场转换——基于比较法视野的考察 被引量:36
1
作者 储陈城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62,共15页
前大数据时代,基于个人信息泄露的客观现实和主观畏惧感,个人信息的严格保护成为法律尤其是刑法的基本立场,我国当前在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上呈现愈发严苛的趋势。然而,随着大数据逐渐展现出巨大社会价值,基于功利主义的价值考量,追求更好... 前大数据时代,基于个人信息泄露的客观现实和主观畏惧感,个人信息的严格保护成为法律尤其是刑法的基本立场,我国当前在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上呈现愈发严苛的趋势。然而,随着大数据逐渐展现出巨大社会价值,基于功利主义的价值考量,追求更好生活的哲学基础要求刑法在个人信息保护的立场上进行适当调整。包括德国、日本在内的域外各国,都在规则设计上保障个人信息的利用,限缩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法适用空间。我国可以在借鉴相关国家立法的基础上,从匿名化处理规则、同意规则和优越利益规则三个方面,为我国个人信息的合理扩大利用提供制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个人信息 匿名化 信息主体同意 优越利益
原文传递
论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框架——《民法总则》111条的理解与适用
2
作者 范彩云 《装备制造与教育》 2017年第4期60-62,69,共4页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将首次作为民事权益的一种被纳入民事领域的最高立法保护。但学者们对于是否确立“个人信息权”仍有争议。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有必要确立个人信息权并与隐私权相区分。我国还缺乏...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将首次作为民事权益的一种被纳入民事领域的最高立法保护。但学者们对于是否确立“个人信息权”仍有争议。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有必要确立个人信息权并与隐私权相区分。我国还缺乏一般性规定;个人信息权的保护还处于消极保护权能,未谈及积极保护权能,信息利用必须经过信息主体的同意;信息利用者在利用的过程中未涉合目的性原则;还需进一步完善监督与追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法律框架 《民法总则》 信息主体同意 合目的性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