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政府与罗马教廷的外交历程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大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1,共5页
1881-1892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官员,一致主张联络罗马教廷,废除法国保教权,稳定中国基督教局势。总理衙门采纳这种主张,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却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扰而未能成功。1892年后,清政府官员对联络罗马教... 1881-1892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官员,一致主张联络罗马教廷,废除法国保教权,稳定中国基督教局势。总理衙门采纳这种主张,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却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扰而未能成功。1892年后,清政府官员对联络罗马教廷的主张发生分化。陈其璋等人建议继续实践,而薛福成等人则认为不能将解决中国教案问题的希望寄托于罗马教廷,主张另辟蹊径。总理衙门的意见与薛福成等人相似,自1896年后放弃与罗马教廷建交通使的计划。1902-1906年,吕海寰等官员发起建议联络罗马教廷的新高潮,但清政府未予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罗马教廷 建交通使 教权
下载PDF
巴黎外方传教会与天主教的中国本土化历程 被引量:3
2
作者 郭丽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9-52,共4页
巴黎外方传教会是17世纪在巴黎形成的一个传教团体。从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材料分析,巴黎外方传教会直接听命于罗马教廷,肩负协助教廷传信部制衡葡萄牙保教权和建立远东土著教会的使命赶赴远东。巴黎外方传教会入华对天主教中国本土化产... 巴黎外方传教会是17世纪在巴黎形成的一个传教团体。从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材料分析,巴黎外方传教会直接听命于罗马教廷,肩负协助教廷传信部制衡葡萄牙保教权和建立远东土著教会的使命赶赴远东。巴黎外方传教会入华对天主教中国本土化产生过正面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 教权 巴黎外方传教会 天主教中国本土化 中法文化交流
下载PDF
医生、理发手术匠与保教权在华利益——耶稣会士卢依道与高竹在清朝的宫廷 被引量:6
3
作者 白雅诗 曹晋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50,共30页
本文详细叙述了卢依道和高竹在十七世纪末清朝宫廷中的工作和生活。卢依道是在康熙皇帝特别要求下来到北京的第一位专业的耶稣会医生,与他一同前来的高竹是在澳门出生的理发手术匠。首先,本文着重讲述了他们来到中国的复杂旅途,以及在... 本文详细叙述了卢依道和高竹在十七世纪末清朝宫廷中的工作和生活。卢依道是在康熙皇帝特别要求下来到北京的第一位专业的耶稣会医生,与他一同前来的高竹是在澳门出生的理发手术匠。首先,本文着重讲述了他们来到中国的复杂旅途,以及在保教权耶稣会士和国王数学家的利益竞争之下,他们在北京的经历如何引起了耶稣会中国传教团内部的斗争。其次,本文还描绘了卢依道和高竹在北京宫廷以及康熙皇帝出巡时的医学活动,包括他们与太医的冲突,照顾精英患者使他们与"仁医"理念渐行渐远。这些患者中也包括康熙皇帝本人,他在患病时利用了当时简陋的欧洲医疗。最后,本文考察了卢依道和高竹在北京的医疗活动在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教权 宫廷
原文传递
19世纪中叶法国公使对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进藏活动态度之嬗变
4
作者 刘瑞云 刘晓旭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8,86,共11页
1848至1866年间,因进藏活动屡屡受阻,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多次求助法国驻华公使,后者的态度由之前的“竭力”支持、“鼎力”相助逐渐转变为后来的“尽力”劝退,甚至可以说是“抛弃”。法国公使们对西藏传教会进藏活动态度之嬗变,一方面... 1848至1866年间,因进藏活动屡屡受阻,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多次求助法国驻华公使,后者的态度由之前的“竭力”支持、“鼎力”相助逐渐转变为后来的“尽力”劝退,甚至可以说是“抛弃”。法国公使们对西藏传教会进藏活动态度之嬗变,一方面源于当时清朝中央同西藏地方两级政府通力协作坚决抵制法国传教士进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形势下法国政府基于对华“合作”政策选择放弃其“保教”立场。清朝中央同西藏地方通力协作成功阻断西藏传教会进藏活动,既反映出当时西藏地方基于国家安全大局的深思熟虑,又反映出清朝中央对西藏地方的重视和体恤,同时彰显出中国中央政府一直以来严密的治藏方略及其不容西方擅入藏地、染指西藏的坚定外交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公使 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 进藏活动 总理衙门 教权
下载PDF
罗文藻及其在“礼仪之争”中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铠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17世纪中叶以降,葡萄牙和西班牙国势中衰,罗马教廷试图借此机遇,从葡、西王权处收回"保教权",以重现往昔的辉煌。为此,罗马教廷设置了"宗座代牧"体制,并派出以法国外方传教会为主体的传教士前来中国,以扩张教廷的... 17世纪中叶以降,葡萄牙和西班牙国势中衰,罗马教廷试图借此机遇,从葡、西王权处收回"保教权",以重现往昔的辉煌。为此,罗马教廷设置了"宗座代牧"体制,并派出以法国外方传教会为主体的传教士前来中国,以扩张教廷的影响力。这派传教士坚持反对利玛窦一派的传教方针,"礼仪之争"的烽火重燃。在这场事件中,第一位中国籍的天主教主教罗文藻(1616-1691),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点,以超时代的视野与魄力与"欧洲中心论"代表性人物罗马教廷的"神学权威"闫当(Carolus Maigrot,1652-1730)展开斗争,维护了教会的传教事业。同时,他坚持传教事业"本土化"策略,遵从中国礼仪,维护了中国礼仪。罗文藻在"礼仪之争"中的文化抗争,展现了部分中国人在明清之际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光辉形象,值得当下学人仔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文藻 礼仪之争 中国籍主教 教权 宗座代牧制 闫当
下载PDF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远东“保教权”之争及其历史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许璐斌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9-43,共5页
16世纪是葡萄牙在远东的黄金时期,葡萄牙享有对东方的"保教权",但是它的这种霸权受到了来自西班牙的挑战。葡、西间的这场斗争在第一阶段表现为16世纪双方世俗政权之间的斗争;第二阶段的表现形式为17世纪双方各自支持的基督... 16世纪是葡萄牙在远东的黄金时期,葡萄牙享有对东方的"保教权",但是它的这种霸权受到了来自西班牙的挑战。葡、西间的这场斗争在第一阶段表现为16世纪双方世俗政权之间的斗争;第二阶段的表现形式为17世纪双方各自支持的基督修会在中国的竞争。这场斗争改变了近代远东的国际关系,并对之后的远东殖民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班牙 葡萄牙 教皇 远东 教权 历史影响
下载PDF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与罗马教廷通使问题再考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乐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62,160,共19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京政府鉴于罗马教廷在国际调和中的角色,决定借助与教廷通使,在战后和会中占据有利位置,进而制衡日本。法国获悉通使事后,托辞此事有违中法《天津条约》保教权条款,且教廷存在亲德嫌疑,试图强行阻挡通使。英、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京政府鉴于罗马教廷在国际调和中的角色,决定借助与教廷通使,在战后和会中占据有利位置,进而制衡日本。法国获悉通使事后,托辞此事有违中法《天津条约》保教权条款,且教廷存在亲德嫌疑,试图强行阻挡通使。英、美、日等协约国集团成员基于各自的政治利益,积极附和法国,逼迫北京政府暂缓乃至取消通使。在法国的催逼和协约国成员的附和之下,北京政府为了避免开罪法国,顺利参加战后和平会议,在交涉过程中步步退让,导致通使尝试以失败而告终。此次通使的失败,昭示着北京政府联合教廷制衡日本外交策略的破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处境的预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教廷 通使 教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北京政府
原文传递
20世纪初期西方列强的国家利益与罗文藻的坎坷祝圣路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化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8-145,共8页
本文叙述罗文藻的祝圣过程,阐述保教权与列强国家利益的关系,论述列强间的保教权之争,分析为何彼此争斗的列强会一致阻挠罗文藻受祝圣,探寻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第一,教廷为了争取更好的传教效果,只能依靠当时厚待天主教的强国。第二,... 本文叙述罗文藻的祝圣过程,阐述保教权与列强国家利益的关系,论述列强间的保教权之争,分析为何彼此争斗的列强会一致阻挠罗文藻受祝圣,探寻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第一,教廷为了争取更好的传教效果,只能依靠当时厚待天主教的强国。第二,当教廷和世俗国家的利益产生矛盾,教廷下达的命令与传教士所属国家的利益针锋相对时,传教士会因为国家公民和修会成员的双重身份,陷于两难,且往往倾向于保护和资助传教活动的世俗国家。第三,列强对国家利益的考虑一定优先于传教效果和当地教会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文藻 国家利益 教权 代牧制 本土化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的保教权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顾卫民 《当代宗教研究》 CSSCI 2002年第2期24-30,共7页
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以及基督教传教史上,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华的保教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近代中国的历次教案与保教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天主教和基督教内部本地化进程的迟缓与保教权也有一定的关联。由于保教权将教会置... 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以及基督教传教史上,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华的保教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近代中国的历次教案与保教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天主教和基督教内部本地化进程的迟缓与保教权也有一定的关联。由于保教权将教会置于近代西方殖民主义政治的构架之内,因此,中国社会各阶层以及教会内部各类人士对保教权也有过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中国 教权 法国 意大利
下载PDF
“保教权”之争:16-18世纪天主教在南海区域初期传播的多重矛盾及影响
10
作者 范若兰 《东南亚纵横》 2021年第4期29-39,共11页
为促进天主教的海外传播,罗马教廷赋予葡萄牙和西班牙以“保教权”。天主教在南海区域的初期传播中,由于传教与贸易和殖民纠结在一起,围绕保教权出现多重矛盾,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教廷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有修会之间的矛... 为促进天主教的海外传播,罗马教廷赋予葡萄牙和西班牙以“保教权”。天主教在南海区域的初期传播中,由于传教与贸易和殖民纠结在一起,围绕保教权出现多重矛盾,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教廷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有修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导致天主教各行为体产生严重的内耗,制约了天主教在南海区域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权 天主教 南海区域 葡萄牙
下载PDF
清初法国对葡萄牙“保教权”的挑战
11
作者 周萍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2年第S1期107-110,共4页
15、16世纪是葡萄牙的全盛时代,它享有对东方的“保教权”,在中国的传教事业也几乎为葡萄牙所垄断。但随着法国国力的日益强盛,它一心想削弱葡萄牙在东方的势力,扩大自己权威,遂对葡萄牙的“保教权”发起挑战,从而导致双方矛盾日深,最... 15、16世纪是葡萄牙的全盛时代,它享有对东方的“保教权”,在中国的传教事业也几乎为葡萄牙所垄断。但随着法国国力的日益强盛,它一心想削弱葡萄牙在东方的势力,扩大自己权威,遂对葡萄牙的“保教权”发起挑战,从而导致双方矛盾日深,最终分道扬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权 耶稣会士
原文传递
葡、法保教权在华变迁
12
作者 张阔 《中国天主教》 2021年第4期56-58,共3页
唐朝初期,天主教信仰便已传入华夏,不仅"翻经书殿",将圣经译成中文,亦"问道禁闱",询经问道的求真态度,促使天主教在唐朝达致"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繁荣景象。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时临明朝,促使天主教... 唐朝初期,天主教信仰便已传入华夏,不仅"翻经书殿",将圣经译成中文,亦"问道禁闱",询经问道的求真态度,促使天主教在唐朝达致"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繁荣景象。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时临明朝,促使天主教再次传至中华大地。传教士献身于信仰,埋土于华夏,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保护国的霸权"保教权"却令信仰黯然失色,教会发展举步维艰,破除保教权成为教会面对福传事业的首要大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信仰 传教士 地理大发现 教权 中西文化 圣经 求真
下载PDF
16—17世纪澳门与葡萄牙远东保教权关系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廷茂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0-36,共7页
16—17世纪天主教在远东地区的传播是在葡萄牙远东保教权的制度架构内实现的;而澳门则是传教士在远东活动的基地。从澳门与葡萄牙远东保教权之间的关系中,可以看出澳门在葡萄牙远东保教权的运作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澳门 葡萄牙 远东教权 关系
下载PDF
天主教远东传教格局重组对中国礼仪之争的影响——从17世纪巴黎外方传教会的远东传教来看(1650-1700)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子卿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7年第2期198-218,301,共22页
17世纪下半叶,新成立的天主教海外传教组织巴黎外方传教会在远东传教,其在暹罗、东京、交趾支那以及中国建立宗座代牧制,从而打破了葡萄牙保教权对于天主教远东传教活动的垄断局面。由此,17世纪远东传教格局发生重组,从而引发各大传教... 17世纪下半叶,新成立的天主教海外传教组织巴黎外方传教会在远东传教,其在暹罗、东京、交趾支那以及中国建立宗座代牧制,从而打破了葡萄牙保教权对于天主教远东传教活动的垄断局面。由此,17世纪远东传教格局发生重组,从而引发各大传教势力之间激烈的传教权斗争,这其中主要参与的竞逐势力分别是:罗马教廷、天主教国家(葡萄牙和法国)以及传教团体(耶稣会和巴黎外方传教会)。它们之间的矛盾纵横交错、缤纷复杂,尤其以罗马教廷和葡萄牙之间围绕宗座代牧制的博弈、葡萄牙和法国争夺远东保教权的斗争以及巴黎外方传教会和耶稣会围绕传教势力范围的争夺最为突出。由此,各大传教势力之间的相互掣肘成为天主教远东传教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礼仪之争的历史发展也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展现出宗教在近代早期全球化过程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外方传教会 耶稣会 法国 罗马教廷 葡萄牙教权
原文传递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对华政策的主要特征
15
作者 王晓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66-71,共6页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对华政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传教利益高于商业利益,这首先是其拉拢天主教会以巩固政权的对内政策在对华政策中的延续,其次是为了借远东保教权的得手,扩大天主教在华势力。法国的政策虽与英国侧重商业交往的对华政策...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对华政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传教利益高于商业利益,这首先是其拉拢天主教会以巩固政权的对内政策在对华政策中的延续,其次是为了借远东保教权的得手,扩大天主教在华势力。法国的政策虽与英国侧重商业交往的对华政策大相径庭,但最终目的同样是为了对中国进行经济、政治侵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对华政策 主要特征 传教利益 远东教权
下载PDF
教会史料在华保教权之争
16
作者 郭慕天 《中国天主教》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46,共2页
“对软弱的人,我就成为软弱的,为赢得那软弱的;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为的总要救些人。所行一切都是为了福音,为能与人共沾福音的恩泽。”(格前九22—23)。明末清初利玛窦等一批德才兼备的外国传教士,遵循保禄的教导“入乡随俗... “对软弱的人,我就成为软弱的,为赢得那软弱的;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为的总要救些人。所行一切都是为了福音,为能与人共沾福音的恩泽。”(格前九22—23)。明末清初利玛窦等一批德才兼备的外国传教士,遵循保禄的教导“入乡随俗”,与我国人民鱼水交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随后一些持有保教权的国家和以保教权为护身符的传教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 史料 中国 教权运动 传教士 葡萄牙 德国 安治泰 弗莱纳
下载PDF
山东济南洪家楼天主堂的晋铎礼
17
作者 李西满 《中国天主教》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24,共1页
山东济南洪家楼天主堂的晋铎礼李西满1998年元月11日,济南市洪家楼主教座堂里,五位执事荣幸晋铎,他们分别是济南教区的李建民、阳谷教区的邢会成、李桂坡、临沂教区的卜祥武、梁书才。由周村教区马学圣主教主礼,济南教区郭传... 山东济南洪家楼天主堂的晋铎礼李西满1998年元月11日,济南市洪家楼主教座堂里,五位执事荣幸晋铎,他们分别是济南教区的李建民、阳谷教区的邢会成、李桂坡、临沂教区的卜祥武、梁书才。由周村教区马学圣主教主礼,济南教区郭传真主教、临沂教区房兴耀主教襄礼。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堂 山东济南 挤得水泄不通 胶州湾 主教座堂 好不容易才 传教士 管弦乐队 天主教会 教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