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膳食炎症指数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翟蕾蕾 崔旻 +1 位作者 刘苓 姚萍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采用膳食炎症指数(DII)评估炎性膳食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相关性,在膳食指导层面为RE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RE患者(RE组)145例,并按年龄和性别1∶1的比例匹配原则,同... 目的采用膳食炎症指数(DII)评估炎性膳食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相关性,在膳食指导层面为RE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RE患者(RE组)145例,并按年龄和性别1∶1的比例匹配原则,同期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人群145名作为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收集2组人群的基线资料,包括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不良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强度等。采用半定量饮食频率问卷收集患者的膳食摄入量,并计算总体DII以评估其膳食潜在抗炎或促炎效应。根据健康对照组DII的三分位数(以33.3%和66.7%为界限),将食物的促炎潜力由低到高分为低促炎类(<-0.06)、中间类(-0.06~1.11)和高促炎类(>1.11)。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II与RE风险的关联,采用线性趋势检验比较随着DII水平的增加,RE风险OR值的总体变化趋势。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E组体重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24.11±2.57) kg/m2比(23.38 ±2.60)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17),RE组吸烟、饮酒、过饱饮食、睡前3 h内进食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2.8%(62/145)比31.0%(45/145)、31.0%(45/145)比16.6%(24/145)、33.1%(48/145)比17.9%(26/145)、52.4%(76/145)比13.1%(19/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8、8.39、8.78、50.86,P=0.039、=0.004、=0.003、<0.001),而RE组进食夜宵和从事中重度体力活动的比例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4.5%(21/145)比24.1%(35/145)、22.8%(33/145)比37.2%(54/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4、7.24,P=0.037、0.007)。RE组DII高于健康对照组[1.05(0.03,1.62)比0.34(-0.6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 661.50,P=0.010)。相比低促炎类饮食,高促炎类饮食的RE风险增加1.30倍(OR=2.30,95%置信区间1.29~4.09,P=0.005)。调整总能量摄入、年龄、性别、民族、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症指数 反流性食管 饮食 饮食
原文传递
膳食炎症指数与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敏娟 王敏雯 +2 位作者 郭艳 李程亮 倪亚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589-1592,共4页
目的: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I)与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468例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血常规检测结果、腹部超声检查情况及DII评分等,通过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Kruskal-Walli... 目的: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I)与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468例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血常规检测结果、腹部超声检查情况及DII评分等,通过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研究DII与NAFLD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DII四分位分组间在不同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运动情况与甘油三酯(TG)比较中,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肝脏状态在不同体重、腰围、BMI、运动情况、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比较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四种肝脏状态的组间DI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肝脏状态组间饮食炎症特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统计学分析显示,老年人的肝脏状态与DII的评分情况呈现正相关关系(r s=0.437,P<0.05),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后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仍然存在正相关关系(r=0.332,P<0.05)。进一步将DII评分作为协变量,老年人是否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DII评分是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粗略OR=1.42,95%CI:1.303~1.548,P<0.05)。对NAFLD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校正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II评分依然是老年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27,95%CI:1.206~1.456,P<0.05)。结论:DII评分是老年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DII评分越高,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风险越大。而且老年人的肝脏状态在不同饮食炎症特性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为存在NAFLD的老年人提供抗炎饮食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症指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脏状态 饮食 饮食
下载PDF
膳食炎症指数与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和炎症水平的关联
3
作者 侯兰兰 杨勇 +2 位作者 王万亮 彭红伟 吴水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I)与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和炎症水平的关联。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纳入本院确诊为非萎缩性胃炎60例... 目的: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I)与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和炎症水平的关联。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纳入本院确诊为非萎缩性胃炎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一步依据胃窦、胃体不同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对比各组DII、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观察组DII及炎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胃窦不同萎缩程度中,轻度组19例、中度组26例、重度组13例,胃体不同萎缩程度中,轻度组18例、中度组14例、重度组10例,重度组DII、炎症水平均最高,中度组均次之,轻度组均最低;DII与患者炎症(IL-6、CRP、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模型B中,与低促炎类饮食比较,高促炎类饮食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黏膜病变风险增加1.57倍(OR为2.57,95%CI:1.14~5.73),线性趋势检验显示,DII越高,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黏膜病变程度风险越大(P=0.035)。结论:促炎饮食与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黏膜病变程度和炎症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合理减少促炎类食物的摄入对降低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黏膜病变风险可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 膳食症指数 饮食 饮食 症反应
下载PDF
膳食炎症指数与罹患癫痫风险的关系研究——基于NHANES调查数据的横断面分析
4
作者 张玲 陈邓 刘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99-506,F0003,共9页
目的采用膳食炎症指数(DII)评估膳食炎症与罹患癫痫(EP)风险的相关性,为癫痫的防治工作提供饮食方面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3年1月—2020年3月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收集的20岁及以上成年人数据。运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分... 目的采用膳食炎症指数(DII)评估膳食炎症与罹患癫痫(EP)风险的相关性,为癫痫的防治工作提供饮食方面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3年1月—2020年3月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收集的20岁及以上成年人数据。运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DII与罹患癫痫风险的相关性,使用受限三次样条回归(RCS)进行线性试验,探索评分值与风险之间是否存在定量关系。通过亚组及交互作用分析,评估不同亚组之间DII和EP相关的稳定性。结果研究纳入15565例受访者,其中131例诊断为癫痫,在多元逻辑回归完全调整模型中,DII作为连续变量与罹患癫痫风险之间呈正相关(OR=1.12,95%CI 1.02~1.24;P=0.021);进行DII三分位后,在完全调整模型中,高促炎组的罹患癫痫风险高于低促炎组(OR=1.63,95%CI 1.02~2.6;P=0.039)。在RCS线性试验中,DII与罹患癫痫风险之间呈正相关(非线性:P=0.342)。在分层分析中,两者之间关系保持稳定,各亚组间未发现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美国成人DII与罹患癫痫风险呈正相关,DII每增加一个单位,癫痫发生风险增加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膳食症指数 饮食 饮食
下载PDF
促炎饮食及其相关的多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慧慧 刘洋 闻德亮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71-1677,共7页
促炎饮食会刺激机体出现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可累及多个系统。本综述旨在展示促炎饮食与炎症和多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了富含红肉、精制谷物、欧米伽-6不饱和脂肪酸(n-6)与n-3比例失调或富含... 促炎饮食会刺激机体出现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可累及多个系统。本综述旨在展示促炎饮食与炎症和多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了富含红肉、精制谷物、欧米伽-6不饱和脂肪酸(n-6)与n-3比例失调或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饮食、油炸烧烤类饮食、高糖和高脂饮食共6类常见促炎饮食及3种常见促炎饮食测评方法,强调促炎饮食引起的炎症状态与多系统疾病的关联,为今后制定与促炎饮食相关疾病的干预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 膳食症指数 慢性 多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膳食模式与肿瘤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顾瑛 杨晶 秦立强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年第6期721-726,共6页
膳食与肿瘤的关系密切,健康的膳食模式可降低某些肿瘤的发病风险,而不恰当的膳食结构则可能是机体发生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比如肿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了不同饮食模式对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文... 膳食与肿瘤的关系密切,健康的膳食模式可降低某些肿瘤的发病风险,而不恰当的膳食结构则可能是机体发生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比如肿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了不同饮食模式对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文梳理了目前备受关注的几种饮食模式,包括地中海饮食、生酮饮食及促炎饮食与肿瘤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中海饮食可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激活抗氧化机制、刺激免疫系统、下调致癌因子水平等方式降低如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呼吸和消化系统癌、乳腺癌、口咽癌(口腔癌和咽喉癌)等的发生率以及总体死亡率,生酮饮食模式则可能通过靶向调节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线粒体代谢以及调控基因表达、调节信号通路、降低血管化水平等途径减缓肿瘤生长,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以及逆转肿瘤诱导恶液质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抗癌治疗手段,而促炎饮食因其膳食中含有较多的炎症成分,则可能通过增加机体炎症水平、改变微生物群状态、影响表观遗传重塑等方式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地中海饮食 生酮饮食 饮食
下载PDF
膳食炎症指数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梅 郭曼 +4 位作者 吴静 曾艳 徐慧雯 黄炜 徐勇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探讨在普通人群中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至2020年6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 目的探讨在普通人群中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至2020年6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采用NOS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汇总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s,R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项观察性研究(4项队列研究,4项横断面研究,1项病例对照研究),共涉及192736名参与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DII与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相关(RR=1.31,95%CI:1.16~1.48,I^(2)=0,P=0.523);此外,最高和最低(参考)类别DII间的骨折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7,95%CI:1.03~1.33,I^(2)=87%,P<0.001)。在亚组分析中,除研究设计类型(横断面研究RR=1.26,95%CI:1.09~1.46,I^(2)=22.4%,P=0.272)外,其余各亚组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促炎饮食可能与普通人群发生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增加有关,多吃水果和蔬菜等抗炎食物对保持骨骼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性反应指数 饮食 骨质疏松 骨折 META分析
下载PDF
促炎性饮食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晓玲 谢颖 +2 位作者 曹威 张瑞国 李增宁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104-111,共8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促炎性饮食和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的关系,为科学饮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截至2019年7月,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筛选出...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促炎性饮食和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的关系,为科学饮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截至2019年7月,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筛选出饮食炎症效应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的文献.所纳入文献均采用膳食炎症指数(DII)来评价膳食的炎症效应.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研究的OR值及95% CI值进行合并,同时根据肿瘤类型和地域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0篇,参与者964 9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最高促炎性饮食的个体与最高抗炎性饮食的个体相比较,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增加(OR=1.43,95% CI=1.28~ 1.60).按肿瘤类型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促炎性饮食的结肠癌患病风险增加(OR=1.37,95% CI=1.20 ~ 1.57),直肠癌患病风险亦增加(OR=1.33,95% CI=1.11 ~1.61).按地域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促炎性饮食的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在亚洲(OR =2.17,95% CI=1.77~2.68)、欧洲(OR=1.56,95% CI=1.32 ~ 1.85)、北美(OR=1.28,95%CI=1.21 ~1.35).结论 促炎性饮食可能会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亚洲地区促炎性饮食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的相关性可能高于欧洲和北美洲,这一结论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 膳食症指数 结直肠癌 META分析
下载PDF
促炎性饮食与消化系统肿瘤患病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玲 姚志翠 +2 位作者 张天丰 陈梅翠 李增宁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295-303,共9页
目的评价促炎性饮食与消化系统肿瘤患病风险的关系,为健康饮食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截至2020年12月,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WebofScience、Embase、Cochrane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期刊论文资源、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维... 目的评价促炎性饮食与消化系统肿瘤患病风险的关系,为健康饮食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截至2020年12月,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WebofScience、Embase、Cochrane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期刊论文资源、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筛选出饮食炎症效应与消化系统肿瘤患病风险相关的文献。纳入文献均采用膳食炎症指数(DII)评价饮食的潜在炎症效应。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纳入研究的OR及95%CI,同时根据研究类型、肿瘤类型和地域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0篇,参与者974024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最高促炎性饮食的个体与最高抗炎性饮食的个体比较,消化系统肿瘤患病风险增加(OR=1.63,95%CI=1.45~1.83)。按肿瘤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促炎性饮食模式下,食管癌患病风险最高(OR=2.86,95%CI=1.60~5.11);胃癌患病风险显著增加(OR=2.00,95%CI=1.34~2.99);结肠癌患病风险增加(OR=1.42,95%CI=1.21~1.66);直肠癌患病风险亦增加(OR=1.33,95%CI=1.11~1.61)。因肝癌和胰腺癌各纳入1篇文献,未进行分析。按地域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促炎性饮食模式下消化系统肿瘤患病风险在亚洲OR值为1.82(95%CI=1.67~1.99)、欧洲为1.81(95%CI=1.56~2.09)、美洲为1.27(95%CI=1.21~1.34)。结论促炎性饮食可能会增加消化系统肿瘤患病风险,尤其是食管癌。亚洲地区患病风险可能高于美洲和欧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 消化系统肿瘤 膳食症指数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