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血管造影侧枝血管在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雷磊 马琦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33-0037,共5页
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十分重要,本文探究磁共振血管的造影侧枝血管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为雨后工作开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22年7月到2023年7月期间接收卒中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患者,将其视为本文的研究实验对象,其中所有研... 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十分重要,本文探究磁共振血管的造影侧枝血管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为雨后工作开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22年7月到2023年7月期间接收卒中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患者,将其视为本文的研究实验对象,其中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4h内接收我院的MRI平扫和MRA检查。为其3个月的治疗护理工作结束后的预后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评估,评估的相关数据信息整理为书面记录。其中mRS0~2为预后良好组, mRS 3~6为预后不良组,针对两组患者的侧裂及软脑膜的侧枝血管的差异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探究。结果 在本文的研究分析中,依据检测结果具有55例的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纳入到实验分析中,其中侧裂侧枝血管不丰富患者52例,软脑膜侧枝血管不丰富患者45例,依据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的显示来看,患者的年龄、 软脑膜的侧枝循环是预测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而术后梗死体积对预测卒中预后不存在显著意义,P<0.05.结论 依据本文所进行的研究和分析工作可以发现,在针对卒中机械取栓术患者的术后预后工作当中,磁共振血管造影侧枝血管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可以用于评估患者卒中预后中,但是术后卒中的梗死体积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并未在本文研究中得到印证,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侧枝血管 机械取栓术 预后效果
下载PDF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灶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毅斌 郝琳娜 +1 位作者 李辽清 肖媛媛 《眼科》 CAS 2012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评价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病变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设计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连续收集自然病程为3~6个月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90例,随机分为复方血栓通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方法治疗... 目的评价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病变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设计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连续收集自然病程为3~6个月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90例,随机分为复方血栓通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方法治疗组患者接受复方血栓通胶囊1.5 g每日3次和卵磷脂络合碘1.5 mg每日3次;对照组接受曲克芦丁120 mg每日3次和卵磷脂络合碘1.5 mg每日3次。所有患者连续观察6个月,每3个月复查一次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定性描述病变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及侧枝循环的形成情况。当患者NPA>5 PD时给予病变区激光光凝。主要指标患者激光治疗率(NPA形成率),侧枝循环形成率。结果观察期内,治疗组中31例(68.89%)因FFA显示NPA>5 PD或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而接受激光治疗,对照组中33人(73.33%)接受激光治疗,两组间激光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至随访期结束,治疗组中34例(75.56%)FFA显示侧枝循环建立,而对照组中24例(53.33%)FFA显示侧枝循环建立,两组间侧枝循环形成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有助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灶视网膜血管与正常视网膜血管间建立侧枝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微循环 侧枝血管 复方血栓通胶囊
原文传递
兔后肢缺血诱导的侧枝血管MCP-1的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明波 吴松 +5 位作者 伍校琼 黄良 朱武 罗明英 罗学港 蔡维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1-683,共3页
目的: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侧枝血管生长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单侧结扎兔股动脉并将股动脉远侧端吻合到伴行的股静脉上,7d后处死动物,用特异性抗MCP-1抗体和抗RAM11抗体(巨噬细胞标记物)结合共聚焦... 目的: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侧枝血管生长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单侧结扎兔股动脉并将股动脉远侧端吻合到伴行的股静脉上,7d后处死动物,用特异性抗MCP-1抗体和抗RAM11抗体(巨噬细胞标记物)结合共聚焦免疫荧光术,进行MCP-1和巨噬细胞的检测。结果:在正常血管MCP-1的表达非常弱,仅在中膜和外膜有微量表达,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在生长的侧枝血管MCP-1在血管各层都高水平表达,免疫荧光强阳性,是正常血管的7.8倍,和正常血管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连续切片显示MCP-1的上调表达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分布呈正相关。结论:在生长的侧枝血管MCP-1的表达显著上调,提示MCP-1在巨噬细胞的聚集和侧枝血管的生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P-1 侧枝血管 巨噬细胞
下载PDF
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患者侧枝血管、室壁运动和射血分数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栓锁 汤磊 +2 位作者 陈晖 仇兴标 方唯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比较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CTO)有心肌梗死和无心肌梗死患者侧枝血管、室壁运动和射血分数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对256例诊断为CTO(堵塞时间≥3月)的患者,回顾性分析病史、心肌酶谱、心电图、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后将其分... 目的比较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CTO)有心肌梗死和无心肌梗死患者侧枝血管、室壁运动和射血分数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对256例诊断为CTO(堵塞时间≥3月)的患者,回顾性分析病史、心肌酶谱、心电图、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后将其分为心肌梗死组(n=138)和非心肌梗死组(n=11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堵塞血管的位置分布和支数、非堵塞血管病变位置分布和严重程度、侧枝血管Rentrop分级、心脏超声室壁节段运动及射血分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堵塞冠状动脉位置分布、堵塞血管支数、非堵塞冠状动脉病变位置分布、病变严重程度、侧枝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室壁节段运动正常发生率和射血分数均低于非心肌梗死组,但运动消失和矛盾运动发生率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完全堵塞3个月以上,不管堵塞血管支配区域是否发生心肌梗死,Rentrop侧枝血管分级已无差异。虽然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时侧枝血管可以保护心肌完全避免心肌梗死发生,但对左心室室壁节段运动和整体功能的保护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 心肌梗死 侧枝血管 室壁节段运动 射血分数
下载PDF
彩超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中小动脉狭窄率及侧枝血管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汪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4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彩超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中小动脉狭窄率及侧枝血管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内蒙古地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行检查的640例病例,针对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采用彩超测定下肢中小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位... 目的:探讨彩超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中小动脉狭窄率及侧枝血管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内蒙古地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行检查的640例病例,针对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采用彩超测定下肢中小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位置、形态等,记录管腔狭窄率,治疗后寻找侧枝血管进行观测,客观判断治疗前后狭窄率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诊断率为57例,诊断率8.91%,利用彩超可对治疗前后狭窄率变化,可检测侧枝循环。结论:利用彩超可以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下肢中小动脉狭窄率变化情况以及判断有无侧枝血管有无建立。值的临床借鉴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侧枝血管 中小动脉狭窄率 彩超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灶微循环改善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金谊伟 徐莉 陈铁军 《东南国防医药》 2014年第3期300-301,322,共3页
目的:评价羟苯磺酸钙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及对病变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9月医院门诊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且发病时间<1周,自然病程为3~6个月的患者45例(45眼)。入选患者接受羟苯磺酸... 目的:评价羟苯磺酸钙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及对病变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9月医院门诊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且发病时间<1周,自然病程为3~6个月的患者45例(45眼)。入选患者接受羟苯磺酸钙分散片(0.5 g,口服,3次/d)+卵磷脂络合碘片(1.5 g,口服,3次/d)。所有患者连续观察6个月,每3个月复查一次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定性描述病变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NPA)及侧枝循环的形成情况,当患者NPA>5 PD时给予病变区激光光凝。结果观察期内有13例(28.89%)因FAA显示NPA>5 PD或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而接受激光治疗。至随访期结束,有32例(71.11%) FFA显示侧枝循环建立。结论羟苯磺酸钙有助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灶视网膜血管与正常视网膜血管间建立侧枝循环,改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灶的微循环,早期应用羟苯磺酸钙可能有效控制NPA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羟苯磺酸钙 微循环 侧枝血管
下载PDF
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患者心肌梗死发生与否与侧枝血管的关系
7
作者 李若谷 杨栓锁 +2 位作者 汤磊 曲新凯 干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并探讨侧枝血管与其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堵塞时间≥3个月)患者的病史、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后,将其分为心肌梗死组和非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 目的观察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并探讨侧枝血管与其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堵塞时间≥3个月)患者的病史、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后,将其分为心肌梗死组和非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堵塞血管的位置分布和支数、非堵塞血管病变位置分布和严重程度以及冠脉造影侧枝血管Rentrop分级的差异。结果梗死组138例(53.9%),非梗死组118例(46.1%)。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如性别、年龄、患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以及药物治疗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堵塞冠脉位置分布及堵塞血管支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堵塞冠脉病变位置分布和病变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侧枝血管分级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堵塞时间超过3个月,不论其供应的心肌是否有梗死发生,侧枝血管分级亦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 心肌梗死 侧枝血管
下载PDF
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的主要体肺动脉侧枝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晓锋 王强 +2 位作者 刘迎龙 朱耀彬 张戈军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总结合并主要体肺动脉侧枝(MAPCAs)形成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侧枝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至2008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65例合并MAPCAs形成的肺血减少型复杂CHD,总结复杂CHD的MAPCAs分布规律。年龄0.... 目的总结合并主要体肺动脉侧枝(MAPCAs)形成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侧枝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至2008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65例合并MAPCAs形成的肺血减少型复杂CHD,总结复杂CHD的MAPCAs分布规律。年龄0.1~30岁(中位年龄1.9岁),体重4~57.5 kg(平均14.9±11.9kg),其中法洛四联症40例,肺动脉闭锁20例,大动脉转位4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结果全组共发现体肺侧枝共160支,平均2.5支/例。全组共发现由胸主动脉上段发出62支(38.8%)侧枝血管,胸主动脉中段发出28支(17.5%),腹主动脉发出11支(6.9%),左胸廓内动脉发出10支(6.3%),右胸廓内动脉发出10支(6.3%),右锁骨下动脉发出7支(4.4%),主动脉弓部发出7支(4.4%),胸主动脉下段发出6支(3.8%),头臂干根部发出5支(3.1%),支气管动脉发出5支(3.1%),左锁骨下动脉发出4支(2.5%),膈下动脉发出4支(1.3%),右肾动脉发出1支(0.6%)。供应左肺的侧枝为59支(36.9%),供应右肺的侧枝为89支(55.6%),同时供应两肺的侧枝为12支(7.5%)。全组有24支(15%)体肺侧枝开口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43支侧枝在进入肺脏前呈现扭曲;13支为相应肺叶或肺段的单一供血血管。4例由较细且紊乱的体肺侧枝形成血管丛。结论肺血减少型复杂CHD合并的MAPCAs主要发自于降主动脉及其分支,以胸主动脉中上段最为多见,发自于升主动脉少见;部分侧枝开口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给介入封堵带来一定的困难,单一血供侧枝应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要体肺侧枝血管 手术矫治 血管造影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法洛四联症和右心室双出口合并体肺侧枝血管的诊断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博 肖喜刚 +3 位作者 谢德轩 倪立新 王凯 刘宏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00-201,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法洛四联症和右心室双出口合并体肺侧枝血管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4例;年龄1~44岁。心脏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法洛四联症和右心室双出口合并体肺侧枝血管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4例;年龄1~44岁。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法洛四联症33例,右心室双出口5例。收集患者心脏、大血管64层螺旋CT资料,分析体肺侧枝血管的支数及其分布规律。结果 38例患者中有34例(89.5%)有体肺侧枝血管81支,平均2.38支/例。体肺侧枝血管主要起源于主动脉峡部18支(22.2%),降主动脉肺门区37支(45.7%),和头臂血管19支(23.5%)。结论 64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法洛四联症和右心室双出口患者体肺侧枝血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肺侧枝血管 64层螺旋CT 法洛四联症 右心室双出口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评估肝硬化门脉侧枝血管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康 赵泽华 +3 位作者 王之 王伟忠 徐嵩森 张淼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显示门静脉高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0例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螺旋CT门脉成像检查,其中10例患者又进行了门静脉造影检查(间接法)。30例患者中全部存在侧枝循环,多数病例有2个或2个以上部位侧枝循环。结果:...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显示门静脉高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0例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螺旋CT门脉成像检查,其中10例患者又进行了门静脉造影检查(间接法)。30例患者中全部存在侧枝循环,多数病例有2个或2个以上部位侧枝循环。结果: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不仅显示了肝内门静脉2-3级分支,还显示了整套门脉侧枝血管系统。在三维门脉像上,脾门静脉曲张29例(占96.7%),其中1例脾静脉因栓子部分闭塞而狭窄,另有1例则完全栓塞血管未显示。胃左静脉曲张28例(占93%),食管或食管旁静脉曲张27例(占90%),胃短静脉(胃后静脉)曲张19例(占63%),胃肾分流血管10例(占33%),腹膜后静脉曲张9例(占30%),脐周静脉曲张伴腹壁静脉曲张6例(占20%)。10例患者CT三维门脉像与间接门静脉造影作比较,前者对门静脉及其侧枝循环的显示好于后者。结论:多层螺旋CT门脉成像是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门静脉成像 肝硬化 门脉侧枝血管 X线计算机 门静脉造影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侧支血管生长发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改琴 景鹏 +2 位作者 张旭东 牛香兰 贾书花 《解剖科学进展》 2016年第2期199-201,共3页
血流切应力、炎症和生长因子是公认的侧枝血管生长的主要机制。动脉堵塞后侧枝血管可重塑转变为有功能的血管向阻塞血管远端供血,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信号通路能促进冠脉侧支血管的形成,而Notc... 血流切应力、炎症和生长因子是公认的侧枝血管生长的主要机制。动脉堵塞后侧枝血管可重塑转变为有功能的血管向阻塞血管远端供血,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信号通路能促进冠脉侧支血管的形成,而Notch信号通路则能抑制侧枝血管的生长。进一步研究VEGF—Notch信号通路中主要的转换分子如Hey基因及Notch4等位基因,对侧枝血管生长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长发育 冠状动脉侧支 NOTCH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侧枝血管生长 冠脉侧支血管 NOTCH4 血流切应力
原文传递
吸烟对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形成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葛雷 葛均波 +6 位作者 钱菊英 樊冰 王齐兵 刘学波 林瑾仪 王灏 陈灏珠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28-631,共4页
目的 虽然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 ,但不同类型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侧枝血管的形成能力不同。在侧枝血管的形成过程中 ,尚有其他因素影响其形成。本研究旨在评价吸烟对侧枝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 目的 虽然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 ,但不同类型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侧枝血管的形成能力不同。在侧枝血管的形成过程中 ,尚有其他因素影响其形成。本研究旨在评价吸烟对侧枝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资料。入选标准 :冠状动脉狭窄≥ 70 %或左主干狭窄≥ 5 0 %且冠状静脉窦充分显影患者。分别对入选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侧枝血管 (Rentrop分级 )进行评估。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将其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结果 符合入选条件 2 2 4例 ,其中吸烟患者 12 2例 ,非吸烟组患者 10 2例。吸烟患者组中未形成侧枝血管的比例高于非吸烟患者 (5 3.3%比 40 .2 %,P <0 .0 5 )。在 5 7例出现侧枝血管的吸烟患者中 ,Ⅱ、Ⅲ级侧枝血管的比例均低于非吸烟患者 (18.9%比 2 5 .5 %、9.0 %比 19.6 %,P <0 .0 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侧枝血管形成的因素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P <0 .0 1)和吸烟 (P <0 .0 5 )。结论 吸烟患者侧枝血管的形成能力较非吸烟患者差。影响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形成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但吸烟对冠状动脉侧枝血管的形成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形成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单核/巨噬细胞在血管生成和侧枝血管生长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杰 黄定九 《微循环学杂志》 2000年第2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单核/巨噬细胞 血管生成 侧枝血管生长
下载PDF
彩超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中小动脉狭窄率及侧枝血管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焦自清 周平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6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彩超实施下肢中小动脉狭窄率以及侧枝血管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利用彩超于临床对患者展开下肢检查操作,就患者中小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加...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彩超实施下肢中小动脉狭窄率以及侧枝血管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利用彩超于临床对患者展开下肢检查操作,就患者中小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加以分析,就患者血管侧支循环创建情况加以了解。结果临床选择彩超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检测后发现,治疗后下肢动脉狭窄率低于治疗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侧枝血管检测,在准备对患者展开疾病治疗前,针对患者患处下肢位置展开脉冲多普勒检测发现,表现出侧支循环现象;对患者实施二维超声检测后,未表现出侧支循环的现象。临床对患者完成治疗后,继续对患者展开检查操作,于下肢血管位置表现出侧支循环的患者52例,其对于此位置血液循环以及流通可以显著促进。结论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诊治期间,一经发现呈现出下肢病变情况后,针对其血管狭窄情况实施彩超检查,可以获得准确结果,此外对于血管侧支循环创建情况可以有效明确,最终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顺利诊断、治疗以及康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2型糖尿病 下肢中小动脉狭窄率 侧枝血管检测
原文传递
主-肺动脉侧枝血管1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燕 余更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合并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缺损的主-肺动脉侧枝血管(APCAs)的临床表现、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集的137例不合并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缺损的APCA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7例APCAs患儿中,男87例、女50例,年龄... 目的探讨不合并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缺损的主-肺动脉侧枝血管(APCAs)的临床表现、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集的137例不合并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缺损的APCA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7例APCAs患儿中,男87例、女50例,年龄1小时~17岁3个月,发现APCAs的中位年龄为0.16岁。合并肺部疾病者99例(72.3%),合并心脏疾病者115例(83.9%)。137例患儿中曾误诊为动脉导管未闭3例,误诊为心肌病、肺结核各1例,1例因肺部病变延长抗肺结核治疗时间。APCAs起源于降主动脉130例(94.9%),起源于锁骨下动脉5例(3.6%),起源于肋间动脉、椎动脉各1例(0.73%)。结论 APCAs多合并肺部疾病及心脏疾病,可能被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肺动脉侧枝血管 误诊分析 儿童
下载PDF
环境卫生与监测
16
《中国医学文摘(卫生学分册)》 2005年第5期267-282,共16页
051750 被动吸烟对儿童免疫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051751 吸烟对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形成影响的临床研究;051752 饮用水微囊藻毒素与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051753 教室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污染对教师健康的影响;051754... 051750 被动吸烟对儿童免疫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051751 吸烟对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形成影响的临床研究;051752 饮用水微囊藻毒素与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051753 教室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污染对教师健康的影响;051754 城市回用污水中病毒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价;051755 北京市SARS病例数与空气污染指数的相关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卫生 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形成 空气污染指数 SARS病例数 监测 流行病学研究 总悬浮颗粒物 被动吸烟 健康风险
下载PDF
肝癌导管化疗和(或)栓塞后残存病变侧枝形成研究初探
17
作者 周子奎 陈保菊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4年第9期668-669,共2页
肝癌的导管化疗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导管化疗数次后,尤其导管化疗+栓塞术后很易形成原有动脉的狭窄和闭塞,因此,再次化疗时如何寻找肿瘤供血血管,提高化疗效果是导管化疗数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总结了2002—06/2003—06进... 肝癌的导管化疗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导管化疗数次后,尤其导管化疗+栓塞术后很易形成原有动脉的狭窄和闭塞,因此,再次化疗时如何寻找肿瘤供血血管,提高化疗效果是导管化疗数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总结了2002—06/2003—06进行2次以上导管化疗的肝癌病人化疗后闭塞情况及侧枝供血血管形成情况,分析比较以提高化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导管化疗 残存病变 栓塞术 侧枝供血血管形成
下载PDF
冠状动脉侧枝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18
作者 陈书艳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1998年第3期134-134,共1页
侧枝血管生成的基本条件为:促血管生长因子的存在;受体的激活及抑制物的下调。探明侧枝血管生长的机制,就意味着最终能够人为地刺激侧枝血管的生长,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侧枝血管生长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