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水分胁迫下行作物蒸发散与双涌源能量分配和交换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于婵 朝伦巴根 +1 位作者 高瑞忠 柴建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9-844,共6页
以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人工草地种植的行作物——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将FAO-56的双作物系数法与双涌源能量平衡模型相结合,计算了太阳入射能量按叶面积指数(LAI)分配到两个涌源(冠层、土壤表面)的有效能量Ac和As、潜热通量λEc和... 以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人工草地种植的行作物——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将FAO-56的双作物系数法与双涌源能量平衡模型相结合,计算了太阳入射能量按叶面积指数(LAI)分配到两个涌源(冠层、土壤表面)的有效能量Ac和As、潜热通量λEc和λEs以及显热通量Hc和Hs.分析两个涌源在有效能量驱使下的潜热和显热通量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在无水分胁迫条件下,冠层Hc与λEc相互作用使冠层吸收微热平流,强化蒸腾作用,加大蒸腾量.蒸腾(以潜热通量表示)超过冠层有效能量的增量(λEc^i-Ac^i).最大值出现在生长发育阶段LAI为0.6的7月15日到LAI为2.4的8月9日之间,其平均值为4.32MJ·m^-2·d^-1.2)无水分胁迫情况下,λEs和Hs相互作用,除强湿润过程后的1~2d外,其他各天土壤均以低于土壤表面有效能量的速率蒸发.蒸发强度取决于土壤表面有效能量消散为土壤潜热通量的百分比,这个百分比最小值出现在生长中期阶段,其平均值为11.5%;最大值出现在生长初始阶段,其平均值为51.9%.3)两个涌源潜热通量是蒸散过程中能量交换的主要成分,在生长发育、中期、后期阶段转换为两个涌源潜热通量的有效能量均占总能量的8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能量分配和交换 作物蒸散
下载PDF
新疆昌吉绿洲耕地适宜规模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婧昕 张红旗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3-626,共14页
干旱区内耕地急剧扩张导致水资源严重超载,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对干旱区绿洲耕地适宜规模进行科学评估,将为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水资源为约束条件,选择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 干旱区内耕地急剧扩张导致水资源严重超载,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对干旱区绿洲耕地适宜规模进行科学评估,将为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水资源为约束条件,选择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5个研究时段,分别测算了适宜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需求的“三生”用水量;并基于绿洲水热平衡原理,耦合作物种植结构、不同生长期内的作物系数以及灌溉保障率、耕地覆膜等因素,构建了干旱区耕地水热平衡估算模型,探讨了不同情景下新疆昌吉州耕地适宜规模及其超载程度。结果表明,5个时段中,临界耕地适宜规模情景下的种植业可用水量由2000年的31.75亿m^(3)波动下降至2018年的24.83亿m^(3),而最佳耕地适宜规模情景下则由27.63亿m^(3)波动下降至21.10亿m^(3)。棉花和小麦在当地种植业结构中占比之和由43.58%提高到2018年的59.08%,两种作物的低耗水特性使其种植占比的提高有利于当地种植业向耕地规模扩张的方向演进。各时段中,保障充分生态用水的最佳耕地适宜规模在28.93万~48.97万hm^(2)间波动,而保障最低生态用水的临界耕地适宜规模在42.63万~67.83万hm^(2)间波动。虽然两种用水情景下的适宜耕地规模波动变化,但耕地面积超载程度始终呈上升趋势,超载程度分别由2000年处于不超载水平的-55.15%和-39.41%提高到2018年的接近于严重超载级别的19.92%和远超严重超载级别的71.37%,表明当地耕地规模已明显呈现过度开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平衡 耕地规模 作物蒸散 种植结构 超载分析
原文传递
变化环境下作物蒸散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庆福 杨志勇 +1 位作者 李传哲 张天雪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7-1238,共12页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改变了区域的能量过程、水循环过程以及生物过程,进而对区域农业产生重大影响,定量监测与评估变化环境下作物蒸散量的变化是区域农业水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介绍了国内外蒸散理论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作物蒸...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改变了区域的能量过程、水循环过程以及生物过程,进而对区域农业产生重大影响,定量监测与评估变化环境下作物蒸散量的变化是区域农业水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介绍了国内外蒸散理论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作物蒸散变化的驱动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而对比分析了目前对于蒸散的监测手段与估算模型是否满足变化环境下作物蒸散规律的研究,并结合基于蒸散的农业水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作物蒸散在理论、方法、应用上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灌溉 作物蒸散 研究历程 基于蒸散的水资源管理
原文传递
运用高分辨率ETM^+数据计算区域作物蒸散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杰 张永强 刘昌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4-279,共6页
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典型农区,对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及日蒸散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且通过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田间实测资料对模型估算结果进行了有效性的验证。结果显示,采用LANDSAT 7ETM+的高分辨率数据结合地面同步的观测数据作为... 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典型农区,对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及日蒸散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且通过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田间实测资料对模型估算结果进行了有效性的验证。结果显示,采用LANDSAT 7ETM+的高分辨率数据结合地面同步的观测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可以很好地估算农田的日蒸散量及能量平衡各分量。在典型农区,日蒸散量、NDVI的频率分布随作物生长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能量平衡 蒸散 水分亏缺指数 华北平原 作物蒸散 高分辨率
下载PDF
作物蒸散不同时空尺度模型及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垚 王景雷 +1 位作者 孙景生 陶国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1期23-26,共4页
为了通过比较经济的成本灵活获取不同尺度的蒸散量,回顾了作物蒸散研究的历史发展,重点评述了作物蒸散不同时空尺度模型及尺度转换方法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作物蒸散的发展趋势:以精确的点尺度作物蒸散模型为基础,结合遥感数据、... 为了通过比较经济的成本灵活获取不同尺度的蒸散量,回顾了作物蒸散研究的历史发展,重点评述了作物蒸散不同时空尺度模型及尺度转换方法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作物蒸散的发展趋势:以精确的点尺度作物蒸散模型为基础,结合遥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GIS技术建立新颖的空间插值方法,从而实现作物蒸散的空间尺度转换;通过建立精确的基于遥感数据的作物系数模型,利用基于作物系数的时间尺度转换方法,实现作物蒸散时间尺度扩展;基于上述时空尺度转换方法,建立综合性的,面向业务化运行的系统作物蒸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蒸散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时空尺度 系统模型
下载PDF
希腊作物蒸散的区域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Z.G.Papazafiriou 林日暖 钱平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50,共4页
在希腊的几个试验站对作物蒸散进行了测量 ,并建立了大量的一年生作物和果树的作物系数 ,用于与修正的彭曼公式计算出的“基本”作物蒸散相比较 ,这些系数明显小于 FAO2 4号文件推荐的值。在所有试验站 ,应用局地获得的作物系数 。
关键词 希腊 作物蒸散 作物系数 需水量 作物系数
下载PDF
栽培技术
7
《麦类文摘》 1996年第6期29-32,共4页
W963156 根系对膨胀土壤中优先流动的影响[刊,英]/Mitchell,A.R.…//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1995,26(15/16).-2655~2666[WBTA,1996,13(1),367]W963157 利用渗漏计提供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作物蒸散系数[刊,... W963156 根系对膨胀土壤中优先流动的影响[刊,英]/Mitchell,A.R.…//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1995,26(15/16).-2655~2666[WBTA,1996,13(1),367]W963157 利用渗漏计提供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作物蒸散系数[刊,英]/Mohammad,F.S.…∥Bulletin ofFaculty of Agriculture,University of Cairo.-1994,45(4).-785~798[WBTA,1996,13(1),368]W963158 蚯蚓对腐烂小麦秸秆的选择性消费[刊,英]/Moody,S.A.…//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1995,27(9).-1209~1213[WBTA,1996,13(1),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系 土壤 小麦基因型 小麦产量 选择性消费 小麦秸秆 作物蒸散 气候条件 优先流 春小麦
下载PDF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多种计算方法及其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170
8
作者 毛飞 张光智 徐祥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A06期128-136,共9页
分别用 FAO Penman- Monteith公式 (模型 1 )、FAO Penman 修正式 (模型 2 )和国内Penman修正式 (模型 3)计算了泰安和西峰两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 ,对 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模型 1得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大于后 2种模型 ,导致不... 分别用 FAO Penman- Monteith公式 (模型 1 )、FAO Penman 修正式 (模型 2 )和国内Penman修正式 (模型 3)计算了泰安和西峰两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 ,对 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模型 1得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大于后 2种模型 ,导致不同模型计算偏差的原因是 3种模型各自选用了不同的辐射项和动力项计算式 ,且计算偏差随季节和地理条件而变 .建议计算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用模型 1 ,计算单站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 3种模型都可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计算偏差成因 多种计算法
下载PDF
1975--2004年中国湿润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17
9
作者 申双和 张方敏 盛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5,共5页
研究湿润指数的长期变化有助于了解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干湿状况的演变特征及正确评价农业气候资源并合理有效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依据中国616个地面气象台站1975年至2004年的日气象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参考蒸散计算方法,计... 研究湿润指数的长期变化有助于了解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干湿状况的演变特征及正确评价农业气候资源并合理有效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依据中国616个地面气象台站1975年至2004年的日气象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参考蒸散计算方法,计算参考作物蒸散(ET0)和湿润指数(W),按照中国气候区划中的干湿指标把中国分为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气候区,并与传统的降水量干湿指标进行对比,揭示在全球气候变化下两种干湿指标的异同,最后对中国近30a干湿状况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参考作物蒸散总量变化在800~1600mm之间,西北最大,东北最小;与传统的等降水量线对比,Penman-Monteith湿润指数能够更好地表征中国的干湿状况,尤其在过湿、过干地区和东北地区。不同地区湿润指数等值线波动情况不同,中国的西南地区干湿分布状况比较稳定,西北极干旱区的干湿分布稳定性最差;中国湿润化地区增多,但是干旱化程度和进程却大于湿润化地区,中西部干旱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指数 参考作物蒸散 变异系数 Penman-Monteith方法
下载PDF
华北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 被引量:109
10
作者 刘园 王颖 杨晓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3-932,共10页
参考作物蒸散量是估算作物需水量的关键因子,对指导农田灌溉是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利用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华北平原典型站点1961 2007年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并从能量平衡和动力学角度对其分解,分析年际变... 参考作物蒸散量是估算作物需水量的关键因子,对指导农田灌溉是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利用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华北平原典型站点1961 2007年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并从能量平衡和动力学角度对其分解,分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合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影响参考作物蒸散量及其构成项变化的主次气候因子,为该区农田水分管理提供更有效的科学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北平原全区温度显著上升、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呈显著下降的背景下,绝大部分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及构成项呈显著下降趋势。夏季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和辐射项值相对最高,冬季值最低;春季的空气动力学项值相对比例最高。辐射项与空气动力学项年际间呈负相关关系,春夏两季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趋势,秋冬两季呈不显著负相关趋势。辐射项的变化主要受日照时数、风速及温度的影响,其中风速的贡献是负效应;空气动力学项的变化主要受风速、相对湿度及平均温度的影响,相对湿度的贡献是负效应。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主要受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温度日较差和风速的综合影响。此外,降水与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下降幅度略高于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参考作物蒸散 PENMAN-MONTEITH公式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发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06
11
作者 梁丽乔 李丽娟 +4 位作者 张丽 李九一 姜德娟 胥铭兴 宋文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为了预测气候变量扰动引起的区域参考作物蒸散发的变化,该文以松嫩平原西部为研究区,运用FAO Penman-Montieh方程计算了34个站点1951~2001年的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发,并计算其对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最后分析了敏... 为了预测气候变量扰动引起的区域参考作物蒸散发的变化,该文以松嫩平原西部为研究区,运用FAO Penman-Montieh方程计算了34个站点1951~2001年的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发,并计算其对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最后分析了敏感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参考作物蒸散发对相对湿度最为敏感,其次是气温,最后是风速和日照时数;5~9月,气温和日照时数的敏感系数呈单峰型分布,在7月份达到最高值,风速敏感系数呈单谷型分布,在7月份达到最低值,相对湿度敏感系数的绝对值表现为持续上升趋势;生长季气候变量敏感系数的空间差异性较大。日照时数、气温、风速等3个气候变量的敏感系数都在研究区西南部形成高值区,而相对湿度则在研究区西南部形成低值区,在研究区东北部形成高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PENMAN-MONTEITH方程 敏感系数 松嫩平原西部
下载PDF
几种基于温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03
12
作者 刘晓英 李玉中 王庆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8,共7页
根据华北地区6个气象站的长系列资料,利用FAO56-PM公式对3种基于温度的ET0计算方法(Hargreaves、McCloud、Thornthwaite)进行评价。依据平均偏差、相关系数和t统计量3种指标分别对年和月序列的吻合程度做出评价。结果表明:Hargreave... 根据华北地区6个气象站的长系列资料,利用FAO56-PM公式对3种基于温度的ET0计算方法(Hargreaves、McCloud、Thornthwaite)进行评价。依据平均偏差、相关系数和t统计量3种指标分别对年和月序列的吻合程度做出评价。结果表明:Hargreaves与FAO56-PM吻合最好,其次为McCloud,吻合最差的为Thornthwaite。就年值而言,温度法在华北多数站点比FAO56-PM显著偏低。其中Hargreaves偏低53.2~200.2mm或4.6oA~15.1%,Thornthwaite偏低269.7~468.1mm或24.8%~35.8%,McCloud偏低90.5~435.7mm或8.2%~40.5%。温度法与FAO56-PM吻合程度随月份而变,在夏季月份比后者偏高,其他季节尤其是冬季月份显著偏低。从峰值到达时间看,Hargreaves与FAO56-PM的峰值相一致,二者均在6月份。Thornthwaite和McCloud的峰值则明显滞后,二者在7月份达到最大,与最高温度出现的月份相一致。在仅有气温的条件下,建议在华北优先选用Hargreaves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Penman-Montheith HARGREAVES Thornthwaite McCloud
下载PDF
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4
13
作者 李玉霖 崔建垣 张铜会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2-376,共5页
应用FAOPenman Monteith公式、Priestley Taylor公式、Makkink公式、Penman公式和FAO 2 4Blaney Criddle公式等 5种方法计算了奈曼地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 ,对 5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Penman公式和FAO 2 4Blaney Crid... 应用FAOPenman Monteith公式、Priestley Taylor公式、Makkink公式、Penman公式和FAO 2 4Blaney Criddle公式等 5种方法计算了奈曼地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 ,对 5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Penman公式和FAO 2 4Blaney Criddle公式得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与FAOPenman Monteith模型结果相近 ,Priest ley Taylor公式和Makkink公式的计算结果偏差较大 ,导致不同模型计算偏差的原因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计算方法 作物灌溉制度 区域灌溉需水量
下载PDF
参考作物蒸散计算方法及其评价 被引量:64
14
作者 杜尧东 刘作新 张运福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7-61,共5页
介绍了符合Penman Monteith公式要求的参考作物蒸散的新定义 ,对比了该公式和FAO 17Penman修正式的基本方程和主要参数的异同 应用辽宁 33个气象站 30a的平均气象资料 ,分别计算了作物生育期内 (月 )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 结果表明 ,两... 介绍了符合Penman Monteith公式要求的参考作物蒸散的新定义 ,对比了该公式和FAO 17Penman修正式的基本方程和主要参数的异同 应用辽宁 33个气象站 30a的平均气象资料 ,分别计算了作物生育期内 (月 )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 结果表明 ,两者既具有一定的差异 ,又呈显著的线性相关 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辐射项引起 建议国内推广应用标准化的Penman 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PENMAN-MONTEITH公式 作物系数 作物需水量 计算方法 彭曼修正式
下载PDF
甘肃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73
15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1 位作者 丁晓强 郑海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9-103,共5页
区域水土平衡模型的建立通常需要确定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模型,这一模型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整体预测模型的最终预报精度。运用FAO-24Blaney-Criddle法、FAO-24Radiation法、FAOPPP-17Penman法及FAOPenman-Mon-teith(98)4种方法,对甘肃... 区域水土平衡模型的建立通常需要确定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模型,这一模型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整体预测模型的最终预报精度。运用FAO-24Blaney-Criddle法、FAO-24Radiation法、FAOPPP-17Penman法及FAOPenman-Mon-teith(98)4种方法,对甘肃省1981~2000年33个站点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AOPen-man-Monteith(98)模型的精度与灵敏度均显示了较强的优越性。运用该模型对甘肃省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表明:甘肃省参考作物蒸散量年内逐月演变曲线呈单峰状;年际蒸散量变化与夏季年际波动变化存在较高一致性;全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分布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Penman—Monteith 时空变化 甘肃地区
下载PDF
河北省近35年(1965-1999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70
16
作者 李春强 洪克勤 李保国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4期414-419,共6页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分析河北省参考作物蒸散的时空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农作物水分管理提供指导。根据FAO推荐的彭曼-蒙蒂斯方程,利用河北省1965-1999年85个地面气象站资料,计算并分析了河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变化及其与气...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分析河北省参考作物蒸散的时空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农作物水分管理提供指导。根据FAO推荐的彭曼-蒙蒂斯方程,利用河北省1965-1999年85个地面气象站资料,计算并分析了河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北省春、夏、秋、冬四季和年的参考蒸散量序列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并达到显著水平(α=0.01)。其中,春季下降最快,夏季次之,秋季较慢,冬季下降最慢;年参考蒸散量减少速率达43.58mm/10 a。在空间上,全省参考作物蒸散量在不同地区减少幅度不同。其中,廊坊及以南地区下降较为突出,减少速率一般均在40mm/10 a以上,而北部地区减少较为缓慢,一般均在35mm/10 a以下,秦皇岛虽然有所减少,但未达到显著水平(α>0.05)。通过参考作物蒸散与气候要素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河北省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风速和日照时数(即太阳辐射)。根据能量平衡原理,风速减小和日照时数减少是河北省参考作物蒸散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气温升高对其影响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时空变化 PENMAN-MONTEITH方程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西北地区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变化成因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68
17
作者 曹雯 申双和 段春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7-415,共9页
基于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我国西北地区126个测站1961-2009年的生长季(4-10月)参考作物蒸散(ET0)对平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的敏感系数,并结合各气象因子的多年变化特征定量讨论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 基于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我国西北地区126个测站1961-2009年的生长季(4-10月)参考作物蒸散(ET0)对平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的敏感系数,并结合各气象因子的多年变化特征定量讨论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风速和气温的敏感性虽然相对较低,但因其显著变化,成为引起ET0变化的主导因子,贡献达到-5.22%和3.29%;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敏感性较大,但因变化小,贡献仅为-0.76%和0.63%。空间上,气温在西北地区对ET0变化多为正贡献,风速和太阳辐射多为负贡献;相对湿度在西部多为负贡献,东部为正贡献。估算的4个气象因子共同作用引起的ET0变化在趋势、数值和空间分布上均与ET0的实际变化基本一致,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9,表明结合敏感性分析和气象因子的多年变化来解释西北地区ET0变化的原因兼具合理性和可行性。而且该方法弥补了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的不足,为定量分析ET0变化成因提供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PENMAN-MONTEITH公式 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对主要气象要素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6
18
作者 曾丽红 宋开山 +1 位作者 张柏 王宗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1期11-18,共8页
利用国家气象局提供的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通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东北地区1961-2008年生长季(5-9月)逐日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分析了ET0及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响应曲线、敏感矩阵、敏感系数等方法分析... 利用国家气象局提供的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通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东北地区1961-2008年生长季(5-9月)逐日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分析了ET0及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响应曲线、敏感矩阵、敏感系数等方法分析了ET0对气温、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近50a来,东北地区的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东北地区生长季平均日ET0在以3.60mm.d-1为平均值、±0.3mm.d-1的范围内波动,总体上比较稳定,最大值出现在2001年(3.87mm.d-1),最小值出现在1990年(3.28mm.d-1);(2)当气温、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的变化量从-20%变化到20%时,ET0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当平均相对湿度的变化量从-20%增加到20%时,ET0则逐渐减小;(3)气温、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的生长季平均日敏感系数均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特性,其中气温变化对ET0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对ET0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ET0 PENMAN-MONTEITH公式 敏感性分析 东北地区
下载PDF
1961-2014年中国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7
19
作者 胡琦 董蓓 +7 位作者 潘学标 姜会飞 潘志华 乔宇 邵长秀 丁梦琳 尹紫薇 胡莉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4-132,F0003,共10页
利用全国701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基于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计算的湿润指数研究了近54a中国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敏感性和贡献率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主要气象因子对ET_0的影响,对干湿气候变化的成... 利用全国701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基于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计算的湿润指数研究了近54a中国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敏感性和贡献率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主要气象因子对ET_0的影响,对干湿气候变化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全国气候在3个时间段(时段1:1961-1980;时段2:1981-2000;时段3:2001-2014)中经历了变湿到变干的过程;不同地区干湿状况变化差异很大,干旱趋势主要发生在中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1961-2014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ET_0呈显著下降的趋势,61.6%的站点出现"蒸发悖论"现象。南方大部分地区和新疆的西北部由于降水量增加和ET_0减少,气候变湿;西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由于年降水量减少和ET_0增加,气候呈显著变干的趋势。ET_0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最敏感,风速的负贡献率是引起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时段内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减少对ET_0的负效应超过温度上升对ET_0的增大作用,导致全国ET_0总体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量 风速 参考作物蒸散 湿润指数 敏感系数 贡献率
下载PDF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分布式模型 被引量:39
20
作者 牛振国 李保国 +1 位作者 张凤荣 陈焕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307,共5页
在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模型的参数 (气压、辐射 )进行地形 (坡度、坡向和高度 )校正的基础上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建立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 (DEM)的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分布式模型。并以内蒙古半干旱鄂尔多斯高原沙地区 (面积为 1... 在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模型的参数 (气压、辐射 )进行地形 (坡度、坡向和高度 )校正的基础上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建立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 (DEM)的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分布式模型。并以内蒙古半干旱鄂尔多斯高原沙地区 (面积为 1 1 4km2 )的考考赖沟流域为例 ,计算了该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空间分布。参数校正前后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 :参考作物蒸散量在受地形影响的情况下 ,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 ,且这种变异程度随模型空间分辨率的降低而减小。模型的建立与实现提高了区域蒸散估算的精度 ,对于区域水分平衡研究和分布式地理模型以及沙质荒漠化防治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数字高程模型 辐射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