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压电类智能结构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应用
被引量:20
- 1
-
-
作者
尹林
沈亚鹏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
-
出处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委博士点基金
航空基金
-
文摘
智能结构是近几年国际上兴起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前沿课题.由于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前景,美、日等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这方面的开发研究.首先对智能结构的定义、组成作了简要介绍.就智能结构研究中的热点——压电类智能结构,从其力学行为和工程应用两方面,详细论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关键词
智能结构
压电材料
力学分析
传感
作动
-
Keywords
intelligent structures, piezoelectric materials,mechanical analysis, sensing, actuating, engineering utilization
-
分类号
O342
[理学—固体力学]
TM22
[理学—力学]
-
-
题名“至于”、“关于”不像是介词
被引量:7
- 2
-
-
作者
饶长溶
-
出处
《汉语学习》
1987年第1期1-5,共5页
-
文摘
“至于”、“关于”这两个词,五十年代,一般的语法著作都算作介词(副动词)。现在,只有较少的著作如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1983年2月版)、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1983年4月版)还把“至于”归到介词里,而对“关于”呢,大多数著作仍然看成介词。其实,从语法性质和功能看,“至于”、“关于”不该算作介词。 什么是介词?介词特点有哪些?不同的人对介词的理解不完全相同,我们采纳比较通行的看法。现代汉语的介词,是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前面、共同组成介词词组(介·宾词组)、作动词或形容词(结构)的修饰成分;表示对象,方式、工具、时间、处所等义的词。这个介词定义,是跟动词比较而言的,它指出了介词的特点:1、不能单独成句,组成介·宾词组一般也不能成句,介·宾词组作动词或形容词(结构)的状语;2、介·宾词组一般前面可以有助动词,可以受施事主语“管着”;3、介词一般不能带“着”、“了”、“过”,不能重叠。例如,“(你)把”,不能单独成句,“(你)把门”也不能成句,“(你)把门打开”才能成句,“把门”这个介·宾词组作“打开”的状语,“(你)把门打开”,可以说成“(你)应该把门打开”,“把门打开”受施事主语“你”管着。这是个严式介词定义,或者叫做“纯粹”介词的意义,可以用以下格式表示:
-
关键词
介词
宾词
成句
定语
事主
作动
带宾语
织女星
介词词组
形容词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甲骨文行为动词探索(一)
被引量:6
- 3
-
-
作者
赵诚
-
出处
《殷都学刊》
1987年第3期7-17,共11页
-
文摘
甲骨文是我国现在所见到的最古的成系统的文字。用它书写的殷商甲骨刻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面文献。是成体系的上古汉语的记录。系统地研究甲骨文字和殷商刻辞,对探讨古汉字和古汉语的发展、变化无疑是有益的。 为了能够全面而又深入地从总体上以及从各个部分认识甲骨文和殷商刻辞的一般状况和特异之处,有必要先将各个方面作为一种成体系的现象加以探索、观察、比较,进行一些必要的归纳、总结。甲骨文动词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
关键词
词义
甲骨文
行为动词
卜辞
本义
引申义
外延
作动
对立性
词义关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词类转化的系统性
被引量:4
- 4
-
-
作者
邓明
-
机构
山西省榆次市晋中师专中文系
-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19,41,共7页
-
文摘
词类转化的系统性邓明语言的社会职能,决定了词义的社会住,也决定了词的用法的社会性。词的意义和词的用法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用法系统比意义系统更具规律性。一个词的用法,首先直接地受到该词词义属性的制约;其次,间接地受到同一义类的词用法的影响。因此,研究...
-
关键词
词类转化
多义聚合
语法功能
系统性
表示器
意义和用法
词的用法
作动
词义引申
近义词
-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介词“连”小议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尹缉熙
-
出处
《汉语学习》
1982年第1期32-33,共2页
-
文摘
在现代汉语中,“连”可作动词,表示“连接”,“连续”的意思。很多语法上书还认为“连”可作介词。例如: 1、他连饭也没吃就走了。 2、他连本单位的人都不认识。 他们认为,上面例句中的“连”是介词,和后面的名词“饭”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结构,“本单位的人”组成介词结构,分别作动词谓语“吃”和“认识”的状语,而这个名词“饭”或偏正结构的中心词“人”,在意念上又是动词谓语的宾语,是靠“连”而将宾语前置的。
-
关键词
介词
小议
作动
偏正结构
“还”
名词
“进”
“达”
介词结构
起拍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晋以前四声别义补例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孙玉文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72-78,共7页
-
文摘
关于上古汉语有无四声别义的问题,从清代顾炎武到现代诸位学者,一直有不同看法。本文通过对晋以前经师注音材料的分析,举出数十个例子,证明四声别义不始于六朝,而早在晋以前就有四声别义的情况。别义情况有二:1.因词性不同而变调:2.因语义不同而变调。研究上古汉语四声别义的具体情况,对于汉语词汇的探讨和字(词)典的编写都有参考价值。
-
关键词
去声
平声
四声别义
《广韵》
作动
名词
词义
汉末
入声
读若
-
分类号
H01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古汉语“名词活用作动词”辨析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张文国
-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98-102,共5页
-
文摘
不少语法学家认为,古汉语的名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意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职能”,常常“表示它所表示的事物的行为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但近来又有人提出:“‘名词用如动词’的提法应该否定.”
-
关键词
名词活用
普通名词
作动
古汉语
为动
承受者
受限性
功用
表达方式
兼类词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飞控作动系统通用测试环境设计
被引量:2
- 8
-
-
作者
田涌
-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出处
《测控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88,共4页
-
文摘
飞控作动系统通用测试环境是检验飞机作动系统的动静态性能、阻抗特性、舵机故障模拟和试飞技术支持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设计系统测试策略、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克服了该系统的多种技术难点,设计出了通用性、精确性和可靠性较高的飞控作动系统通用测试环境,并已投入实际应用。
-
关键词
作动系统
作动
测试
-
Keywords
actuator system
actuator
test
-
分类号
TP391.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TP311.5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题名小议制作动画的体会
被引量:2
- 9
-
-
作者
梁志锋
黄超
莫书荣
朱小凤
-
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
出处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S2期126-127,共2页
-
-
关键词
AUTHORWARE
动画制作
生理学
PHOTOSHOP
光盘软件
图片
作动
广西医科大学
STUDIO
课件制作
-
分类号
R-4
[医药卫生]
-
-
题名古代汉语的量词作状语问题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王宇
-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1-65,共5页
-
文摘
古汉语的量词有一个特殊之点,当需表示“一”这个量时,往往不用“一”(如一般不说“一亩”“一枚”),而仅用一个量词。在一定的结构关系中,量词的单独重叠使用,可以有“每”、“一……一……”等意义。马建忠和周法高两先生曾把这种现象看作逐指,但未谈到这种词在句中作何种成分。马氏认为:“大抵事物不一,历叙之而见烦,今有以每之,则无事历叙,而其事物之名,正如逐一指之矣。”他举《史记·货殖传》的例子:“米石至万”,说:“犹云‘米每石价至万’也。”在马氏看来,“石”是名词用为代词。
-
关键词
量词
数量结构
古代汉语
本纪
“每”
双宾句
后汉书
“里”
作动
《马氏文通》
-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动词后缀“子”的运用推测《金瓶梅》的作者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白水
-
机构
杭洲大学古籍所
-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1年第3期1-2,共2页
-
文摘
〔引言〕《金瓶梅》的作者是谁,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疑案。过去比较流行的看法是:《金瓶梅》是用山东方言写成的,它的作者是山东人。最近几年,对这一问题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戴不凡先生认为“改定此书之作者当为一吴侬。此可于小说中多用吴语词汇一点见之。”但他又认为“全书又是以北方语言为主。此一矛盾现象,或是作书者本为北人,而经吴人润饰所然。”张惠英先生认为“《金瓶梅》的语言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方言,其中,吴方言特别是浙江吴语显得比较集中。”她列举了《金瓶梅》中众多的吴方言词汇以及语音和语法现象,指出:“《金瓶梅》既然是声称写山东地面的人和事,为了使描写能达到‘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
-
关键词
“子”
《金瓶梅》
动词后缀
吴语
“了”
北方话
作动
吴方言区
西门庆
吴方言词
-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禺邗王壶铭再辨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吴聿明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1期196-197,共2页
-
文摘
近读王文清先生新作《“愚邗王”铭辨》①,很受启益,稍有心得,不揣冒味公诸刊端,以就正于方家.禺邗王壶出土于本世纪20年代,后流至英国为喀尔兄弟所藏,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关于禺邗王壶铭文的释读论辩,早在30年代已在学界进行,分歧的焦点是:1)关于“禺”字的释读:陈梦家先生释禺为虞、吴,认定“禺邗王”为“吴邗王”,即指吴王夫差.②而唐兰先生将“禺”释为“遇”,认作动词.③关于“庎”
-
关键词
陈梦家
赵孟
夫差
吴王
文意
闻一多
书法风格
曲型
20年代
作动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简说“鼓”字的词性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杨本祥
-
出处
《汉语学习》
1984年第5期52-54,共3页
-
文摘
一般人都认为“鼓”本为名词,因此,当其处于句子或词组的动位时,就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见上海教育出版社《文言语法分析·曹刿论战》),其实未必然。 “鼓”本名词说概始于汉儒。许慎《说文》曰“鼓((?))郭也,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曰鼓。”此说,近人已否定,如康殷《文字源流浅说》曰:“许氏不识(?)形,遂以鼓为名词,解作‘郭也……’多是阴阳家的妄说和伪托古制”,又唐兰《殷虚文字记》:“《说文》既以鼓为名词之鼓。
-
关键词
名词
简说
词性
文言语法
《说文》
作动
虚文
语法功能
词汇意义
甲骨文字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成语中保留的古汉语语法遗迹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汉丁
-
出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29-39,共11页
-
文摘
语法,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它的发展变化是缓慢的;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不过不象语音那样有规律,也不象词汇那样活跃罢了。如果不了解成语中保留的古汉语语法遗迹(或称为特征),就不会理解和掌握某些成语的结构特点以及由这种结构产生的某种修辞效果。例如,在一篇通讯中就用了“翻天覆地”这个成语: 短短三年时间,小王庄就发生了解放三十年来所没有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的“光棍屯”变成了今日的幸福村。 如果只了解到这个成语是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却不了解其结构方式的特点,就很难体会到那种极其形象的修辞效果;如果能了解其结构上的特点,就会对其夸张兼比喻的修辞效果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古代汉语中,“翻”和“覆”都是不及物动词。这种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天”和“地”),就成了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天翻,使地覆”。不言而喻,这个“光棍屯”的变化再巨大、再彻底,也不会使老天翻过来、使大地倾覆过去。显然,这是一种夸张,也兼表比喻的意义。成语,在现代汉语中,是作为一种固定词组出现的,它具有单个词所不能比拟的效用。
-
关键词
成语
普通名词
古汉语语法
作动
宾语
遗迹
时间名词
意动用法
形容词
使动用法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韩非子》中“为”字不同用法的判别
- 15
-
-
作者
廖集玲
-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
文摘
“为”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用法非常灵活的词。在《韩非子》中,“为”字十分活跃,共出现1240次。它既可用作动词,又可以作助动词、介词、连词、副词及语气词等。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在一般的及物动词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动词‘为’(Wei)字。这个词在古代的涵义非常广泛,但是在具体上下文中,它的涵义比较具体,随着应用的场合不同,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作’‘做’‘造’,治’‘处理’‘安排’等等”。(第一册250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另外在该书的“常用词【五】”中还专门阐述了“为”的各种用法(包括动词、介词、语气词等),共列了六个义项。(同上书,第二册422—423页)由于“为”字的用法繁多,我们不得不花点功夫对它作些分析、探究,以期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
关键词
“为”字
《韩非子》
介词结构
“以为”
同用
谓语
双宾语
作动
助动词
“所以”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相当”的义项和词性的分合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司平
-
出处
《汉语学习》
1985年第6期23-24,共2页
-
文摘
“相当”的义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分为三条,举例如下。 (1)年纪相当。相当于二十八层的大楼。 (2)这个工作还没有找到相当的人。他一时想不出相当的字眼来。 (3)相当艰巨。相当成功。 《现代汉语词典》只注明义项(3)是副词。根据这本词典的通例,实词一般不注词性,看来词典编写者是把义项(1)、(2)看作实词的。王国璋等人编著的《常用词用法释例》也把“相当”分成相同的三个义项,且注明了义项(1)是动词,义项(2)、(3)都是形容词。
-
关键词
词性
分合
形容词
《现代汉语词典》
修饰名
词典编写
定语
释例
明义
作动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复合名词向动词的转化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姚汉铭
-
出处
《汉语学习》
1986年第1期21-23,共3页
-
文摘
动词(主要是复合动词)向名词转化,人们是瞩目的。然而,考察汉语词汇发展史,却又确确实实存在着名词(在古汉语中是名词语)转化成动词的事实。现把我们搜集到的列举如下(凡前有Δ号的,在现代汉语中已放弃名词功能只作动词使用,除此以外都兼属名、动两类)。
-
关键词
复合名词
词的转化
作动
语素
现代汉语
“着”
转化成
使动用法
复合动词
书面语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名词动化刍议
- 18
-
-
作者
林青
-
出处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5期78-80,共3页
-
文摘
名词动化是古汉语中极为常见而又较为复杂的语法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讲解的次数一般也比较多,但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仍常常难以识别和理解。试看下列句:(1)(相如)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归壁于赵。《史记·廉蔺列传》(2)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例(1)中“衣褐”的“衣”字语用为动词,解释为“穿”的意思,学生一般比较熟悉;而对例(2)中的“端章甫”,则理解起来就有困难.“端”是礼服,“章甫”是礼帽,原来都是名词,动化后,本应是“穿”、“戴”的意思,但实际上。
-
关键词
名词动化
章甫
作动
结合体
动作行为
补语
礼帽
宾语
语法特性
语法现象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英语语言中独特的“身体动作”
- 19
-
-
作者
李京平
-
机构
北方交通大学外语系
-
出处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91-93,共3页
-
-
关键词
英语语言
身体动作
名词动化
finger
作动
现代汉语
语言学习者
握成拳头
动词短语
五个手指
-
分类号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论英语名词转成动词及其作用
- 20
-
-
作者
张培基
-
出处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58年第2期150-157,共8页
-
文摘
1. 词类互换(conversion)是近代英语中常见的、继续发展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一般语言学家和语法家们所经常接触到的老问题。在近代英语中同一个词可以不借助于任何构词要素而当作名词、动词、
-
关键词
英语名词
语言现象
作动
英国人
词类
屈折
为动
外国
外文
用法
-
分类号
H3
[语言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