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法,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它的发展变化是缓慢的;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不过不象语音那样有规律,也不象词汇那样活跃罢了。如果不了解成语中保留的古汉语语法遗迹(或称为特征),就不会理解和掌握某些成语的结构特点以及由这种结构产生的某种修辞效果。例如,在一篇通讯中就用了“翻天覆地”这个成语: 短短三年时间,小王庄就发生了解放三十年来所没有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的“光棍屯”变成了今日的幸福村。 如果只了解到这个成语是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却不了解其结构方式的特点,就很难体会到那种极其形象的修辞效果;如果能了解其结构上的特点,就会对其夸张兼比喻的修辞效果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古代汉语中,“翻”和“覆”都是不及物动词。这种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天”和“地”),就成了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天翻,使地覆”。不言而喻,这个“光棍屯”的变化再巨大、再彻底,也不会使老天翻过来、使大地倾覆过去。显然,这是一种夸张,也兼表比喻的意义。成语,在现代汉语中,是作为一种固定词组出现的,它具有单个词所不能比拟的效用。
出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29-39,共11页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