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藻聚糖硫酸酯FV对大鼠的抗血栓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闫晨 邸志权 +5 位作者 朱振娜 霍璇 安梦培 冯贻东 申秀萍 胡金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1947-1951,共5页
目的探讨岩藻聚糖硫酸酯FV对大鼠的抗血栓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岩藻聚糖硫酸酯FV 20、10、5、2.5 mg/kg组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LMWHC)213 IU/kg组,每组各10只。分别在下腔静脉血栓模型、体外血栓模型和动静脉旁... 目的探讨岩藻聚糖硫酸酯FV对大鼠的抗血栓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岩藻聚糖硫酸酯FV 20、10、5、2.5 mg/kg组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LMWHC)213 IU/kg组,每组各10只。分别在下腔静脉血栓模型、体外血栓模型和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中研究FV的抗血栓作用,比较血栓干湿质量并计算血栓抑制率。结果 FV 20、10、5、2.5mg/kg能够显著降低大鼠下腔静脉血栓、体外形成的血栓、动静脉旁路中血栓的干湿质量,对血栓湿质量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7.4%、94.3%、51.2%,对血栓干质量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1.8%、96.6%、64.0%,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结论 FV能够抑制血栓形成,量效关系好,具有开发为抗血栓药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聚糖硫酸酯FV 血栓 下腔静脉血栓模型 体外血栓模型 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药物量效关系体外监测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元小冬 米振洲 +9 位作者 刘秀荣 张文才 袁建新 王燕 裴唤珍 高文静 葛秀风 张萍淑 刘月松 马英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7,共4页
研究溶栓治疗时既可有效溶栓 ,又能避免出血并发症的有效用药剂量。方法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体外血栓模型试验 ,分别测定患者加入溶栓药物和未加药物对照状态下的模型及有关的指标 ,寻找加入溶栓药的体外血栓模型处于溶栓状态时的溶... 研究溶栓治疗时既可有效溶栓 ,又能避免出血并发症的有效用药剂量。方法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体外血栓模型试验 ,分别测定患者加入溶栓药物和未加药物对照状态下的模型及有关的指标 ,寻找加入溶栓药的体外血栓模型处于溶栓状态时的溶栓药物用量。结果 在脑梗死时自然状态下和生理盐水对照时体外血栓湿重较低 ,临床不宜进行溶栓治疗。当加入尿激酶进行溶栓试验时 ,体外血栓湿重在主干支梗死患者比穿通支梗死患者降低的更明显。结论 主干支梗死时对静脉溶栓更敏感 ,如果加入尿激酶初始量时 ,患者体外血栓处于溶栓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血栓模型 溶栓试验 药物量效关系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子活性与体外血栓模型和脑缺血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元小冬 米振洲 +2 位作者 刘业松 裴唤珍 张萍淑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脑缺血疾病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量和质及体外血栓模型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主干支梗死(MCI)患者26例,穿通支梗死(PCI)78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64例。正常对照56例,测定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脑缺血疾病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量和质及体外血栓模型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主干支梗死(MCI)患者26例,穿通支梗死(PCI)78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64例。正常对照56例,测定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纤维蛋白原浓度(Fg)、FMPV/ODmax互及体外血栓模型的长度、湿重、干重等指标。结果FMPV、FMPV/ODmax在各组间无区别(P>0.05),Fg在MCI组高于TIA和对照组(P<0.05);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在MCI和PCI组高于对照组(P<0.05);长度则无差异。多元回归分析发现FMPV/ODmax、体外血栓模型湿重等指标对脑缺血类型有明显影响。结论体外血栓模型湿重和干重增加是发生脑梗死的早期监测指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MCI的病理基础之一,而纤维蛋白分子的聚集功能和体外血栓湿重是直接影响脑缺血发病类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外血栓模型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