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藏CO_2混相驱油机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
作者 苏玉亮 吴晓东 +1 位作者 侯艳红 侯照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9-102,共4页
依据CO2降低原油黏度以及CO2在原油中的传质扩散混相机制,建立考虑吸附现象的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油数学模型,模拟CO2混相驱油过程。采用Barakat-Clark有限差分格式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Peclet数、注入压力、孔隙度、原油黏度等因素... 依据CO2降低原油黏度以及CO2在原油中的传质扩散混相机制,建立考虑吸附现象的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油数学模型,模拟CO2混相驱油过程。采用Barakat-Clark有限差分格式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Peclet数、注入压力、孔隙度、原油黏度等因素对CO2在流出端的浓度分布以及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eclet数越小、注入压力和孔隙度越大,CO2突破流出端的时间越早,同时改变油藏原油黏度的时间越早;初始原油黏度越大,CO2降低原油黏度的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2 混相驱 传质扩散 吸附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示踪剂微观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同敬 姜宝益 +2 位作者 刘睿 张新红 谢晓庆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4期530-534,共5页
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孔介质示踪剂复杂渗流描述,针对微观孔道级别的示踪剂渗流机理和运移特征,应用孔隙结构仿真微观模型,设计完成了多孔介质示踪剂微观可视化实验,直接观察了多孔介质微观传质扩散过程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示踪剂运移微... 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孔介质示踪剂复杂渗流描述,针对微观孔道级别的示踪剂渗流机理和运移特征,应用孔隙结构仿真微观模型,设计完成了多孔介质示踪剂微观可视化实验,直接观察了多孔介质微观传质扩散过程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示踪剂运移微观上具有不同尺寸级别的绕流效应,且随着示踪剂在多孔介质中的推进,绕流尺寸明显增大;随着示踪剂向前推进,因混合作用明显,其质量浓度前缘梯度减小,且不再规则,同时横向宽度明显增大。示踪测试解释建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示踪剂的混合作用、单个孔道的迂曲度、多个孔道的网络结构及小—大规模的绕流效应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示踪剂 微观可视化 传质扩散
下载PDF
基于传质扩散理论的高渗油藏窜流通道量化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义刚 王传军 +3 位作者 孟祥海 张云宝 李彦阅 刘同敬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3-398,共6页
海上高渗砂岩油藏胶结疏松,注入水冲刷作用对储层改造作用明显,其窜流通道在平面上呈"纺锤形",垂向上有明显"贼层"特征。目前窜流通道的时间域、空间域连续量化方法存在数学模型和求解过程过于复杂的缺陷。考虑窜... 海上高渗砂岩油藏胶结疏松,注入水冲刷作用对储层改造作用明显,其窜流通道在平面上呈"纺锤形",垂向上有明显"贼层"特征。目前窜流通道的时间域、空间域连续量化方法存在数学模型和求解过程过于复杂的缺陷。考虑窜流通道平面、垂向特征,建立降维方法,将高渗油藏注采井间窜流通道三维物理模型变为平面和剖面两个二维物理模型的叠加;根据注入水在平面上纺锤形分布和注入化学剂浓度分布的相似性,及注水倍数、含水饱和度和渗透率变化倍数的单调相关性,提出了基于"饱和度差异"的"等效扩散系数"概念,建立了包含产出端含水率的平面数学模型;针对"贼层"是无效水循环主要通道的特征,定义了稀释倍数,实现了产出端含水率的解析求解,建立了窜流通道厚度、渗透率级差和等效扩散系数的快速量化方法。矿场算例应用结果显示,暴性水淹井和快速水淹井窜流通道厚度分别为0.04 m、0.38 m,渗透率级差分别为22、8,和示踪剂解释结果吻合;解释得到的等效扩散系数同时表征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和油水黏度比导致的指进程度及窜流通道波及面积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砂岩油藏 水驱 传质扩散 窜流通道 水洗变异 渗透率级差 等效扩散系数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多孔生物弹性材料的渗流数值模拟
4
作者 陈妙超 杨盛 +2 位作者 郭凯旋 冯金宝 玉姣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3-80,共8页
模拟了一种多孔生物弹性体材料—聚癸二酸甘油酯(PGS)被植入人体软组织的传质扩散渗流现象;用N_(2)吸附-脱附法表征了PGS材料的孔隙结构;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设计不同孔道数目和孔径的支架模型,探究了孔隙度不变时孔道和孔径参数... 模拟了一种多孔生物弹性体材料—聚癸二酸甘油酯(PGS)被植入人体软组织的传质扩散渗流现象;用N_(2)吸附-脱附法表征了PGS材料的孔隙结构;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设计不同孔道数目和孔径的支架模型,探究了孔隙度不变时孔道和孔径参数对血液渗流的影响;用COMSOL设计适配的PGS支架模型,结合流体动力学理论,对血液流过PGS支架时的血流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对血流场的动力黏度和剪切速率进行了分析;对不同血液入口速度下的渗流压力和扩散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GS为一种趋于介孔的材料;当血液在多孔支架内流动时,动力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血液在支架内的渗流是一种非牛顿流体渗流;在不同入口速度下,血液在多孔支架内的扩散速度不同,入口速度越大,压力越大,传质扩散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渗流 多孔生物弹性体 传质扩散 非牛顿流体 COMSOL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用固定化Oil-56黄杆菌修复地表水菌体形态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海波 李培军 +2 位作者 张轶 鞠京丽 孙铁珩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7,共4页
利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Na.A lg)联合包埋固定化一株黄杆菌O il-56,进行污染地表水修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菌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游离细菌。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固定化颗粒内部细菌形态的变化,解释了由于Na.A lg溶... 利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Na.A lg)联合包埋固定化一株黄杆菌O il-56,进行污染地表水修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菌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游离细菌。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固定化颗粒内部细菌形态的变化,解释了由于Na.A lg溶解导致水体CODC r升高的原因,并分析了固定化颗粒传质扩散性能的缺陷,指出PVA-Na.A lg固定化工艺尚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Na·Alg固定 修复 传质扩散 污染地表水
下载PDF
高酸值油酯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相君 陆向红 +1 位作者 聂勇 计建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5-48,共4页
以高酸值棕榈油和麻疯果油为原料,初步研究了不同酸值原料油在不同甲醇用量条件下的硫酸催化酯化情况及甲醇与原料油中游离脂肪酸摩尔比值(醇酸比值)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醇酸比值影响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整个酯化反应受传质扩散影... 以高酸值棕榈油和麻疯果油为原料,初步研究了不同酸值原料油在不同甲醇用量条件下的硫酸催化酯化情况及甲醇与原料油中游离脂肪酸摩尔比值(醇酸比值)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醇酸比值影响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整个酯化反应受传质扩散影响明显,催化酯化过程中甲醇的最佳用量取决于原料油酸值的大小,其与酸值大小的关系为y=3.488x0.174(y为甲醇与游离脂肪酸的摩尔比值,x为原料油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 酯化反应 传质扩散 脂肪酸甲酯
下载PDF
正丁烷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细粒床的流化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宝良 陈明鸣 许根慧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1999年第5期263-269,共7页
研究了正丁烷氧化制丁烯二酸酐反应使用的 V P O系催化剂及流化床的特性,确定催化剂颗粒平均最佳直径为752μm 。测定了正丁烷氧化流化床中的停留时间分布特征,求取了流化特征参数,对传质作用和返混性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正丁烷 氧化 制备 顺丁烯二酸酐 细粒床 流化特性 催化剂 传质扩散
下载PDF
低压环境下海水液滴蒸发模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崔婧格 刘亿鑫 +1 位作者 孔淑贤 米梦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4,共4页
针对低压环境下的多种盐分组成的海水液滴(NaCl、MgCl_2、CaCl_2、KCl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07%、1.29%、0.412%、0.399%)的蒸发过程进行了模型研究,模型将能量守恒方程和传质扩散方程进行耦合。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液滴内组分含量和温度... 针对低压环境下的多种盐分组成的海水液滴(NaCl、MgCl_2、CaCl_2、KCl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07%、1.29%、0.412%、0.399%)的蒸发过程进行了模型研究,模型将能量守恒方程和传质扩散方程进行耦合。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液滴内组分含量和温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获得了环境压力和环境温度对液滴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蒸发过程中,液滴内部的各种盐含量升高过程不是成单一的线性增加的,在液滴的蒸发和内部盐含量扩散的共同作用下,盐含量表现出在先快速上升之后,逐渐下降继而又有所回升的趋势。液滴温度下降至最低温度后,也逐渐回升。并且环境压力越低,液滴温度下降越快,最低温度越低,温度回升越快。环境温度越高,液滴最低温度越高,温度回升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海水 蒸发 数值模拟 传质扩散
下载PDF
铝电解槽内熔体流动和铝液传质规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贺松 张林雨 +3 位作者 陶晖 冯绕 肖新宇 李庆贺 《轻金属》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0,36,共9页
本文以300kA系列铝电解槽为研究对象,以数值模拟方法为研究手段,建立了铝电解槽内多相流动模型和极距间铝液传质模型,研究了铝电解槽内熔体流动和铝液传质规律,分析了阳极气泡对于流场和铝液浓度场的影响,并计算了不同工况下槽内流场和... 本文以300kA系列铝电解槽为研究对象,以数值模拟方法为研究手段,建立了铝电解槽内多相流动模型和极距间铝液传质模型,研究了铝电解槽内熔体流动和铝液传质规律,分析了阳极气泡对于流场和铝液浓度场的影响,并计算了不同工况下槽内流场和铝液浓度场,分析了铝水平和极距对电解槽的影响并求得300kA系列下的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槽 数值模拟 熔体流动 传质扩散 铝液浓度
下载PDF
依据马蹄变换的混沌流微混合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贺 揣荣岩 +1 位作者 李新 张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65,共6页
为了实现微流控芯片对痕量试样的快速、均匀混合,依据"马蹄变换"数学模型,对流体进行"挤压拉伸"、"弯曲折叠"和"逆变换-交集"操作.基于此借助符号动力学系统计算出了"马蹄变换"后的... 为了实现微流控芯片对痕量试样的快速、均匀混合,依据"马蹄变换"数学模型,对流体进行"挤压拉伸"、"弯曲折叠"和"逆变换-交集"操作.基于此借助符号动力学系统计算出了"马蹄变换"后的李雅普诺夫指数,从理论上证明了,当满足"挤压"幅度0<λ<1/2且"拉伸"幅度μ>2时,上述操作能够在低雷诺数的层流条件下,成功诱发混沌流.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一款由4个"马蹄变换"混合单元组成,有效混合距离为13 mm的微混合器.利用COMSOL软件得到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当Re≥1时,流体的佩克莱数Pe≥10,此时微混合器诱发的混沌流将随着流速的加快而增强,并逐步成为促进混合的主要因素;当Re=10时,经4个混合单元后,试样的浓度方差σ=0.054,混合效果接近均匀.对微混合器芯片进行的可视化测试结果表明,荧光显微镜拍摄到的示踪剂颜色变化与仿真结果中的表面浓度云图一致;而不同pH试样的混合测试结果则证明了,基于"马蹄变换"数学模型设计的微混合器能够产生混沌流且实际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混沌混合器 马蹄变换 符号动力学系统 传质扩散
下载PDF
用于微流控芯片的安培传感器优化设计
11
作者 张贺 揣荣岩 +1 位作者 李新 夏贝贝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3,共4页
为实现对微量试样的便携化检测,设计了集成式安培传感器结构,并以此为核心设计了三层复合结构微流控芯片,并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对传感器及芯片结构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选用圆形检测池结构降低芯片装配难度的同时,减小检测池入口处的微沟... 为实现对微量试样的便携化检测,设计了集成式安培传感器结构,并以此为核心设计了三层复合结构微流控芯片,并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对传感器及芯片结构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选用圆形检测池结构降低芯片装配难度的同时,减小检测池入口处的微沟道宽度,对传感器工作电极表面的试样传质扩散影响最小。以仿真结果为依据,确定了圆形检测池及其入口的结构参数。与普通圆形检测池相比,流经检测池内工作电极表面的试样区带浓度提升了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培传感器 微流控芯片 集成化检测 传质扩散 电渗驱动
下载PDF
纳米流体传质扩散系数的测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方晓鹏 宣益民 李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7-280,共4页
本文建立光学实验测试系统,测量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罗丹明B在不同粒子体积份额的纳米流体(Cu-乙二醇和Cu-水)中的质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罗丹明B在纳米流体中的扩散系数大于其在基液中的扩散系数,且扩散系数随着粒子体积份额的增大而增... 本文建立光学实验测试系统,测量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罗丹明B在不同粒子体积份额的纳米流体(Cu-乙二醇和Cu-水)中的质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罗丹明B在纳米流体中的扩散系数大于其在基液中的扩散系数,且扩散系数随着粒子体积份额的增大而增大;当粒子体积份额一定时,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传质扩散系数 RHODAMINE B
原文传递
流化床液固两相传质过程的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盼锋 海润泽 +2 位作者 李奇 李文彬 余国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共17页
液固两相流化床具有液固相接触效率高、传质和传热性能好、颗粒分布均匀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工业过程中。然而,流化床中与传质过程耦合的颗粒流化的复杂非线性特征及其湍动特性,使得对传质过程特性的研究十分困难。且仅依靠实验... 液固两相流化床具有液固相接触效率高、传质和传热性能好、颗粒分布均匀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工业过程中。然而,流化床中与传质过程耦合的颗粒流化的复杂非线性特征及其湍动特性,使得对传质过程特性的研究十分困难。且仅依靠实验观测和理论预测难以揭示多相流相互作用规律,无法获得全面和详细的速度场和浓度场分布情况。近年来,数值模拟的快速发展为深入探索流化床中液固两相流动行为及其与传质过程耦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本文对流化床液固两相流动与传质过程模拟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借助于计算传质学理论可以更精确地预测局部浓度的分布情况,进而可以深入分析液固两相流化床中的传质过程规律与传质特性,为液固两相流化床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两相流动 传质过程 数值模拟 计算传质 湍流传质扩散
下载PDF
穿透曲线法获取固定床吸附器的传质扩散系数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骏 秦张峰 +1 位作者 陈诵英 彭少逸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8-20,11,共4页
研究了煤质活性炭对不同浓度苯酚溶液的吸附,应用固定床吸附动力学模型、非线性回归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数据,获得了酚类在活性炭上的扩散传质系数。结果发现,酚类的表面扩散系数DS强烈地依赖于入口酚的浓度,随着酚浓度的升高,表... 研究了煤质活性炭对不同浓度苯酚溶液的吸附,应用固定床吸附动力学模型、非线性回归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数据,获得了酚类在活性炭上的扩散传质系数。结果发现,酚类的表面扩散系数DS强烈地依赖于入口酚的浓度,随着酚浓度的升高,表面扩散系数增大。采用上述扩散系数理论预测了其他操作条件下的流出曲线,结果表明实验曲线与预测曲线相符甚好,穿透曲线法能可靠地获取液固吸附过程的吸附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吸附器 吸附 传质扩散系统 穿透曲线法
下载PDF
筛孔塔板浓度场的测量与模拟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志民 刘春江 +1 位作者 袁希钢 余国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877-1883,共7页
通过测量被纯氧饱和的水在塔板上发生氧解吸时液相氧浓度,得到了伴有传质的浓度场,并发现在速度返流区会出现浓度旋涡.使用计算传质学的方法对塔板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通过模拟,同时得到了湍流传质扩散系数... 通过测量被纯氧饱和的水在塔板上发生氧解吸时液相氧浓度,得到了伴有传质的浓度场,并发现在速度返流区会出现浓度旋涡.使用计算传质学的方法对塔板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通过模拟,同时得到了湍流传质扩散系数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场 计算传质学(CMT) 测量 筛板塔 湍流传质扩散系数
下载PDF
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CO排放特性实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琼 陈超 +1 位作者 袁浩庭 王陆瑶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6-71,共6页
轻型汽油车为主的城市地下道路,主要污染物为CO和NOx。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的隧道结构特性影响主隧道污染物的排放与沿程累积迁移特性。本研究基于实际运营城市地下道路的实测结果,采用反问题方法反演计算出对流传质过程中的源项,重点... 轻型汽油车为主的城市地下道路,主要污染物为CO和NOx。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的隧道结构特性影响主隧道污染物的排放与沿程累积迁移特性。本研究基于实际运营城市地下道路的实测结果,采用反问题方法反演计算出对流传质过程中的源项,重点定量分析分岔隧道结构对CO扩散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主隧道出口处CO总源项累积量平均值为0.37mg/m3s,合流匝道带入CO占总源项的4.8%,分流匝道带出的CO占总源项的5.9%。研究结果可为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通风工程优化设计及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 CO污染物 现场实测 传质扩散方程 源项累积量
下载PDF
色谱法测定葡萄糖果糖在制备柱上的传质和扩散系数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永涛 刘颖慰 丁子元 《当代化工》 CAS 2017年第1期190-192,共3页
色谱模型对研究色谱分离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物料守恒原理,结合传质扩散模型推导色谱分离连续方程。假设吸附过程相平衡是线性,连续性方程推导出理论板数与流速和色谱模型参数有关。在多组不同流速条件下测定色谱柱... 色谱模型对研究色谱分离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物料守恒原理,结合传质扩散模型推导色谱分离连续方程。假设吸附过程相平衡是线性,连续性方程推导出理论板数与流速和色谱模型参数有关。在多组不同流速条件下测定色谱柱参数,计算得到两组分的传质系数和扩散系数。分别用测定模型参数模拟脉冲实验,结果表明拟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扩散模型 扩散系数 传质系数 液相色谱
下载PDF
层内突进传质扩散数学模型及求解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俊键 姜汉桥 刘同敬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50,共6页
针对窜流型油藏的特点,抽象出物理原型,同时考虑纵向和横向扩散,建立层内突进传质扩散数学模型.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得层内突进传质扩散数学模型的解析解,并得到小段塞情况下的解析解.应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层内突进传质扩散的几... 针对窜流型油藏的特点,抽象出物理原型,同时考虑纵向和横向扩散,建立层内突进传质扩散数学模型.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得层内突进传质扩散数学模型的解析解,并得到小段塞情况下的解析解.应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层内突进传质扩散的几何模型,并求得层内突进传质扩散数学模型的数值解.绘制层内突进传质扩散数学模型的浓度分布二维剖面及不同时间步的浓度变化剖面;通过无因次距离和无因次浓度关系及孔隙体积与无因次浓度关系可以看出,贝克莱特(Pe)数越大,峰值浓度越高,见剂时间越晚.通过解析解及数值解结合的方法,可加深对传质扩散本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内突进 传质扩散数学模型 横向扩散 解析解 数值解
下载PDF
化工计算传质学的一个改进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志民 袁希钢 +1 位作者 刘春江 余国琮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5-10,共6页
计算传质学模型由浓度输运方程及其封闭方程和相应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组成。使用这一模型可同时计算出湍流传质扩散系数、三维浓度场和速度场分布。但刘伯潭提出的传质封闭方程c2-cε模式,形式复杂而且其模型常数均直接借鉴于传热研究;... 计算传质学模型由浓度输运方程及其封闭方程和相应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组成。使用这一模型可同时计算出湍流传质扩散系数、三维浓度场和速度场分布。但刘伯潭提出的传质封闭方程c2-cε模式,形式复杂而且其模型常数均直接借鉴于传热研究;此外,由于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对最终浓度场的预测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有对其进一步改进的必要。文中对传质封闭方程进行了简化并重新确定了模型常数,而且对计算流体力学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其预测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值符合得更好。通过与文献中的湍流传质扩散系数及浓度值的比较,证明了这一简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εc模型 湍流传质扩散系数 模拟 筛板塔
下载PDF
基于稳态传质扩散方程的给水管线余氯模拟研究
20
作者 赵振鹏 孙垦 杜茂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3-85,共3页
在传质扩散方程的基础上,研究其稳态情况下的求解过程,建立了一根管段上余氯随位置变化的衰减模型,讨论了余氯随管段距离的衰减系数与余氯反应衰减系数的关系,并通过一根实际管段进行验证,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关键词 余氯 传质扩散方程 稳态 衰减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