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郑志》辑本六种考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天助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56,共11页
通过辑录清儒辑补《郑志》六种,详录清儒批注内容,梳理各辑本传抄先后及其源流,可以发现,清儒辑佚《郑志》互相传录,故各辑本互为依傍。梳理辑本源流,也略见清初辑佚的经过。
关键词 《郑志》辑本 源流
原文传递
洪迈《夷坚志》的传录姿态与价值焦虑
2
作者 袁文春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0-64,共5页
洪迈倾注一生心血完成《夷坚志》,在虚构价值还未被承认的南宋,《夷坚志》的价值问题成了洪迈最揪心的问题,他在《夷坚志》中对素材客观严谨的传录姿态,实为其内心的价值焦虑的体现。
关键词 《夷坚志》 价值焦虑
下载PDF
《夷坚志》的价值策略:传录的客观性强调
3
作者 袁文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1-15,共5页
中国古代小说以经史价值为度量标准,导致小说的艺术追求与价值追求不一致。而小说的虚构本性与经史所要求的真实性相背离,则造成了小说家的虚构困境,这种困境在洪迈的小说思想中得到了明显体现。洪迈历六十年才编成《夷坚志》,故对其价... 中国古代小说以经史价值为度量标准,导致小说的艺术追求与价值追求不一致。而小说的虚构本性与经史所要求的真实性相背离,则造成了小说家的虚构困境,这种困境在洪迈的小说思想中得到了明显体现。洪迈历六十年才编成《夷坚志》,故对其价值问题特别关注。为了使《夷坚志》具有补史性质,洪迈有意识地强调素材传录的客观性,为《夷坚志》谋取存在的价值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志怪小说 洪迈 《夷坚志》 鲁迅 小说价值观
下载PDF
《中国历代医家传录》的编撰体例与内容特点
4
作者 陈少华 薛倩 +4 位作者 许雯 张丽君 马钦 赵可琢 丁侃 《中医文献杂志》 2024年第2期10-14,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历代医家传录》的体例与内容进行剖析和研究,认为其是集纂辑体与劄记体为一体的混合体例,内容特点有三:一是载录人物范围颇广,二是引录文献种类繁杂,三是具有独特的师承关系表。编撰特色突出,主要包括:医家篇幅详略得当... 本文通过对《中国历代医家传录》的体例与内容进行剖析和研究,认为其是集纂辑体与劄记体为一体的混合体例,内容特点有三:一是载录人物范围颇广,二是引录文献种类繁杂,三是具有独特的师承关系表。编撰特色突出,主要包括:医家篇幅详略得当,引文标注科学严谨,时希评按精当有章。探讨《中国历代医家传录》的编撰体例与内容特点,可为今后医家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提供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代医家 体例 内容特点 编撰特色
下载PDF
论传录形式与中医古典文献的流传 被引量:5
5
作者 焦振廉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4,18,共5页
"传录"指将文献由一种形式转为另一种形式,也指将文献从一本转为同形式的另一本。传录形式决定了文献能否流传,或者流传多久。医书的传录形式有口传、抄写、印刷、雕刻等。口传只凭声音而无文字可以直观,因而会影响理解,存在... "传录"指将文献由一种形式转为另一种形式,也指将文献从一本转为同形式的另一本。传录形式决定了文献能否流传,或者流传多久。医书的传录形式有口传、抄写、印刷、雕刻等。口传只凭声音而无文字可以直观,因而会影响理解,存在遗忘、变异、失传的缺点。抄写的文献与"原本"很难全同,且每次只能"传抄"一部。印刷术为医书流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但过程复杂,成本高昂,很多文献无力获得刊行的机会。刻石是医书传录的特殊和补充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文献学 中医古典文献 形式
下载PDF
土族禁忌文化浅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吉芳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文章从土族禁忌的表现形式、传承因素以及禁忌的规范功能等三个方面,就土族禁忌文化作了初步探讨。认为长期以来,土族丰富的禁忌文化在调整人与自然、社会以及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公共秩序 人际关系 土族 禁忌文化 行为规范 历史 表现形式 自然 社会
下载PDF
《中国历代医家传录》引用书目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少华 马钦 +2 位作者 赵可琢 张丽君 丁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6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人物类工具书采录史料文献的类型、时代、地域分布及转引文献。方法以《中国历代医家传录》作为对象,运用目录学的方法,建立该书引用书目数据表进行数据统计、筛选,并制作频数分布表。结果《中国历代医家传录》总共采录文献... 目的探讨中医人物类工具书采录史料文献的类型、时代、地域分布及转引文献。方法以《中国历代医家传录》作为对象,运用目录学的方法,建立该书引用书目数据表进行数据统计、筛选,并制作频数分布表。结果《中国历代医家传录》总共采录文献3376种,主要涉及医家、方志、目录、小说家、别集类等;明确引用文献时代的有2196种,引用文献时代仍存疑待考的有1130种,另有50种国外引用文献。以医家、目录类为代表,引用文献的所属时代大体上可分为唐及唐以前、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近现代、当代等。方志类文献有985种,其中有5种地域不详,其余980种文献分布于四川、江苏、浙江等24个省份;175种属于转引文献,转引自50余种文献,主要为目录、医家、方志、类书类等。转引文献中有55种文献类型不明确,其余120种文献大多引自医家、别集、小说家及目录类。结论《中国历代医家传录》确为当今医家传记方面搜集资料最为丰富的参考书,可实现该书引用书目的多种编排方式,为中医文史研究“钩沉求索”查找医家史料提供便利及方法学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代医家 何时希 引用书目 医家
下载PDF
传录体书目提要浅议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慧丽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2年第3期28-30,35,共4页
文章首先探讨了传录体书目提要的起源和产生的特定背景,继而考察了分别为传录体书目开山之作和典型代表的两部书目———《文章志》和《七志》,总结了它们的内容体例和学术贡献,最后分析了传录体书目提要短暂存在之后走向消亡的必然性。
关键词 书目提要
下载PDF
解题目录体例评议
9
作者 陈方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8-89,87,共3页
本文评述了我国解题目录的各种体例,以及各体特点,昭示其对当今提要目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解题目 考订体 版本体
下载PDF
一九八六年《图书馆界》篇名索引
10
《图书馆界》 1986年第4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篇名索引 广西图书馆学会 学家 读者服务 王雪光 李冠盛 高校图工委 中国图书馆事业
下载PDF
继承 更新 发展——论目录学研究内容的认识深化
11
作者 王正兴 《图书馆研究》 1988年第1期60-63,共4页
在人类认识史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由个别现象到普遍规律的发展;由不自觉到自觉、有目的地研究的进化;由实践到理论的逐步深化.在目录学发展史上,其研究内容的认识也是如此.
关键词 学研究 文献目 专科目 人类认识史 统目 文献检索与利用 书目索引 考镜源流
下载PDF
佛学经录的初步发展及其现存最古之作——中国佛经目录学新探之二
12
作者 黄永宁 《图书馆界》 1986年第4期41-43,共3页
佛学经录在中国古代书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在书目发展过程中出现较早的一种专科目录。本文承《佛学经录的起源及其奠基之作——中国佛经目录学新探之一》(见《图书馆界》1985年第4期),对佛教经录的初步发展和现存最古的佛教经录《... 佛学经录在中国古代书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在书目发展过程中出现较早的一种专科目录。本文承《佛学经录的起源及其奠基之作——中国佛经目录学新探之一》(见《图书馆界》1985年第4期),对佛教经录的初步发展和现存最古的佛教经录《出三藏记集》作一探讨。一、佛学经录的初步发展产生佛学经录的社会原因,是人们对日渐增多的佛经典籍有了“纲纪群籍”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研究 专科目 出三藏记集 专科书目 七志 释道安 众经目 奠基之作
下载PDF
从我国目录学产生和发展过程看目录学的规律
13
作者 张安珍 《河南图书馆学刊》 1986年第4期34-36,共3页
我国目录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殷商时代,已具有萌芽性质。到了春秋,孔子在整理文献的基础上编写了《书经》、《诗经》的目录。元朔五年,汉武帝命令军政杨仆编出《兵录》到汉成帝时刘向等“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编... 我国目录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殷商时代,已具有萌芽性质。到了春秋,孔子在整理文献的基础上编写了《书经》、《诗经》的目录。元朔五年,汉武帝命令军政杨仆编出《兵录》到汉成帝时刘向等“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编成了《别录》。其子刘歆继其遗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研究 殷商时代 杨仆 《书经》 元朔 《别 西学书目表 私家目
下载PDF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型制作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子忠 钱岳林 +9 位作者 刘澎 李杰 张剑 樊磊 许振峰 张雪峰 纪魏 王媛媛 周明辉 周南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3年第A01期72-77,共6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台”)新型制作系统的建立满足了台内因业务不断发展而对制作技术提出的较高需求。新型制作系统按照广电总局关于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利用最新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实现了高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台”)新型制作系统的建立满足了台内因业务不断发展而对制作技术提出的较高需求。新型制作系统按照广电总局关于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利用最新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实现了高效流程化制作和节目共享平台。本文从中央台新型制作系统项目研究背景、建设目标、技术方案、创新点等方面介绍了新型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播流程 音频倍速 节目质量技审 制机房共享SOA
下载PDF
《中国历代医家传录》求疵4则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敬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5-16,共2页
《中国历代医家传录》引据书籍3 000多种并标注出处,收录上古至清末民初间20 000多位医家,为医史文献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然历代各种书籍记录古人的名、字、号、谥号等各有不同,所引资料并存而互见,难免有所淆乱。书中徐柏、徐锦、祝登... 《中国历代医家传录》引据书籍3 000多种并标注出处,收录上古至清末民初间20 000多位医家,为医史文献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然历代各种书籍记录古人的名、字、号、谥号等各有不同,所引资料并存而互见,难免有所淆乱。书中徐柏、徐锦、祝登元、高若讷4人著录即存在不妥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柏 徐锦 祝登元 高若讷 中国历代医家
下载PDF
瑶族医药的特点及传录方式
16
作者 莫莲英 何最武 《中华医史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52-54,共3页
瑶医具有形象朴素、药分风打两类、动植物药配合使用的特点,以及通过家族、习欲等方式传录。
关键词 瑶族医药 特点 方式 风药 打药 动物药 植物药 配伍
原文传递
南朝目录学家王俭及其《今书七志》略论
17
作者 张继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82-85,共4页
王俭出身于琅铘王氏家族,其《七志》是我国首部私人编撰的书目。《七志》以著录当代典籍为主,收录了前代书目漏收及后代新出之书,新增《图谱志》及佛、道两录,扩大了书目的著录范围。王俭在《七志》中首创传录体的书目体例,并对东晋以... 王俭出身于琅铘王氏家族,其《七志》是我国首部私人编撰的书目。《七志》以著录当代典籍为主,收录了前代书目漏收及后代新出之书,新增《图谱志》及佛、道两录,扩大了书目的著录范围。王俭在《七志》中首创传录体的书目体例,并对东晋以来相沿成习的书目分类体系进行变更,使之更符合当时官私藏书的实际情况。这些都对后世目录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俭 《七志》 私家书目
下载PDF
僧佑和《出三藏记集》
18
作者 陈志宏 《新世纪图书馆》 1983年第1期51-52,共2页
僧佑(445—518),南朝齐梁佛教学者。本姓俞,其祖先彭城下邳(今江苏邳县人),其父世居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他十四岁出家,入定林寺,“初受业于洲门法颍。颍既一时名匠,为律学所宗。佑乃竭思钻求,遂大精律部。”当时正是我国古典目录学... 僧佑(445—518),南朝齐梁佛教学者。本姓俞,其祖先彭城下邳(今江苏邳县人),其父世居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他十四岁出家,入定林寺,“初受业于洲门法颍。颍既一时名匠,为律学所宗。佑乃竭思钻求,遂大精律部。”当时正是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以王俭为代表的《七志》,开创了传录体解题的先例,标志着目录体例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林寺 古典目 佛经目 专科目 南京市 学史 译经 江苏省 解题
下载PDF
古典目录的体制
19
作者 黄强祺 《图书馆学刊》 1984年第3期75-76,46,共3页
古典目录的体制,按其形式来划分,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部类之下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的书目:二是有类序而无解题的书目;三是只著录书名、撰者及卷帙而无类序和解题的书目。目录体制的三分法,在学术界没有什么争议。只是余嘉锡先生的... 古典目录的体制,按其形式来划分,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部类之下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的书目:二是有类序而无解题的书目;三是只著录书名、撰者及卷帙而无类序和解题的书目。目录体制的三分法,在学术界没有什么争议。只是余嘉锡先生的《目录学发微》,论目录的体制,序为四种,其四为“版本序跋”。而不知这种体制是前一种“小序”派生的一种形式,抑或是与前三种并列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嘉锡 类序 《郡斋读书志》 余先生 发微 经籍志 考镜源流 藏书题识
下载PDF
传录体辩
20
作者 唐建祥 《图书馆界》 1986年第3期45-47,共3页
我国古代目录学者经过对前人的目录工作实践经验,学术思想的不断总结和继承,加之自己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发展,使中国古典目录学日臻完善,终于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目录学知识体系。在文献内容的揭示方面,古代目录学者创造了解题之法。我... 我国古代目录学者经过对前人的目录工作实践经验,学术思想的不断总结和继承,加之自己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发展,使中国古典目录学日臻完善,终于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目录学知识体系。在文献内容的揭示方面,古代目录学者创造了解题之法。我国古代目录学传统思想历来对书目之解题极为重视,将其作为评判书目编撰质量优劣、学术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对于古代解题,近现代的目录学专家和目录学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已公认其共有三种体例,即: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对这三种体例的概念、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对叙录体和辑录体已有了较明确的统一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志 《隋志》 中国目学史 出三藏记集 新簿 工作实践经验 余嘉锡 《七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