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1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用-造-化:文化遗产“格致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彭兆荣 巴胜超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2-76,共5页
以"体、用、造、化"的"四字诀"所阐述的文化遗产"格致论",包括"体"之"名、形、质、色、饰","用"之"人、地、事、用、价","造"之"材、具、序、... 以"体、用、造、化"的"四字诀"所阐述的文化遗产"格致论",包括"体"之"名、形、质、色、饰","用"之"人、地、事、用、价","造"之"材、具、序、诀、仪、艺"和"化"之"天、地、人、变、生"。"四字诀"是对"生生遗续"之概念体系所囊括的"生命礼仪、生态亲和、生计方式、生产技术、生业组织、生养制度"的"六生"体系的再阐释。"四字诀"和"六生体系",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智慧的发掘,也是我们对符合中国文化思维方式的文化遗产传承体系的一种探索,期许此文化遗产"格致论",对文化遗产之"传家"方法论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造化 六生体系 四字诀 文化遗产 传家
下载PDF
浅析传统文化传承主题类纪录片中的多模态隐喻——基于纪录片《传家》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娟娟 《新闻知识》 2019年第3期49-55,共7页
传统文化传承主题类纪录片表达的主题通常相对固定,包含一些频繁出现、较为典型的多模态隐喻类型。本文以《传家》这部典型的传统文化传承类纪录片为个案,从该片表达的主题出发,按源域分类,分析其中包含的多模态隐喻类型。《传家》中包... 传统文化传承主题类纪录片表达的主题通常相对固定,包含一些频繁出现、较为典型的多模态隐喻类型。本文以《传家》这部典型的传统文化传承类纪录片为个案,从该片表达的主题出发,按源域分类,分析其中包含的多模态隐喻类型。《传家》中包含以下几种频繁出现、较为典型的多模态隐喻:(一)时间;(二)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三)新一代与老一代的对比;(四)匠人精神;(五)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六)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七)传统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传统文化传承 纪录片 传家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海派旗袍文化研究——以电视剧《传家》为例
3
作者 张源 杨春慧 《纺织报告》 2023年第7期117-119,共3页
海派旗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服饰,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文章以接受美学理论作为指导,运用其核心观点“期待视野”与“召唤结构”,分析电视剧《传家》中的海派旗袍服饰接受美学。该剧尊重历史、传承文化,不断构建观众的新期待,... 海派旗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服饰,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文章以接受美学理论作为指导,运用其核心观点“期待视野”与“召唤结构”,分析电视剧《传家》中的海派旗袍服饰接受美学。该剧尊重历史、传承文化,不断构建观众的新期待,弥补观众的文化空白,并帮助观众建立新的审美意识,传承并传播了我国优秀服饰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传家 海派旗袍 服饰文化
下载PDF
《传家》之海派旗袍服饰文化研究
4
作者 张源 杨春慧 《辽宁丝绸》 2023年第3期20-22,共3页
旗袍作为中国女性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在电视剧中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和表达起着重要作用。《传家》中美轮美奂的海派旗袍,既具有服化道的基本功能,又起到了体现时代背景、凸显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命运变化等方面的作用。通过研究《传家... 旗袍作为中国女性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在电视剧中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和表达起着重要作用。《传家》中美轮美奂的海派旗袍,既具有服化道的基本功能,又起到了体现时代背景、凸显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命运变化等方面的作用。通过研究《传家》中精致华美的旗袍,可以提高受众对海派旗袍服饰文化的认知,并为影视剧的服饰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家 海派旗袍 服饰文化
下载PDF
魏源家世考释 被引量:1
5
作者 尹红梅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14,共3页
魏源为周文王之后,其先世江西省泰和县人,历农耕兼补锅业传家、农耕兼经商传家至业儒登仕传家。
关键词 家世 农耕 业儒 传家
下载PDF
顾廷龙、上海图书馆与扬州“青溪旧屋”刘氏往来考略
6
作者 杨丽娟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1年第2期153-157,共5页
扬州'青溪旧屋'是清代嘉庆至咸丰年间著名经学家刘文淇故居,也是其曾孙、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刘师培故居。自刘文淇以来,刘氏以学术传家,影响贯通中外。最近,目录学家、版本学家、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与扬州青溪旧屋刘... 扬州'青溪旧屋'是清代嘉庆至咸丰年间著名经学家刘文淇故居,也是其曾孙、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刘师培故居。自刘文淇以来,刘氏以学术传家,影响贯通中外。最近,目录学家、版本学家、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与扬州青溪旧屋刘氏后人交往的相关史料面世,揭开了顾廷龙、上海图书馆与这座江淮间有名的书香门第之间的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师 青溪 传家 扬州 故居 旧屋
原文传递
“耕读传家”:一种经典观念的民间传统 被引量:36
7
作者 徐雁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4-161,共8页
本文通过排比古今主题文献 ,追溯了“耕读传家”观念在中国农耕社会中形成、发展和行将消亡的思想轨迹 ,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富裕农家和仕宦之家对于家族 (庭 )文化教育前景的企求实态 ,藉以说明“耕读传家”观念不仅由来已久 ,而且曾经深... 本文通过排比古今主题文献 ,追溯了“耕读传家”观念在中国农耕社会中形成、发展和行将消亡的思想轨迹 ,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富裕农家和仕宦之家对于家族 (庭 )文化教育前景的企求实态 ,藉以说明“耕读传家”观念不仅由来已久 ,而且曾经深远地影响了农业中国的乡村社会。“耕读传家”是中国思想史所不能予以忽视的民间观念 ,而对“亦耕亦读”生活图景的向往和追求则是中国文化史应予关注的重要传统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传家" 经典观念 民间传统 中国 思想史
下载PDF
负重的民族秘史——《白鹿原》对话 被引量:22
8
作者 畅广元 屈雅军 李凌泽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0-14,共5页
畅陈忠实呕心沥血笔耕数载,推出了巨著《白鹿原》.这部长篇像是一部民族秘史.当然,其可贵之处不在于秘,而在于史.《白鹿原》无疑能使读者见出我们这个民族,特别是农民的本真的.李与贾平凹的《浮躁》相比,无论就历史的纵深感还是就文化... 畅陈忠实呕心沥血笔耕数载,推出了巨著《白鹿原》.这部长篇像是一部民族秘史.当然,其可贵之处不在于秘,而在于史.《白鹿原》无疑能使读者见出我们这个民族,特别是农民的本真的.李与贾平凹的《浮躁》相比,无论就历史的纵深感还是就文化的厚重感来说,《白鹿原》都明显地胜一筹,因为它不是以某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时代氛围为视点的.屈没错儿.从它的整个框架结构来看,史,即从清末至民国结束这半个世纪的风云幻化,是作为动态背景而出现的,在汹涌的历史激流中,一个沉甸甸、凝固的、浑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个世纪 白鹿原 耕读传家 民族秘史 白嘉轩 陈忠实 信条 贾平凹 框架结构 厚重感
下载PDF
耕读文化的前世今生与现代性转化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亚玲 雷稼颖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93,共5页
文章以历史性逻辑为研究方法,以传统耕读文化为“母本”,观照其在时代变迁过程中的因循与发展,从遗产保护、价值传承、机制创新三个方面,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新耕读文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创新思路。
关键词 耕读文化 耕读传家 新耕读文化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中“新耕读传家”的家园遗产 被引量:15
10
作者 彭兆荣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61,共6页
我国正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既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继承,也是适应新形势的创新,同时还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业。耕读传统作为一种特殊的农耕文明的遗产,无疑需要特殊对待。而如何在继续这一份厚重的农业文化遗产中,自觉、自信、自... 我国正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既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继承,也是适应新形势的创新,同时还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业。耕读传统作为一种特殊的农耕文明的遗产,无疑需要特殊对待。而如何在继续这一份厚重的农业文化遗产中,自觉、自信、自然地将其提升、转化为“新耕读传家”的机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传家 井田制 乡土社会 家园遗产
原文传递
耕读传家:论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遗产保护活化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颖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3,共6页
保护中华民族农业遗产的重要性炳如观火,但其保护活化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仍是当下遗产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难解谜局。东西方农业文化在思想、组织和技术上存有极大区别。一方面,僵化套用西方各类农业遗产公约的分类价值体系,会导... 保护中华民族农业遗产的重要性炳如观火,但其保护活化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仍是当下遗产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难解谜局。东西方农业文化在思想、组织和技术上存有极大区别。一方面,僵化套用西方各类农业遗产公约的分类价值体系,会导致原本自在自为、整体统一的本土农业生产生活经验被切割甚至遮蔽;另一方面,中国遗产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主体失位现象,还会导致遗产“继承性”中包含的归属与认同关系断裂。因此,在文化比较视野下进行反思性研究,正确把握农耕中国特有的“耕读传家”之文化逻辑,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遗产保护活化的关键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传家 乡村振兴 农业遗产 文化逻辑 认同
原文传递
守正与创新:耕读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回归 被引量:13
12
作者 卢会翔 刘义兵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60,88,共8页
耕读教育是中国式的一种特色教育方式,是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抓手。耕读教育的历史演进可概括为“耕读生活萌芽”“耕读传家盛行”“耕读文化式微”三个阶段。随着乡村振兴、“三农”现代化和中国式农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呼吁,... 耕读教育是中国式的一种特色教育方式,是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抓手。耕读教育的历史演进可概括为“耕读生活萌芽”“耕读传家盛行”“耕读文化式微”三个阶段。随着乡村振兴、“三农”现代化和中国式农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呼吁,耕读教育迎来回归。对高校而言,新耕读教育是厚植爱国情怀的思政教育、拓展学科维度的创新教育、强化知行合一的现实教育、发展艺术审美的素质教育和实现代际传承的劳动教育。通过构建“通专融合”的课程体系、铸造“专兼互补”的大国良师、创新“解构重混”的方式方法、拓展“知行合一”的实践基地、打造“共生发展”的新共同体等进路,促进学生立德、明智、健体、育美、蕴劳,实现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教育 耕读文化 耕读传家 历史演进 回归
原文传递
耕读传家观念与士绅文化形态--以南宋文学中岩桂意象的生成为中心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培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160,共13页
南宋以来,理学向各个阶层滋长蔓延并强有力地塑造着人们的观念世界,耕读传家也被赋予了立德兴家的崭新意义。与理学缔造士绅阶层同步而行的,是南宋文学书写中的岩桂意象承载着耕读传家观念的种种内涵和意趣也在不断丰富。南宋文学中的... 南宋以来,理学向各个阶层滋长蔓延并强有力地塑造着人们的观念世界,耕读传家也被赋予了立德兴家的崭新意义。与理学缔造士绅阶层同步而行的,是南宋文学书写中的岩桂意象承载着耕读传家观念的种种内涵和意趣也在不断丰富。南宋文学中的岩桂意象不仅从屈原、淮南小山那里继承了高洁不凡的内涵,还生发出了抱道自守的意义。不惟如此,南宋人主张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岩桂意象调和了金榜题名与敬德修业的两种人生,使其统一起来。桂岩象喻意义的生成与发展是以士绅阶层文化为基础的。士绅阶层宗尚理学,理学通过士绅将家庭伦理和家族伦理归结于耕读传家的生活理念,岩桂象喻则是这种理念的具象化呈现。岩桂作为江南各地随处生长的树种,与其他具有比德价值的卉木一起,共同构筑了士绅文化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文学 耕读传家观念 岩桂意象 士绅阶层 士绅文化形态 理学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高校耕读教育体系建构与内涵建设——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学会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13,共9页
耕读文明是我国的软实力,耕读教育是涉农高校的必修课,实施耕读教育有利于传承农耕文化、涵养生态素养,培育具有知农爱农情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乡村建设者。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将耕读教育与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相融... 耕读文明是我国的软实力,耕读教育是涉农高校的必修课,实施耕读教育有利于传承农耕文化、涵养生态素养,培育具有知农爱农情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乡村建设者。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将耕读教育与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相融合,以耕读教育共同体为平台,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文化育人,在平台、机制、师资和基地建设上精准施策,率先打造了以“耕读传家”德育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培养知农爱农情怀为核心的首都耕读教育体系,为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作出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教育 耕读传家 体系建构 内涵建设
下载PDF
“中国的耕读文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邹德秀 《华夏文化》 1996年第3期11-12,共2页
“中国的耕读文化”邹德秀中国古代一部分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过耕读生活的知识分子主要有三类:一类是读过书的农庄主、较富裕的自耕农。他们经济条件... “中国的耕读文化”邹德秀中国古代一部分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过耕读生活的知识分子主要有三类:一类是读过书的农庄主、较富裕的自耕农。他们经济条件好,有读书受教育的机会,又参加在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文化 知识分子理论 农业生产 中国古代哲学 《补农书》 哲学思想 农业文化 中国文化 耕读传家 知行统
下载PDF
耕读传家与文化濡化——以广西灵川县江头洲村文化教育习俗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文江涛 《桂海论丛》 2006年第2期88-91,共4页
耕读传家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以村落社区为文化地理空间,以家族为单位的乡民自发读书学习、耕读结合的教育习俗与文化传统。耕读传家习俗是文化濡化的一种重要机制和实践,它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巨大功能,而且可为今日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深刻... 耕读传家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以村落社区为文化地理空间,以家族为单位的乡民自发读书学习、耕读结合的教育习俗与文化传统。耕读传家习俗是文化濡化的一种重要机制和实践,它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巨大功能,而且可为今日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深刻的启示。广西灵川县江头洲村文化教育习俗的养成就是成功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传家 文化濡化 教育习俗 文化传承 江头洲村
下载PDF
耕读文化依旧灿烂 被引量:8
17
作者 霍志玮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8年第3期137-139,共3页
既回顾昔日的耕读文化之辉煌,亦展现今日耕读文化之灿烂,更呼唤明日耕读文化之延续。通过阐述与经典相结合的新耕读观念,呼吁现代文明与农耕文化相融合,呼唤读书文化,期待书香薰万家。
关键词 耕读传家 耕读文化 新耕读传家
下载PDF
浙江耕读文化的特点与历史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郎杰斌 华小琴 吴蜀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74-80,共7页
追溯耕读文化在中国农耕社会的发展历程,深入挖掘浙江地区耕读文化的特点,将视点聚焦于山水情怀、文化制度、耕读传家、人口集聚及不均衡性等五个方面,揭示了浙江耕读文化的历史影响,包括农业经济发展格局、建筑布局设计、文化艺术及教... 追溯耕读文化在中国农耕社会的发展历程,深入挖掘浙江地区耕读文化的特点,将视点聚焦于山水情怀、文化制度、耕读传家、人口集聚及不均衡性等五个方面,揭示了浙江耕读文化的历史影响,包括农业经济发展格局、建筑布局设计、文化艺术及教育事业等,探讨浙江耕读文化在新时代的变相演绎及其所蕴含的现代价值,指出耕读文化传承与发展有助于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耕读文化 山水情怀 耕读传家 不均衡性
下载PDF
耕读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全民阅读推广背景上的家庭书香氛围的重建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雁 《图书情报研究》 2012年第4期1-15,31,共16页
通过排比古今文献,追溯"耕读传家"观念在中国农耕社会中形成、发展和消歇的历史轨迹,揭示传统小康农家对于家庭、家族文教前景的企求,指出对"亦耕亦读"生活图景的追求是中国文化史应予关注的重要思想传统之一,对于... 通过排比古今文献,追溯"耕读传家"观念在中国农耕社会中形成、发展和消歇的历史轨迹,揭示传统小康农家对于家庭、家族文教前景的企求,指出对"亦耕亦读"生活图景的追求是中国文化史应予关注的重要思想传统之一,对于全民阅读推广背景上的家庭书香氛围的构建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传家 家庭阅读 书香世代 全民阅读推广
下载PDF
客家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加洪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4-137,共4页
"耕读传家、崇文重教"是客家人的优良传统之一。客家人通过堂联、族谱、谚语、童谣、竖楣,激励子弟勤奋好学、成才立业;普遍设立族学、书院和新式学堂,使客家地区教育普及,惠及百姓。
关键词 耕读传家 崇文重教 客家人 优良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