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士人与乡邦:伍崇曜图书刊藏述论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恒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9期47-52,共6页
作为清代著名行商,伍崇曜在经世实学的学风影响下由商入士,藏书繁富,为使罕见古籍广为流闻,肆访广征,延请好友谭莹一起所刻《岭南遗书》和《粤雅堂丛书》诸书,乃嘉惠后学、造福图林之盛举。在考察其个人事迹基础上,探讨其构建士人网络... 作为清代著名行商,伍崇曜在经世实学的学风影响下由商入士,藏书繁富,为使罕见古籍广为流闻,肆访广征,延请好友谭莹一起所刻《岭南遗书》和《粤雅堂丛书》诸书,乃嘉惠后学、造福图林之盛举。在考察其个人事迹基础上,探讨其构建士人网络、重乡邦文献对其刊藏图书之影响及其关系,并指出其以刊代藏的作法,在清代粤东藏书史上独具特色,实为岭南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艺文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 乡邦 藏书 刊刻
下载PDF
论广东怡和行伍家商人及其历史作用
2
作者 王健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6-37,共12页
广东怡和行伍家商人具体来说可分为三代,一代以伍国莹为代表的早期商人致力于广州贸易的探索,二代以伍秉钧、伍秉鉴为代表的新行商正式创立怡和行并走向鼎盛时期,三代则以伍元华、伍崇曜为代表的行商后代继续怡和行的后期经营。广东怡... 广东怡和行伍家商人具体来说可分为三代,一代以伍国莹为代表的早期商人致力于广州贸易的探索,二代以伍秉钧、伍秉鉴为代表的新行商正式创立怡和行并走向鼎盛时期,三代则以伍元华、伍崇曜为代表的行商后代继续怡和行的后期经营。广东怡和行伍家先辈自明清之际由闽入粤,探索出福建、广东两地的贸易路线,及至进入十三行时期,三代伍家人共同致力于广州的商业贸易。怡和行伍氏家族的传承,清晰地展现出清代广东行商家族的真实发展状况,并映射出它们在历史长河中对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影响,是广东行商家族史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怡和行 十三行 秉鉴
下载PDF
清代广东所刻丛书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绪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83-90,共8页
清代广东所刻丛书众多。道光、成丰、同治、光绪四朝是辑刻丛书的鼎盛时期,而广州府是丛书辑刻的中心地。丛书可分官刻、私刻两种,辑刻者多为豪商巨富、官僚、文人。丛书既有汇刻也有专刊,尤以杂纂和经史类为发达。辑刻丛书的目的在于... 清代广东所刻丛书众多。道光、成丰、同治、光绪四朝是辑刻丛书的鼎盛时期,而广州府是丛书辑刻的中心地。丛书可分官刻、私刻两种,辑刻者多为豪商巨富、官僚、文人。丛书既有汇刻也有专刊,尤以杂纂和经史类为发达。辑刻丛书的目的在于嘉惠士林、存学显说、传名后世、钞书自娱、敬教劝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书 广雅书局 粤雅堂丛书 海山仙馆丛书 岭南葄古堂
下载PDF
由“绅商”到“洋务委员”:晚清变局下的伍崇曜
4
作者 王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2-48,共7页
清代广州怡和行行主伍崇曜为地方著名绅士,早年尤好文史,后又半道经商。伍崇曜的怡和行家族,为十三行最为富裕的行商家族之一,他本人便通过家族的积累财富,在地方事务上多有贡献,为地方士绅所敬崇。鸦片战争爆发后,以经营对外贸易为主... 清代广州怡和行行主伍崇曜为地方著名绅士,早年尤好文史,后又半道经商。伍崇曜的怡和行家族,为十三行最为富裕的行商家族之一,他本人便通过家族的积累财富,在地方事务上多有贡献,为地方士绅所敬崇。鸦片战争爆发后,以经营对外贸易为主的怡和行,开始应对时局下新的变化,行号继承人伍崇曜也由早年的“绅商”形象,一步步发展成为清政府的“洋务委员”,在中外交涉中起到重要作用。伍崇曜作为广州口岸的地方人物,见证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变化,对他的研究能够促进地方人物与早期中外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商 中外关系 晚清 广州
下载PDF
论晚清广州十三行的士商文化合流——以怡和行伍崇曜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黎聪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6期80-82,共3页
广州十三行商人虽在晚清贸易中声势显赫,但"重仕抑商"的传统心理劣势,不得不促使他们在积极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开始十分注重士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合流。以伍崇曜为杰出代表的怡和行南海伍氏,更是凭借汇辑刻印乡邦文献典籍... 广州十三行商人虽在晚清贸易中声势显赫,但"重仕抑商"的传统心理劣势,不得不促使他们在积极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开始十分注重士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合流。以伍崇曜为杰出代表的怡和行南海伍氏,更是凭借汇辑刻印乡邦文献典籍的方式,大大推动了士商合流的社会风气。这对整个岭南文化的近代化进程都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十三行 文化合流
下载PDF
經史之間:侯康《穀梁禮證》詮釋理路研究
6
作者 許超傑 《中国经学》 2019年第1期109-122,共14页
侯康《穀梁禮證》是清中期《穀梁》學之重要著作。陳澧、伍崇曜分别爲《穀梁禮證》指出了一個面向史學的學術體系與接續《春秋》禮學的經學脈絡,可謂两條理解《穀梁禮證》頗爲歧異的途徑。二者都論述了侯康及《穀梁禮證》的一個側面。... 侯康《穀梁禮證》是清中期《穀梁》學之重要著作。陳澧、伍崇曜分别爲《穀梁禮證》指出了一個面向史學的學術體系與接續《春秋》禮學的經學脈絡,可謂两條理解《穀梁禮證》頗爲歧異的途徑。二者都論述了侯康及《穀梁禮證》的一個側面。事實上侯康之學術傾向於史學考據,而《穀梁》則重在經學義理,故侯康學術與《穀梁》屬性之間存在一種牴牾與矛盾,這也造成了《穀梁禮證》摇擺於經史之間的性質。而侯康最終未完成《穀梁禮證》,亦並不單單是由於其英年早逝,更是由他的學術路向所决定的自我選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康 《穀梁禮證》 陳澧 經史之間 《春秋古經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