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平行叶脉次级肋板增强多胞管轴向压溃响应
1
作者 胡敬坤 徐鹏 +2 位作者 范志强 李耀宙 谭晓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5,共8页
受树叶平行叶脉启发,在多胞管(multicell tube,MT)外侧柱壳的内表面引入次级肋板构建新型仿生多胞管(bionic multicell tube,BMT),通过诱导改善薄壁结构变形模式提高能量吸收特性。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试样开展准静态压缩试验,结合数值... 受树叶平行叶脉启发,在多胞管(multicell tube,MT)外侧柱壳的内表面引入次级肋板构建新型仿生多胞管(bionic multicell tube,BMT),通过诱导改善薄壁结构变形模式提高能量吸收特性。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试样开展准静态压缩试验,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管壁厚度、冲击速度、次级肋板形态等因素对结构变形和能量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倾斜次级肋板增强的BMT结构的平均压溃力和比吸能相比于MT提高约31%~59%和20%~35.2%;次级肋板的引入可诱导薄壁结构在±45°方向交错产生长度较长的塑性铰,薄壁结构弯曲变形能的提升是结构吸能特性增强的主要因素。2)BMT的次级肋板宽度小于1 mm时无法对外侧圆柱壳进行变形诱导,在10~70 m/s加载速度范围内BMT能量吸收特性随着冲击速度增大而增大。3)次级肋板的引入对MT中主级肋板和内侧圆管的能量吸收影响较小,但能够显著提高外侧圆管的吸能水平并降低其变形模式对加载速率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平均压溃力(MCF) 能量吸收 变形模式
下载PDF
基于甲虫鞘翅的客车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耐撞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白芳华 张林伟 +4 位作者 白中浩 覃祯员 张永春 王若璜 胡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4-30,共7页
为了提升客车前部吸能结构的耐撞性,通过模拟甲虫鞘翅的微观结构,设计了一系列新型客车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并对其在轴向加载下的吸能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八边形多胞薄壁管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采用简化超折叠单元理论验证了有... 为了提升客车前部吸能结构的耐撞性,通过模拟甲虫鞘翅的微观结构,设计了一系列新型客车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并对其在轴向加载下的吸能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八边形多胞薄壁管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采用简化超折叠单元理论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比研究了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与传统多胞薄壁管的耐撞性。结果表明,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具有优异的耐撞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边形仿生 甲虫鞘翅 理论验证 耐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