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电仿生刺激联合通窍化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组织因子、D-二聚体及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丁乔 胡颖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6期123-124,共2页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刺激联合通窍化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组织因子、D-二聚体、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加服通窍化瘀汤治疗,观察组给予脑电仿...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刺激联合通窍化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组织因子、D-二聚体、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加服通窍化瘀汤治疗,观察组给予脑电仿生刺激联合通窍化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血浆组织因子(TF)、D-二聚体(DD)、内皮素(E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刺激联合通窍化瘀汤有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组织因子、D-二聚体、内皮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通窍化瘀醒神汤 仿生刺激
下载PDF
穴位按摩配合脑电仿生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湘玉 胡慧 《全科护理》 2016年第10期1005-1006,共2页
[目的]总结穴位按摩配合脑电仿生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和脑电仿生刺... [目的]总结穴位按摩配合脑电仿生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和脑电仿生刺激仪对病人进行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PSQI评分和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5%。[结论]通过穴位按摩配合脑电仿生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可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障碍 护理 穴位按摩 脑电仿生刺激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焦虑症患者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小燕 《医疗装备》 2020年第23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95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取聚焦解决模式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95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取聚焦解决模式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可改善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脑电仿生刺激 聚焦解决模式护理 心理状态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玉妹 《医疗装备》 2021年第12期151-153,共3页
目的分析脑电仿生电刺激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漳州市中医院就诊的11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3例,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就诊... 目的分析脑电仿生电刺激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漳州市中医院就诊的11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3例,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就诊)和观察组(57例,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就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比较两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结果干预2、4周后,观察组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P300潜伏期均缩短,P300波幅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300波幅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可促进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仿生刺激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脑电仿生刺激仪在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伍京 吴艳玲 赖丽萍 《医疗装备》 2020年第5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脑电仿生刺激仪在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脑电仿生刺激仪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脑电仿生刺激仪在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脑电仿生刺激仪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7.45±2.69)分、(36.42±6.77)分、(43.28±7.66)分,低于对照组的(9.02±2.79)分、(40.23±7.41)分、(48.22±6.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脑电仿生刺激仪能够有效提升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其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睡眠障碍 脑电仿生刺激 认知行为干预 睡眠质量 心理状况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与脑电仿生刺激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滕安琪 何智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36期4499-4500,共2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丹红注射液 脑电仿生刺激
下载PDF
脑电仿生刺激结合归脾汤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研究
7
作者 江秀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351-352,共2页
探讨脑电仿生刺激联合归脾汤对脑卒中后失眠的应用价值。 方法:用“正反面抛掷硬币法”将我院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脑电仿生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探讨脑电仿生刺激联合归脾汤对脑卒中后失眠的应用价值。 方法:用“正反面抛掷硬币法”将我院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脑电仿生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归脾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应用脑电仿生刺激结合归脾汤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提升其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仿生刺激 归脾汤 脑卒中后失眠
下载PDF
脑电仿生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研究
8
作者 江秀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0期3-4,共2页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运用脑电仿生刺激技术,分析这一技术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从2019-2020年我院患者中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数字随机均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的常...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运用脑电仿生刺激技术,分析这一技术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从2019-2020年我院患者中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数字随机均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以药物治疗为基础,联合脑电仿生刺激治疗。两组患者疗程28天,评估对比两种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右椎动脉血液的流速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与巴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兼顾脑电仿生刺激治疗,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对患者平衡能力与日常生活功能存在显著的提升功效,推动患者脑部血流速度的改善,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推广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仿生刺激 缺血性脑卒中 失眠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脑影像结构和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邓丽霞 刘吉权 +3 位作者 倪莹莹 马梦良 黄丛萍 汪文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6-931,共6页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采取脑电仿生电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刺激后弥散张量成像(DTI)、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变化,为临床治疗PVS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0例PVS患者分为3组:脑仿生电刺激组(仿生电组)、醒脑开窍针...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采取脑电仿生电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刺激后弥散张量成像(DTI)、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变化,为临床治疗PVS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0例PVS患者分为3组:脑仿生电刺激组(仿生电组)、醒脑开窍针法组(针刺组)和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组(联合组)3组,各30例。仿生电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主电极置于天柱穴和完骨穴,每次治疗为连续刺激99min,间歇30min,再刺激99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0d;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0d;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连续治疗30d。选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疗效评分量表记录评估开始治疗前1d及结束治疗后1d的意识障碍变化,并观察记录DTI额枕束各向异性分数(FA)和ASL丘脑、额叶感兴趣区脑血流(CBF)值。结果:3组CRS-R量表评分、FA值、CBF值分比较,治疗前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与仿生电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仿生电组与联合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较针刺组、仿生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可显著提高临床促醒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脑影像结构和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植物状态 脑电仿生刺激 醒脑开窍针法 弥散张量成像 动脉质子自旋标记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脑血流速度和脑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倪莹莹 邓丽霞 +3 位作者 邱承尧 汪文胜 马梦良 刘云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研究脑电仿生电刺激完骨、天柱、内关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脑血流速度及脑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P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管理、高压氧、促醒药物、感觉刺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 目的研究脑电仿生电刺激完骨、天柱、内关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脑血流速度及脑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P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管理、高压氧、促醒药物、感觉刺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双侧天柱、完骨(主电极)、内关穴(辅助电极)治疗,连续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开始前1 d及治疗结束后1 d采用PVS疗效评分量表进行评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波普(MRS)检查观察脑血流速度及脑代谢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治疗前后平均流速改变(ΔV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胆碱复合物/肌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完骨、天柱、内关可明显改善PVS患者脑循环及脑代谢,有可能提高临床促醒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植物状态 脑电仿生刺激 脑血流速度 脑代谢
下载PDF
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11
作者 苏晓丽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5期2372-2375,共4页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入院后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联合...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入院后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比较2组护理效果、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AS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NIHSS评分、M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但研究组NIHSS评分、MA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肌张力,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脑电仿生刺激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黄连温胆汤辅以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卒中后痰热扰心型睡眠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2
作者 朱金妹 何俊 +2 位作者 朱海颖 王欢 季盼盼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15期1606-161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辅以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痰热扰心型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90例脑卒中后痰热扰心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脑电仿生电刺激组和联合组各30例,中药组予以黄连温胆汤口服,脑电...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辅以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痰热扰心型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90例脑卒中后痰热扰心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脑电仿生电刺激组和联合组各30例,中药组予以黄连温胆汤口服,脑电仿生电刺激组将电极放置在患者双侧乳突穴进行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联合组予以黄连温胆汤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3组均治疗30 d。观察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统计3组中医证候疗效、睡眠障碍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30 d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和总分、PSQI积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联合组中医证候中睡眠不安、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积分及总分和PSQI各单项积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脑电仿生电刺激组(P均<0.05),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和总分与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PSQI中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积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中药组(P均<0.05);中药组中医证候中睡眠不安、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积分及总分和PSQI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积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脑电仿生电刺激组(P均<0.05)。联合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和睡眠障碍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脑电仿生电刺激组(P均<0.05),但中药组和脑电仿生电刺激组、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黄连温胆汤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卒中后痰热扰心型睡眠障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黄连温胆汤治疗和单纯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障碍 黄连温胆汤 痰热扰心型 脑电仿生刺激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叶芳 李伟锋 +1 位作者 夏锋 张玉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2-793,共2页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6周末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评分。...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6周末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评分。结果: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较对照组起效快,且疗效更明显,同时治疗组神经功能康复评分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氟西汀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老年脑卒中后 脑电仿生刺激仪治疗
下载PDF
高压氧舱内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被引量:17
14
作者 董铭杰 薛瑞君 +5 位作者 王平 杨郑 徐紫晴 刘楠 潘树义 郭大志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内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突发性耳聋(SD)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高压氧科收治的SD门诊和住院患者12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采用高压氧舱内同步脑电仿生电刺激...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内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突发性耳聋(SD)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高压氧科收治的SD门诊和住院患者12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采用高压氧舱内同步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70例(研究组),采用常规高压氧治疗58例(对照组)。评价2组治疗效果;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舱内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可改善SD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血液高凝状态,提高SD患者的听力水平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同步脑仿生刺激 突发性耳聋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脑电仿生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文萍 刘丽丹 +2 位作者 李达丽 彭颜晖 杨新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2期4331-4334,4206,共5页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选择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选择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治疗观察4 w,评定患者睡眠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都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与巴氏(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恢复平衡与日常生活功能,改善脑血流速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仿生刺激 缺血性脑卒中 失眠症 睡眠质量
原文传递
高压氧联合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段茜 刘文颖 +1 位作者 金维 沈洁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实验组给予高压氧联合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BDNF及NT-3。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平均血流速度(Vmean)及平均血流量(Qmean)均比对照组高,同时脑血管特性阻抗(ZCV)、脑血管外周阻力(R)及动态阻抗(DR)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DNF、NT-3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给予高压氧联合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BDNF及NT-3,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舱内脑电仿生刺激 脑梗死 脑循环动力学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上肢智能力反馈康复机器人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莉莉 王玲 于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23期4148-4151,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上肢智能力反馈康复机器人(Fourier M2)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住院治疗的103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利...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上肢智能力反馈康复机器人(Fourier M2)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住院治疗的103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A组(36例)、观察B组(33例)和联合组(34例)。观察A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观察B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Fourier M2训练,联合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和Fourier M2训练。比较3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屈肘肌群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3组病人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联合组大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P<0.05);治疗后,3组病人NIHSS评分和患侧屈肘肌群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P<0.05);治疗后,3组病人MBI评分和患侧上肢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联合组高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P<0.05);联合组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Fourier M2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促进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脑部血流供应和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电仿生刺激 上肢智能力反馈康复机器人 神经功能 脑血流动力学 上肢功能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璐 高晓平 +2 位作者 宋娟 程迎 胡丹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康复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组同时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进...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康复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组同时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进行干预。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改善患者的脑循环进一步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电仿生刺激 认知功能障碍 脑循环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其血清5-HT、NE和BDN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鲍善娟 邵蓓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662-1664,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74例PSD病人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舍曲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除对照组治疗外给予病人脑电仿生电刺激进行治疗。结果:在5-HT、NE、...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74例PSD病人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舍曲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除对照组治疗外给予病人脑电仿生电刺激进行治疗。结果:在5-HT、NE、BDNF水平、MADRS评分、CSS评分、BI评分的比较上,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大幅度的提高(P<0.01),且观察组的提高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PSD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并可有效改善5-HT、NE、BDNF等客观指标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仿生刺激 舍曲林 脑卒中后抑郁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20
作者 林雪梅 《黑龙江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937-939,共3页
目的:分析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150例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物理疗法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神经功能康复总... 目的:分析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150例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物理疗法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干预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卒中量表评分。结果:物理疗法组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常规组,P<0.05。其中,常规组完全缓解有40例,部分缓解有23例,未缓解有12例,总缓解率84.00%;物理疗法组完全缓解有47例,部分缓解有26例,未缓解有2例,总缓解率97.33%。物理疗法组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卒中量表评分相近,P>0.05;出院时物理疗法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卒中量表评分(8.51±0.69分)和(9.15±0.25)分别优于常规组(13.92±0.32)分和(14.24±0.51)分,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减轻抑郁症状,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仿生刺激 神经外科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