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道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涵及生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齐善鸿 张党珠 邢宝学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8-493,共6页
通过剖析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认知误区,从"以道为本"的视角重新定义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同时,通过反思企业文化生成机理中存在源头缺失、主体不明、路径不清、落地不到位等问题,指出了"以道为本"的企业文化生成机... 通过剖析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认知误区,从"以道为本"的视角重新定义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同时,通过反思企业文化生成机理中存在源头缺失、主体不明、路径不清、落地不到位等问题,指出了"以道为本"的企业文化生成机理。最后,从"以道为本"的视角,通过企业文化的引申,进一步探讨了企业与管理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道 企业文化 内涵 生成机理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中以“道”为本的价值意蕴
2
作者 王添淼 林汉钊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75-181,共7页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发布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对新时代国际中文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揭示与剖析了《标准》蕴含的以“道”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构建了国际中文...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发布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对新时代国际中文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揭示与剖析了《标准》蕴含的以“道”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构建了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道”本模型,即“乐道”“闻道”“论道”“悟道”“践道”“求道”“传道”之间相辅相成且循环往复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本研究旨在为《标准》的深入解读提供新的中国视角,也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注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新动力,以“道”涵养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更好地推动《标准》的推广与落地,助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以道 中国传统价值观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汉代帛书中的黄帝形象
3
作者 姚圣良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9期153-154,共2页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供书”中的黄帝形象,一是以道为本,又兼具法家色彩,从老庄的“虚无”转向了黄老的“务实”二是集国家权力于一身,表现出一统天下的封建君主化特征;三是神性彻底消失,由此前的人神合一变成了纯粹的世俗之...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供书”中的黄帝形象,一是以道为本,又兼具法家色彩,从老庄的“虚无”转向了黄老的“务实”二是集国家权力于一身,表现出一统天下的封建君主化特征;三是神性彻底消失,由此前的人神合一变成了纯粹的世俗之人。黄帝形象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发展演变,有着共同的目标指向一一旨在塑造一个战国秦汉间世人眼中完美的古代帝王的理想形象。此后,司马迁为黄帝立传时,也有着与之相同的目标指向,就是要把黄帝塑造成时人心目中古代帝王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君主 战国秦汉 古代帝王 目标指向 理想形象 人神合一 以道
原文传递
朱熹对待扬雄与《反离骚》态度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涓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72,共5页
朱熹注释《楚辞》时对扬雄及《反离骚》极尽讽刺。其实在现实中,朱熹对扬雄的态度比较复杂,他对扬雄学问有批评也有肯定。究其原因,有现实政治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朱熹持道文统一并以道为本的道文观念。朱熹认为文从道中流出,道之形... 朱熹注释《楚辞》时对扬雄及《反离骚》极尽讽刺。其实在现实中,朱熹对扬雄的态度比较复杂,他对扬雄学问有批评也有肯定。究其原因,有现实政治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朱熹持道文统一并以道为本的道文观念。朱熹认为文从道中流出,道之形体便是性,性乃心之本体,包含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心之用为情感、意志。在评价作家作品上,他并不是追求文字背后所蕴含的道理,而是通过对文章作者道德之考察,来评判其作品优劣。朱熹因不满扬雄失节,便批评其人及其作品,但对扬雄学问却也不得不肯定,显得有些勉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扬雄 《反离骚》 道文统一 以道
下载PDF
以道为本与明心悟道——以朱熹、王阳明为例
5
作者 彭彦华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9-180,共12页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是中国哲学的底色。天地人三才,以人心为主宰,会通成就了天道、人道、地道三位一体的道体。道乃宇宙生命之大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各家皆得道而立。诉诸良知揭开道学的真谛,辨析朱、王的悟道之法:朱熹...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是中国哲学的底色。天地人三才,以人心为主宰,会通成就了天道、人道、地道三位一体的道体。道乃宇宙生命之大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各家皆得道而立。诉诸良知揭开道学的真谛,辨析朱、王的悟道之法:朱熹侧重道问学而尊德性,其明心悟道“使人反其固有而复其性”;王阳明侧重尊德性而道问学,主张讲学以明道、体道而见道:“心体明即是道明”。这充分说明阳明心学是彻底的心体统领下的致良知实践之学,即明心悟道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道 明心悟道 朱熹 王阳明 道问学 尊德性
原文传递
严遵思想评析
6
作者 陈云 李远国 《老子学刊》 2022年第2期121-136,共16页
严遵,字君平,西汉重要的道家思想家,首开蜀学融贯诸子、敢于理论创新的学风,并直接影响扬雄、王充、王弼、葛洪等一批思想家,对魏晋玄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成为隋唐重玄学的源头。其思想主要包括“以道为本的本体论”“以《... 严遵,字君平,西汉重要的道家思想家,首开蜀学融贯诸子、敢于理论创新的学风,并直接影响扬雄、王充、王弼、葛洪等一批思想家,对魏晋玄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成为隋唐重玄学的源头。其思想主要包括“以道为本的本体论”“以《易》解《老》的诠释方法”和“人道互入的体道论”三个方面。他是四川思想史上第一位思想家,蜀学的开山祖师,享誉二千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道 以易解老 人道互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