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局部移植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璐 王达利 +3 位作者 魏在荣 王波 祁建平 孙广峰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82-587,共6页
目的探讨兔自体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局部移植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取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腹股沟处脂肪组织,分离ADSC并进行传代培养。取每只兔的第3代ADSC进行以下实验。在每只兔每侧耳腹造成6个直径为6mm的全层皮... 目的探讨兔自体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局部移植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取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腹股沟处脂肪组织,分离ADSC并进行传代培养。取每只兔的第3代ADSC进行以下实验。在每只兔每侧耳腹造成6个直径为6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上皮化情况及局部组织增生情况,记录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和增生性瘢痕形成时间。选择兔左耳创面为ADSC组,右耳创面为对照组,每组36个创面。于创面完全上皮化后(伤后25d),ADSC组创面注射0.2mL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自体ADSC悬液(浓度为5×10^6个/mL),对照组创面注射等量PBS。每5天注射1次,共注射3次(后2次注射于创面愈合后形成的瘢痕内)。于第3次注射后5d分别切取2组增生性瘢痕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VG染色观察增生性瘢痕中胶原排列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增生性瘢痕中BrdU标记的ADSC分布,ELISA法检测增生性瘢痕中Ⅰ、Ⅲ型胶原及TGF—β1、核心蛋白多糖的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1PCR法检测增生性瘢痕中TGF—β1、核心蛋白多糖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1)兔耳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为伤后(20.0±2.0)d,伤后(35.0±2.2)d增生性瘢痕形成。伤后40d,对照组增生性瘢痕仍维持较明显的增生状态,ADSC组增生性瘢痕体积缩小、变平、质地变软、色泽稍变浅。(2)与对照组比较,ADSC组增生性瘢痕中上皮细胞层数增多,可见上皮脚样及真皮乳突样结构形成,真皮层有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对照组增生性瘢痕中胶原紧密,排列较紊乱;ADSC组增生性瘢痕中胶原密度较对照组下降,排列较规整。(3)伤后40d,ADSC组增生性瘢痕中仍可见BrdU标记的ADSC。(4)ADSC组增生性瘢痕中Ⅰ、Ⅲ型胶原及TGF—β1、核心蛋白多糖蛋白含量分别为(1.40±0.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瘢痕 干细胞移植 脂肪干细胞
原文传递
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兔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姚永明 阎贺 +3 位作者 张泽敏 吴彩风 张亮 杨彪炳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02-407,共6页
目的探讨创面局部注射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兔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1只新西兰大白兔脂肪组织,分离ADSC,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第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将24只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SC组12只和对照组12... 目的探讨创面局部注射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兔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1只新西兰大白兔脂肪组织,分离ADSC,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第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将24只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SC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在兔背部近臀部两侧各造成1个直径约5cm深Ⅱ度烫伤创面。于伤后第2天起ADSC组兔创面皮下注射2mL经EdU标记的ADSC悬液(浓度为5×10^5个/mL),对照组兔创面同前注射2mL无血清DMEM培养液,至创面愈合。每日观察2组兔创面愈合情况,记录其愈合时间。伤后第7、14、21、28天,2组各取3只兔,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愈合率;切取创面愈合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表达。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dU标记的ADSC在伤后第28天创面愈合组织中的分布,ELISA法检测伤后第7、14、21天创面愈合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EGF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ADSC组兔创面愈合时间为伤后(19.5±1.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3±1.5)d,t=d.50,P〈0.05。伤后第7天,2组兔创面均干燥,无明显渗出物,创周红肿逐渐消退;ADSC组兔创面愈合率为(15.1±2.4)%,与对照组的(13.7±3.1)%相近(t=1.20,P〉0.05)。伤后第14天,ADSC组兔创面干燥、结痂明显,创面愈合率为(73.1±5.7)%;对照组兔创面有少量分泌物、少量结痂,创面愈合率为(52.9±5.1)%,明显低于ADSC组(t=8.06,P〈0.01)。伤后第21天,ADSC组兔创面基本愈合,创面愈合率为(95.6±3.0)%;对照组兔仍有少量创面存在,创面愈合率为(78.6±3.7)%,明显低于ADSC组(t=9.73,P〈0.01)。伤后第28天,2组兔创面均完全愈合,愈合率100%,ADSC组兔创面愈合皮肤组织质地及微血管反应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伤口愈合 干细胞移植 脂肪干细胞
原文传递
脐带和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平 张坤 +5 位作者 李芳 黄国宝 延冰 肖东杰 汪运山 刘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8,共7页
目的比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与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培养UC-MSCs与AD-MSCs,CCK-8法检测UC-MSCs与AD-MSCs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油红O,茜红素及Von Kossa染色比较UC-... 目的比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与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培养UC-MSCs与AD-MSCs,CCK-8法检测UC-MSCs与AD-MSCs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油红O,茜红素及Von Kossa染色比较UC-MSCs与AD-MSCs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能力。MSCs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作用下,流式细胞术分析MSCs对PBMC增殖抑制作用。结果生长曲线结果显示,UC-MSCs细胞增殖优于AD-MSCs,UC-MSCs与AD-MSCs稳定表达CD13、CD44、CD73及CD90分子,不表达CD34和CD45。AD-M SCs成脂能力优于UC-M SCs,但成骨能力没有明显差异。UC-M SCs抑制PBM C增殖能力优于AD-M SCs。结论 UC-M SCs在免疫调节方面是一种更佳的种子细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hADSCs移植联合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鑫 李萌 +1 位作者 陈银海 王清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2-477,共6页
目的 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移植联合运动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 方法 10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细胞移植组、康复训练组、损伤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各20只.除假手... 目的 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移植联合运动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 方法 10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细胞移植组、康复训练组、损伤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成T10节段SCI模型,且联合治疗组与细胞移植组于术后立即将体外培养的hADSCs移植入受损脊髓中,联合治疗组及康复训练组于术后次日给予运动训练.术前和术后第1、2、3、7、14、21、28天采用BBB评分法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术后第3、7、14、28天采用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1)自术后第7天起,细胞移植组和康复训练组BBB评分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而自术后第3天起联合治疗组BBB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细胞移植组、康复训练组和损伤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自术后第3天起,损伤对照组BDNF相对表达量持续下降,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术后第7天起,细胞移植组与康复训练组BDNF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而联合治疗组BDNF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细胞移植组与康复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DSCs移植联合运动训练治疗SCI具有协同效应,能进一步促进SCI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与脊髓中BDNF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脂肪干细胞 运动训练 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压疮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邓呈亮 姚远镇 +3 位作者 刘志远 王波 王达利 魏在荣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MSC)对小鼠压疮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1)2016年9月,取1例60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皮下脂肪组织,采取胶原酶消化法提取AMSC培养,取第3代细胞用于后续实验。观察细胞形态,行成骨、成软骨、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MSC)对小鼠压疮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1)2016年9月,取1例60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皮下脂肪组织,采取胶原酶消化法提取AMSC培养,取第3代细胞用于后续实验。观察细胞形态,行成骨、成软骨、成脂诱导分化鉴定,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CD105、CD73及CD34的表达(样本数为3)。(2)取16只6~8周龄雌性C57BL/6野生型小鼠,采用磁铁压迫皮肤的方法在每只小鼠脊柱两侧各制成1个压疮创面,将每只小鼠的2个创面配对分为糖尿病AMSC组和阴性对照组,创面内分别注射10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悬浮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糖尿病AMSC(1×106个)、100μLPBS。观察注射后21d内2组创面的愈合情况并计算注射后5、13、17d的创面愈合率。注射后11、21d分别处死3只小鼠,每组切取3个创面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皮肤结构,Masson染色评估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计数CD31阳性表达即新生血管数。另取2组前述制备的注射后21d创面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100阳性细胞率即施万细胞新生情况。另取糖尿病AMSC组前述制备的注射后11d创面组织标本,采用荧光示踪法观察AMSC定植情况。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并进行Bonferroni校正。结果(1)从2型糖尿病患者皮下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的第3代细胞贴壁生长,多呈长梭形,呈旋涡状生长;经诱导后具有成骨、成软骨、成脂分化功能,细胞表面CD90、CD105、CD73阳性表达率高于90.00%,CD34表达率为0.46%。细胞鉴定为AMSC。(2)小鼠糖尿病AMSC组创面愈合较快,注射后17d所有创面均完全愈合;而小鼠阴性对照组创面此时未完全闭合,表面仍有痂皮。注射后5、13、17d,小鼠糖尿病AMSC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5.6±6.5)%、(87.1±2.5)%、100.0%,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的(19.8±7.2)%、(66.2±5.2)%、(86.9±5.3)%(t=6.49、14.31、9.73,P<0.05)。与阴性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干细胞移植 伤口愈合 脂肪干细胞 创面
原文传递
人体不同部位和个体差异对脂肪组织及其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6
作者 岳强 刘立强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7-923,共7页
脂肪组织不仅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也是一种区域性免疫器官,其内的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s)是近年来再生医学和脂肪移植领域的热点。然而区域免疫稳态及代谢的失衡会通过代谢重编程等机制引起脂肪组织功能变化,使不同部位和个体来源... 脂肪组织不仅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也是一种区域性免疫器官,其内的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s)是近年来再生医学和脂肪移植领域的热点。然而区域免疫稳态及代谢的失衡会通过代谢重编程等机制引起脂肪组织功能变化,使不同部位和个体来源的脂肪细胞存在差异。部位和个体因素对脂肪组织及其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一直是整形外科医生关注的热点,但这一领域仍存在较大争议,限制了脂肪和ADSCs的临床应用。该文对比了人体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差异,并分析了不同个体因素对脂肪组织功能的影响、可能原因和代谢重编程机制,为更好地探究脂肪代谢功能和ADSCs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脂肪干细胞 肥胖 细胞功能 代谢重编程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子征 李受珉 +2 位作者 王泽 李智 张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以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陶瓷为支架材料复合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ADSCs)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ADSCs接种于β-TCP... 目的探讨以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陶瓷为支架材料复合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ADSCs)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ADSCs接种于β-TCP支架上,构建rADSCs/β-TCP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并进行体外培养。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桡骨中下段造成2cm长度的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单β-TCP人工骨对照组;C组:rADSCs/β-TCP复合体实验组。在手术后2周、4周、6周和8周时进行X线检查,然后每组各选2只兔处死后取出标本,对标本进行大体观察以及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骨修复情况,并观察是否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结果 rADSCs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具有成骨细胞分化潜能,复合β-TCP后对其生长分化无影响。X线检查结果发现,A组有稍多的骨组织形成,未见髓腔及正常骨影像学表现;B组虽然骨连接性基本恢复,但骨髓腔尚未完全再通;C组骨连接性完全恢复,骨缺损基本修复,骨髓腔再通。术后4周,C组可观察到骨缺损周围开始形成新生骨,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新生骨量逐渐增多。术后6周,材料逐渐降解,材料孔隙内有新生骨长入。术后8周,C组材料降解明显,材料孔隙基本消失,髓腔已基本再通;B组部分骨髓腔再通,而A组未发现骨髓腔再通。新生骨组织面积比较,各时间点C组的面积最大,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测未见免疫排斥现象。结论 rADSCs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具有成骨细胞分化潜能。ADSCs有望成为理想的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的组织工程骨所需要的种子细胞,为大段骨缺损组织工程的修复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为临床治疗大段骨缺损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骨组织工程复合体 大段骨缺损 Β-磷酸三钙
下载PDF
低氧预处理大鼠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郜敏 张杰 +3 位作者 王际壮 刘琰 章雄 施燕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3-812,共10页
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大鼠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条件培养基对全层皮肤缺损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1)取6周龄雄性SD大鼠1只,颈椎脱臼处死,分离双侧腹股沟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提取第3代ADSC,观察细胞形态后用于后续实验。取细胞... 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大鼠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条件培养基对全层皮肤缺损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1)取6周龄雄性SD大鼠1只,颈椎脱臼处死,分离双侧腹股沟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提取第3代ADSC,观察细胞形态后用于后续实验。取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成脂诱导组和成骨诱导组,每组各6孔。成脂诱导组培养14 d观察成脂情况,成骨诱导组培养28 d观察成骨情况。(2)取第3代ADSC,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常氧组细胞置于氧气体积分数20%的常氧培养箱中培养,低氧组细胞置于氧气体积分数2%的低氧培养箱中培养。常氧组培养3 h,低氧组培养3、6、12、24、48 h,分别取3个样本,进行后续指标检测。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表达量。收集2组细胞培养上清液,离心过滤后获得常氧条件培养基(normo-CM)和低氧条件培养基(hypo-CM),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条件培养基中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含量。(3)取27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ormo-CM组和hypo-CM组,每组9只,在其背部制作直径为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分别滴加50μL PBS、normo-CM及hypo-CM。伤后0、3、5、7、9、11 d,观察创面大体情况,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未愈合率。取创面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伤后3、9、11 d创面炎症反应及伤后9 d创面再上皮化水平;Masson染色观察伤后11 d创面胶原沉积情况,并分析胶原容积分数(CVF)。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1)细胞融合度低时呈长梭形、贴壁生长、排列紧密。培养14 d,成脂诱导组细胞经油红O染色后被染成红色的脂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缺氧 脂肪干细胞 条件培养基
原文传递
Ad36-Exosome改善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9
作者 封奕森 赵洋 努尔比耶•努尔麦麦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205-0210,共6页
研究腺病毒36型(Ad36)感染的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ADSC)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对肝细胞和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ADSC),用鸡尾酒法诱导成脂,油红O染色检测其定向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能力。用... 研究腺病毒36型(Ad36)感染的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ADSC)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对肝细胞和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ADSC),用鸡尾酒法诱导成脂,油红O染色检测其定向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能力。用5MOI Ad36感染hADSC后提取外泌体。电镜检测和NTA实验鉴定外泌体大小,采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外泌体标记基因TSG101、CD9、CD63、CD81鉴定外泌体。用Ad36感染的hADSC分泌的外泌体干预肝细胞和脂肪细胞,利用葡萄氧化酶法检测第0、2、4、6、8天培养基中葡萄糖的含量,并以培养皿中细胞总蛋白的含量进行校正。结果 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hADSC可以定向诱导为成熟的脂肪细胞。Ad36可以诱导A549细胞形成细胞病变效应。Ad36感染hADSC细胞后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合成增多。电镜实验和NTA实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Ad36感染hADSC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大小在100nm左右。Western-blot检测外泌体标记基因结果显示外泌体提取成功。外泌体干预肝细胞和脂肪细胞后的第2、4、6、8天与第0天未干预组相比,培养基葡萄糖浓度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36可能通过外泌体来增加肝细胞和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腺病毒36 外泌体 PI3K-AKT通路
下载PDF
低氧环境对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丹 郭杏 谭美云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202-205,共4页
氧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能量代谢的基本条件,氧浓度发生变化将引起细胞生理功能出现相应的改变。目前,
关键词 低氧 脂肪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下载PDF
同种异体PRP联合ADSC对小鼠皮肤创面再生愈合情况及血清HA、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鸿雁 蒋婷 +1 位作者 黄文炼 蒲晓姝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4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探究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小鼠皮肤创面再生愈合情况及血清透明质酸(H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45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n=15),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ADSC组和ADSC+PRP组... 目的:探究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小鼠皮肤创面再生愈合情况及血清透明质酸(H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45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n=15),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ADSC组和ADSC+PRP组。3组小鼠均建立创面损伤模型,control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ADSC组皮下注射同种异体PRP,ADSC+PRP皮下注射ADSC和PRP。分别在建模后3、5、7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以及用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特点。使用Westernblot检测CollagenI和CollagenⅢ水平。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HA、VEGF水平。结果:建模后3、5、7d时ADSC组和ADSC+PRP组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ADSC+PRP组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ADSC组(P<0.01)。建模后3d和5d时control组和ADSC组的炎性反应明显,ADSC组有少量肉芽组织,而ADSC+PRP组的炎症反应较轻,并且有较多的肉芽组织;建模后7dADSC+PRP组新生血管较多并且再上皮化率较高,而control组和ADSC组的上皮化较差,并且新生血管较少。建模后3、5、7d时ADSC组和ADSC+PRP组的CollagenI和CollagenⅢ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ADSC+PRP组的CollagenI和CollagenⅢ显著高于ADSC组(P<0.01)。建模后3、5、7d时ADSC组和ADSC+PRP组的血清HA和VEGF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ADSC+PRP组的血清HA和VEGF显著高于ADSC组(P<0.01)。结论:同种异体PRP联合ADSC可促进小鼠皮肤创面再生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和HA的表达,促进血管和肉芽组织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富血小板血浆 脂肪干细胞 透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脐带、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改善肝硬化大鼠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琳琳 王静敏 +1 位作者 张艳鹤 杨继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792-795,共4页
目的比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和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对肝硬化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比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和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对肝硬化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UC-MSCs组、ADSCs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注入UC-MSCs、ADSCs各2 ml(细胞数量5×106)及等量生理盐水。干细胞移植前及移植4周后,检测大鼠肝功能;取肝组织制备切片进行HE、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干细胞移植后,UC-MSCs组和ADSCs组的肝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组织病理提示,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在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评分等方面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MSCs组与ADSCs组间肝组织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UC-MSCs组、ADSCs组与对照组相比,α-SM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MSCs组与ADSCs组α-SM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MSCs、ADSCs移植能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和病理组织学,两者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肝硬化
下载PDF
糖尿病对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远镇 邓呈亮 王波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53-656,共4页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是存在于脂肪组织中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ADSC在创面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因其有来源广泛、体内含量多、免疫原性低、获取对机体创伤小等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十分...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是存在于脂肪组织中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ADSC在创面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因其有来源广泛、体内含量多、免疫原性低、获取对机体创伤小等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糖尿病创面愈合困难的原因可能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多、长期的慢性炎症反应及外周神经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异常的体内环境也可影响ADSC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创面愈合。本文就糖尿病ADSC的一般特性及其分化、增殖、迁移、分泌及促血管生成功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伤口愈合 脂肪干细胞
原文传递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娟 舒晴 田峻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5-731,共7页
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研究中,受关注较多的干细胞主要是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尽管BMSCs有着极强的成骨潜能,但仍然存在数量有限、取材困难等问题... 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研究中,受关注较多的干细胞主要是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尽管BMSCs有着极强的成骨潜能,但仍然存在数量有限、取材困难等问题,阻碍其临床应用进程。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同样可以进行成骨分化,且具有来源丰富、易于培养、低免疫原性等优点。但到目前为止,关于ADSCs治疗PMOP的研究较少。为解决种子细胞来源问题,探索ADSCs在PMOP治疗方面的应用潜力,该综述总结了近10年发表的关于ADSCs与PMOP关系的文献,详细阐述了ADSCs应用于PMOP的有效性,ADSCs成骨分化的潜能及诱导因素,成骨分化的可能机制等问题,以期为促进ADSCs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绝经后骨疏松症 成骨分化
下载PDF
microRNA-346对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严斌 王春梅 +1 位作者 彭秀银 何沛恒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23期3481-3484,3487,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346(miR-346)对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 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大鼠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转染过表达或者抑制miR-346,qRT-PCR检测各组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Runt相关转录因... 目的:探讨microRNA-346(miR-346)对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 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大鼠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转染过表达或者抑制miR-346,qRT-PCR检测各组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Osterix mRNA的表达。结果:miR-346在h ADSCs的表达随着成骨诱导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 <0. 05)。转染miR-346 mimics后的h ADSCs内成骨相关基因ALP、OCN、Runx2、Osterix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相反,细胞转染miR-346 inhibitors后,其成骨相关基因ALP、OCN、Runx2、Osterix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miR-346通过正向调控h ADSCs细胞内成骨相关基因ALP、OCN、Runx2、Osterix表达进而影响h ADSCs细胞的成骨分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成骨分化 miR-346
下载PDF
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乳腺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凊 张博 车绪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8期25-28,共4页
目的研究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 AD-MSC)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对乳腺癌转移的影响。方法贴壁法从人脂肪组织分离获得h AD-MSC,完成鉴定;分别用脂肪诱导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其向脂肪和成骨细胞分化;h AD-MSC与人乳腺癌细胞MDA-MB... 目的研究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 AD-MSC)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对乳腺癌转移的影响。方法贴壁法从人脂肪组织分离获得h AD-MSC,完成鉴定;分别用脂肪诱导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其向脂肪和成骨细胞分化;h AD-MSC与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共培养,Transwell小室法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迁移、侵袭能力。结果从人脂肪组织中成功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其具有较强的体外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共培养之后的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结论从人脂肪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出具有多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并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乳腺癌 共培养 转移
下载PDF
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辉 吕军强 +6 位作者 贾静 王松 傅正 车绪春 陆融 林刚 姚智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358-361,436,共5页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AD-MSC)。方法:采用贴壁法从人脂肪组织分离获得hAD-MSC,并从表面分子表达和定向分化两个方面进行鉴定。结果:成功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该群细胞贴壁生长,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AD-MSC)。方法:采用贴壁法从人脂肪组织分离获得hAD-MSC,并从表面分子表达和定向分化两个方面进行鉴定。结果:成功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该群细胞贴壁生长,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样;具有较强的体外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一致性好,纯度高,99%的细胞阳性表达CD105、CD90、CD13、CD44分子;CD117、CD34、CD45和HLA-DR阴性表达,阳性率低于2%;可向脂肪和成骨细胞定向分化。结论:分离所得细胞符合间充质干细胞基本特点,可确定为hAD-M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分离 鉴定 定向分化
下载PDF
microRNA-132对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黎裕明 雷爱凤 +5 位作者 赵晓晓 戴海 庞俊峰 陈伟旭 刘会江 黄宗贵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32(miR-132)对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AD-SCs,转染过表达或抑制miR-132(miR-132mimics或miR-132inhibitors),分别采用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碱... 目的:探讨microRNA-132(miR-132)对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AD-SCs,转染过表达或抑制miR-132(miR-132mimics或miR-132inhibitors),分别采用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Osterix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miR-132在hADSCs的表达随着成骨诱导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转染miR-132 mimics后,hADSCs成骨相关基因ALP、OCN、Runx2、Osterix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而转染miR-132inhibitors后,ALP、OCN、Runx2、Osterix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132通过正向调控hADSCs成骨相关基因ALP、OCN、Runx2、Osterix表达进而影响hADSCs的成骨分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成骨分化 miR-132
下载PDF
体外培养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成脂分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受珉 吴子征 +2 位作者 王泽 李智 张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7期6008-6013,共6页
背景: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且在体外特定条件下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仍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目的:体外分离培养获得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其形态学... 背景: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且在体外特定条件下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仍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目的:体外分离培养获得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其形态学、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并鉴定其向成骨、成脂分化的潜能。方法:切取兔颈背区皮下脂肪,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第4代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后进行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其成脂、成骨分化潜能。结果与结论: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漩涡样贴壁生长,能稳定传代至第10代,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检测可高表达CD29、CD90及CD44,而CD34和CD45表达较低;成脂诱导后的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油红O染色呈阳性;成骨诱导后的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以上结果显示实验成功分离培养出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获得的细胞生长稳定,增殖活跃,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抗原以及具有向成骨、成脂等多向分化的潜能,有望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诱导 脂肪干细胞 成脂分化 成骨分化 表面标志物
下载PDF
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放化疗所致胸腺损伤机制研究
20
作者 张伟东 张伟威 +4 位作者 党晓健 魏颖 王莉 李静 王娜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4期2111-2114,2119,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化疗损伤胸腺上皮细胞增殖作用并进行机制探索。方法无菌环境下分离提取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以20、30、50及100μmol/L KGF-si RNA作用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筛选最佳KGF-siRNA基因沉默作用... 目的观察体外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化疗损伤胸腺上皮细胞增殖作用并进行机制探索。方法无菌环境下分离提取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以20、30、50及100μmol/L KGF-si RNA作用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筛选最佳KGF-siRNA基因沉默作用浓度;比较KGF基因沉默干预与非KGF基因沉默干预对胸腺上皮增殖影响。结果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培养6~8 d呈典型纤维状,流式细胞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44阳性93.7%,CD34阳性率0.405%。不同浓度20、30、50及100μmol/L的KGF-siRNA转染作用48 h后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mRNA水平下降33.22%、46.40%、81.06%及42.35%,50μmol/L作用48 h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基因沉默组、空白对照组及空质粒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发现沉默组与空白对照及空质粒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后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Brdu增殖实验连续3 d分别测定基因沉默组、正常组、单纯人胸腺上皮细胞增殖情况及基因沉默组、正常组及单纯鼠胸腺上皮细胞增殖情况发现基因正常组显著高于基因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PI单染测定基因沉默组、正常组、单纯人胸腺上皮细胞及基因沉默组、正常组、单纯鼠胸腺上皮细胞周期计算细胞增殖密切相关S期细胞所占比,证实正常对照组增殖显著高于况默组及单纯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组增殖,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分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完成胸腺上皮细胞增殖;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化疗损伤胸腺有促进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细胞生长因子 siRNA 基因沉默 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