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立案程序的独立性质疑 被引量:68
1
作者 吕萍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2-150,共9页
我国的刑事立案程序立法中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其程序的独立性值得质疑。现行立法的不合理导致侦查机关在立案之前适用强制措施和侦查手段的不准确性 ,也促成了司法实践中“不破不立”的现象。建议取消立案程序 ,代之以相对简化的案件登... 我国的刑事立案程序立法中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其程序的独立性值得质疑。现行立法的不合理导致侦查机关在立案之前适用强制措施和侦查手段的不准确性 ,也促成了司法实践中“不破不立”的现象。建议取消立案程序 ,代之以相对简化的案件登记制度 ,将立案程序纳入大侦查的阶段之中 ,这样既可以解决初查行为的法律定性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立案程序 独立性 刑事侦查 人民法院 公安机关 人民检察院 中国
原文传递
刑事诉讼中的诉权初探 被引量:49
2
作者 徐静村 谢佑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10,24,共6页
法学界不少人认为,诉权只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特有概念;离开诉权,民事诉讼程序模式的建构和诉讼权利义务的分配便失去了理论基石。实际上,刑事诉讼中同样存在诉权问题。当一个人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触犯刑律构成犯罪时,人民检察... 法学界不少人认为,诉权只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特有概念;离开诉权,民事诉讼程序模式的建构和诉讼权利义务的分配便失去了理论基石。实际上,刑事诉讼中同样存在诉权问题。当一个人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触犯刑律构成犯罪时,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正是基于诉权而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和自诉的。长期以来,刑事诉讼中的诉权问题被人们遗忘了,为此,本文试就诉权在刑事诉讼中的客观存在、刑事诉权的一般特征及研究刑事诉权的重要意义等方面作一些探讨,希望这一初浅尝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活动 民事诉权 社会主体 刑事诉权 被告人 民事诉讼法学 合法权益 当事人 人民检察院 被害人
下载PDF
法理与操作——刑事起诉制度评述 被引量:54
3
作者 龙宗智 左为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7-24,共8页
龙:在现代刑事诉讼中,起诉(这里主要指公诉)是联结侦查与审判的桥梁。经过前面的讨论,今天有必要谈谈起诉制度。从根本上说,刑事起诉的基本意义源于犯罪追究程序本身的性质,有别于传统的纠问制度。现代刑事程序实行原告、被告和法官三... 龙:在现代刑事诉讼中,起诉(这里主要指公诉)是联结侦查与审判的桥梁。经过前面的讨论,今天有必要谈谈起诉制度。从根本上说,刑事起诉的基本意义源于犯罪追究程序本身的性质,有别于传统的纠问制度。现代刑事程序实行原告、被告和法官三方组合的'诉讼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诉法定主义 检察机关 人民检察院 犯罪事实 法院审判 相对不起诉 提起公诉 刑事起诉制度 不起诉制度 证据标准
下载PDF
检察机关实施民事执行监督之程序设计 被引量:40
4
作者 孙加瑞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7S期13-15,共3页
一、明确对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方式,是实现民事诉讼法中法律监督原则的要求 我国现在并无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工作进行监督的统一实践,许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 一、明确对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方式,是实现民事诉讼法中法律监督原则的要求 我国现在并无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工作进行监督的统一实践,许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不包括对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监督。这一看法并不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工作 执行监督 检察机关 程序设计 民事诉讼法 法律监督 人民检察院 监督方式
原文传递
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家谈 被引量:41
5
作者 张文显 朱孝清 +3 位作者 贾宇 汪世荣 曹诗权 余钊飞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7,共35页
"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之路... "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之路的必然要求和生动实践。如何提升对"枫桥经验"的理论认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何立足司法、执法职能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这些问题,本刊特邀本领域知名学者专家进行讨论,并期待读者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治理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公安机关
原文传递
对法院民事执行活动的检察监督初探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军 《检察实践》 2001年第3期30-31,共2页
民事执行活动是法院工作的重点更是难点,是最容易发生违法犯罪问题的环节,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执行活动检察监督,是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确保法院依法公正执行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排除各种阻力,解决“执行难”问题,维护人的... 民事执行活动是法院工作的重点更是难点,是最容易发生违法犯罪问题的环节,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执行活动检察监督,是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确保法院依法公正执行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排除各种阻力,解决“执行难”问题,维护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 民事执行 检察监督 必要性 人民检察院 宪法
下载PDF
引导侦查是改革我国检警关系的重要途径——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关于检警关系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铁军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5-87,共3页
根据现行法律 ,我国检警关系的立法定位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流水线型”构造。随着刑事诉讼的发展及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关键作用的凸现 ,公安机关收集、固定证据的效率和质量制约了检察机关控罪职能的行使。如何解... 根据现行法律 ,我国检警关系的立法定位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流水线型”构造。随着刑事诉讼的发展及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关键作用的凸现 ,公安机关收集、固定证据的效率和质量制约了检察机关控罪职能的行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进而改造现行的检警关系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提出了在现阶段“起诉引导侦查”的改革思路 ,并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论证。以下登载的文章 ,从不同的角度对“起诉引导侦查”的改革予以探讨。借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警关系 侦查 人民检察院 起诉 证据 分工负责 立法定位 北京市东城区 引导 关键作用
原文传递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31
8
作者 陈国庆 陈瑞华 +1 位作者 汪建成 张志铭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7,共5页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这是南非大主教图图在倡导恢复性司法时的振聋发聩之语。在域外已有多年历史的恢复性司法,其关注点不在报复和惩罚,而是着眼于疗治创伤和恢复破裂的社会关系。与传统的报复性司法不同,恢复性司法是在寻求抚慰、宽...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这是南非大主教图图在倡导恢复性司法时的振聋发聩之语。在域外已有多年历史的恢复性司法,其关注点不在报复和惩罚,而是着眼于疗治创伤和恢复破裂的社会关系。与传统的报复性司法不同,恢复性司法是在寻求抚慰、宽容与和解中伸张正义的。那么,如何认识、完善中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呢?为此,"恢复性司法与中国刑事诉讼法改革实证研究"课题组、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检察院,在风景如画的太湖之滨——无锡,联合举办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和解研讨会"。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的法学家与来自实务部门的法律家,就刑事和解问题展开了一场高层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制度 法学家 法律家 对话 恢复性司法 刑事诉讼法 人民检察院 社会关系
原文传递
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 被引量:24
9
作者 彭世忠 郭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4-138,共5页
要实现司法改革的目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司法改革应当齐头并进。目前,人民检察院的民事行政监督工作有很多困难,对民事执行工作的监督还没有开展,文章分析了其中原因,以中外检察制度的本质区别为突破口,论证了加强民事执行监督的... 要实现司法改革的目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司法改革应当齐头并进。目前,人民检察院的民事行政监督工作有很多困难,对民事执行工作的监督还没有开展,文章分析了其中原因,以中外检察制度的本质区别为突破口,论证了加强民事执行监督的必要性和法理依据,并对监督的范围和方式等具体问题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司法体制改革 法理依据 民事检察体制 法律监督权
下载PDF
正确认识人民监督员制度 切实推进检察改革 被引量:20
10
作者 但伟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32,共5页
人民检察院的职务犯罪侦查权在具体程序上由谁来监督,是困扰检察机关的理论难题。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半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但也有一些人对该制度的科学性产生了疑虑。正确认识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促进司法公正... 人民检察院的职务犯罪侦查权在具体程序上由谁来监督,是困扰检察机关的理论难题。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半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但也有一些人对该制度的科学性产生了疑虑。正确认识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促进司法公正的前提。本文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从监督理论、法理基础、制度基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了完善这项制度的若干建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监督员制度 检察体制 改革 职务犯罪 侦查权 人民检察院 司法公正
原文传递
对长安区检察院“社会服务令”的理论评价 被引量:22
11
作者 黄道诚 裴维奇 《河北法学》 2002年第2期64-68,共5页
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的社会服务令是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帮教措施。其性质及运作程序与世界各国所采取的社会服务令有相当大的区别。“社会服务令”在我国尚属新举措 ,仍需理论上进行探讨和实践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 人民检察院 帮教措施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社会服务 完善 世界各国 理论评价 感化 教育 区别
下载PDF
信息时代非法经营罪的重生——组织刷单案评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高艳东 《中国法律评论》 2018年第2期146-153,共8页
一、案情简介与法律争点 (一)案情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13年,被告人李某某创建零距网商联盟网站,其前身为迅爆军团,利用YY语音聊天工具建立刷单炒信平台,吸纳淘宝卖家注册账户成为会员,并收取300元至500元不... 一、案情简介与法律争点 (一)案情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13年,被告人李某某创建零距网商联盟网站,其前身为迅爆军团,利用YY语音聊天工具建立刷单炒信平台,吸纳淘宝卖家注册账户成为会员,并收取300元至500元不等的保证金和40元至50元的平台管理维护费及体验费。李某某在网站平台上制定了刷单炒信规则与流程,组织会员通过该平台发布或接受刷单炒信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经营罪 信息时代 组织 案情简介 网站平台 人民检察院 聊天工具 余杭区
原文传递
法律监督的内涵 被引量:28
13
作者 万毅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7-40,共4页
检察机关的理论工作者认为,所谓的“法律监督”,特指人民检察院通过运用法律赋予的职务犯罪侦查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追诉犯罪和纠正法律适用中的违法行为来保障国家法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正确实施的专门工作。按照这一界定,法律... 检察机关的理论工作者认为,所谓的“法律监督”,特指人民检察院通过运用法律赋予的职务犯罪侦查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追诉犯罪和纠正法律适用中的违法行为来保障国家法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正确实施的专门工作。按照这一界定,法律监督权是由多种权力组合而成的,包括侦查权、公诉权,都属于法律监督的范畴,都具有法律监督的属性。诉讼监督权属于法律监督的范畴,自无疑义。问题在于,职务犯罪侦查权以及公诉权是如何被纳入法律监督权的范畴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监督权 诉讼监督权 职务犯罪 理论工作者 人民检察院 侦查权 公诉权 检察机关
原文传递
构建我国暂缓起诉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寒玉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4S期20-23,共4页
暂缓起诉,是指对于应当起诉,但情节轻微的刑事案件,如果不提起公诉更有利于感化、矫正犯罪嫌疑人,更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在规定的考验期内履行一定的义务,暂时不予起诉的制度。被暂缓起诉人在考验期... 暂缓起诉,是指对于应当起诉,但情节轻微的刑事案件,如果不提起公诉更有利于感化、矫正犯罪嫌疑人,更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在规定的考验期内履行一定的义务,暂时不予起诉的制度。被暂缓起诉人在考验期内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检察机关不再对其起诉;不履行规定义务的,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暂缓起诉起源于德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其产生的直接动因在于刑事犯罪攀升导致的对诉讼经济的要求。近年来,暂缓起诉(有的地方称暂缓不起诉)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在我国的一些基层检察院试行起来。但由于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没有法律依据,因此其一出现,即引起了诸多争议。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正处于酝酿修改之际,笔者认为,对我国暂缓起诉试点进行总结,探讨在我国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完善我国的公诉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缓起诉制度 犯罪嫌疑人 人民检察院 社会公共利益 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 刑事诉讼法 刑事案件 诉讼经济 刑事犯罪
原文传递
否决一府两院报告是喜是忧 被引量:20
15
作者 周永坤 朱应平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1,共5页
“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不能通过,既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又可能存在值得深思的隐患。应当站在法治和宪政的高度反思并进而完善这一制度。文章认为,政府报告工作制度应予进一步规范,检察院报告工作的制度应在改革横向领导体制的同... “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不能通过,既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又可能存在值得深思的隐患。应当站在法治和宪政的高度反思并进而完善这一制度。文章认为,政府报告工作制度应予进一步规范,检察院报告工作的制度应在改革横向领导体制的同时予以完善,而法院报告工作的制度则因无宪法依据及有违司法独立的法治原则,应予取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政府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一府两院 工作报告 司法独立
原文传递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牧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9S期5-6,共2页
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重视程度已经大为提升,相比之下,法律对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日显不足。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的涉法涉诉上访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害人因被犯罪侵害后,不能得到加害人的赔偿,又... 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重视程度已经大为提升,相比之下,法律对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日显不足。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的涉法涉诉上访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害人因被犯罪侵害后,不能得到加害人的赔偿,又不能及时获得国家和社会的救济,生活陷入困境。法律应当进一步关注被害人的权利保障。近日,江西省人民检察院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实践基础、理论依据、域外经验及机制构建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补偿制度 刑事被害人 可行性 现行法律 权利保障 现实生活 犯罪嫌疑人 人民检察院
原文传递
论民事抗诉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7
17
作者 汤维建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5S期37-41,共5页
所谓民事抗诉制度,是指立法所规定的由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以提出抗诉的方式实施法律监督的程序制度。民事抗诉制度可以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加以理解:广义的民事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既可以对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进行抗... 所谓民事抗诉制度,是指立法所规定的由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以提出抗诉的方式实施法律监督的程序制度。民事抗诉制度可以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加以理解:广义的民事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既可以对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进行抗诉,也可以对人民法院作出的未生效裁判提出抗诉的制度;狭义的民事抗诉仅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所实施的抗诉。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在基本原则的意义上规定了广义的民事抗诉制度,但民事诉讼法在第十六章“审判监督程序”中仅仅规定了狭义的民事抗诉制度。本文主要是从狭义上探讨民事抗诉制度的完善,但在相关的部分,也兼及广义的民事抗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抗诉制度 人民检察院 民事诉讼法 人民法院 生效裁判 审判监督程序 程序制度 法律监督
原文传递
中国司法制度的宪法构造 被引量:22
18
作者 韩大元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6,共6页
完善我国的司法制度,必须首先从国家权力体系的层面明确司法制度的宪法基础和司法改革的宪法界限。基于这一立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宪法创设的机关,具有"国家性",分别是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宪法规定了... 完善我国的司法制度,必须首先从国家权力体系的层面明确司法制度的宪法基础和司法改革的宪法界限。基于这一立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宪法创设的机关,具有"国家性",分别是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宪法规定了司法组织体制的基本框架;在功能上,宪法赋予司法机关人权保障的功能,体现在行政、刑事和民事诉讼过程中;在法、检、公三机关的关系上,宪法设定了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其中,互相制约是核心;在功能的界限上,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文义显示,人民法院不仅是国家审判机关,还承担着重要的政治功能,这为司法能动主义提供了空间,但能动主义司法应受到宪法原则与精神等方面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制度 宪法构造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原文传递
主任检察官制度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3
19
作者 潘祖全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5-37,共3页
自2011年起,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在刑检业务部门试点推行主任检察官制度,探索检察机关新的办案组织模式,努力构建检察长领导下的扁平化管理制度,弱化检察权运行中的行政色彩,明确主任检察官的主体地位,凸显检察工作的司法属性... 自2011年起,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在刑检业务部门试点推行主任检察官制度,探索检察机关新的办案组织模式,努力构建检察长领导下的扁平化管理制度,弱化检察权运行中的行政色彩,明确主任检察官的主体地位,凸显检察工作的司法属性。两年来,这项改革举措在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检察队伍、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官制度 主任 实践 上海市闵行区 办案质量 人民检察院 业务部门 检察机关
原文传递
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效果检验与完善路径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陈天昊 邵建树 王雪纯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8-1352,共25页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持续发挥治理实效的关键,应当是激活地方横向监督机制,而非消解制度发展的“国家化”。利用双重差分法的实证检验表明,基于“国家化”路径发展的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试点期间显著降低了工业废水的排放,发挥了治理...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持续发挥治理实效的关键,应当是激活地方横向监督机制,而非消解制度发展的“国家化”。利用双重差分法的实证检验表明,基于“国家化”路径发展的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试点期间显著降低了工业废水的排放,发挥了治理实效。未来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路径,不仅应注重以多样化方式扩大社会主体参与,更为关键的应是继续提升地方法院、地方检察院对地方政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要求将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上升为制度规范,加强地方横向及纵向权力监督机制的“国家化”,以对冲法检系统的“地方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人民检察院 国家化 污染治理 社会参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