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格刑法学的构想(上) |
大冢仁
张凌
|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1
|
|
2
|
人格刑法学的构想(下) |
大冢仁
张凌译
|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
3
|
试析矫正人格理论 |
夏宗素
翟中东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8
|
|
4
|
德国与奥地利刑法中责任概念的流变 |
陈金林(译)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11 |
6
|
|
5
|
团藤重光刑法思想研究 |
鲜铁可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7
|
|
6
|
论刑事责任的根据内部的关系及特征 |
胡学相
|
《中国刑事法杂志》
|
1998 |
4
|
|
7
|
犯罪价值论 |
陈兴良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995 |
5
|
|
8
|
刑事责任理论述评 |
冯军
|
《法学家》
CSSCI
|
1993 |
2
|
|
9
|
刑事责任的二元评价 |
李恩慈
|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0
|
战后日本刑法学的发展谱系及其课题 |
付立庆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1
|
人格责任论对于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应用价值 |
铁常乐
张琳
黄青
|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
2017 |
3
|
|
12
|
责任论的法理构造 |
陈兴良
|
《北航法律评论》
|
2010 |
1
|
|
13
|
“刑事法律人”模式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 |
张文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15 |
2
|
|
14
|
集合犯的法定性特征研究 |
张莉琼
|
《海峡法学》
|
2010 |
2
|
|
15
|
人格责任论引入量刑实践的探索——以吴谢宇弑母案为例 |
杨斌
|
《法学(汉斯)》
|
2022 |
0 |
|
16
|
日本现代刑法思想的形成 |
周振杰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11 |
1
|
|
17
|
死刑废止论切入点研究 |
黄晓亮
|
《刑法论丛》
|
2007 |
0 |
|
18
|
死刑废止之诉求 |
团藤重光
宋海彬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10 |
1
|
|
19
|
论当事人和解与传统刑法理论的契合——从功利性视角到正当性视角的转换 |
陈芹
|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
2017 |
0 |
|
20
|
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
金泽刚
|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