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格刑法学的构想(上) 被引量:41
1
作者 大冢仁 张凌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9-49,共11页
“人格刑法学”是在调和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近代学派的对立时提出的刑法理论。人格刑法学从相对自由的主体的人格出发把握刑法学中的人 ,根据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责任三个要件的犯罪论体系 ,把责任作为犯罪论的核心和最后的犯罪要... “人格刑法学”是在调和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近代学派的对立时提出的刑法理论。人格刑法学从相对自由的主体的人格出发把握刑法学中的人 ,根据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责任三个要件的犯罪论体系 ,把责任作为犯罪论的核心和最后的犯罪要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刑法学 人格责任 人格刑罚
原文传递
人格刑法学的构想(下) 被引量:17
2
作者 大冢仁 张凌译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5-93,共9页
“人格刑法学”是在调和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近代学派的对立时提出的刑法理论。人格刑法学从相对自由的主体的人格出发把握刑法学中的人 ,根据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责任三个要件的犯罪论体系 ,把责任作为犯罪论的核心和最后的犯罪要... “人格刑法学”是在调和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近代学派的对立时提出的刑法理论。人格刑法学从相对自由的主体的人格出发把握刑法学中的人 ,根据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责任三个要件的犯罪论体系 ,把责任作为犯罪论的核心和最后的犯罪要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刑罚 人格责任 人格刑法学 犯罪要件 行为责任
原文传递
试析矫正人格理论 被引量:8
3
作者 夏宗素 翟中东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06-109,共4页
试析矫正人格理论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学院夏宗素,翟中东对矫正行为客体的回答与解释,是矫正概念和思想提出后随之而来的,矫正理论中的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要建立完整的、有信眼力的矫正理论必须对此作出回答。因此,围绕矫正行为客体历... 试析矫正人格理论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学院夏宗素,翟中东对矫正行为客体的回答与解释,是矫正概念和思想提出后随之而来的,矫正理论中的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要建立完整的、有信眼力的矫正理论必须对此作出回答。因此,围绕矫正行为客体历来有很多主张。比较重要的观点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危险性 人格调查 人格 人格责任 个体意识 犯罪思想 反社会意识 矫正罪犯 正行为 犯罪人格
下载PDF
德国与奥地利刑法中责任概念的流变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金林(译)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1年第1期72-89,共18页
要让行为人为自己引起的、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答责(verantwortlich machen),责任(Schuld)是其前提。责任既是刑事可罚性的条件,也是刑罚裁量的尺度(Maβstab)。责任同时在这两重意义上起作用的原理,被称为责任原则(Schuldprinz-
关键词 刑罚理 可罚性 人格责任 规范责任 心理责任 陈兴良教授 犯罪体系 意志自由 期待可能性
原文传递
团藤重光刑法思想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鲜铁可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团藤重光刑法思想研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副主编鲜铁可博士团藤重光(1913──)是日本旧派阵营的一位著名刑法学家,也是当今日本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影响最大的头号权威。他曾任日本刑法学会理事长,日本最高法... 团藤重光刑法思想研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副主编鲜铁可博士团藤重光(1913──)是日本旧派阵营的一位著名刑法学家,也是当今日本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影响最大的头号权威。他曾任日本刑法学会理事长,日本最高法院法官。他的主要著作有:《刑法纲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思想 构成要件 罪刑法定主义 人格责任 人格形成 行为者 死刑 罪刑均衡 犯罪和刑罚 目的行为
下载PDF
论刑事责任的根据内部的关系及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学相 《中国刑事法杂志》 1998年第6期1-6,共6页
关键词 人身危险性 社会危害性 责任的根据 犯罪人 行为人 犯罪行为 新社会防卫 行为责任 刑事责任 人格责任
原文传递
犯罪价值论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兴良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5年第6期17-31,共15页
犯罪价值论,即对于犯罪人及其犯罪行为应如何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是近代社会以来在世界范围的刑法理论界着力研究,学派林立,观点纷呈又至今争论不休的重要课题。因此犯罪价值论作为理论刑法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各国刑法学界所重视... 犯罪价值论,即对于犯罪人及其犯罪行为应如何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是近代社会以来在世界范围的刑法理论界着力研究,学派林立,观点纷呈又至今争论不休的重要课题。因此犯罪价值论作为理论刑法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各国刑法学界所重视。本文作者在评价三大法系各种观点的基础上,融汇东西,博采众长,就犯罪价值论的理论根基、犯罪存在的社会评价以及犯罪存在的个体评价三个犯罪价值论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理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学 社会危害性 意志自由 行为人 犯罪行为 刑法学家 犯罪的实质概念 人身危险性 人格责任 社会责任
原文传递
刑事责任理论述评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军 《法学家》 CSSCI 1993年第4期41-46,共6页
一、人格责任论人格责任论站在道义责任论的立场上,认为责任是从道义的角度对行为人进行的非难,而非难的根据是存在于行为背后的行为人的人格。人格责任论所言之人格,不同于性格,人格是性格中主体地形成的那一部分,由素质和环境所决定... 一、人格责任论人格责任论站在道义责任论的立场上,认为责任是从道义的角度对行为人进行的非难,而非难的根据是存在于行为背后的行为人的人格。人格责任论所言之人格,不同于性格,人格是性格中主体地形成的那一部分,由素质和环境所决定的人的性格不是人格本身。人格责任论在日本,战前由安平政吉、不破武夫所提倡,战后由团藤重光、大琢仁进一步有力地展开。团藤博士认为:"犯罪行为是行为人人格的现实化。它不是恰如病的症状那种意义的社会危险性的征表,而是人格的主体性的现实化。犯罪行为不是一定性格的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责任 行为人 人格形成 道义责任 刑事责任 刑罚 主体性 性格 具体行为 社会责任
原文传递
刑事责任的二元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恩慈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0,共3页
具体行为责任——规范责任论和生活方式责任——人格责任论,二者共同构成刑事责任二元评价的体系结构。它是关于刑事责任本质学说的演进结果,按照刑事责任的归责理论,刑事责任的二元评价源自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其价值判断对象分别是犯... 具体行为责任——规范责任论和生活方式责任——人格责任论,二者共同构成刑事责任二元评价的体系结构。它是关于刑事责任本质学说的演进结果,按照刑事责任的归责理论,刑事责任的二元评价源自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其价值判断对象分别是犯罪意志的生成和人格缺陷的生成,它们对于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 规范责任 人格责任 归责理 元评价 人格责任 规范责任 生活方式 行为责任 体系结构
原文传递
战后日本刑法学的发展谱系及其课题 被引量:4
10
作者 付立庆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64,共16页
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定的强调保障国民主权的新宪法,成为构建其战后刑法学的原点。战后刑法学出现了主观主义退潮、基于后期旧派而吸纳某些新派主张的见解有力化、立足于前期旧派自由主义的思考方式强势化等动向,而马克思主义刑法学... 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定的强调保障国民主权的新宪法,成为构建其战后刑法学的原点。战后刑法学出现了主观主义退潮、基于后期旧派而吸纳某些新派主张的见解有力化、立足于前期旧派自由主义的思考方式强势化等动向,而马克思主义刑法学打破禁忌拥有一席之地,也成为战后日本刑法学中的一道风景。在犯罪论领域,团藤说和平野说的全面对抗成为战后数十年间的基本旋律,人格责任论和机能主义刑法观各领风骚。同时,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之争也替代新旧两派的"学派之争"而占据了主要战场。对新型犯罪的应对、对处罚的早期化和重罚化等立法现象的态度,都考验着刑法学者的立场和智慧。各理论之间从对立走向扬弃与融合,从纯粹的理论对抗转化为如何对于具体的立法现象或者司法实务予以说明,是当代日本刑法学的大势,也是学说史研究留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主权 人格责任 机能主义刑法观 处罚早期化与重罚化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
下载PDF
人格责任论对于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铁常乐 张琳 黄青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人格责任论和动机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精神障碍患者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机构2013年及2014年实施鉴定的101例精神障碍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分析指标包括:精神症状对人格基本特征的反映;作案动机;被鉴定人... 目的探讨人格责任论和动机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精神障碍患者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机构2013年及2014年实施鉴定的101例精神障碍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分析指标包括:精神症状对人格基本特征的反映;作案动机;被鉴定人对违法行为的评价;刑事责任能力。结果不同的症状反映了人格整体性、一致性和特殊性的异常;当症状不同时,患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动机也有现实和非现实的差异;人格整体性受损者不能正常和正确地评价违法行为,几乎全部人格一致性、特殊性受影响者能认识到行为的违法性;人格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受影响者刑事责任能力不完全;人格特殊性受影响者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结论人格责任论与动机理论相结合应用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有实用的临床意义。以行为人作为行动者的同一性进行界定,辨别患者对行为是"不能控制"还是"不予控制",值得在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刑事责任能力 人格责任 动机 控制
原文传递
责任论的法理构造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兴良 《北航法律评论》 2010年第1期87-112,共26页
责任评价客体是具体行为,这也是行为刑法的应有之义。当然,在判断责任程度的时候,适当考虑人格因素也是合理的。其实,人格责任论也是以行为责任论为逻辑前提的。它是在行为责任为第一次责任判断的基础上的第二次责任判断,只具有补充作... 责任评价客体是具体行为,这也是行为刑法的应有之义。当然,在判断责任程度的时候,适当考虑人格因素也是合理的。其实,人格责任论也是以行为责任论为逻辑前提的。它是在行为责任为第一次责任判断的基础上的第二次责任判断,只具有补充作用。至于那种完全否认行为责任,仅仅以行为人性格作为责任判断客体的观点,显然是不可取的。心理责任论、规范责任论与实质责任论关系到责任的结构问题,这里所谓责任的结构,是指责任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包含的责任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排列。而心理责任论、规范责任论与实质责任论,就是围绕上述问题而展开的责任理论。从形式的责任概念到实质的责任概念是一个责任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责任不断从心理向价值转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 犯罪体系 意志自由 人格责任 实质责任
原文传递
“刑事法律人”模式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文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5年第1期1-20,共20页
"刑事法律人"是"刑事法律中的人"的简称。如何解说、设定刑事法律人,是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前置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刑事法律科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体系及其方法。近代以来,刑事古典学派、刑事近代学... "刑事法律人"是"刑事法律中的人"的简称。如何解说、设定刑事法律人,是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前置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刑事法律科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体系及其方法。近代以来,刑事古典学派、刑事近代学派以及整合前二者的刑事新人本学派,对刑事法律人设定了不同的模式,先后提出了行为刑法、行为人刑法、新人本刑法理论等。至今,刑法学者们对于这个重要问题仍未达成共识。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刑事法律科学发展。本文将分析刑事法律科学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科学研究 刑事古典学派 刑事近代学派 人本学 人格特性 犯罪行为 刑事政策学 人格责任 刑罚观 前置性
原文传递
集合犯的法定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莉琼 《海峡法学》 2010年第4期82-88,共7页
集合犯是指构成要件自身预设了同种行为反复实施的犯罪形态,反复实施的同种行为即使分别符合各个构成要件,但在性质上它们被包括地作为一罪评价和处断。立法对集合犯的规定并不都具有一目了然的明确性,在多数情况下,需要结合集合犯的构... 集合犯是指构成要件自身预设了同种行为反复实施的犯罪形态,反复实施的同种行为即使分别符合各个构成要件,但在性质上它们被包括地作为一罪评价和处断。立法对集合犯的规定并不都具有一目了然的明确性,在多数情况下,需要结合集合犯的构成特征进行分析确认。刑事立法的规定性是集合犯的重要法律特征,是其与连续犯等相近罪数形态区分的显著标志,也是集合犯以人格责任为其法理基础的立法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犯 法定性 人格责任
下载PDF
人格责任论引入量刑实践的探索——以吴谢宇弑母案为例
15
作者 杨斌 《法学(汉斯)》 2022年第6期1193-1199,共7页
人格责任论是折中主义的产物,其强调量刑时不仅考量行为责任也同时关注行为人责任。本文通过阐述人格责任论的发展,讨论影响人格形成责任的因素,掌握行为人人格反社会性程度,进而将之引入量刑实践,以期能补充完善量刑实践。
关键词 人格责任 行为责任 行为人责任
下载PDF
日本现代刑法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振杰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1年第2期185-214,共30页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根据日本法务省的统计,在1997年—2007年的10年间,与法国、德国以及美国相比,就交通犯罪之外的其他重罪与轻罪,日本不但在总的犯罪率方面较低,在故意杀人罪、盗窃罪的犯罪率方面,更是...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根据日本法务省的统计,在1997年—2007年的10年间,与法国、德国以及美国相比,就交通犯罪之外的其他重罪与轻罪,日本不但在总的犯罪率方面较低,在故意杀人罪、盗窃罪的犯罪率方面,更是远远低于上述三国。日本之所以能够保持低的犯罪率,一方面,受益于其国民特性,如"希望裁判简洁明了,排斥繁文缛节与形式主义,刑罚宽大,与西方不同,对于法官给予充分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受益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刑法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刑罚理 犯罪体系 人格责任 违法性 故意杀人罪 罪刑法定主义 法益 刑事政策 小野清一
原文传递
死刑废止论切入点研究
17
作者 黄晓亮 《刑法论丛》 2007年第1期246-263,共18页
关于死刑的存置论与废止论在理论展开上都缺乏充分的逻辑根据,存在不少的漏洞。我国新近对死刑存废的研究逐步走出了这个怪圈,集中于对生命权、人道(人权)能否成为废止死刑之根据的争论,但还是过于抽象,缺乏应有的说服力。之所以产生这... 关于死刑的存置论与废止论在理论展开上都缺乏充分的逻辑根据,存在不少的漏洞。我国新近对死刑存废的研究逐步走出了这个怪圈,集中于对生命权、人道(人权)能否成为废止死刑之根据的争论,但还是过于抽象,缺乏应有的说服力。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论切入点并不准确,对死刑存废问题的实质也有所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责任 暴力犯罪 犯罪人格 刑事实证学派 行为 人格问题 贝卡里亚 教育改造 反社会 性格责任
原文传递
死刑废止之诉求 被引量:1
18
作者 团藤重光 宋海彬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0年第2期171-187,共17页
一、前言今日与会的诸位,大家都关注死刑的问题,但是对于死刑之存废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既然是专为出席此次公听会而来,我估计死刑废止论者会多一些。当然,反对方一定也有前来听讲的。至于对死刑存废一事尚存疑虑而难以决断者,那也势必... 一、前言今日与会的诸位,大家都关注死刑的问题,但是对于死刑之存废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既然是专为出席此次公听会而来,我估计死刑废止论者会多一些。当然,反对方一定也有前来听讲的。至于对死刑存废一事尚存疑虑而难以决断者,那也势必不在少数。这样的话,我就打算针对这样的状况来进行今天的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案件 死刑存废 最高裁判所 死刑执行 事实认定 反对方 高等裁判所 执行死刑 人格责任 无辜者
原文传递
论当事人和解与传统刑法理论的契合——从功利性视角到正当性视角的转换
19
作者 陈芹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3-68,共6页
当事人和解程序是新刑诉法增设的一种特别程序。当事人和解何以减轻刑罚?法理何在?现有的理论探讨均从功利性的视角进行论证,或割裂诉讼法与实体法之关系,或有抽象空洞之嫌。当事人和解制度的法理论证,应从功利性视角转向正当性视角,寻... 当事人和解程序是新刑诉法增设的一种特别程序。当事人和解何以减轻刑罚?法理何在?现有的理论探讨均从功利性的视角进行论证,或割裂诉讼法与实体法之关系,或有抽象空洞之嫌。当事人和解制度的法理论证,应从功利性视角转向正当性视角,寻找其与传统刑法理论的契合点。人格责任论从行为责任和人格形成责任两个方面探讨罪责,为当事人和解得以减轻刑罚提供了实体法的理论依据。基于人格责任论的立场,当事人达成和解,虽不能减少犯罪人的行为责任,但对犯罪实施后的人格形成责任进行了有利的评价,从而减少了犯罪人的罪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和解 恢复性司法 人格责任 人格形成责任 人身危险性
下载PDF
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20
作者 金泽刚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5年第1期191-198,共8页
犯罪总是有原因的,从直接动因来看,犯罪与犯罪人的人格因素有密切关系。如果进一步分析犯罪的初始动机,那么,犯罪的原因又受到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社会和环境因素与犯罪人的人格形成甚有关联。事实表明,将犯罪的恶果完全归咎于... 犯罪总是有原因的,从直接动因来看,犯罪与犯罪人的人格因素有密切关系。如果进一步分析犯罪的初始动机,那么,犯罪的原因又受到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社会和环境因素与犯罪人的人格形成甚有关联。事实表明,将犯罪的恶果完全归咎于犯罪人个人不是科学的犯罪观。国家和社会除了承担追诉、审判和改造犯罪人的责任外,是否还要为犯罪生成本身承担一定"罪责"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对于那些最严重的犯罪人,避免或者限制死刑的适用就找到了一个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案件 犯罪原因 孙万刚 直接动因 故意杀人罪 人格因素 暴力犯罪 马加爵 人格责任 剥夺政治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