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 被引量:499
1
作者 翟学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57,共10页
Face ( mianzi ) and favor (renqing ) used to be researched in a descriptive level 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y actually work in their own ways with their hypoth... Face ( mianzi ) and favor (renqing ) used to be researched in a descriptive level 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y actually work in their own ways with their hypothesis, meaning and functions in Chinese society. Chinese people assume that society should construct in reasonableness ( qingli) , in which favor is a kind of long reciprocity without counting or estimating while face refers to one’s important position in other’s mind in his or her community. The people know that social resources and authority would transmit from the magnates to them if face and favor could be connected with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理社会 人情 中国 社会生活 社会伦理
原文传递
自组织运作过程中的能人现象 被引量:222
2
作者 罗家德 孙瑜 +1 位作者 谢朝霞 和珊珊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6-101,共16页
以在四川地震灾区收集的乡村社区案例为基础,并尝试比较中美两个行业协会组建历史的案例。研究发现,不同于西方的正式规则作用,中国的自组织过程是在社会关系特质下进行的,中国能人往往是一个既定社会网的中心人物,具有较强的政治精英... 以在四川地震灾区收集的乡村社区案例为基础,并尝试比较中美两个行业协会组建历史的案例。研究发现,不同于西方的正式规则作用,中国的自组织过程是在社会关系特质下进行的,中国能人往往是一个既定社会网的中心人物,具有较强的政治精英色彩。在本土案例中,正式规则不足且均分法则经常取代公平法则;能人通常遵守人情与均分的平衡,一旦平衡打破,对能人的信任就会遭到破坏。但与西方的自组织过程一样,能人需要负担初期成本投入,后期可获得声誉回报。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本土自组织中的"人情困境",即资源支配者接受资源请托者的人情请托时,假使他将资源进行有利于请托者的分配,就违背了公平法则,而且还可能遭受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非议甚至法律惩处。这是中国能人面临的最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 能人 人情 均分
原文传递
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 被引量:215
3
作者 陈柏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3-241,共19页
熟人社会中的"人情"体现为感情、关系、规范和机制等层面。在人情的作用下,熟人社会成了一张微观权力关系网,因此也被整合为对内纷争较少、对外团结一致的亲密社群。在熟人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围绕着人情关系展开,行为准则是人... 熟人社会中的"人情"体现为感情、关系、规范和机制等层面。在人情的作用下,熟人社会成了一张微观权力关系网,因此也被整合为对内纷争较少、对外团结一致的亲密社群。在熟人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围绕着人情关系展开,行为准则是人情规范,这种人情取向的行动规律就是"乡土逻辑"。因此,"乡土逻辑"可以用来分析当前村庄秩序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人情 亲密社群 乡土逻辑
下载PDF
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 从丧服制度看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59
4
作者 周飞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48,共23页
本文是对以"差序格局"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理论研究。差序格局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回溯到先秦时期延续至晚清民国的丧服制度。通过对经学文献中关于丧服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亲亲"和"尊尊"... 本文是对以"差序格局"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理论研究。差序格局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回溯到先秦时期延续至晚清民国的丧服制度。通过对经学文献中关于丧服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亲亲"和"尊尊"是构成这种制度的基本原则。亲亲和尊尊结合在一起,从家族延伸到政治,塑造了古代政治、社会关系的一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仍然在当代的政治和社会关系中有明显表现。本文指出,亲亲和尊尊与儒家思想中提倡的"仁"与"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者作为基本伦理和美德,以亲亲和尊尊的形式表现于社会结构之中。本文的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关系"和"人情"等现象的历史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人情 差序格局 伦理本位 丧服 亲亲 尊尊
下载PDF
论熟人社会的人情 被引量:131
5
作者 贺雪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7,共8页
人情是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具有重要功能。随着现代性的侵蚀,农村人情普遍出现了异化。人情异化的程度与方式与村庄社会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化程度高的中部农村,人情异化最为迅速。人情异化表现出来的是人情的繁荣,但当人情被榨取性... 人情是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具有重要功能。随着现代性的侵蚀,农村人情普遍出现了异化。人情异化的程度与方式与村庄社会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化程度高的中部农村,人情异化最为迅速。人情异化表现出来的是人情的繁荣,但当人情被榨取性利用之后,剩下的只是名实分离的人情空壳,人情循环中断,村民之间基本的人际互动难以维系,农村熟人社会失去了润滑剂,农村熟人社会甚至会因此解体。这是目前中国农村和农民难以承受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 熟人社会 区域差异 人际互动
下载PDF
论人情──关于中国人社会交往的分析和探讨 被引量:101
6
作者 李伟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57-64,共8页
本文从本土化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普遍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的人情这一“世俗化的文化概念”,着重分析了人情概念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中国人的社会交往中所具有的意义、作用、产生的影响及实际运作的过程。认为,人情是中国人与他人进... 本文从本土化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普遍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的人情这一“世俗化的文化概念”,着重分析了人情概念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中国人的社会交往中所具有的意义、作用、产生的影响及实际运作的过程。认为,人情是中国人与他人进行交往、建立关系的主要依据和准则,它决定了中国人在与没有血缘联系的他人进行交往互动时所表现出的互惠互利的社会性交换行为以及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的关系取向二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人情的产生和形成则起因于中国的家族制度和家族主义文化观念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深化成为社会的基本制度以及文化的泛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 家族化 泛家族主义
下载PDF
关于腐败的文化分析 被引量:53
7
作者 马庆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90,共6页
 在制度和道德视角之外再通过文化视角来探究中国的权力腐败现象是相当有用的一种方法。相对于国家法规等正式规则而言被称为"潜规则"的中国人情传统,对于权力腐败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它生长于中国宗法族制的悠久历史和人...  在制度和道德视角之外再通过文化视角来探究中国的权力腐败现象是相当有用的一种方法。相对于国家法规等正式规则而言被称为"潜规则"的中国人情传统,对于权力腐败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它生长于中国宗法族制的悠久历史和人情大国的深厚土壤;亲情重于理法是其基本价值定位;以情谋私是其主要功利目的;血缘、乡缘、学缘、业缘四个圈子是其畅行其道的基本依托;人情开道、旁门左道是其基本交往方式;由腐败走向制度失灵是其不可避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 潜规则 文化分析 人情
原文传递
“差序格局”的不同阐释与再定位——“义”“利”混合之“人情”实践 被引量:58
8
作者 沈毅 《开放时代》 CSSCI 2007年第4期105-115,共11页
对“差序格局”的不同阐释,都确认了义务、工具、情感(即义、利、情)三种关系要素。仅有的两个成熟理论模型,分别沿着“情——利”之一维或“情/义”之二维来进行关系分类,且均倾向于将“情”视作“差序格局”的核心性要素。本文则认为... 对“差序格局”的不同阐释,都确认了义务、工具、情感(即义、利、情)三种关系要素。仅有的两个成熟理论模型,分别沿着“情——利”之一维或“情/义”之二维来进行关系分类,且均倾向于将“情”视作“差序格局”的核心性要素。本文则认为,将“情”包容于其中之“义”在价值层面上是“差序格局”之核心性要素,现实中“义利之辨”既紧张又交融的混合关系构成了“差序格局”的内在张力,且这种“义”“利”混合之“人情”实践决定了关系之“差序”进退。此种差序关系的不可分类性根本不同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中“情感性关系”与“工具性关系”的二元关系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人情 “义” “利” 混合 实践 阐释 再定位
原文传递
传统乡村的社会文化特征:人情与关系网——一个浙北村落的微观考察与透视 被引量:39
9
作者 曹锦清 张乐天 《探索与争鸣》 1992年第2期51-59,共9页
近十年来,人们忙于制定数百上千种法律、法规,试图使社会生括走向法制的轨道;人们也忙于把现代管理制度引入行政、经济和事业部门,试图提高工作效率,但人们很快发现,这些匆忙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同样匆忙引进的管理制度不是一头撞到... 近十年来,人们忙于制定数百上千种法律、法规,试图使社会生括走向法制的轨道;人们也忙于把现代管理制度引入行政、经济和事业部门,试图提高工作效率,但人们很快发现,这些匆忙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同样匆忙引进的管理制度不是一头撞到人情的软墙上,就是跌倒在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关系网络之中。人们抱怨;工商系统有“人情购销”,信贷系统有“人情贷款”,公安系统有“人情办案”,人事组织系统有“人情提干”,税务系统有“人情征税”,医疗系统有“人情处方”……。但是,人们所公开抱怨的东西却正是他们所迷恋并或隐蔽或公开地加剧实践的东西,不少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私下向我们吐露了办厂成功的经验;人情和关系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特征 传统乡村 人情 关系网 浙江 北部地区
原文传递
熟人社会的治理--以贵州湄潭县聚合村调查为例 被引量:44
10
作者 贺雪峰 刘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111-117,共7页
文章通过对贵州湄潭农村的调查,发现熟人社会治理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拟亲化,即在熟人社会存在广泛的人情,人情的功能之一是界定熟人社会中的自己人,一旦成为熟人社会的自己人,则相互之间就要给面子,就要讲人情,讲感情。在新中国国家权力... 文章通过对贵州湄潭农村的调查,发现熟人社会治理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拟亲化,即在熟人社会存在广泛的人情,人情的功能之一是界定熟人社会中的自己人,一旦成为熟人社会的自己人,则相互之间就要给面子,就要讲人情,讲感情。在新中国国家权力深入基层社会时,村组干部不仅凭借自己人来维持乡村社会的基础秩序,而且借此来完成国家任务。村组干部甚至主动通过扩大人情往来,将更多村民纳入自己人的范围,由此获得通过自己人治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人情 治理 村民自治
下载PDF
中国人的人情与面子:框架、概念与关联 被引量:39
11
作者 翟学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64,共12页
研究人情与面子,不能脱离中国文化脉络而只将其作为两个抽象概念进行理论建构。它们的含义和运行,深嵌于中国社会网络,尤其以网络中处处弥漫的关系和权力运行为前提。研究中国人的关系模式,应该看到人情、面子与权力之结合所展示出的社... 研究人情与面子,不能脱离中国文化脉络而只将其作为两个抽象概念进行理论建构。它们的含义和运行,深嵌于中国社会网络,尤其以网络中处处弥漫的关系和权力运行为前提。研究中国人的关系模式,应该看到人情、面子与权力之结合所展示出的社会生态以及概念本身的内在关联与差异。这也是中国社会学理论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关联与差异所在。这一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基本原则与儒家思想之间为何种关系,可以通过儒家在其伦理框架中所建立的"耻"和"名"之人性预设看出。即使在全面流动的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的各方面扩展依然离不开人情和面子的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 面子 地方社会网络 儒家经典 本土概念
下载PDF
“仁”、“义”、“礼”的日常实践:“关系”、“人情”与“面子”——从“差序格局”看儒家“大传统”在日常“小传统”中的现实定位 被引量:35
12
作者 沈毅 《开放时代》 CSSCI 2007年第4期88-104,共17页
“仁”、“义”、“礼”的儒家思想之“大传统”,与日常生活中的“关系”、“人情”、“面子”之“小传统”有着某种内在的衔接性与紧张性。就“差序格局”而言,人伦“关系”网络以“仁”作为最高价值理念,其中以工具性资源为主的“人... “仁”、“义”、“礼”的儒家思想之“大传统”,与日常生活中的“关系”、“人情”、“面子”之“小传统”有着某种内在的衔接性与紧张性。就“差序格局”而言,人伦“关系”网络以“仁”作为最高价值理念,其中以工具性资源为主的“人情”实践本质上即为“义”“利”混合的施报过程,以象征性资源为主的“面子”实践则具有比较明显的依“礼”行事之形式主义的“正名”特征,从而形成了工具差序性特殊主义之“人情”实践与象征和合性普遍主义之“面子”实践的糅合。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则可以比较清晰地区分为特殊主义之“情感性关系”与普遍主义之“工具性关系”的不同关系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实践本质 “面子” 人情 儒家思想 “仁” “义” “礼”
原文传递
农村人情的性质及其变化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杨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年第1期41-44,共4页
市场价格的进入,人们越来越计较人情中的机会成本,从而使农村往日的互助、换工等日常性人情逐渐被市场所取代,村庄社会关系日渐淡化。然而与此同时,仪式性人情货币化之后,却有不断增多的趋势,人们被人情所累,导致人情本身的异化和村庄... 市场价格的进入,人们越来越计较人情中的机会成本,从而使农村往日的互助、换工等日常性人情逐渐被市场所取代,村庄社会关系日渐淡化。然而与此同时,仪式性人情货币化之后,却有不断增多的趋势,人们被人情所累,导致人情本身的异化和村庄社会关联的功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 日常性人情 仪式性人情 村庄社会关联
下载PDF
人情视角下我国腐败行为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33
14
作者 柯珠军 岳磊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0-223,10,共14页
在既有的我国腐败问题研究中,学者们大多沿用西方的研究范式并从宏观结构性因素中去寻求腐败现象蔓延的原因,而忽略了我国特有的本土性解释概念以及微观层面上腐败行为的运作逻辑。本文从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社会行为持续发挥作用... 在既有的我国腐败问题研究中,学者们大多沿用西方的研究范式并从宏观结构性因素中去寻求腐败现象蔓延的原因,而忽略了我国特有的本土性解释概念以及微观层面上腐败行为的运作逻辑。本文从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社会行为持续发挥作用的人情因素及其视角出发对我国腐败行为进行研究。我国腐败行为中的贿赂并非像政治学和经济学所理解的那样单一,是与权力进行交换的工具和资源,而是同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礼物馈赠具有相同的运作逻辑,即是表达和给予人情的一种方式。腐败行为中的行动主体通过"有义务地给予—有义务地接受—有义务地回报"的"人情往来"过程,将个人利益纳入双方关系的义务之中。因而,人情的义务性取代了制度的规范性,导致制度在面对通过人情往来而形成的私人关系时失去了其应有的规范作用,由此导致和加剧了腐败行为的滋生与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行为 人情 关系 义务 文化
原文传递
人情、信任与工作关系:灾后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的伦理反思 被引量:31
15
作者 曾群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6-182,共7页
本期出版时,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在这场大地震面前,我们看到中华民族高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执政党坚强的执政能力和对灾区的全力救助;我们也看到不少社会工作者投入到救灾现场,为灾民提供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灾民走出困境。... 本期出版时,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在这场大地震面前,我们看到中华民族高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执政党坚强的执政能力和对灾区的全力救助;我们也看到不少社会工作者投入到救灾现场,为灾民提供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灾民走出困境。为此,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和本刊编辑部,联合邀请上海部分参与救灾的社会工作专家和资深社会工作者,结合他们的亲身体验,畅谈中国社会工作应该如何发展,中国社会工作在坚持自己专业性的同时如何结合中国的本土文化,中国的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如何为社会工作提供更大的空间。集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的2008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时间窗。我们深信,2008年对中国的发展将会起着极其深刻和绵远的影响,并以此组笔谈沉痛怀念那些在大地震遇难的同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务 社会工作实务 灾后 人情 伦理 信任 居委会主任 服务对象
下载PDF
面子与法律——基于法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31
16
作者 周安平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98,共10页
面子是在人际交往中依据自我表现而作出的评价,它代表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并在人际交往中具有资源交换的重要功能。面子"对人不对事",与法律制度"对事不对人"的运作要求构成对立,这种对立导致了正式法律制度从人们... 面子是在人际交往中依据自我表现而作出的评价,它代表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并在人际交往中具有资源交换的重要功能。面子"对人不对事",与法律制度"对事不对人"的运作要求构成对立,这种对立导致了正式法律制度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退隐。中国的面子文化十分发达,格式化要求的法治规则与中国人面子交往的生活图景并不十分合拍,面子文化对法律的不断侵袭导致了中国法治化的进程陷入困境。因此,中国的法治化并不能简单地通过制定法律或简单地通过法律移植就能成功,立法与相应文化土壤的培植必须同时进行。而法律制度在预先制定时,也必须尽量排除面子与人情的运作空间,以减少和杜绝面子规则潜入和寄生于其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子 人情 法律文化 法治困境 法律移植
原文传递
人情与制度:平衡还是制衡?——兼论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 被引量:32
17
作者 翟学伟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0-182,9,共13页
人情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其基本含义似乎与规范与制度相对应。正因为此,当今中国社会寄期望于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遏制人情的泛滥。此文通过对大学里一件小事的描述,借助于功能现实主义的方法,将其提升到公设、前提和推论上,对中国社... 人情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其基本含义似乎与规范与制度相对应。正因为此,当今中国社会寄期望于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遏制人情的泛滥。此文通过对大学里一件小事的描述,借助于功能现实主义的方法,将其提升到公设、前提和推论上,对中国社会中的人情运作进行了比较系统地讨论。由此得出中国人情与制度的关系并非简单地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关系,而可以是彼此相安无事的动态平衡。这一特点极易造成社会运行的"名实分离"。在公设层面,人情是中国社会的底色。当它泛滥到制度无法抵制时,社会很难借助于制度本身的修复来加以遏制,通常只能发动周而复始的"运动",来维持其共存的动态关系。以上这些特征可以回到个案层面同其他以制度为底色的社会进行比较。另外,本文借此还对个案如何具有代表性以及如何上升为抽象的理论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 前提原理 名实分离 运动 代表性
原文传递
面子文化产生根源及社会功能 被引量:29
18
作者 姜彩芬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6-120,共5页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面子文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社会生活。面子文化的产生与儒家传统文化、耻感文化、社会取向的文化以及中国是人情社会有极大的关系。"面子"的符号象征功能、社会交换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面子文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社会生活。面子文化的产生与儒家传统文化、耻感文化、社会取向的文化以及中国是人情社会有极大的关系。"面子"的符号象征功能、社会交换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不仅调节了中国人的相互交往关系,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子 文化 人情 关系 交换
下载PDF
儒家的情感观念 被引量:31
19
作者 黄玉顺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3,共9页
在汉语中,"情"从一开始就兼有两层基本含义:情感(人情);情实(事情)。在中国观念史、儒学史上,当"情"浑然不分地兼指人情与事情并且"情"与"性"并无截然分别的时候,此"情"为本源之情,... 在汉语中,"情"从一开始就兼有两层基本含义:情感(人情);情实(事情)。在中国观念史、儒学史上,当"情"浑然不分地兼指人情与事情并且"情"与"性"并无截然分别的时候,此"情"为本源之情,这是原典儒学的观念,也是当代儒学正在复兴的观念;当"情"严格地分别各指情感与事情并且情感被置于"性→情"架构之中的时候,此"情"为形下之情,这是帝国时代儒家形而上学的观念。总之,在本源层级上,儒家的情感观念不是一个伦理概念,而是一个存在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人情 事情 情感 情实
原文传递
同异之间:礼与仪式 被引量:27
20
作者 彭牧 《民俗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5-14,共10页
Ritual是现代西方宗教研究的基本范畴,中译为仪式,与本土范畴"礼"形成有交叉又有区别的一对概念。把礼置于ritual和西方宗教学研究范式中,比较礼和ritual的同与异,可以从新的角度探讨中国宗教研究的基本出发点。Ritual作为表... Ritual是现代西方宗教研究的基本范畴,中译为仪式,与本土范畴"礼"形成有交叉又有区别的一对概念。把礼置于ritual和西方宗教学研究范式中,比较礼和ritual的同与异,可以从新的角度探讨中国宗教研究的基本出发点。Ritual作为表现信仰的象征性行为,其现代意义形成中摈弃了文本、情感和自我修行,而这正是礼的基本内涵与特点。儒家的礼作为从上古习俗中固定化、文本化的传统,始终与其根源之俗遥相呼应。在漫长的历史中,一方面是精英以礼化俗,另一方面是民间的俗不断改变礼。因此我们对中国宗教实践的考察必须反思西方宗教和仪式研究的范式局限,同时关注礼和俗这两个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不断互动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ritual) 文本 人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