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88
1
作者 张鼎华 叶章发 +1 位作者 范必有 危廷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建柏、柳杉和木荷人工林的抚育间伐对林分土壤肥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杉木、马尾松、建柏、柳杉、木荷间伐后降低了林分的郁闭度 ,改变了林内的生境条件 ,促进了林下乡土植被的生长和繁衍 ,林下植被覆盖度、植被生...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建柏、柳杉和木荷人工林的抚育间伐对林分土壤肥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杉木、马尾松、建柏、柳杉、木荷间伐后降低了林分的郁闭度 ,改变了林内的生境条件 ,促进了林下乡土植被的生长和繁衍 ,林下植被覆盖度、植被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间伐的强度越大 ,增加的幅度也越大 .与不间伐林分相比 ,各间伐林分两年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酶活性增强、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和速效养分提高 ,土壤肥力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间伐后林分土壤肥力得到提高的实质在于 :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提高诱发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数量的提高 ,并由此而增强了土壤的生物活性 ,加速了土壤养分的循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人工林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工植被与其水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被引量:147
2
作者 孙长忠 黄宝龙 +2 位作者 陈海滨 刘增文 温仲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14,共8页
以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为代表,就主要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影响现状及其原因,分别立地条件类型,进行了广泛调查与定点测定.结果表明,各种人工植被均有导致深层土壤干化的可能.干化层的出现,是人为高密度粗放经营,造成了水分长期亏损... 以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为代表,就主要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影响现状及其原因,分别立地条件类型,进行了广泛调查与定点测定.结果表明,各种人工植被均有导致深层土壤干化的可能.干化层的出现,是人为高密度粗放经营,造成了水分长期亏损的累积结果.它的存在已对林木的生长及林分的稳定构成了威胁.经对残塬沟壑区人工林地水分年际变化规律进行定位观测,以及对该区土壤、气候特点的分析,认为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该区森林植被难以发挥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人工林 土壤干化 涵养水源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层”问题初探 被引量:153
3
作者 侯庆春 韩蕊莲 韩仕锋 《中国水土保持》 1999年第5期11-14,共4页
“土壤干层”是黄土高原一种特殊的土壤水文现象。依据调查资料,分析了“土壤干层”特征、成因、危害和树草种特点,认为“土壤干层”不是黄土高原恢复植被的必然产物,但是“土壤干层”的不良影响是严重而持久的,应给予高度重视。现... “土壤干层”是黄土高原一种特殊的土壤水文现象。依据调查资料,分析了“土壤干层”特征、成因、危害和树草种特点,认为“土壤干层”不是黄土高原恢复植被的必然产物,但是“土壤干层”的不良影响是严重而持久的,应给予高度重视。现有人工植被虽然有“土壤干层”,但在保持水土、促进天然植被恢复和演替方面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人工植被 土壤干层 人工林 草地
下载PDF
中国人工林经营发展战略与对策:从追求木材产量的单一目标经营转向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和效益的多目标经营 被引量:176
4
作者 刘世荣 杨予静 王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共10页
人工林是全球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木材生产、环境改善、景观建设和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尽管我国人工林面积和蓄积不断增长,但是,人工林存在质量较差、结构不尽合理、生产力不高、生态功能较弱和生态稳定... 人工林是全球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木材生产、环境改善、景观建设和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尽管我国人工林面积和蓄积不断增长,但是,人工林存在质量较差、结构不尽合理、生产力不高、生态功能较弱和生态稳定性下降等问题。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难以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和新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多方面需求。面对未来人工林面积继续增加受到适宜发展空间的严重制约和气候变化带来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亟需改变和调整我国人工林经营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将从人工林面积扩张、蓄积增加转变为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如何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创建健康稳定、高生产力和高碳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既能提供高产优质木材,又能够发挥固碳减排、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多种生态功能,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的多种新需求和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新任务,亟需探索适合我国新时期人工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和多目标经营范式。在深入分析国际和我国人工林发展历程、变化趋势、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充分汲取和借鉴国际人工林经营的理念、经验和实践成果,并结合我国现阶段人工林发展实际情况,探索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质量与效益提升的发展思路和实践途径,从多层次、多尺度定位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人工林经营对策,倡导并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经营,实现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多目标权衡与协同,为我国人工林经营的战略转变和对策创新提供决策参考与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适应性经营 生态系统服务 多目标 景观管理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与坡位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149
5
作者 高雪松 邓良基 张世熔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6,60,79,共6页
以四川盆地西缘山地的典型坡面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部位条件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3个坡面地形部位(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 ,下坡位土壤物理结构性能较好,而人工林与坡耕地、荒草地相比较,人工林更... 以四川盆地西缘山地的典型坡面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部位条件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3个坡面地形部位(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 ,下坡位土壤物理结构性能较好,而人工林与坡耕地、荒草地相比较,人工林更能增强土壤的结构性。土壤养分分异特征表明,在不同利用类型条件下,土壤有机质、氮素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在人工林中含量最高,且与其他两种利用类型中的含量差异显著,有机质、碱解氮和CEC三者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坡面位置中,与上坡位,中坡位相比,下坡位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要高,其中CEC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CEC与土壤粘粒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坡位 特征分析 土地利用方式 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养分含量 分异特征 显著水平 含量差异 土壤有机质 CEC 人工林 四川盆地 结构性能 差异显著 土壤表层 土壤粘粒 共同作用 养分特征 碱解氮 分析表 正相关 坡面
下载PDF
杉木自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7
6
作者 林思祖 黄世国 +1 位作者 曹光球 黄志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61-664,共4页
对杉木自毒作用研究表明,杉木纯林中的土壤、枯落叶、半分解枯落叶和杉木鲜叶、枝条、树皮、树根的水浸液及其添加乙烯吡咯啉酮k30(PVP) 的溶液对杉木种子、空心菜种子和萝卜种子的萌发均有影响.所有水浸液均表现出高浓度下... 对杉木自毒作用研究表明,杉木纯林中的土壤、枯落叶、半分解枯落叶和杉木鲜叶、枝条、树皮、树根的水浸液及其添加乙烯吡咯啉酮k30(PVP) 的溶液对杉木种子、空心菜种子和萝卜种子的萌发均有影响.所有水浸液均表现出高浓度下抑制种子萌发,随着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弱、消失,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的规律;其中根和鲜叶水浸液抑制作用最强,但水浸液添加PVP 后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且在低浓度时表现出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自毒作用发芽试验 人工林 地力衰退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生产力 被引量:131
7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3 位作者 林鹏 黄荣珍 陈银秀 何宗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719-1730,共12页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布、季节动态与净生产力进行的为期3a(1999~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4.944t/hm2、3.198t/hm...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布、季节动态与净生产力进行的为期3a(1999~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4.944t/hm2、3.198t/hm2和1.485t/hm2,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3.563t/hm2、2.749t/hm2和1.287t/hm2;死细根生物量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41.9%、46.2%和46.4%;<0.5mm细根生物量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31.2%、29.4%和69.9%。3种林分活细根生物量和死细根生物量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但年份间差异则不显著(P>0.05);活细根生物量最大值均出现在3月份,最小值一般出现在5~7月份或11~翌年1月份间。0~10cm表土层格氏栲天然林活细根生物量高达295.65g/m2,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2.4倍和8.1倍;该层格氏栲天然林活细根生物量占全部活细根生物量的59.8%,均高于格氏栲人工林(39.07%)和杉木人工林(24.51%)。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解1a后的干重损失率分别为68.34%~80.13%、63.51%~77.95%和47.69%~60.78%;年均分解量分别为8.747、5.143和2.503t/hm2;死亡量分别为8.632、5.148和2.492t/hm2;年均净生产量分别为8.797、5.425和2.513t/hm2,年周转速率分别为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垂直分布 动态 生产力 周转 天然 人工林
下载PDF
华南典型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被引量:147
8
作者 薛立 何跃君 +2 位作者 屈明 吴敏 徐燕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5-421,共7页
对于华南地区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林、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林、湿地松(Pinuselliottii)林、马占相思(Acaciamangium)林和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林的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华南地区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林、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林、湿地松(Pinuselliottii)林、马占相思(Acaciamangium)林和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林的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的凋落物的干重(6 .5×10 3 kg·hm-2 )最大,其次是马尾松林和马占相思林(5 .5×10 3 kg·hm-2 ) ,而湿地松林(4.1×10 3 kg·hm-2 )和尾叶桉林较小(4.0×10 3 kg·hm-2 )。凋落物持水量呈现杉木林>马占相思林>尾叶桉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各林分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为杉木林17.9×10 3 kg·hm-2 ,马占相思林14 .8×10 3 kg·hm-2 ,尾叶桉林14 .0×10 3 kg·hm-2 ,马尾松林10 .6×10 3 kg·hm-2 ,湿地松林9.8×10 3 kg·hm-2 。尾叶桉林、杉木林、马占相思林、湿地松林和马尾松林的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分别为35 1%、2 74 %、2 6 9%、2 35 %和191%。凋落物持水量和凋落物持水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按照对数方程增加。5种林分中尾叶桉林的凋落物吸水速率在各浸泡时间后居首位,杉木林和马占相思林中等,湿地松林较小,而马尾松林最小,各林分的凋落物的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长按方程Y =a +b·t-1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凋落物 华南地区 储量 持水量 持水率 吸水速率
下载PDF
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36
9
作者 何艺玲 傅懋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7-733,共7页
本文从林下植被的演替时序及其与干扰的关系、林下植被与上层林木的关系及林下植被作用研究等3个重要侧面,系统总结了近20年来林下植被的研究现状与热点问题。在没有外界因子干扰的情况下,林下植被的演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林分的发育... 本文从林下植被的演替时序及其与干扰的关系、林下植被与上层林木的关系及林下植被作用研究等3个重要侧面,系统总结了近20年来林下植被的研究现状与热点问题。在没有外界因子干扰的情况下,林下植被的演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林分的发育同时进行,总体上呈现出发育—萎缩—发育的阶段。当受到外界的干扰后,林下植被的特征会发生改变,表现在生物量、数量、高度、盖度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的幅度与干扰的类型和强度有密切相关;林下植被对上木的影响分为促进和竞争两个方面;目前对于林下植被的指示作用、地力维持与改良有着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对其水文效益、增加物种多样性与效益评价的研究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植被 人工林 植被演替 作用 土层
下载PDF
用迈阿密模型测算我国生物生产量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117
10
作者 陈国南 《自然资源学报》 1987年第3期270-278,共9页
生物生产量的研究是六十年代以来兴起的一个崭新领域,它以有机物的重量或能量为指标,研究各种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数量及其固定、消耗、分配、积累与转化的特点,并探讨其与生态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制定生物生产力的数学模型,为合理保... 生物生产量的研究是六十年代以来兴起的一个崭新领域,它以有机物的重量或能量为指标,研究各种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数量及其固定、消耗、分配、积累与转化的特点,并探讨其与生态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制定生物生产力的数学模型,为合理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创造稳产高产的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生物生产量的研究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但成为当代生物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亦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生产量 迈阿密模型 生物生产力 生态系统 等值线图 第一性生产力 人工杉木 人工林 北京山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晋西北黄土区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17
11
作者 王孟本 李洪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8-184,共7页
本文根据1988-1990年的定位观测资料,对晋西北黄土丘陵区的河北杨林、刺槐林和柠条灌木林的土壤水分动态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依次就水分分布分层、水分剖面特征、水分季节动态、水分循环模式与水分循环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根据1988-1990年的定位观测资料,对晋西北黄土丘陵区的河北杨林、刺槐林和柠条灌木林的土壤水分动态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依次就水分分布分层、水分剖面特征、水分季节动态、水分循环模式与水分循环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采用的新的分析途径和方法将有助于时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生态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水分动态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不同年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131
12
作者 项文化 田大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95,共7页
对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人工林内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针叶的养分含量最高 ,树干材的养分含量最低 ,凋落物的养分含量与树枝或树皮的养分... 对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人工林内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针叶的养分含量最高 ,树干材的养分含量最低 ,凋落物的养分含量与树枝或树皮的养分含量接近 ,土壤中K、Mg元素丰富 ,N、P、Ca 3种元素亏缺。树叶、树枝、树皮和树根中各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K >N >Ca>Mg >P ,树干材中则是Ca>K >N >Mg >P ,5种元素含量随马尾松林分年龄的增加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5种元素贮存总量为 46 0 .19~ 195 0 .32kg·hm-2 ,随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树干的养分分配比随林分年龄增加呈抛物线状 ,在不同时期森林采伐利用木材所带走养分的损失量大不相同 ,应选择合理的采伐时间尽量减少森林采伐对林分的养分循环和林地的生产力造成不良影响。年积累量为 49.35~ 5 7.5 3kg·hm-2·a-1,随林分年龄增加呈减少的趋势。吸收量为 137.6 3~ 388.19kg·hm-2 ·a-1,归还量为 84.99~ 338.84kg·hm-2 ·a-1。不同年龄阶段马尾松林的养分利用系数为 0 .0 7~ 0 .34 ,循环系数为 0 .6 0~ 0 .83,周转期为 3.35~ 2 2 .6。马尾松随年龄增加 ,早期自身养分利用率低 ,但其归还速率快 ,周转期短 ,有利于林地生产力维持 ,林分到达成熟期养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阶段 马尾松 人工林 养分循环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养分归还及凋落叶分解(英文) 被引量:119
13
作者 杨玉盛 林鹏 +4 位作者 郭剑芬 林瑞余 陈光水 何宗明 谢锦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78-1289,共12页
通过对中亚热带格氏栲天然林 ( natural forest of Castanopsiskawakamii,约 1 5 0年生 )、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 ( monoculture plantations of C.kawakamii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33年生 )凋落物数量与季节动态、养分归还及凋落... 通过对中亚热带格氏栲天然林 ( natural forest of Castanopsiskawakamii,约 1 5 0年生 )、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 ( monoculture plantations of C.kawakamii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33年生 )凋落物数量与季节动态、养分归还及凋落叶分解与其质量的关系为期 3a的研究表明 ,林分年均凋落量及叶所占比例分别为 :格氏栲天然林 1 1 .0 1 t/hm2 ,5 9.70 t/hm2 ;格氏栲人工林 9.5 4 % ,71 .98% ;杉木人工林 5 .47t/hm2 ,5 8.2 9%。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凋落量每年只出现 1次峰值 ( 4月份 ) ,而杉木林的则出现 3次 ( 4或5月份、8月份和 1 1月份 )。除杉木林的 Ca和格氏栲人工林的 Mg年归还量最大外 ,N、P、K及养分总归还量均以格氏栲天然林的为最大 ,杉木人工林的最小。分解 1 a后格氏栲天然林中格氏栲叶的干重损失最大( 98.1 6% ) ,杉木叶的最小 ( 60 .78% )。C/N及木质素 /N比值与凋落叶分解速率呈显著负相关 ,而 N、水溶性化合物初始浓度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针叶树人工林相比 ,天然林的凋落物数量大、养分归还量高、分解快 ,具有良好自我培肥地力的能力。因此 ,保护和扩大常绿阔叶林资源已成为南方林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养分归还 凋落叶分解 格氏栲 杉木 天然 人工林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森林演替过程中的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136
14
作者 魏强 凌雷 +4 位作者 柴春山 张广忠 闫沛斌 陶继新 薛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700-4713,共14页
在森林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由于森林类型及其所处立地环境不同,森林与土壤相互作用过程具有复杂性。以甘肃兴隆山6种森林类型(青杄林、青杄-白桦林、山杨-白桦林、灌丛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0—60 cm土壤层为研究对象,探讨森林恢复演替... 在森林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由于森林类型及其所处立地环境不同,森林与土壤相互作用过程具有复杂性。以甘肃兴隆山6种森林类型(青杄林、青杄-白桦林、山杨-白桦林、灌丛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0—60 cm土壤层为研究对象,探讨森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旨在为该区域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土壤剖面上,兴隆山森林土壤容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pH值差异不显著,无明显变化规律;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速效K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小,表聚效应明显;全P差异不显著,呈"圆柱体"分布模式;2)在森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天然林容重、孔隙度、持水能力、渗透性明显好于人工林,随森林正向演替的进行,天然林容重不断减少,孔隙度明显改善,通透性能不断增强,而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出现明显退化现象;天然林pH值在演替方向上并未表现出酸化现象;天然林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和速效K变化规律不明显,但总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小;3)有机质与全N、水解N、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全N与水解N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养分循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特性 天然 人工林 演替 兴隆山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地力和养分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3
15
作者 俞新妥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64-276,共13页
概述了近十年来我国杉木人工林有关地力和生产力下降问题的报导;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积累、分配和循环,以及林下植被对地力的影响,从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栽培措施等角度讨论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克服的途径。
关键词 杉木 地力 养分循环 人工林 研究
下载PDF
人工林经营与全球变化减缓 被引量:116
16
作者 冯瑞芳 杨万勤 张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870-3877,共8页
以全球变暖和大气CO2浓度增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森林,特别是森林土壤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碳源、汇、库的角色,但其受到... 以全球变暖和大气CO2浓度增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森林,特别是森林土壤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碳源、汇、库的角色,但其受到气候、森林类型和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调控。人工林的碳汇作用被认为是减缓全球变化的一种可能机制和最有希望的选择而成为全球变化减缓研究的核心内容。人工林土壤的碳汇功能受到经营水平的调控,同时还受到全球变暖的反馈作用。因此,人工林土壤碳汇形成机制及调控技术、基于增强土壤碳汇功能增强的人工林经营与管理技术、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以及人工林碳汇与碳贸易等是未来全球变化和林业生态工程研究的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全球变化减缓 碳汇/源
下载PDF
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与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6
17
作者 陈立新 陈祥伟 段文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81-586,共6页
以东北东部山区帽儿山实验林场落叶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从林地凋落量、林地凋落物归还量、凋落物层现存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等方面,研究了经抚育间伐后不同年龄阶段同一落叶松林分土壤肥力的变化以及间伐与未间伐林分土壤理化... 以东北东部山区帽儿山实验林场落叶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从林地凋落量、林地凋落物归还量、凋落物层现存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等方面,研究了经抚育间伐后不同年龄阶段同一落叶松林分土壤肥力的变化以及间伐与未间伐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凋落量和以凋落物形式归还于林地的营养元素呈现出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总趋势.经抚育间伐后,由于阔叶树种的引入使凋落物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凋落物层的分解率逐步提高,加速了凋落物中营养物质的释放和归还,减缓了凋落物积累与分解的矛盾,提高了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肥力.15年间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2O5平均值分别增长了352.00%、225.53%和34.96%.间伐后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人工林 凋落物 养分归还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发育林下植被是恢复杉木人工林地力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03
18
作者 杨承栋 焦如珍 +2 位作者 屠星南 陈仲庐 熊有强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5-283,共9页
论述我国中亚热带杉木盛产区,通过间伐发育林下植被,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森林土壤生物活性,从而为通过合理的森林经营、发育林下植物群落,维护和提高森林土壤肥力,改良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和途径。
关键词 下植被 地力衰退 杉木 人工林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工林对区域深层土壤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03
19
作者 穆兴民 徐学选 +2 位作者 王文龙 温仲明 杜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0-217,共8页
通过对典型黄土区 1 0m土层土壤水分的分析表明 :黄土高原土壤深层具有丰富的土壤水资源 ,3~ 1 0m土层内土壤水资源从南部的 1 0 86.8mm逐渐降低到北部的 5 2 4.1mm ,各地土壤水资源量约相当于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 2倍。在 1 0m土壤... 通过对典型黄土区 1 0m土层土壤水分的分析表明 :黄土高原土壤深层具有丰富的土壤水资源 ,3~ 1 0m土层内土壤水资源从南部的 1 0 86.8mm逐渐降低到北部的 5 2 4.1mm ,各地土壤水资源量约相当于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 2倍。在 1 0m土壤水分剖面内 ,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土壤含水量具有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以荒坡地或低产农田为对照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黄土高原目前主要的造林树种可利用 9~ 1 0m以下土层的土壤水资源。在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背景下 ,人工林植被的耗水主要使黄土区中北部地区 3~ 8m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到长期接近或低于凋萎湿度 ,形成难以恢复的深厚土壤干层。人工林大量耗水形成的难以恢复的土壤干层是黄土高原特殊的生态水文现象 ,是目前区域人工植被生态系统不稳定性的体现。同时表明 ,黄土高原营造的人工林尚不能达到涵养水源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人工林 水环境 深层土壤水分 区域土壤
下载PDF
林分直径结构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1
20
作者 惠刚盈 盛炜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验证提出了一种新的林分直径分布预测方法L-PRM。其基本思想是:将林分中大小不同的林木分布规律视为生物种群的分布问题,用著名的种群动态模型──Lo-gistic方程来表示林分直径分布;采用两点回收、...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验证提出了一种新的林分直径分布预测方法L-PRM。其基本思想是:将林分中大小不同的林木分布规律视为生物种群的分布问题,用著名的种群动态模型──Lo-gistic方程来表示林分直径分布;采用两点回收、差分还原的途径实现林分结构的预测。L-PRM在杉木人工林中得以验证,其预估林分直径分布的合格率达8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直径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