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后的“青天”?——清代京控制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43-52,共10页
许多研究者把当代中国的上访认为是古代直诉制度在当今的复活和延续。由秦至清,古代中国创造出一套高度发达和精巧的权利救济制度,其中清代的京控(至京城控告)是其发展的最高峰。文章采用历史考证和比较研究方法,依次对京控的概念、京... 许多研究者把当代中国的上访认为是古代直诉制度在当今的复活和延续。由秦至清,古代中国创造出一套高度发达和精巧的权利救济制度,其中清代的京控(至京城控告)是其发展的最高峰。文章采用历史考证和比较研究方法,依次对京控的概念、京控案件审判方式之变迁以及京控在清末法律改革中的命运等方面予以探讨,并通过京控与民初大理院审判的比较,力图从现代法的角度勾勒这一传统社会独具特色的司法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审局 大理院
下载PDF
清代京控中当事人的诉讼策略和官方的结案技术——以光绪朝为例的一个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震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在清代诉讼中,当事人常以胜诉为目的,用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案件的处理。在总结京控中当事人常用的冤的形象塑造、诬告、越诉、缠讼及过激行为等五种诉讼策略的基础上,发现受传统和谐司法观念以及司法制度的影响,清代裁判并不如现代... 在清代诉讼中,当事人常以胜诉为目的,用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案件的处理。在总结京控中当事人常用的冤的形象塑造、诬告、越诉、缠讼及过激行为等五种诉讼策略的基础上,发现受传统和谐司法观念以及司法制度的影响,清代裁判并不如现代确定案情,依法定罪那样,而是采取实用主义的司法态度,以纠纷解决为案件处理目的。延至当今,诉讼策略及纠纷解决型的司法模式仍然对当代中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策略 结案技术 纠纷解决模式
原文传递
清代的上控、直诉与京控 被引量:9
3
作者 柏桦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5-72,共8页
清代文献没有直诉之名,多见的是叩阍、京控、上控。当代的研究并没有加以细致分析,甚至讲:"叩阍,又称京控,俗称告御状"。不但将京控纳入直诉来论述,而且不加区别,其误解是明显的。因为《清史稿·刑法志三》将京控与叩阍... 清代文献没有直诉之名,多见的是叩阍、京控、上控。当代的研究并没有加以细致分析,甚至讲:"叩阍,又称京控,俗称告御状"。不但将京控纳入直诉来论述,而且不加区别,其误解是明显的。因为《清史稿·刑法志三》将京控与叩阍分别定义,而且京控与叩阍的审理程序也不相同,本文就这个问题,从审理程序及量刑定罪方面展开论述,并且通过叩阍、京控、上控案件的审理过程,分析其中的不同,以期在更正前讹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京控与叩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叩阍 越诉
下载PDF
我国古代申诉制度之演进及现代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胡铭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88-94,共7页
申诉制度是中华法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制度。中国传统的申诉制度源于西周,终结于清代的京控,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具有三种基本表现形式。这些制度对中国现代的申诉、上访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传统中国 申诉制度 现代
下载PDF
清代刑部对顶凶问题的治理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明 张如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6,共8页
在命案逐级审转的时限压力和各层级间纠错成本的作用下,特别是掌握着地方“隐权力”的吏役的推助,清代地方顶凶生成,并能经逐级复核无异,进而递至中央。在京控揭发顶凶情弊之外,刑部通过对地方具题的案件文本进行“书面审”,常能发现纰... 在命案逐级审转的时限压力和各层级间纠错成本的作用下,特别是掌握着地方“隐权力”的吏役的推助,清代地方顶凶生成,并能经逐级复核无异,进而递至中央。在京控揭发顶凶情弊之外,刑部通过对地方具题的案件文本进行“书面审”,常能发现纰漏以查错纠弊。为治理地方顶凶问题,刑部不仅通过持续的立法工作、修订例文以因应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为治理顶凶提供法律依据,还派出官员具体审办地方顶凶疑难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凶 刑部 审转 复审
下载PDF
道光朝赖懋端京控图赖案中的司法裁判
6
作者 杨扬 《历史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5,共9页
清代人命案件审断过程中诉讼策略的运用、案情事实的构建以及验尸意见的专门知识对司法官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产生影响,是研究清代司法运作实态的重要内容。清代图赖现象不仅以社会风俗的形态存在,民众更是将其作为诉讼策略不断利用,... 清代人命案件审断过程中诉讼策略的运用、案情事实的构建以及验尸意见的专门知识对司法官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产生影响,是研究清代司法运作实态的重要内容。清代图赖现象不仅以社会风俗的形态存在,民众更是将其作为诉讼策略不断利用,从而实现诉讼意图。道光朝对京控图赖问题的讨论,是因应清中后期社会转型的现实需求。本文以发生在江西的一起京控图赖案为例,通过剖析案件的发生背景、纠纷缘起、鉴定意见对司法裁判的影响以及诉讼话语的功能,试图呈现清代人命图赖案件在裁判过程中事实认定的复杂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赖 司法裁判 事实认定 诉讼策略
原文传递
清代河南京控吏役案件探析
7
作者 吕宽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8-64,共7页
清代河南京控案件中有不少涉及地方书吏和衙役的,皇帝严令河南巡抚查明事实真相,依法断拟。河南官员审理时发现,这些告状都有许多不实之词。为了自身利益,河南地方官员遵照程序、运用司法技术将不少案件审断为诬告。这样做的根本原因,... 清代河南京控案件中有不少涉及地方书吏和衙役的,皇帝严令河南巡抚查明事实真相,依法断拟。河南官员审理时发现,这些告状都有许多不实之词。为了自身利益,河南地方官员遵照程序、运用司法技术将不少案件审断为诬告。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官员与中央和皇帝的博弈,二者在京控类案件上,司法诉求存在本质差异,河南省级官员在乎的是自身政治利益,而清廷最高统治者关注的是法律公正。二者最终博弈的结果是妥协:河南省级官员保障了自身利益,清廷最高统治者得到司法诉讼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地方司法 博弈
下载PDF
密奏与京控:嘉庆帝的“言路”及其疏通努力 被引量:3
8
作者 崔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2-123,共12页
由于将乾隆末年以来政治衰退的关键原因归结为和珅擅权导致的上下"壅弊",嘉庆帝亲政后立即将"去壅弊"树为最为重要的一项帝王"治道",认为只有实现"下情无不上达",方能顺利施行"新政"... 由于将乾隆末年以来政治衰退的关键原因归结为和珅擅权导致的上下"壅弊",嘉庆帝亲政后立即将"去壅弊"树为最为重要的一项帝王"治道",认为只有实现"下情无不上达",方能顺利施行"新政"中的各项"治术"。为此,嘉庆帝倡导"广开言路",先是鼓励官员积极上奏言事并扩大奏事官员的范围,继而下令受理所有士民的京控呈词,从而形成两条分别以官、民为载体的"言路",并在随后的实践过程中采取多种举措以维护两条"言路"传递"下情"的能力。嘉庆帝对官员密奏的鼓励和彻底放开京控不仅一度改变了官场气象,而且士民因遭受冤屈而产生的压抑和愤怒亦得到了释放的机会。嘉庆帝的"去壅弊"努力使他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到了吏治民情的真实信息,并为其展开相应的整顿奠定了基础。虽然最终无力挽回颓势,嘉庆帝的积极行动却多少延缓了"国家的崩溃",从而对清帝国的历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庆帝 “广开言路” 密奏
下载PDF
被掩盖的声音——从一件疯病京控案探讨清代司法档案的制作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典蓉 《北大法律评论》 CSSCI 2009年第1期45-67,共23页
清朝虽然提供给社会一条申诉冤屈的合法渠道——京控,但是京控案件从呈诉到审理的真实度,并没有因中央的介入而得到升华。原告会在呈词里运用策略,力求诉讼被中央受理。而从州县到省府,地方官员掌有对司法文书的书写权力,他们也会使用... 清朝虽然提供给社会一条申诉冤屈的合法渠道——京控,但是京控案件从呈诉到审理的真实度,并没有因中央的介入而得到升华。原告会在呈词里运用策略,力求诉讼被中央受理。而从州县到省府,地方官员掌有对司法文书的书写权力,他们也会使用各种策略来平息诸多的呈控事件。本文通过对一份京控文卷的解析,探讨清代官方与民间在司法文书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这些问题对清代司法档案造成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病 臬司档案 司法
原文传递
虚实曲直之间:再观清代的“京控多诬”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宇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清朝为免百姓有冤难伸,设置京控制度,准许冤抑者赴京师都察院、通政司或步军统领衙门呈诉。乾隆朝以前京控管控较严,清仁宗为疏通言路、革新政治而放松百姓京控之限。由此,京控数量剧增,诬告比例也随之上升,官员为求自保而有意调和曲直... 清朝为免百姓有冤难伸,设置京控制度,准许冤抑者赴京师都察院、通政司或步军统领衙门呈诉。乾隆朝以前京控管控较严,清仁宗为疏通言路、革新政治而放松百姓京控之限。由此,京控数量剧增,诬告比例也随之上升,官员为求自保而有意调和曲直,将京控多以诬告结案,建构并强化了民众“京控多诬”的形象。在这一认识与利益分歧下,京控逐渐流于形式,不仅没能达到为民申冤的目的,也未能实现清仁宗疏通言路的初衷,反而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京控多诬”的构建,亦反映了嘉道以后国家政治和政策的革新在推行过程中被官僚体制下的因循颓废而消磨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河南 生监 诬告
下载PDF
从叶墉包讼案看讼师的活动方式及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乾 《北大法律评论》 CSSCI 2009年第1期6-24,共19页
道光时期,由于控告官吏勒折浮收等不法行为的京控案被作为"咨交之案"处理,因而地方官事实上成为最后的裁决者,这就使得事关民众根本利益的控告难以得到公正审理,当原告大多成为被惩治的对象,法律的天平更多向权力一方倾斜时,... 道光时期,由于控告官吏勒折浮收等不法行为的京控案被作为"咨交之案"处理,因而地方官事实上成为最后的裁决者,这就使得事关民众根本利益的控告难以得到公正审理,当原告大多成为被惩治的对象,法律的天平更多向权力一方倾斜时,累积的官民二元社会问题也就有了全面撕裂之虞。本案的主角叶墉从告发书吏开始,走向开设客店,雇请讼师,包揽南汇县京控,并隐然建立从案源、作词,到伴护、投递全过程,覆盖省城至京城间的讼师活动网络。而作为劣迹累累、无数次京控中被告的南汇县漕书朱超宗,尽管短时间受到惩罚,但旋即回复原职(役),继续鱼肉民众。而叶墉的后继者们,仍然在一开始就知道结局的京师之路奔走,毕竟,到皇帝那里评理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咨案 叶墉 讼师 朱超宗
原文传递
清代乾隆朝河南京控案中的权力博弈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志祥 杨松涛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3期106-114,共9页
京控是清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制度设计,在为基层百姓伸冤的同时,更是皇权用来监控地方官员的独特工具。然而,制度设计的理想效果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往往并不尽如人意。通过重点剖析清代法制定型阶段而又在盛世光环下危机重重的乾隆... 京控是清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制度设计,在为基层百姓伸冤的同时,更是皇权用来监控地方官员的独特工具。然而,制度设计的理想效果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往往并不尽如人意。通过重点剖析清代法制定型阶段而又在盛世光环下危机重重的乾隆朝四件具有典型性的河南京控案件,发现这一过程蕴含着皇权、地方官员和基层民众等三方力量的权力博弈:赴京告状的基层民众往往千方百计夸大冤情,也希望借此对地方官员施加压力;在中央将案件发回河南地方重审之后,经过河南巡抚等地方官员的合力重新制作,先前原告的所谓"冤情"完成了向"诬告"的转变;虽然皇权位尊于上,但受制于获取信息手段的局限性以及搜集人证的复杂性,它最后往往也需要接受地方巡抚对案件作出的定性。地方官员通过对信息的筛选和更改,一次又一次使自己度过朝廷监控的困境。就此而论,京控制度的国家治理功能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下并不理想,某种程度上具有符号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皇权 河南巡抚
下载PDF
清代钦差大臣之司法权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颖 马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6,共6页
清代钦差大臣司法权主要体现在审理地方官员违法犯罪案件和京控案件两个方面,由于钦差大臣具有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其司法权的行使对清代地方官员行政失职和腐败案件的发现与彻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也对地方司法审判起到了重要的监督... 清代钦差大臣司法权主要体现在审理地方官员违法犯罪案件和京控案件两个方面,由于钦差大臣具有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其司法权的行使对清代地方官员行政失职和腐败案件的发现与彻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也对地方司法审判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但由于钦差大臣本身也是官僚群体中不可分割的一员,其司法权的行使不可避免的受到各方因素的掣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司法功能的正常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差大臣 司法权 官员犯罪
下载PDF
晚清妇女京控案探析:以台湾林戴氏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正刚 杨彦立 《暨南史学》 CSSCI 2013年第1期317-336,共20页
晚清台湾林戴氏因儿子林文明在彰化县衙内被杀,她为了伸冤,亲自渡海到福州坐镇,四次遣抱入京叩阍,案件长达13年之久,直到林戴氏老死福州,也未能翻案。由于林戴氏京控中牵累众多的地方官员,尽管皇帝屡次下旨要求福建官府重审,但均被地方... 晚清台湾林戴氏因儿子林文明在彰化县衙内被杀,她为了伸冤,亲自渡海到福州坐镇,四次遣抱入京叩阍,案件长达13年之久,直到林戴氏老死福州,也未能翻案。由于林戴氏京控中牵累众多的地方官员,尽管皇帝屡次下旨要求福建官府重审,但均被地方官府搪塞敷衍了事。晚清新式媒体《申报》对此有追踪报道,林戴氏京控案除了揭示林家和台湾地方民众及官府结怨外,还说明地方官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巧妙地与朝廷周旋。而案情的话语权完全由地方官府掌握,他们的资讯又直接影响到朝廷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林戴氏 台湾
原文传递
清代的叩阍与京控 被引量:1
15
作者 柏桦 吴爱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1-157,共7页
许多论著在叙述清代直诉制度时,往往以"叩阍,又称京控,俗称告御状"来表述,显然没有明白清代的诉讼程序,其误解也是明显的。《清史稿·刑法志三》将京控与叩阍分别定义,而且京控与叩阍的审理程序也不相同。京控是律例规定... 许多论著在叙述清代直诉制度时,往往以"叩阍,又称京控,俗称告御状"来表述,显然没有明白清代的诉讼程序,其误解也是明显的。《清史稿·刑法志三》将京控与叩阍分别定义,而且京控与叩阍的审理程序也不相同。京控是律例规定的上诉程序,叩阍则是特别直诉程序,二者本质不同,审理程序及量刑定罪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叩阍 直诉 上诉 越诉
下载PDF
清代民事上控制度述论
16
作者 李艳君 《保定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4-67,共4页
对于民事案件的上控,清代有着严格的制度。上控既要符合大清法律的规定,又要符合各地"状式条例"的要求。在审理上,上控案件既有和息结案,也有审理结案。而上述内容又决定了清代民事上控制度的特点。
关键词 民事案件
下载PDF
从几起京控案看林则徐的为政风格
17
作者 王日根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2期67-75,共9页
林则徐任职期间,处理了若干京控案件,体现出其为政风格的基本方面,即秉持勤政为民之心,务求及时办案;注重调查研究,力求把握事实真相,给予合理又合情的解决;对好讼、不法监生严加惩处,力求端正斯文;坚决铲除民间敲诈勒索之恶习,以求端... 林则徐任职期间,处理了若干京控案件,体现出其为政风格的基本方面,即秉持勤政为民之心,务求及时办案;注重调查研究,力求把握事实真相,给予合理又合情的解决;对好讼、不法监生严加惩处,力求端正斯文;坚决铲除民间敲诈勒索之恶习,以求端正世风;清除蠹吏稳妥坚决,旨在澄清吏治。由此可见林则徐“苟为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宽广胸怀和勤政廉政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为政风格
下载PDF
嘉庆朝广开言路政策分析
18
作者 常冰霞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790-793,共4页
分析了嘉庆帝在处置和珅后便开启广开言路这一政治信息渠道的举措,认为其作用在于不仅借此了解帝国动态,而且据此对日渐颓败的官场进行调控,以期达到"肃清庶政、整饬官方"之目的。不过,其间的妄言渎奏始终令嘉庆心存不满,却... 分析了嘉庆帝在处置和珅后便开启广开言路这一政治信息渠道的举措,认为其作用在于不仅借此了解帝国动态,而且据此对日渐颓败的官场进行调控,以期达到"肃清庶政、整饬官方"之目的。不过,其间的妄言渎奏始终令嘉庆心存不满,却又出于下情上达的目的而予以容忍。所以,当京控案件能更好地提供帝国信息时,皇帝便对之前采取的广开言路采取了限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开言路 整饬吏治 嘉庆
下载PDF
昂贵的京控——嘉庆朝徐姓自戕案分析
19
作者 石怡 罗冬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2-180,共9页
清代日益分化与竞讼的地方社会增加了司法需求,而开放的京控,尤其是嘉庆帝的改革,冀望为民众申冤,同时整饬吏治,适应了这种需求,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清代京控及司法制度与行政体制同轨,为一金字塔构造,优质司法资源集中于顶部... 清代日益分化与竞讼的地方社会增加了司法需求,而开放的京控,尤其是嘉庆帝的改革,冀望为民众申冤,同时整饬吏治,适应了这种需求,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清代京控及司法制度与行政体制同轨,为一金字塔构造,优质司法资源集中于顶部,改革仅强化了顶部纵向司法监控压力,地方贫弱的司法资源和能力并未增强。就嘉庆末徐姓京控案看,县级主审司法能力贫弱,院司道府复审多处违法,虽然原告自戕京控,促动清廷纠正了错案,但其成本极其昂贵,京控呈现出司法效力与效率的背离。这种背离一旦达到临界点,不仅有损地方政府威信,即使朝廷权威也一并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徐姓自戕案 司法效力与效率
下载PDF
编户下的回民:以清朝杜文秀京控案为例
20
作者 李典蓉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53,共15页
杜文秀京控为清朝影响最大的回民京控案件。道光年间,云南保山县回汉械斗,地方官员互相回护并偏袒汉民,效法一般民人京控成了最后自救的方式。云贵总督林则徐“不问回汉,止分良莠”的公平处置,使回民的委屈暂时得到伸张。然而一指之痈... 杜文秀京控为清朝影响最大的回民京控案件。道光年间,云南保山县回汉械斗,地方官员互相回护并偏袒汉民,效法一般民人京控成了最后自救的方式。云贵总督林则徐“不问回汉,止分良莠”的公平处置,使回民的委屈暂时得到伸张。然而一指之痈实为全身病,该案披露了清朝边区地方州县吏治的弊病,及隐藏于社会底层的族群歧视与偏见。本文扬弃所谓“民族压迫”的史观,藉助台北故宫典藏之军机处档与文献梳理案件始末,探讨清朝边区地方的社会、民族与法制问题,希冀能对前人研究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回民 杜文秀 林则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