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什么经济放缓就业不降反升?--引入“产业-就业结构”视角的联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静文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41,共16页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形势稳中有进。利用1978~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组,引入中介效应和渠道机制检验的实证分析,对中国经济、"产业—就业结构"与就业之间的联动机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经济与就业的变动态...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形势稳中有进。利用1978~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组,引入中介效应和渠道机制检验的实证分析,对中国经济、"产业—就业结构"与就业之间的联动机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经济与就业的变动态势给予解答。研究发现:"产业—就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和就业之间的中介变量和主要作用渠道,可以调节经济对就业产生的影响;而产业结构仅是影响就业的因素之一,并不是经济和就业之间的中介变量。近几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总量依旧较大,对就业仍有拉动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同时改善支持和加大了这种拉动,而这仅靠产业结构的变动还远远不够。同时,积极的就业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也是就业形势良好的推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总量 就业形势 产业就业结构 中介效应 渠道机制
下载PDF
“双高”建设背景下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耦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何景师 徐兰 《机械职业教育》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基于广东省三次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就业结构特点,量化分析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的耦合度。研究认为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的耦合度比全省开设专业更高,指出面向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和... 基于广东省三次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就业结构特点,量化分析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的耦合度。研究认为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的耦合度比全省开设专业更高,指出面向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信息服务、金融等行业的专业群与产业、就业结构的耦合度有待提高,提出建立专业动态预警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特色发展、推动专业内涵升级、重构专业群岗位能力体系和课程体系链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高水平专业群 产业就业结构 耦合 专业设置
下载PDF
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变迁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明 《西北人口》 CSSCI 2010年第4期22-26,共5页
国内外关于产业就业结构的变迁已有诸多论述。本文运用往年统计数据,对产业就业结构的存量、增量进行分析,研究了三大产业的就业弹性和产业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发现第一产业存在着大量的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三产业有能力吸纳更多... 国内外关于产业就业结构的变迁已有诸多论述。本文运用往年统计数据,对产业就业结构的存量、增量进行分析,研究了三大产业的就业弹性和产业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发现第一产业存在着大量的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三产业有能力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由于第三产业的部分行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壁垒较高,加剧了我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基于此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明确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方向以调整产业-就业结构,促进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就业结构 就业弹性 结构偏离度 人力资本
下载PDF
新时期传统经济特区生产服务业协调发展与产业升级研究——基于深圳市产业—就业结构的实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向阳 郭志仪 《西北人口》 CSSCI 2014年第5期40-44,共5页
经济特区在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时期传统经济特区外向型发展模式面临巨大压力。生产服务业有着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能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外向型发展模式为代表... 经济特区在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时期传统经济特区外向型发展模式面临巨大压力。生产服务业有着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能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外向型发展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经济特区深圳为例,实证分析了生产服务业产业—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发现深圳生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是劳动力转入产业,各细分产业有较大差异,但对劳动力转入有一定要求,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生产服务业产业—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特区 生产服务业 产业就业结构 产业升级
下载PDF
人口结构转变、产业及就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劳动力供求关系分析 被引量:49
5
作者 王欢 黄健元 王薇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10,共10页
本文基于联合国对中国人口预测的调整结果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数据,对劳动参与率、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就业弹性等关键因素在2030年前的变动趋势做出了相关假设,并结合人口结构转变、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情况对我国劳动力供... 本文基于联合国对中国人口预测的调整结果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数据,对劳动参与率、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就业弹性等关键因素在2030年前的变动趋势做出了相关假设,并结合人口结构转变、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情况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表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历史拐点的到来决定了我国劳动力供给持续减少趋势的必然性,而低年龄别劳动参与率的大幅下降和人口结构转变对总体劳动参与率抑制作用的加速共同决定了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的终结;从长期趋势来看,在产业与就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二、三产业保持着相对充足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而第一产业对劳动力则具有挤出效应;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将在"十三五"末期面临劳动力供求关系的逆转,现阶段已经出现的就业结构性问题若不得到有效解决,则届时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人口结构转变 产业就业结构调整
下载PDF
数字经济缩小了行业工资差距吗——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差的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晶 金波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89,共10页
厘清数字经济优化我国产业-就业结构,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处理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的研究,将数字经济、产业-就业结构、行业工资差距纳入同一个框架,从产业-就业结构偏差... 厘清数字经济优化我国产业-就业结构,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处理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的研究,将数字经济、产业-就业结构、行业工资差距纳入同一个框架,从产业-就业结构偏差的视角切入,对数字经济与行业工资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制以及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行业工资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通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纠正产业-就业结构偏差而缩小行业工资差距。同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直接证实了数字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同时缩小本地及其邻近城市的行业工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行业工资差距 产业-就业结构偏差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中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晏月平 王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1970~2017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从120美元跨越到8790美元。在此过程中,三次产业结构经过系统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由"二、一、三"向"三、二、一"结构的转变,伴随着庞大就业人口转移,就业基本稳定在"三、一、二&... 1970~2017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从120美元跨越到8790美元。在此过程中,三次产业结构经过系统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由"二、一、三"向"三、二、一"结构的转变,伴随着庞大就业人口转移,就业基本稳定在"三、一、二"结构。可见中国就业结构调整速度远跟不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此带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一定程度的失衡和偏离,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客观上阻碍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比较中国、韩国产业与就业结构发展的基础上,吸纳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经验,从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战略、对内加快经济发展与科学进行国民收入分配以及三次产业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等方面,为中国顺利迈入高收入国家提出可行性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产业就业结构 协调发展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浅析新疆产业间就业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海霞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49-57,76,共10页
新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展地区,绿洲人口高密度的特点与落后的产业结构使其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因此,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内在联系出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就成为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就业结构 产业就业结构 协调
下载PDF
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猛 宋靖 《市场论坛》 2011年第4期43-44,共2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现状,其次对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从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以及三次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同,最...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现状,其次对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从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以及三次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同,最后作出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就业结构 结构偏差系数 就业弹性
下载PDF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明 霍晓荣 胡晓坤 《调研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0,共4页
本文根据四川省1990—2014年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发展状况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四川省存在产业构成不合理和就业率偏低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四川省自身的特点,提出改善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增加就业人口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度 就业结构变动度 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青海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水平分析
11
作者 李寿德 万威武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20-24,共5页
青海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水平分析李寿德,万威武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和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且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 青海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水平分析李寿德,万威武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和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且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青海省第三产业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 第三产业发展 现状与水平 产值结构 三大产业 产业就业结构 第三产业增加值 结构变化 第三产业劳动 发展水平
下载PDF
人口转变、产业与就业结构调整视角下劳动力供求关系预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潇君 施国庆 黄健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0-57,共8页
在人口转变、产业与就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利用宁夏历年统计年鉴和近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基于分要素预测法,误差修正模型和ARIMA模型,采用中国人口预测系统和Eviews7软件,预测了宁夏"十三五"与"十四五"期间劳动力的供... 在人口转变、产业与就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利用宁夏历年统计年鉴和近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基于分要素预测法,误差修正模型和ARIMA模型,采用中国人口预测系统和Eviews7软件,预测了宁夏"十三五"与"十四五"期间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进而对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宁夏的人口机会窗口逐渐关闭和人口红利缓慢消失的环境下,劳动力供给虽然在上升,但增加速度已经减缓;从劳动力需求来看,第一产业面临劳动力转移压力,而第二、三产业则还有充足的劳动力吸纳空间;宁夏已进入了劳动力供不应求的阶段,并且供求缺口在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人口转变 产业就业结构调整
原文传递
以城镇化发展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奎 《中国发展观察》 CSSCI 2012年第3期10-12,共3页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将就业摆在优先突出位置,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以及农业劳动力转移等任务,实现城镇就业比重逐步提高,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更加优化。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发展 就业比重 产业就业结构
下载PDF
中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下降之谜——基于Baumal模型扩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原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4,共7页
我国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依赖于该部门相对滞后的劳动生产率及其较低的产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服务业人均工资的相对提高不利于服务业就业份额的扩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滞后程度的加深和产业间工资差异进一步扩... 我国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依赖于该部门相对滞后的劳动生产率及其较低的产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服务业人均工资的相对提高不利于服务业就业份额的扩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滞后程度的加深和产业间工资差异进一步扩大,不利于服务业就业吸纳方式转型和健康增长。服务业就业的可持续增长要求增加服务业产品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同时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从而打破服务业就业增长依赖"双g低水平陷阱"的状态;另外,还需要通过开放服务业垄断经营领域降低相对工资水平,防止"成本病"对服务业就业的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第三产业 非均衡增长模型 产业就业结构
下载PDF
职业——产业就业结构变迁规律研究——来自中国1982-200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凌 张原 《技术经济》 2007年第9期1-8,共8页
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产业就业结构变迁,采用Castells-Singelmann六部门分类法研究产业就业结构演变规律,运用"产业——职业就业结构模型"将影响职业就业结构变迁的因素分解为产业变动效应、职业变动效应和交互效应... 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产业就业结构变迁,采用Castells-Singelmann六部门分类法研究产业就业结构演变规律,运用"产业——职业就业结构模型"将影响职业就业结构变迁的因素分解为产业变动效应、职业变动效应和交互效应,将传统就业结构研究的单一维度视角扩展到产业和职业就业结构相结合的二维视角。研究发现,我产业结构变动在就业结构变迁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显著的职业变动效应表明职业就业结构变迁的影响作用正在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变迁 职业结构 产业就业结构
下载PDF
云南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伏润民 赵果庆 《学术探索》 2003年第10期85-87,共3页
本文在对云南省工业化总体水平、资源和能源耗费状况、污染状况、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以及不同工业所有制结构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三次产业GDP结构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城市化率
下载PDF
职业—产业就业结构与地区就业结构转型——基于中国及其六省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原 陈凌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7年第7期61-68,共8页
采用构成比差异分析法(CDR)将影响就业结构变迁的因素分解为产业变动效应、职业变动效应和交互效应,并分别研究了不同效应的作用方式,得出了两点结论:(1)从全国整体来看,产业变动效应占主导地位,在就业结构变迁中起关键作用,与此同时,... 采用构成比差异分析法(CDR)将影响就业结构变迁的因素分解为产业变动效应、职业变动效应和交互效应,并分别研究了不同效应的作用方式,得出了两点结论:(1)从全国整体来看,产业变动效应占主导地位,在就业结构变迁中起关键作用,与此同时,显著的职业变动效应也不可忽视;(2)从六省市来看,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型就业地区和结构调整比较显著的老工业基地,职业变动效应的作用居于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就业结构 产业就业结构 结构变迁
下载PDF
高等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基于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的视角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洋 苏睿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7-39,共3页
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就业结构的转变,必须依靠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在对产业就业结构理论分析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结构与天津市产业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天津市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 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就业结构的转变,必须依靠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在对产业就业结构理论分析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结构与天津市产业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天津市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就业结构的发展总体上基本是保持一致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分门别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结构 普通高校专业结构 产业就业结构
下载PDF
河北省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关联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梅丽 陈宝珍 +1 位作者 苏妍嫄 王治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0-96,共7页
技术进步不仅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系统回顾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回归模型对河北省1978—2014年技术进步与就业总量、产业就业结构的关联效应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 技术进步不仅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系统回顾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回归模型对河北省1978—2014年技术进步与就业总量、产业就业结构的关联效应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就业总量对技术进步存在积极影响,同时技术水平每变化1%就会导致就业量同方向变化0.0718%。此外,技术进步对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具有双向负效应,而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建议通过依托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积极发展特色园区经济和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就业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总量 产业就业结构 关联效应 特色小镇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政策对产业就业结构及分布的影响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20
作者 王幸迪 王琪 《中国市场》 2023年第21期65-69,共5页
区域一体化战略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把握其对区域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影响,对区域协调发展、资源有效配置、就业保障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区域一体化政策,通过建立ARMA模型,预测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对长三角地... 区域一体化战略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把握其对区域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影响,对区域协调发展、资源有效配置、就业保障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区域一体化政策,通过建立ARMA模型,预测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就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展开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及占总人数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及占总人数比重呈现下降趋势。最后,文章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状况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就业结构优化及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文章研究结论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产业就业结构 ARMA模型 长三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