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城区交通微循环的运行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XGBoost模型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源园 夏梓慧 郭聪 《世界建筑》 2023年第7期22-23,共2页
我国正面临着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诸多交通问题,尤其以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最为突出。通过改善交通微循环环境,加强微循环道路建设已成为“治堵”的优选方案之一。本研究以天津市中环线以内区域为例,通过百度路径实时规划功能,定量测度车行... 我国正面临着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诸多交通问题,尤其以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最为突出。通过改善交通微循环环境,加强微循环道路建设已成为“治堵”的优选方案之一。本研究以天津市中环线以内区域为例,通过百度路径实时规划功能,定量测度车行微循环在高峰时间的运行效率,并描述其空间分布差异;进一步采用XGBoost机器学习方法,分析不同交通—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对交通微循环的重要性,并揭示其对交通微循环运行的非线性影响过程。研究结果可为中心城区交通环境的改善提供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微循环 交通土地利用 百度路径规划 XGBoost
下载PDF
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 被引量:108
2
作者 陆化普 《城市交通》 2009年第6期23-27,共5页
围绕如何实现绿色交通的问题,首先辨析了城市可持续交通、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内涵,相互联系与区别。探讨了绿色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以及规划原则及要点,指出应注重绿色交通系统的内部优化、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共生。提... 围绕如何实现绿色交通的问题,首先辨析了城市可持续交通、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内涵,相互联系与区别。探讨了绿色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以及规划原则及要点,指出应注重绿色交通系统的内部优化、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共生。提出从调整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利用、实施公交优先、完善道路网络、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到改变出行者观念与行为等方面推进绿色交通的措施建议。最后,指出未来城市与城市交通的理想模式,即"生态城市"和以公共交通为主、自行车和步行为辅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交通 可持续交通 公交优先 交通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城市空间形态影响碳排放吗?——基于全国110个地级市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珍启 林雄斌 +1 位作者 李莉 李贵才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26,共5页
全球气候变化对城市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其中重塑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内部联系成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空间策略。目前城市形态与能源使用、碳排放之间关系的研究集中于交通及家庭能源消耗等维度,在城市综合尺度上的研究相... 全球气候变化对城市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其中重塑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内部联系成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空间策略。目前城市形态与能源使用、碳排放之间关系的研究集中于交通及家庭能源消耗等维度,在城市综合尺度上的研究相对有限。因此,建立城市层面交通、土地利用等形态结构特征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理解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制定低碳减排措施非常有意义。文章首先收集2009年全国110个地级以上非工业城市的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人均碳排放强度,进而引入城市空间格局、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结构变量综合表征城市形态,利用回归模型检验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空间—土地—交通"综合系统的低碳发展框架,以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城市空间形态 交通土地利用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视角下的轨道站点客流预测——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孔祥夫 杨家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74-2083,共10页
从土地利用视角分析轨道站点客流的影响因素,基于直接估计模型,选择不同类型用地楼板面积、公交线路数量、站点中心性、站点可达性4个变量建立非线性回归函数,分析不同类型用地客流生成率与站点可达性之间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①相比... 从土地利用视角分析轨道站点客流的影响因素,基于直接估计模型,选择不同类型用地楼板面积、公交线路数量、站点中心性、站点可达性4个变量建立非线性回归函数,分析不同类型用地客流生成率与站点可达性之间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①相比于线性衰减规律,客流生成率随站点可达性的降低更符合指数衰减规律,用地距离地铁站0~0.5km时客流生成率下降最快。②单位面积各类用地客流生成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交通用地 >办公用地 >商业用地≈城中村 >工业用地 >居住用地 >其他用地。③客流生成率受站点可达性影响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商业用地 >办公用地 >交通用地 >其他用地 >居住用地 >城中村 >工业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土地利用 轨道交通 站点客流预测 深圳市
下载PDF
基于TOD模式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陆化普 刘若阳 +1 位作者 张永波 傅志寰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7-145,共9页
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为代表的“大城市病”已经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制约性因素,推进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深度融合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是综合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举措。本文采用机理分析方法,研究... 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为代表的“大城市病”已经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制约性因素,推进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深度融合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是综合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举措。本文采用机理分析方法,研究了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交通与土地利用融合发展模式与常规发展模式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分布上的差异,论证了TOD模式下的人口分布及其与交通系统的耦合关系特征;在分析我国TOD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代表性案例的TOD模式特点与经验,认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TOD内涵、发展目标及路径均有所不同。提出了城市空间合理结构及其与交通系统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规划设计原则、实现途径,涵盖城市群范围内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宏观)、都市圈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组团结构(中观)、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周边用地结构(微观)3个层次。研究建议,在管理统筹、法律政策、标准规范、利益分配、规划审批、激励机制、公众参与等方面采取行动,为深化TOD模式应用、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交通土地利用一体化 TOD 城市群 都市圈和中心城区 轨道交通站点
下载PDF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分析技术及其应用——以昆山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树盛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0期130-135,共6页
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作用关系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动力,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也是城市总体规划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利用TRANUS软件平台结合昆山实际创建了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分析模型,通过对2008年的模型模拟输出结果与观... 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作用关系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动力,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也是城市总体规划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利用TRANUS软件平台结合昆山实际创建了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分析模型,通过对2008年的模型模拟输出结果与观测数据的比较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校核,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以对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的分析为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为昆山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了定量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 交通土地利用 TRANUS 昆山
下载PDF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管理 被引量:7
7
作者 周素红 杨利军 《规划师》 2005年第8期14-19,共6页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与管理,大体上有两大类方法:一是通过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减少交通量;二是制定一系列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在理论与模型研究方面,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模型的研究较广泛,在实践方面,则主要通过发展...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与管理,大体上有两大类方法:一是通过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减少交通量;二是制定一系列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在理论与模型研究方面,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模型的研究较广泛,在实践方面,则主要通过发展战略、规划理念和具体的规划管理措施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土地利用 一体化 规划管理
下载PDF
减少小汽车出行的波特兰多方式交通体系建设 被引量:8
8
作者 叶建红 陈小鸿 张华 《城市交通》 2013年第1期10-17,共8页
基于对美国波特兰大都市区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关规划及政策文献的梳理,剖析了波特兰都市区构建多方式交通体系所采取的主要规划思想、政策手段及创新实践。指出波特兰都市区多方式交通体系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减少对小汽车出行的依赖,并通过... 基于对美国波特兰大都市区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关规划及政策文献的梳理,剖析了波特兰都市区构建多方式交通体系所采取的主要规划思想、政策手段及创新实践。指出波特兰都市区多方式交通体系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减少对小汽车出行的依赖,并通过人均车公里等量化指标衡量、评估这种依赖程度的变化。同时,辅以城市增长控制、交通与土地利用整合以及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机构协调等政策,转变对小汽车交通发展的认识,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此外,极力提升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的品质,并就不同交通方式间的衔接换乘进行整合,从而使波特兰交通系统朝既定的多方式目标稳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特兰都市区 多方式交通体系 交通规划条例 交通土地利用整合 小汽车出行依赖
下载PDF
基于位置服务大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通勤标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陈若宇 周江评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95-1202,共8页
城市群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城市群交通一体化是推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而对城市群内多种交通出行模式的充分认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该文基于位置服务大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为例,分析... 城市群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城市群交通一体化是推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而对城市群内多种交通出行模式的充分认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该文基于位置服务大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为例,分析了城市群内部通勤出行标度特征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得到以下结果: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内通勤仍占主导地位,但部分区域存在相当规模的跨市通勤;粤港澳大湾区通勤联系的“概率-距离”分布具有指数标度特征;对各城市而言,市内通勤的标度参数比跨市通勤更大,意味着市内通勤者对距离更加敏感;标度参数可以进一步反映交通与土地利用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而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通勤出行 距离衰减 交通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高峰时段与高峰客流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杰 余丽洁 +1 位作者 任璐 陈宽民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7-877,共11页
现有轨道交通车站高峰客流预测方法简化了车站高峰形成过程,基于默认假设,即车站高峰小时与所属线路高峰小时一致进行预测,忽略了车站与线路间存在的高峰偏差现象,造成部分车站高峰客流量被低估,导致车站能力设计不足,站台拥挤风险增加... 现有轨道交通车站高峰客流预测方法简化了车站高峰形成过程,基于默认假设,即车站高峰小时与所属线路高峰小时一致进行预测,忽略了车站与线路间存在的高峰偏差现象,造成部分车站高峰客流量被低估,导致车站能力设计不足,站台拥挤风险增加。从车站高峰形成机理出发,基于用地发生率模型,考虑不同目的出行行为的差异化,对客流属性进行划分,引入不同目的的出行时间概率分布函数,建立站点尺度的高峰小时与高峰客流预测模型框架。该模型真实反映了车站高峰与高峰偏差现象形成的这一复杂过程,可解释性强、符合实际,且能适用于建成环境、车站特征和轨道交通网络服务等变化情形下的车站高峰客流预测。验证结果显示:1)提出模型较传统模型提升了43%~47%的车站预测精度(高峰客流相应的MAPE值下降了5.7%~6.38%,高峰时间相应的APE值下降了23~50 min),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稳定、更准确的预测结果,能为车站设计和运营方案制定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依据;2)各类出行目的的峰值和峰尺度存在差异,按不同比例叠加后,会产生不同的叠加曲线。揭示了车站高峰客流形成机理为不同用地产生的不同出行目的客流时间分布叠加曲线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车站高峰时间 车站高峰客流 交通土地利用 出行目的时间分布
下载PDF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系统演化图景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诸葛承祥 邵春福 +2 位作者 高健 孟梦 计寻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4,32,共7页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系统(Urban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System,简称UTLU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非平衡的系统.针对现状中缺乏对UTLU系统内在演化机理的研究,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别利用混沌理论和分形理论从时间序和空间序的...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系统(Urban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System,简称UTLU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非平衡的系统.针对现状中缺乏对UTLU系统内在演化机理的研究,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别利用混沌理论和分形理论从时间序和空间序的角度揭示UTLU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图景和结构复杂性.首先,利用小数据量计算法对北京市UTLU系统协同度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确定最大Lyapunov指数,判断UTLU系统是否存在混沌现象,并结合混沌系统的特性进一步揭示系统演化图景;其次,分别从城市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系统中,选取适当的规模对象,利用位序-规模分形模型对北京市的UTLU系统自组织演化结构进行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演化图景和结构 混沌理论 城市交通土地利用系统 分形理论
下载PDF
交通与土地利用要素供给对通勤圈空间特征的协同优化机制——以武汉市为例
12
作者 郭亮 彭雨晴 +1 位作者 张彪 韩梦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在交通矛盾日益制约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居民时空大数据的通勤圈空间特征研究为精细化交通与土地利用等要素配置提供了有效视角。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信息数据识别出商业(务)型、工业型两类通勤圈,结合情景模拟探究交通与... 在交通矛盾日益制约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居民时空大数据的通勤圈空间特征研究为精细化交通与土地利用等要素配置提供了有效视角。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信息数据识别出商业(务)型、工业型两类通勤圈,结合情景模拟探究交通与土地利用要素供给对通勤圈形态变化及内部交通结构特征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1)商业(务)型通勤圈呈现“圈层+轴带”和“核心集聚+圈层扩展”两种结构模式;工业型通勤圈则呈现“纺锤模式”布局,通勤方向性更为明显。(2)轨道交通要素供给会重点影响通勤圈的形态、拉长通勤距离;土地利用要素的紧凑布局有利于促进通勤圈圈层集聚,缩短其通勤距离和时耗。针对两种类型的通勤圈,从促进通勤圈绿色出行的角度提出完善交通设施布局和服务设施配套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圈 空间结构 情景模拟 交通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型
下载PDF
基于城市空间均衡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
13
作者 徐浩文 李志学 黄中祥 《系统工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83,共7页
在城市人口分布不固定情况下的出行方式选择研究中,城市居民往往被视为完全相同的个体。为了研究居民收入差异的影响,本文根据年收入将城市居民分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两类,基于单中心城市模型在交通走廊上建立了一个空间均衡模型... 在城市人口分布不固定情况下的出行方式选择研究中,城市居民往往被视为完全相同的个体。为了研究居民收入差异的影响,本文根据年收入将城市居民分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两类,基于单中心城市模型在交通走廊上建立了一个空间均衡模型。研究以人口分布与城市边界为模型内生变量,实现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住房选择间的相互影响。研究通过该模型探索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总体形式,分析发现居民的小汽车出行需求量在交通走廊上呈现先递增后递减趋势,高收入居民的汽车出行概率与居住区域地价均高于低收入居民。研究进一步探索了收入差距和地铁票价变化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土地利用 单中心城市 城市空间均衡 出行方式选择
原文传递
厦门市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14
作者 孟永平 《城乡规划(城市地理学术版)》 2012年第3期110-113,共4页
如何突破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土地资源、能源及环境容量制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在对厦门城市交通症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厦门城市未来交通发展趋势和目标,并从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利用轨道交通建设契机... 如何突破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土地资源、能源及环境容量制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在对厦门城市交通症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厦门城市未来交通发展趋势和目标,并从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利用轨道交通建设契机打造“公交都市”、持续增加交通供给和开展中心城区交通需求管理调控四个方面提出厦门市城市交通发展策略,为其它城市尤其是即将开展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发展策略 交通土地利用协调 公交都市 交通需求
下载PDF
枢纽型高铁站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性评价研究
15
作者 罗霖 陈运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3年第2期16-21,共6页
高铁的快速发展加快人员及物资的流动与集聚,由此带动高铁站点及其周边区域的开发与建设。为对高铁站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同性进行准确评价,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站区开发,文章选取国内9个枢纽型高铁站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借助节点-场所模型... 高铁的快速发展加快人员及物资的流动与集聚,由此带动高铁站点及其周边区域的开发与建设。为对高铁站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同性进行准确评价,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站区开发,文章选取国内9个枢纽型高铁站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借助节点-场所模型构建高铁站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7个二级指标对节点-场所模型进行扩展,再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基于上述模型对实证研究案例进行测度,评估其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同状态,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建议,以期为类似高铁站点及其周边区域的规划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型高铁站 交通土地利用协同性 节点-场所模型 规划建议
下载PDF
基于城市空间网络分析技术的城市历史街区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协调)关系研究——以上海市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
16
作者 欧宁 董洁霜 《物流科技》 2018年第12期115-121,共7页
文章以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协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运用MIT城市规划技术团队研发的城市空间网络分析UNA(Urban Network Analysis)技术对上海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交通网络中心性指标空间分布进行相关性分析,同... 文章以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协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运用MIT城市规划技术团队研发的城市空间网络分析UNA(Urban Network Analysis)技术对上海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交通网络中心性指标空间分布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结合网络采集的大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土地利用与交通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各土地利用类型同交通网络的协调关系,为进一步优化该地区交通状况提供量化技术支撑,也对两者相互关系的内在复杂机理做了简要阐述。研究结果表明交通网络中心性对街区土地使用有较大影响,不同性质用地受影响程度不同,土地利用与交通呈现出不同的协调关系。最后针对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与交通网络中心性的非协调性结合两者的相互作用机理提出了优化措施与建议,指出了本次研究的缺陷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网络中心性 交通土地利用 空间网络分析 协调性 历史街区 兴趣点
下载PDF
基于回归分析法的天津市交通及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李立 李欣 章静敏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3-57,共5页
试图通过软件分析,将2006到2015年天津市交通及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量化。取天津市SO2、NO2、PM10近10年的平均浓度数据作为因变量,私人汽车拥有量、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绿地面积为自变量,并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试图通过软件分析,将2006到2015年天津市交通及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量化。取天津市SO2、NO2、PM10近10年的平均浓度数据作为因变量,私人汽车拥有量、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绿地面积为自变量,并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机动车尾气仍是影响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而绿地系统并未起到自净作用,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绿地建设,并借鉴西方国家精明增长战略,合理规划土地布局,从根本上减少机动车出行,降低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土地利用 回归分析 环境污染 EVIEWS
下载PDF
空港商务区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研究
18
作者 杨洁 朱权 +1 位作者 杨丽辉 徐骏 《公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4-170,共7页
空港商务区是城市空港的核心片区,在对外衔接通道、立交节点、轨道交通、骨干路网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规划改造条件,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应作为空港商务区城市设计的前置条件。以昆明空港国门商务区为例,结合片区控制性规划、城市设... 空港商务区是城市空港的核心片区,在对外衔接通道、立交节点、轨道交通、骨干路网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规划改造条件,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应作为空港商务区城市设计的前置条件。以昆明空港国门商务区为例,结合片区控制性规划、城市设计等阶段的土地利用反馈情况,构建与片区土地利用功能布局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首先在区域层面着重研究对外出入道路及节点方案,不同轨道线路在空港商务区站点的整合,并在多种交通方式上尤其是常规公交保持与轨道系统的良好换乘;其次在片区层面着力于构建与土地开发利用相适应的骨干路网,并同步对区域常规公交布局、停车等提出对应方案;最后综合分析评估道路系统的承载力和公共交通的适应性,两者交互反馈达到正向协调发展,最终构建具有高度可达性,有较好区域融入性的空港商务片区交通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土地利用 空港商务区 一体化
原文传递
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协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毛蒋兴 阎小培 《规划师》 2005年第8期20-24,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客观存在,协调好两者关系必须以交通系统建设引导土地利用合理开发、确定好与交通系统相协调的城市空间布局战略、选择适宜高密度集中开发模式的公共交通模...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客观存在,协调好两者关系必须以交通系统建设引导土地利用合理开发、确定好与交通系统相协调的城市空间布局战略、选择适宜高密度集中开发模式的公共交通模式,并对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一体化编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 协调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