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 |
F.费迪耶
丁耘
|
《世界哲学》
|
2001 |
491
|
|
2
|
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 |
何增科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67
|
|
3
|
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 |
夏恿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07
|
|
4
|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 |
聂珍钊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73
|
|
5
|
休闲问题的理论探究 |
马惠娣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25
|
|
6
|
“愤怒”的概念隐喻——英语、汉语语料 |
林书武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41
|
|
7
|
隐喻理论史探 |
严世清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90
|
|
8
|
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 |
金生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99
|
|
9
|
西方古典修辞学和西方新修辞学 |
顾曰国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97
|
|
10
|
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 |
吴世雄
陈维振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4
|
|
11
|
门外中外文论絮语 |
季羡林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98
|
|
12
|
作为第一哲学的实践哲学及其实践概念 |
张汝伦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9
|
|
13
|
“混合宪法”与对中国政治的三层分析 |
崔之元
|
《战略与管理》
CSSCI
|
1998 |
63
|
|
14
|
《隐喻与认知》评介 |
林书武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32
|
|
15
|
论实践智慧 |
洪汉鼎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53
|
|
16
|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李步云
|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57
|
|
17
|
现代德育的困境与德育向生活的回归 |
刘铁芳
|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
1997 |
62
|
|
18
|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德性与实践智慧 |
唐热风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5
|
|
19
|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及其现代效应 |
丁立群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0
|
|
20
|
论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兼及与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关联 |
徐长福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