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日本亚洲主义 被引量:40
1
作者 盛邦和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5-135,共11页
19世纪与 2 0世纪之交 ,日本出现过“亚洲主义” (亦称“大亚细亚主义”)思潮 ,这一思潮早期表现为抵御列强的“亚洲同盟论”与“中日连携”思想 ;以后演绎出文化亚洲观 ;最后则异变为与“大陆政策”相连的侵略主义理论。
关键词 大亚细亚主义 日本 亚洲主义 19世纪-20世纪 军国主义 侵略主义理论
原文传递
思考二十一世纪的新亚洲主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毅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3期6-10,共5页
早期亚洲主义源于亚洲国家的政治和学术精英对由西方列强入侵而引发的民族危亡和亚洲前途命运的思考,这种思潮在日本逐渐异化为侵略和独占亚洲的借口和工具。冷战时期是亚洲主义的过渡期,万隆会议使亚洲主义得以复苏,但冷战大环境、亚... 早期亚洲主义源于亚洲国家的政治和学术精英对由西方列强入侵而引发的民族危亡和亚洲前途命运的思考,这种思潮在日本逐渐异化为侵略和独占亚洲的借口和工具。冷战时期是亚洲主义的过渡期,万隆会议使亚洲主义得以复苏,但冷战大环境、亚洲国家间的分歧等因素很快使刚刚复苏的亚洲主义陷入停顿。受欧洲一体化成就的刺激,亚洲主义在上世纪80年代有所发展。冷战后,在亚洲区域合作进程中培育的亚洲意识已经成为21世纪亚洲主义的先声;与此同时,新亚洲主义也具备一些经济、安全、文化、区域化等层面上的基础。新亚洲主义应是合作、开放、和谐的亚洲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亚洲意识 亚洲主义 亚洲主义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的"亚洲主义"话语 被引量:9
3
作者 孙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7-53,共7页
在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亚洲主义"(Asianism)无疑占有一席之地。近代中国人对日本"亚洲主义"的反应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思想凭依的不单纯是民族、领土、主权等民族主义或国民主义的意识形态,还... 在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亚洲主义"(Asianism)无疑占有一席之地。近代中国人对日本"亚洲主义"的反应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思想凭依的不单纯是民族、领土、主权等民族主义或国民主义的意识形态,还有种族、文明、地域、道德(公理、王道)等超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并不是缔造近代国家的唯一的意识形态要素。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从民族主义的"想像"(fiction)和"本原"(origin)两个维度重新审视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的近代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文章在继承了众多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将重点考察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亚洲主义话语,试图对亚洲主义与中国的近代性的关系作一概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亚洲主义 日本 中日关系 民族主义 孙中山 “大亚细亚主义 李大钊 “新亚细亚主义
下载PDF
从“脱亚”、“入亚”看日本的亚洲观 被引量:5
4
作者 包霞琴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3-88,共6页
近代以来,日本的亚洲政策经历了“脱亚入欧”、“脱亚入美”、“回归亚州”三个阶段,与此同时,日本的亚洲观表现为殖民主义亚洲观、依附主义亚洲观和新亚洲主义三种形态。日本亚洲观的历史嬗变与其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并与日本向何... 近代以来,日本的亚洲政策经历了“脱亚入欧”、“脱亚入美”、“回归亚州”三个阶段,与此同时,日本的亚洲观表现为殖民主义亚洲观、依附主义亚洲观和新亚洲主义三种形态。日本亚洲观的历史嬗变与其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并与日本向何处去这一日本民族的根本问题密切相关。它具有矛盾的两面性,既促进了日本的社会发展,也给日本及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在日本举国提倡“回归亚洲”的今天,日本能否对近代以来的亚洲观进行解剖与反省,将对日本的未来发展与亚太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日本 亚洲主义 民族优越感 民族主义 亚洲国家 大国主义意识 脱亚入欧 东南亚 亚洲意识
下载PDF
中国崛起的认识论及其叙事衍生 被引量:9
5
作者 石之瑜 张登及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51,共15页
从自我认同与群体归属两种需要的分析视角,作者得出了四种观察中国与"非中国"之间关系的视野:国家、亚洲、文明与天下。其中,从中国的角度出发,观察"非中国"的视野主要是国家与天下。如果继续按照自我认同与群体归... 从自我认同与群体归属两种需要的分析视角,作者得出了四种观察中国与"非中国"之间关系的视野:国家、亚洲、文明与天下。其中,从中国的角度出发,观察"非中国"的视野主要是国家与天下。如果继续按照自我认同与群体归属两种需要的区分,我们可得出国家权力、霸道、主权身份以及"中心-边陲"四种叙事的文本。简言之,看待"中国崛起"不是一件纯粹的"客观"之事,而是涉及观察者的群我关系之深层需要。"中国研究"不仅是一个应该适应国情并随之调整的方法论问题,而且它还涉及"知识"形成的前提,亦即中国与"非中国"关系所涉及的群我关系。群我关系的形成与认知须靠文化形塑,进而使行为主体形成对中国崛起的认识角度与文本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天下 民族国家 文明 亚洲主义
原文传递
明治时期日本的对华认识和政策的一个倾向——以亚洲主义者荒尾精的言行为中心 被引量:8
6
作者 徐静波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3,共8页
明治时期日本对中国的认识以及基于此的对华政策,奠定了整个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和政策的基调。这种认识和政策并非从一开始就固定不变的,也并非自始至终都呈现为单轴的状态。各个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利益群体都试图从各自的中国经验和... 明治时期日本对中国的认识以及基于此的对华政策,奠定了整个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和政策的基调。这种认识和政策并非从一开始就固定不变的,也并非自始至终都呈现为单轴的状态。各个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利益群体都试图从各自的中国经验和中国观察以及各自的思想背景出发,对近代中国做出各自不同的阐释。就国际关系的社会思潮而言,在明治中期大致形成的既彼此乖离而又相互交错叠合的亚洲主义和"脱亚论"是最主要的两种主流意识或社会倾向。亚洲主义代表人物荒尾精的言行体现了明治时期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以及政策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尾精 亚洲主义 近代中日关系
原文传递
王白渊的亚洲观:反霸权、批判脱亚入欧与重构亚洲
7
作者 刘奎 《台湾历史研究》 2024年第2期21-34,共14页
王白渊是中国台湾日据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有较为明确的亚洲意识。他的亚洲观带有文明论和革命论的双重色彩:从文明论的角度揭露西方文明的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从革命论的角度批判西方帝国的霸权行径。亚洲的觉醒意味着亚洲各民族要通过... 王白渊是中国台湾日据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有较为明确的亚洲意识。他的亚洲观带有文明论和革命论的双重色彩:从文明论的角度揭露西方文明的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从革命论的角度批判西方帝国的霸权行径。亚洲的觉醒意味着亚洲各民族要通过民族运动走向民族自决,并通过文艺复兴改变西方通过现代化确立的东西文明等差结构,重新确立亚洲文化本位,以摆脱西方文明的楷。王白渊的亚洲观,借鉴了中国、印度、土耳其等亚洲国家的民族革命经验,以及泰戈尔、甘地、孙中山、冈仓天心、罗曼·罗兰、列宁等中西方思想资源,在与相关思想者对话的基础上,批驳黑格尔欧洲中心世界史观对亚细亚的偏见,质疑并批判日本脱亚入欧论背后的文明论依据。他对日本现代化和殖民主义的批判,是他与日本诸多亚细亚主义的根本区别。通过文明论和革命论,王白渊最终想建立的是民族和阶级均得到解放的亚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王白渊 文明论 脱亚入欧 亚洲主义
下载PDF
竹内好的亚洲主义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歌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37,M0003,M0004,共25页
本文着重讨论竹内好关于日本亚洲主义的两个代表性文本,意在整理他回顾亚洲主义的基本思路,并从中提炼出与当下的思想课题密切相关的思考线索。这两个文本均成文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具有回应当时思想状况的明确意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本文着重讨论竹内好关于日本亚洲主义的两个代表性文本,意在整理他回顾亚洲主义的基本思路,并从中提炼出与当下的思想课题密切相关的思考线索。这两个文本均成文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具有回应当时思想状况的明确意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竹内好突破二元对立静态史观的努力,去除政治正确观念的干扰,在历史的漩涡中发现活生生的思想命题的尝试,在今天都具有相应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亚洲主义 大川周明 尾崎秀实 明治维新
原文传递
移樽施教:伍廷芳与20世纪初美国“门罗主义”的再定位 被引量:3
9
作者 章永乐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4-176,180,共14页
1900年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在演讲中提出,应将美国的"门罗主义"适用范围扩展至菲律宾乃至亚洲。此议不经意间介入了美国在赢得美西战争后关于如何重新定位"门罗主义"的辩论,引发了美国主流舆论界的广泛关注。伍廷芳... 1900年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在演讲中提出,应将美国的"门罗主义"适用范围扩展至菲律宾乃至亚洲。此议不经意间介入了美国在赢得美西战争后关于如何重新定位"门罗主义"的辩论,引发了美国主流舆论界的广泛关注。伍廷芳的提议是其"均势外交"思维方式的运用,其立场和思维方式与梁启超、孙中山等受到日本"亚洲主义"影响的旅日精英存在显著差异。对比伍廷芳与美国论者对"门罗主义"的再定位,有助于理解20世纪初中美两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和互动方式,丰富既有的对于"门罗主义"全球传播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罗主义 亚洲主义 门户开放 排华法案
原文传递
在亚洲超越“近代”?——一个批评性的回顾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5-171,共7页
在讨论亚洲问题时,竹内好的"近代超克"(overcoming modernity)话语广受国际学界关注,论者试图从中挖掘出有助于解决后现代问题的思想性要素。本文在分析竹内好战争认识及其所依托的语境后指出,竹内好"近代超克"话... 在讨论亚洲问题时,竹内好的"近代超克"(overcoming modernity)话语广受国际学界关注,论者试图从中挖掘出有助于解决后现代问题的思想性要素。本文在分析竹内好战争认识及其所依托的语境后指出,竹内好"近代超克"话语具有反历史倾向,他之所以缠绵其中,乃是因为对战争责任归属表现出思想的暧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近代超克 亚洲主义 战争认识
下载PDF
全球地域化语境下的亚洲主义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小森阳一 陈多友 《开放时代》 CSSCI 2005年第5期14-28,共15页
陈多友(以下简称'陈'):小森先生,我记得2003年7月份,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7月24日,在你的研究室,我们就全球化问题进行了交流.当时我们交谈的内容至今仍记忆犹新.你指出,全球化思潮不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问题,同时它还涉及... 陈多友(以下简称'陈'):小森先生,我记得2003年7月份,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7月24日,在你的研究室,我们就全球化问题进行了交流.当时我们交谈的内容至今仍记忆犹新.你指出,全球化思潮不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问题,同时它还涉及到政治、外交、军事、文化、话语、价值等诸多层面.简单说来,全球化指的是社会交往的跨洲际流动和模式在规模上的扩大、在广度上的增加、在速度上的递增,以及影响力的深入.它指的是人类组织在规模上的变化或变革,这些组织把相距遥远的社会联结起来,并扩大了权力关系在世界各地区和各大洲的影响.但不应该把全球化视为预示着一个和谐的全球社会的到来,也不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普遍的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各种文化和文明都将日益趋同.因为不仅日趋增强的内在联系产生了新的敌意与冲突,而且它还能够激起反动的政治和根深蒂固的排外主义.其原因在于,全球化是一个深刻分化并充满激烈斗争的过程.全球化的不均衡性不可能导致一个日趋一致的过程.如今时间过去了一年零八个月,国际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待全球化问题,你的看法有什么改变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地域化 亚洲主义 小森阳一 人物访谈 全球经济一体化 军事 外交关系 政治思想
原文传递
伊藤虎丸与战后日本的鲁迅研究传统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述桥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8-55,共8页
战后日本鲁迅研究在海外汉学中独树一帜,已经构成一个以"以鲁迅为方法"为鲜明特色的鲁迅研究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与战后日本对"近代"的整体性反思直接相关,有日本的亚洲主义思想基础。伊藤虎丸有着"以鲁迅为... 战后日本鲁迅研究在海外汉学中独树一帜,已经构成一个以"以鲁迅为方法"为鲜明特色的鲁迅研究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与战后日本对"近代"的整体性反思直接相关,有日本的亚洲主义思想基础。伊藤虎丸有着"以鲁迅为方法"的方法论自觉,他对鲁迅的研究构成对"竹内鲁迅"以来日本鲁迅研究传统的"超克"。但正如伊藤虎丸自己所总结的,日本鲁迅研究"外行"逐渐成为"专家",这一历史悖论也提醒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学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 鲁迅 伊藤虎丸 日本 亚洲主义 超克
下载PDF
甲午战后中国留日热潮的日本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志民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共8页
甲午战后,中国人并未因战败受辱而裹足不前,反而痛定思痛,以"知耻而后勇"的精神与气魄,主动向日本学习,掀起了近代中国轰轰烈烈的留日运动。刚刚摆脱半殖民地危机的日本,由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率先于欧美诸国普及义务教育,故... 甲午战后,中国人并未因战败受辱而裹足不前,反而痛定思痛,以"知耻而后勇"的精神与气魄,主动向日本学习,掀起了近代中国轰轰烈烈的留日运动。刚刚摆脱半殖民地危机的日本,由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率先于欧美诸国普及义务教育,故在中国留学生蜂拥赴日时,能够接受和施以教育。亚洲主义者打着"同文同种"和"亚洲主义"的旗号,劝诱、蛊惑中国学生赴日留学。日本政府则从培养亲日分子和向大陆侵略扩张的目的出发,积极接受中国留学生,从而为甲午战后中国留日热潮的兴起提供了相应的政治保障。但是,日本政府和亚洲主义者别具用心的留学教育目的,不仅为留日学生与日本政府之间的冲突埋下了伏笔,而且或明或暗地影响着未来的中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留日学生 日本教育 亚洲主义 日本政府
下载PDF
近代日本民族主义的双重性格与“亚洲主义”——以大正时期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3-142,共10页
近代日本的民族主义,一方面带有主张开国、追随西方的色彩,另一方面又带有主张攘夷、对抗西方的倾向。两种性格既矛盾又统一,能够在“作为反普遍之特殊的欧化民族主义”与“作为反特殊之特殊的国粹民族主义”这一对立模式中得到集中的... 近代日本的民族主义,一方面带有主张开国、追随西方的色彩,另一方面又带有主张攘夷、对抗西方的倾向。两种性格既矛盾又统一,能够在“作为反普遍之特殊的欧化民族主义”与“作为反特殊之特殊的国粹民族主义”这一对立模式中得到集中的体现。这说明它不仅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更是一种“反普遍与反特殊”“反封建与反西方”并行发展、缠绕交错的复杂集合体。在大正时期,这两种性格又进一步向“民本主义之民族主义”与“超国家主义之民族主义”的形态发生了蜕变,并带着向“亚洲”延伸、扩张的欲求与冲动与“亚洲主义”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从而扩展出了“民本主义之亚洲主义”与“超国家主义之亚洲主义”。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没有否认日本的特殊性与优越性,都带有将日本一国利益等同于亚洲整体利益,主张“日本=亚洲”的消极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日本 民本主义之民族主义 超国家主义之民族主义 亚洲主义 大正时期
下载PDF
“门罗主义”话语的跨洋旅行——亚洲主义、省域空间与“旧邦新造”进程 被引量:3
15
作者 章永乐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5-125,共21页
肇源于19世纪美国的"门罗主义",在近代的跨国传播之中基本上被用于"超国家"的区域空间乃至全球空间,然而在近代中国却被广泛转用于"次国家"的省域,生长出了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独特性的"省域门罗主义... 肇源于19世纪美国的"门罗主义",在近代的跨国传播之中基本上被用于"超国家"的区域空间乃至全球空间,然而在近代中国却被广泛转用于"次国家"的省域,生长出了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独特性的"省域门罗主义"话语。在日本"亚洲主义"盛行的舆论环境下,清末的旅日中国精英为"门罗主义"找到了一个具有感染力的句式:"××是××人的××",后者成为"门罗主义"在近代中国得以被运用到超国家、国家和省域各个层面的"中介环节",进而催生出一种反满的"省域门罗主义"话语。在辛亥革命后碎片化的政治格局中,"门罗主义"又成为地方实力派对抗中央与外省势力的话语工具,并在"联省自治"运动中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力。但随着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的启动,"门罗主义"日益沦为一个负面的词汇,与军阀割据、封闭自守等负面含义关联在一起,成为中国的国家建设需要克服的障碍。源于美国的"门罗主义"符号跨越大洋,经过不断重新解释,最终深度参与了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与宪制变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门罗主义 亚洲主义 联省自治 国家建设
原文传递
近代日本农本主义与亚洲主义的关联性——以“中国通”长野朗的思想为中心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峰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7,160,共10页
近代日本的资本主义带有不少"封建残余",在思想层面上尤其包括了反西方的、要求"回归"东方封建传统的农本主义与亚洲主义思想。通过考察分析近代"中国通"长野朗的思想言论可以发现,实际上两者共同作用,... 近代日本的资本主义带有不少"封建残余",在思想层面上尤其包括了反西方的、要求"回归"东方封建传统的农本主义与亚洲主义思想。通过考察分析近代"中国通"长野朗的思想言论可以发现,实际上两者共同作用,不仅对日本的资本主义近代化产生了深刻而消极的影响,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一方面,作为日本精神主义"扩大版本"的亚洲主义与作为"变种版本"的农本主义存在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二者在阶级意识、中国观和社会运动观、对秘密结社的共鸣三个方面存在紧密联系。可以说,长野朗的思想乃是谋求以"东洋社会传统"来改造国家,要求反近代、反西方,对内主张农本主义,对外主张亚洲主义的一种消极思想的混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农本主义 亚洲主义 长野朗
原文传递
革命辩证法:鲁迅、竹内好与近代的超克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8-173,共6页
从战时创作《鲁迅》到战后以中国为方法批判日本的近代,从重估“近代的超克”思想到提出“作为方法的亚洲”命题,看似不断转向的竹内好,却始终坚持着一个基本诉求:通过抵抗西洋的近代来建构东洋的近代。东亚世界追求主体性的近代合乎情... 从战时创作《鲁迅》到战后以中国为方法批判日本的近代,从重估“近代的超克”思想到提出“作为方法的亚洲”命题,看似不断转向的竹内好,却始终坚持着一个基本诉求:通过抵抗西洋的近代来建构东洋的近代。东亚世界追求主体性的近代合乎情理,但由此生发的各种“反近代的近代性”思想,却隐含着难以逾越的自反性矛盾,从而导致东亚各国的反帝、反殖民革命在实现民族解放的同时,也造成以反西方为籍口的次帝国主义政治的发生。虽然竹内好的鲁迅研究创造性地再生产了鲁迅及其文学,但亦应注意其永远革命的超克话语中,其实一直游荡着反革命的幽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竹内好 近代的超克 永远革命 亚洲主义
原文传递
《愚公移山》:中国寓言的国际性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美)苏文惠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0-94,共5页
徐悲鸿于1940年在印度创作的作品《愚公移山》是其最重要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之一。对苏利文等西方艺术史学家来说,《愚公移山》的中西美术混合风格没有美学品位,但对中国学者来说,这幅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画中的团结抗日精神正是当时... 徐悲鸿于1940年在印度创作的作品《愚公移山》是其最重要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之一。对苏利文等西方艺术史学家来说,《愚公移山》的中西美术混合风格没有美学品位,但对中国学者来说,这幅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画中的团结抗日精神正是当时所需要的。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研究多偏重于这件作品对中国政治、历史、社会、艺术文化的意义,相比之下,关于作品的国际性意义却很少探讨。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泰戈尔其实在徐悲鸿创作这件作品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邀请徐悲鸿到印度国际大学并非只是因为徐悲鸿是知名的中国画家,而且还因为徐悲鸿的艺术在泰戈尔欲提倡的国际主义、亚洲主义与中印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愚公移山》 泰戈尔 亚洲主义
原文传递
二战前日本南进政策形成的历史脉络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俊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21-128,共8页
文章在甄别使用日文史料的基础上,对日本民间社会的南进思想是起源于何种历史脉络、又是出于何种原因被提升为国家政策的这一变化过程做一考察。南进思想中的帝国主义倾向以及近代日本与南洋地区之间逐步形成的人员、物品、资金、思想... 文章在甄别使用日文史料的基础上,对日本民间社会的南进思想是起源于何种历史脉络、又是出于何种原因被提升为国家政策的这一变化过程做一考察。南进思想中的帝国主义倾向以及近代日本与南洋地区之间逐步形成的人员、物品、资金、思想流通的网络所带来的利害关系是南进思想的两种历史脉络,1930年代日本海军对国际局势的危机认识则使得南进思想正式被提倡为国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进政策 脱亚入欧 亚洲主义 日本海军
下载PDF
现代日本的话语空间 被引量:2
20
作者 柄谷行人 董之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0-97,89,共9页
分期 1978年夏,当天皇生病的消息传来,昭和一词和有关昭和时期的话语突然风行起来。至1989年初,经过许多关于“昭和的结束”详细的论述之后,昭和结束了。它的结束,表明确曾有过一个“昭和时期”,所以才会产生对这段历史的评论。然而,... 分期 1978年夏,当天皇生病的消息传来,昭和一词和有关昭和时期的话语突然风行起来。至1989年初,经过许多关于“昭和的结束”详细的论述之后,昭和结束了。它的结束,表明确曾有过一个“昭和时期”,所以才会产生对这段历史的评论。然而,按照年代的名称进行历史分期的意义何在? 从明冶时期(1868——1912)起,日本的年代名称就形成“一个朝代,一个名称”,但在明治以前,年代址经常变动的。变动的原因有吉兆与火灾;另外,根据分期现论,某些变动与60年为周期的某些年份有关。换言之,年代的名称的变化带有谶纬和仪式性,是一个时代/世界经由死亡而再生。但其性质依然是“一个朝代,一个名称”。明治、人正、昭和这些时期,都具有各自起始与终端的时代/世界。但是,这种划分仅是就这个民族的内部而言,而且往往令人产生错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日本 民族主义 现代性 话语空间 竹内好 亚洲主义 世界性 马克思主义 战争 三岛由纪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