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0篇文章
< 1 2 2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的圈子化:关系、文化、技术维度下的类聚与群分 被引量:259
1
作者 彭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12,共8页
圈子是网络人群的一种重要关系模式,圈子化也是圈层化的一个方面。关系、文化和技术三种力量共同影响了网络的圈子化。网络赋予了人们重构关系圈子的可能性,但现实中的差序与关系约束仍难以摆脱。亚文化依靠其文化边界构建起另一类圈子... 圈子是网络人群的一种重要关系模式,圈子化也是圈层化的一个方面。关系、文化和技术三种力量共同影响了网络的圈子化。网络赋予了人们重构关系圈子的可能性,但现实中的差序与关系约束仍难以摆脱。亚文化依靠其文化边界构建起另一类圈子,部分亚文化圈子还在走向组织化,而文化资本对于亚文化圈子有着特别的意义。网络技术及产品,也推动了用户的圈子化。在三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人们会被各种不同的圈子所"圈"住,人们的利益诉求、态度立场、行为模式等,会受到他们所在的各种圈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层化 圈子 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 亚文化
下载PDF
透视弹幕网站与弹幕族:一个青年亚文化的视角 被引量:141
2
作者 陈一 曹圣琪 王彤 《青年探索》 2013年第6期19-24,共6页
弹幕网站是近年来在国内出现的一种新型视频分享网站,其周围聚集了大量的弹幕族。本文通过对弹幕网站和弹幕族群的观察和描述,试图发掘此类小众网站及其使用者的亚文化特性,并将这一现象置于当下青年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语境中进行分析与... 弹幕网站是近年来在国内出现的一种新型视频分享网站,其周围聚集了大量的弹幕族。本文通过对弹幕网站和弹幕族群的观察和描述,试图发掘此类小众网站及其使用者的亚文化特性,并将这一现象置于当下青年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语境中进行分析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幕网站 弹幕族 亚文化
下载PDF
“亚文化”概念形成史浅析 被引量:131
3
作者 孟登迎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102,共10页
"亚文化"既可以指有特殊行为方式的一群人,也可以指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亚文化群体早在西方现代化进程开启之时就已经存在,一直被描述为偏离主流社会、无固定住所、无生产力的寄生者或反叛者。芝加哥社会学学派强调偏离人群... "亚文化"既可以指有特殊行为方式的一群人,也可以指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亚文化群体早在西方现代化进程开启之时就已经存在,一直被描述为偏离主流社会、无固定住所、无生产力的寄生者或反叛者。芝加哥社会学学派强调偏离人群形成的社会原因,伯明翰学派则着力从阶级、种族、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揭示青年亚文化群体的特殊生活方式或风格所蕴含的象征性政治反抗意义,而"后亚文化理论"强调亚文化与符号消费、虚拟消费等当代"场景"的混杂关系。后亚文化群体的身份多元和混杂化给研究者带来更多方法论上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文化 芝加哥学派 伯明翰学派 亚文化
原文传递
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90
4
作者 高丙中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在改革、开放后的当代中国文化内部,主文化在以政权做基础的主导文化、经社会发展长期造就的主体文化、以及反映当前的思想潮流和社会生活风尚的主流文化这三个方面发生错位。相对于主文化而言,在文化权力关系上处于从属地位的亚文化... 在改革、开放后的当代中国文化内部,主文化在以政权做基础的主导文化、经社会发展长期造就的主体文化、以及反映当前的思想潮流和社会生活风尚的主流文化这三个方面发生错位。相对于主文化而言,在文化权力关系上处于从属地位的亚文化广泛崛起,冲击着即定文化的一元格局。以某种亚文化代表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站到了主文化对立面的反文化,已经演化为中国当代重要的文化现象。从价值系统和权力关系来看,今日中国社会文化处于多元文化的并存状态,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亚文化 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 主体文化 主导文化 主流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传统文化 价值观
原文传递
表情包:密码、标签与面具 被引量:94
5
作者 彭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网络表情包不仅是一种表达情绪、情感的手段,在表情包的生产与使用、发出与接收的编码与解码中也承载了社会热点、群体文化以及个人心境、情境等不同层面的规则与"密码",这也导致表情包的多义性。表情包的生产与使用,具有标... 网络表情包不仅是一种表达情绪、情感的手段,在表情包的生产与使用、发出与接收的编码与解码中也承载了社会热点、群体文化以及个人心境、情境等不同层面的规则与"密码",这也导致表情包的多义性。表情包的生产与使用,具有标签的意义,既可以作为代际区隔、群体区分的标签,也可以作为政治立场与行动的标签。作为社交互动的手段,表情包本身的特点,使得它成为社交性表演中的一种面具,用于柔化、夸大、伪装、敷衍等不同表演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情包 网络文化 亚文化 编码与解码 社交表演
下载PDF
Z世代亚文化消费的逻辑 被引量:84
6
作者 汪永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8-95,共8页
本文基于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从资本的视角对Z世代亚文化消费的形塑机制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Z世代亚文化消费的主要动机,包括:为爱买单,取悦自我;寻找情感寄托;满足社交需求。然后对亚文化消费的资本形塑机制进行分析,发... 本文基于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从资本的视角对Z世代亚文化消费的形塑机制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Z世代亚文化消费的主要动机,包括:为爱买单,取悦自我;寻找情感寄托;满足社交需求。然后对亚文化消费的资本形塑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有角色养成、符号竞争和消费意识形态引导三大机制。Z世代的亚文化消费是对现实的一种同构,是一种部落消费行为,具有流动性。Z世代是被规训、被诱使的脆弱的消费者。他们希望在亚文化所创建的世界中寻找快乐和自我实现感,潜意识中是对现实社会主导文化权力系统的一种逃避和反抗。但是,当他们进入亚文化圈层后,他们必须屈服于另一套权力系统,而这套权力系统的主导权把握在背后制定游戏规则的资本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 亚文化 消费 资本
下载PDF
基础汉语教学阶段文化导入内容初探 被引量:61
7
作者 魏春木 卞觉非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4-60,共7页
1、引言语言跟文化的紧密关系,已经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经过一番讨论,人们对要不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这个问题已经取得了共识,但对于所要导入的文化的范围,具体内容等实质性问题意见还... 1、引言语言跟文化的紧密关系,已经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经过一番讨论,人们对要不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这个问题已经取得了共识,但对于所要导入的文化的范围,具体内容等实质性问题意见还比较分歧,有关的探讨尚嫌不足。本文拟就文化导入这一问题展开一些初步的讨论。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基础汉语教学阶段,指的是《汉语水平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第1到第8等级,高级汉语教学阶段也负有文化导入的任务,本文暂不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导入 对外汉语教学界 教学阶段 文化内容 亚文化 文化行为 基础汉语 文化心理 项目划分 介入性
原文传递
情感慰藉、柔性社交、价值变现: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盲盒潮玩 被引量:66
8
作者 曾昕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133-141,171-172,共11页
当下,盲盒已成为青少年潮流消费中受众最广、热度最高的品类,其显著商业价值的背后,热议、争论与诟病也从未停止。事实上,盲盒在物质消费的表象下,包含隐藏的精神属性与文化价值,具有情感寄托、童趣认同和乌托邦想象的空间;玩家通过盲盒... 当下,盲盒已成为青少年潮流消费中受众最广、热度最高的品类,其显著商业价值的背后,热议、争论与诟病也从未停止。事实上,盲盒在物质消费的表象下,包含隐藏的精神属性与文化价值,具有情感寄托、童趣认同和乌托邦想象的空间;玩家通过盲盒,实现了情感慰藉,并发展出柔性社交、多渠道变现等新功能,实现了消费者、创作者、营销者等多重身份的转换,呈现出社交与逃逸、抗争与互融并存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具有张力的亚文化景观。对盲盒玩家的深入考察有助于理解这一具有"异质性"亚文化人群的消费心态、情感需求与文化行为,给青年亚文化提出了新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亚文化 萌趣 盲盒 潮玩
下载PDF
教育: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论教育内部惯习评价导致的可视性教育亚文化向教育文化的回归 被引量:43
9
作者 郭思乐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10,38,共9页
教育内部惯习性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外在性及权威性,方式的可比性,功能的控制性等特征,由于教育內部惯习性评价被普遍采用,使教育文化蜕变为可视性的教育亚文化。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挖掘教育內部惯习性评价的根源,正确看待教育干预和教育... 教育内部惯习性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外在性及权威性,方式的可比性,功能的控制性等特征,由于教育內部惯习性评价被普遍采用,使教育文化蜕变为可视性的教育亚文化。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挖掘教育內部惯习性评价的根源,正确看待教育干预和教育的非外视性的关系,走出教育评价的误区,以适应教育的生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文化 可视性 惯习 适应教育 性教育 教育评价 亚文化 内部 外在性 可比性
原文传递
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青年亚文化研究范式的嬗变与转换 被引量:51
10
作者 闫翠娟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8-184,188,共8页
作为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研究对立面姿态出现的后亚文化研究,通过对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研究的多重批判,重新构建了亚文化研究的新视野、新语汇和新文化观。后亚文化研究强调青年亚文化的流动性、多变性、混杂性,高扬媒介在青年亚文化形成发... 作为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研究对立面姿态出现的后亚文化研究,通过对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研究的多重批判,重新构建了亚文化研究的新视野、新语汇和新文化观。后亚文化研究强调青年亚文化的流动性、多变性、混杂性,高扬媒介在青年亚文化形成发展中的正向功用,注重从消费逻辑中探寻青年亚文化所包含的娱乐性和自我身份认同。然而,后亚文化研究在构建一个能精准描述和解释后现代青年亚文化图景的理论框架方面依然任重道远。从伯明翰亚文化理论与后亚文化理论二元对立的牢笼中跳脱出来,兼收并蓄地引入更多的理论解释工具,是亚文化研究发展完善的合适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文化 亚文化 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研究 亚文化研究
下载PDF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弹幕视频网站用户使用动机和行为研究 被引量:52
11
作者 仝冲 赵宇翔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89,共10页
文章以 Bilibili 弹幕视频网站为例,选取 2017 年 12 月 33 个热门视频的弹幕信息资源作为分析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该弹幕样本进行分析,探究弹幕视频网站用户的动机和行为。编码结果显示,用户的弹幕动机主要包括信息需求、娱乐需求和... 文章以 Bilibili 弹幕视频网站为例,选取 2017 年 12 月 33 个热门视频的弹幕信息资源作为分析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该弹幕样本进行分析,探究弹幕视频网站用户的动机和行为。编码结果显示,用户的弹幕动机主要包括信息需求、娱乐需求和社交增强需求三类,在此基础上衍生出 14 种相关的弹幕行为。结合已有文献和原始弹幕文本对编码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上述动机和行为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幕视频网站 数字青年 内容分析法 ACGN 亚文化
下载PDF
底层表演与审丑狂欢:土味文化的青年亚文化透视 被引量:52
12
作者 陈亚威 《东南传播》 2019年第4期75-77,共3页
随着短视频新媒介的出现,土味文化得以被催生。土味文化是近两年在网络上迅速兴起的青年亚文化,它由乡镇青年和都市青年共同构建,一方面,它是乡镇青年的抗争式表演和虚假的阶层想象;另一方面,它缔造了都市青年的审丑狂欢,也影射着他们... 随着短视频新媒介的出现,土味文化得以被催生。土味文化是近两年在网络上迅速兴起的青年亚文化,它由乡镇青年和都市青年共同构建,一方面,它是乡镇青年的抗争式表演和虚假的阶层想象;另一方面,它缔造了都市青年的审丑狂欢,也影射着他们的逃避心态。作为一种亚文化,它难逃被资本和主流话语收编的命运,却也揭露出中国青年所处的某种集体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味文化 亚文化 底层表演 狂欢
下载PDF
网络族群:自我认同、身份区隔与亚文化传播 被引量:50
13
作者 蒋建国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3,共7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在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和类同推动着网络的分流和聚结。网络族群的多元化发展体现了网民在个人选择上的风格化和主观性,并明显受到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思潮的影响,对网民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在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和类同推动着网络的分流和聚结。网络族群的多元化发展体现了网民在个人选择上的风格化和主观性,并明显受到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思潮的影响,对网民的自我认同和身份区隔起到标识性的作用。网络族群文化作为新型亚文化样态,在传播网络文化方面的功效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族群 身份 亚文化
下载PDF
作为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网络语言 被引量:49
14
作者 肖伟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0-195,共6页
伴随计算机传播媒介而衍生的网络语言是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它的创制和使用既体现了青少年网民的生理—心理特征,同时更为重要地反映出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暧昧复杂的结构性关联,它们之间既对立又有着潜在一致性的辩证关系决定... 伴随计算机传播媒介而衍生的网络语言是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它的创制和使用既体现了青少年网民的生理—心理特征,同时更为重要地反映出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暧昧复杂的结构性关联,它们之间既对立又有着潜在一致性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创制网络语言的两种方式,即拼贴与同构。拼贴与同构作为对抗正统书面语言的两种方式虽然还存在着一些策略上的差异,但它们都在符号的游击战即象征性抵抗中对付、挑战强势者所宰制的社会秩序,进而寻求自身的价值判断和意义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亚文化 网络语言 拼贴 同构 计算机
下载PDF
文化社会学的转向:分层世界的另一种语境 被引量:41
15
作者 周怡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22,共10页
This paper provides a detailed review of Thompson, Bourdieu, and Gans. These three sociologists developed such cultural concepts as taste, habitus, and experience in discussing social class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s... This paper provides a detailed review of Thompson, Bourdieu, and Gans. These three sociologists developed such cultural concepts as taste, habitus, and experience in discussing social class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structures. These conceptualizations are complementary to a structural perspective on social class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at is prevailing in sociology today, and thus indicate the transition of cultural sociology toward matu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社会学 亚文化 大众文化 文化语境 社会分层 布迪厄 《区隔》 生活风格 社会阶级 甘斯 《品味文化
原文传递
文化研究与亚文化 被引量:33
16
作者 姜楠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50,共4页
近年来“文化研究”成为显学,不仅对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其以“文化”为重点、以跨学科为特色的研究方式也成为当前自然学科的方法论基础。亚文化是文化研究中非常重要和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对它的理... 近年来“文化研究”成为显学,不仅对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其以“文化”为重点、以跨学科为特色的研究方式也成为当前自然学科的方法论基础。亚文化是文化研究中非常重要和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对它的理论梳理和分析就尤其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关键词 亚文化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生态与社会心理分析 被引量:48
17
作者 王清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5,共3页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流行语成为网络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因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网络流行语已超越网络流行范围,正从"网上"走入"网下",从小众走向大众,延伸至反映社会热点、形成社会评判...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流行语成为网络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因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网络流行语已超越网络流行范围,正从"网上"走入"网下",从小众走向大众,延伸至反映社会热点、形成社会评判,甚至显示出动摇传统媒体话语霸权地位的倾向,因此值得深入关注和研究,并加以正确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社会心理 亚文化 反思
下载PDF
意识形态 媒体 商品--亚文化的收编方式 被引量:43
18
作者 胡疆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亚文化 意识形态 媒体 商品 主导文化 文化形态 集体认同 自下而上
下载PDF
当代青年“佛系”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被引量:47
19
作者 陈赛金 陈超俊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8年第7期106-111,共6页
青年"佛系"亚文化现象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物质条件改善、青年阶段性心理特征、表达空间变化、网络媒介与商业导向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把握"佛系"的本质,警惕"佛系"、"丧文化"极端化的... 青年"佛系"亚文化现象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物质条件改善、青年阶段性心理特征、表达空间变化、网络媒介与商业导向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把握"佛系"的本质,警惕"佛系"、"丧文化"极端化的可能性,应在加强青年价值观引导、积极营造公平的社会竞争环境、改善网络环境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等方面共同发力,从而引领当代青年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佛系”现象 亚文化
原文传递
新工科建设的文化视角 被引量:46
20
作者 王义遒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3,共8页
本文从文化视角探讨"新工科"建设。基于北京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从应用理科衍生新型工科的尝试,作者认为文化在这里起着重要作用。理科与工科具有不同的亚文化,学校的整个体制机制都会对新工科建设产生影响,滋生各种问题。解... 本文从文化视角探讨"新工科"建设。基于北京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从应用理科衍生新型工科的尝试,作者认为文化在这里起着重要作用。理科与工科具有不同的亚文化,学校的整个体制机制都会对新工科建设产生影响,滋生各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融合",首先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以及在实践层面上各种要素的紧密整合。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种融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新工科"建设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实现"合"的四条具体意见。文章最后认为"新工科"建设的前瞻要求是创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文化 亚文化 融合 需求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