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朝隋唐于氏家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卫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6-102,共7页
于氏家族为北朝隋唐时期的著名的士族之一,其家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于氏家族系北魏时期由拓跋贵族汉化改姓而来,北朝至唐初,于氏家族地位极为尊崇,系关陇贵族集团之核心家族,中唐以降,地位逐渐下降。在于氏家族汉化及其长期的家族发展史... 于氏家族为北朝隋唐时期的著名的士族之一,其家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于氏家族系北魏时期由拓跋贵族汉化改姓而来,北朝至唐初,于氏家族地位极为尊崇,系关陇贵族集团之核心家族,中唐以降,地位逐渐下降。在于氏家族汉化及其长期的家族发展史中,于氏家族人才辈出,在政治文学领域成就斐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于氏家族逐渐褪去了其尚武的传统,转而尚儒尚文,其中的某些人具有一定的儒学文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唐代 于氏 发展 家风
下载PDF
于右任赠李宗仁手卷《满江红》
2
作者 郑学富 《老年世界》 2023年第3期25-26,共2页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为李宗仁书手卷岳飞诗《满江红》,这幅书法作品纵31厘米,横240厘米,款署:李代总统德公正之,于右任。铃印“关中于氏”。左下盖有两方收藏印:李宗仁印,德邻。
关键词 国民党元老 于右任 《满江红》 李宗仁 书法作品 手卷 岳飞 于氏
原文传递
北朝隋唐河洛大族于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化昆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11,33,共8页
北朝隋唐时期 ,河洛于氏人才辈出 ,十分显赫。但有关史书对其记载时有出入。虽然有些史书将其记为代州或雍州及京兆等地人 ,但经过对史料及有关墓志、神道碑的研究认定 ,于氏始终为河南洛阳人 ,且对其它一些问题进行了订正或对史书有所... 北朝隋唐时期 ,河洛于氏人才辈出 ,十分显赫。但有关史书对其记载时有出入。虽然有些史书将其记为代州或雍州及京兆等地人 ,但经过对史料及有关墓志、神道碑的研究认定 ,于氏始终为河南洛阳人 ,且对其它一些问题进行了订正或对史书有所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隋唐 洛阳 于氏 墓志 神道碑
下载PDF
高句丽女性的婚姻、家庭、社会角色解读——以于氏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欣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21-24,共4页
《三国史记》记载了高句丽于氏的相关事迹,从对于氏两次婚姻的解读可知,高句丽王室存在着与不同部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通婚的状况,其民族在婚姻关系方面保留着原始的"蒸报"制,"兄死妻嫂"、女性改嫁均未受歧视。从对... 《三国史记》记载了高句丽于氏的相关事迹,从对于氏两次婚姻的解读可知,高句丽王室存在着与不同部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通婚的状况,其民族在婚姻关系方面保留着原始的"蒸报"制,"兄死妻嫂"、女性改嫁均未受歧视。从对于氏家庭关系的解读来看,高句丽民族在原始婚俗的影响下,从王室贵族到平民百姓,存在着一夫多妻的家庭模式,王室家庭在一夫多妻的环境下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纵观于氏的一生辅佐三代国王,其在男权社会有一定的政治权利,说明高句丽女性并未被排斥于权力核心之外,总体反映出其女性的社会地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于氏 女性
下载PDF
于氏项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孙远征 于天洋 +1 位作者 周琛 祝鹏宇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22-26,共5页
目的:观察于氏项针联合吞咽、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90例脑出血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吞咽、语言康复训练,n=45)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于氏项针联合吞咽、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90例脑出血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吞咽、语言康复训练,n=45)和对照组(单纯吞咽、语言康复训练,n=45)两组,均在常规基础治疗上进行,两组均以6 d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1 d,连续治疗2个疗程。采用洼田吞咽能力评价量表和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进行测评,观察疗前疗后2项评分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洼田吞咽能力评价量表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疗后均较疗前有所提高(P<0.05),两组疗后评分显示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疗后与疗前相比均提高(P<0.05),两组疗后评分显示前者显著优于后者(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临床总有效率为93.2%(41/44),构音功能临床总有效率为95.5%(42/44),分别高于后者72.1%(31/43)与79.1%(34/43)(P<0.05)。结论:于氏项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氏项针 吞咽困难 构音障碍 假性延髓麻痹 脑出血
下载PDF
基于阳在中风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于氏头针”的治病思路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苗苗 倪金霞 +3 位作者 黄珍珍 徐元波 高胤桐 武晓娜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707-1710,共4页
中风发生后易出现肢体偏瘫、脑髓失养、阴阳失衡等,其发病机理可责之于阳,阳气阻遏、气血上逆,阳气耗伤、筋失温养都是导致中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调节阳气来和血柔筋、健脑填髓、平衡阴阳,以此达到防治中风的目的。... 中风发生后易出现肢体偏瘫、脑髓失养、阴阳失衡等,其发病机理可责之于阳,阳气阻遏、气血上逆,阳气耗伤、筋失温养都是导致中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调节阳气来和血柔筋、健脑填髓、平衡阴阳,以此达到防治中风的目的。“于氏头针”是治疗中风的特色疗法,它是将头部腧穴划分为七区,根据症状和表现在头部相应穴区进行丛刺、透刺,并且采用间断行针、长留针的一种针法。基于对阳在中风防治中重要作用的认识,笔者拟从阳论治“于氏头针”防治中风的思路。头部是人体诸阳汇集之处,取头部腧穴进行针刺,此可以激发人体阳气、扶正抗邪、调整阴阳,利于中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于氏头针 头穴丛刺 脑卒中 中医治疗
下载PDF
于己百教授增食煮散治疗小儿厌食症62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邓沂 于善哉 +1 位作者 张士卿 金仁淑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6期863-863,874,共2页
于氏增食煮散是于己百教授的经验方 ,Ⅰ号以黄连解毒汤、小承气汤为主 ,加开胃消食、行气导滞之品而成 ,适用于胃热型厌食症 ;Ⅱ号为香砂六君子汤加消食开胃之品而成 ,适用于脾虚型厌食症。观察 6 2例厌食症患儿 ,经治疗后食欲大多恢复... 于氏增食煮散是于己百教授的经验方 ,Ⅰ号以黄连解毒汤、小承气汤为主 ,加开胃消食、行气导滞之品而成 ,适用于胃热型厌食症 ;Ⅱ号为香砂六君子汤加消食开胃之品而成 ,适用于脾虚型厌食症。观察 6 2例厌食症患儿 ,经治疗后食欲大多恢复正常 ,食量都有增加 ,伴随症状得以改善 ,体重也有增加 ,获痊愈 4 5例、好转 17例 ,总有效率 10 0 %。表明于氏增食煮散对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己百教授 于氏增食煮散 小儿厌食症 治疗 经验方
下载PDF
于氏项针治疗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远征 赵妍 +2 位作者 郭颖 谷栩萌 武文鹏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于氏项针治疗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采用于氏项针、于氏头针、常规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于氏头针、常规体针治疗。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于氏项针治疗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采用于氏项针、于氏头针、常规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于氏头针、常规体针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两组针灸治疗均以6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1天。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及语言功能的评分均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语言功能的临床疗效为93.33%,略高于对照组的76.67%,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氏项针治疗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延髓麻痹 脑梗死 于氏项针 吞咽功能 语言功能
下载PDF
头针结合天智颗粒治疗中风后痴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盛国滨 赵庆杰 +1 位作者 郭加磊 黄亮 《中医药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于氏头针额区结合天智颗粒治疗中轻度肝阳上亢型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筛选V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于氏头针额区及天智颗粒;对照组只给予天智颗粒。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针刺于氏头针额区结合天智颗粒治疗中轻度肝阳上亢型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筛选V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于氏头针额区及天智颗粒;对照组只给予天智颗粒。治疗前后进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于氏头针额区结合天智颗粒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氏头针额区 血管性痴呆 天智颗粒
下载PDF
于氏头针结合颈项部针刺法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吞咽障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祝鹏宇 刘彦麟 +2 位作者 陈东 井天依 范程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观察于氏头针结合颈项部针刺法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吞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50例脑出血恢复期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于氏项针、头针+颈项部针刺+偏瘫侧肢体针刺(治疗组)75例和除项区外的于氏头针+颈项部针刺+偏瘫侧肢... 目的:观察于氏头针结合颈项部针刺法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吞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50例脑出血恢复期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于氏项针、头针+颈项部针刺+偏瘫侧肢体针刺(治疗组)75例和除项区外的于氏头针+颈项部针刺+偏瘫侧肢体针刺(对照组)75例。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肺炎发生率、拔除胃管时间及EAT-10量表测评。根据以上量表及评分,给出相应结论。结果:洼田饮水量表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好转,治疗组平均恢复等级小于对照组。对比拔除胃管平均时间,两组相差6.347天,可见疗效显著。且肺炎发生率两组相差20.6%。同时EAT-10量表也显示治疗组分数每周均小于对照组,可见起效快,效果稳定。结论:于氏头针结合颈项部针刺法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氏头针 吞咽困难 脑出血
原文传递
美沙拉嗪联合“于氏头针”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沈秋 郑丽红 +3 位作者 张禹 王楠楠 刘定 姚丹 《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3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于氏头针"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片1.0g,4次/天,同时针刺"于氏头针"额区;对照...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于氏头针"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片1.0g,4次/天,同时针刺"于氏头针"额区;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片1.0g,4次/天。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及SD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于氏头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于氏头针”
下载PDF
于氏头穴丛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远征 于天洋 郭颖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8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于氏头穴丛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于氏头穴丛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中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 目的:观察于氏头穴丛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于氏头穴丛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中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BBS、FM-B评分、MBI指数均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氏头穴丛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氏头穴丛刺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下载PDF
于氏项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祝鹏宇 武丹 +4 位作者 陈东 孙远征 陈存阳 丁园 范程欣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282-284,共3页
目的观察于氏项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采用于氏项针、头针及偏瘫侧体针;对照组不采用于氏项针,其... 目的观察于氏项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采用于氏项针、头针及偏瘫侧体针;对照组不采用于氏项针,其余治疗方法同治疗组。6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1.4%,优于对照组的74.3%(P<0.05);吞咽障碍评定量表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4.3%,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于氏项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氏项针 针灸疗法 脑出血 吞咽障碍 于致顺
下载PDF
于氏头针治疗脑梗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世龙 孙小斐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92-494,共3页
头针是指在头部特定部位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剌方法,是在针灸头部腧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针刺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逐渐成为脑部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于氏头针 脑梗塞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于氏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云云 姜迎萍 +1 位作者 周益凡 唐述婷 《新疆中医药》 2018年第5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于氏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试验组,采用于氏双侧头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B组为单纯康复训练。两组在经过30 d的干预后,比较治疗前后Fug... 目的观察于氏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试验组,采用于氏双侧头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B组为单纯康复训练。两组在经过30 d的干预后,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FMA)评分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于氏双侧头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氏头针结合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氏头针 康复训练 缺血性中风
下载PDF
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妍 陈存阳 +1 位作者 孙远征 孙颖哲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联合揿针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脱离1例,剩余34例。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 目的:分析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联合揿针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脱离1例,剩余34例。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记录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吞咽造影(VFSS)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降低,VFSS指标及SWAL-QOL评分增高,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以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氏项针联合揿针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揿针 于氏项针
下载PDF
话说榆树“关东进士村”
17
作者 李春阳 《吉林人大》 2024年第5期47-48,共2页
在“天下粮仓,沃土榆树”灿烂的历史中,黑林镇太平川于氏家族闯关东创业的历史传说承载着榆树丰厚的文化底蕴。黑林镇太平川以“关东进士村”闻名遐迩。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山东潍县河滩镇小东庄落第举子于居安携子于龙川闯关东,在... 在“天下粮仓,沃土榆树”灿烂的历史中,黑林镇太平川于氏家族闯关东创业的历史传说承载着榆树丰厚的文化底蕴。黑林镇太平川以“关东进士村”闻名遐迩。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山东潍县河滩镇小东庄落第举子于居安携子于龙川闯关东,在风水宝地“牛上房,车上树”的太平川落脚定居,开启了繁衍生息,开荒拓土的艰难创业生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打拼和不懈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闯关东 创业生涯 落第举子 山东潍县 太平川 进士 于氏家族 风水宝地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梦雄 樊小农 王舒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5期687-689,共3页
吞咽障碍是指食团不能安全地从口运送到胃而无误吸,即不能顺利地完成吞咽过程,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为64%~78%[1]。吞咽障碍会增加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肺炎及死亡的风险[2],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降低生活质量。针刺治疗吞... 吞咽障碍是指食团不能安全地从口运送到胃而无误吸,即不能顺利地完成吞咽过程,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为64%~78%[1]。吞咽障碍会增加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肺炎及死亡的风险[2],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降低生活质量。针刺治疗吞咽障碍被2013版《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所推荐[3],但尚缺乏统一、标准的针刺方案,不利于临床推广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刺治疗 于氏项针 临床研究进展
下载PDF
揿针结合于氏丛刺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永亮 吴建丽 +6 位作者 包瑞 李雪岩 刘长燕 韩盛旺 苏航 曲春成 赵淑芳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7期15-20,共6页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于氏丛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传统针刺组30例和联合针刺组3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舍曲林,传统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传统针刺干预,联合针刺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于氏丛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传统针刺组30例和联合针刺组3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舍曲林,传统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传统针刺干预,联合针刺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揿针结合额区丛刺干预,3组均每日1次,每周7次,连续治疗6周。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时运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以及测定5-HT水平比较3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HAMD评分和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针刺组和联合针刺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3组患者5-HT水平较治疗前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针刺组和联合针刺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评定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65.52%(19/29),传统针刺组和联合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22/28)和89.66%(26/29)。结论:在舍曲林基础上揿针结合于氏丛刺或传统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比单独应用舍曲林更为有效、安全。揿针联合于氏丛刺较传统针刺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揿针 于氏丛刺 舍曲林
下载PDF
于氏解郁调肝散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考察
20
作者 梁林辉 章斌 +2 位作者 芦珂 姚永秀 何露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79-82,90,共5页
(目的)建立于氏解郁调肝散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加强于氏解郁调肝散的质量控制。(方法)依据2020版《中国药典》中非无菌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测法进行方法适用性考察。(结果)采用1∶1000稀释法测定需氧菌总数,采用1∶10稀释法测定霉菌和酵... (目的)建立于氏解郁调肝散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加强于氏解郁调肝散的质量控制。(方法)依据2020版《中国药典》中非无菌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测法进行方法适用性考察。(结果)采用1∶1000稀释法测定需氧菌总数,采用1∶10稀释法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各实验菌回收率在0.5~2之间;三种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均可采用常规接种法,结果符合要求。(结论)研究建立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于氏解郁调肝散的质量控制,为完善于氏解郁调肝散的质量标准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氏解郁调肝散 微生物限度 平皿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