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诗歌鉴赏五象美论”在中国古诗英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祥云
《昭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6-92,共7页
中国古典诗歌魅力独特,文字凝练,韵律严谨,且随意赋形,灵动多变,其英译工作就显得十分困难。辜正坤教授的"诗歌鉴赏五象美论"从鉴赏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视象美、音象美、义象美、事象美、味象美,对中国古诗英译具有指...
中国古典诗歌魅力独特,文字凝练,韵律严谨,且随意赋形,灵动多变,其英译工作就显得十分困难。辜正坤教授的"诗歌鉴赏五象美论"从鉴赏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视象美、音象美、义象美、事象美、味象美,对中国古诗英译具有指导意义。以《登鹳雀楼》的英译为例,探讨"诗歌鉴赏五象美论"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鉴赏五
象
美
论
视
象
美
音
象
美
义
象
美
事
象
美
味
象
美
中国古诗英译
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登金陵凤凰台》英译本的五象美比较
被引量:
3
2
作者
何明烈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93-97,共5页
辜正坤先生提出的五象美理论为诗歌鉴赏与比较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为例,从视象美、音象美、义象美、事象美和味象美的角度,对孙大雨和庞德的英译进行全面比较。研究发现,五象美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获得对...
辜正坤先生提出的五象美理论为诗歌鉴赏与比较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为例,从视象美、音象美、义象美、事象美和味象美的角度,对孙大雨和庞德的英译进行全面比较。研究发现,五象美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获得对原文的美学感知,而且有助于对译文质量做出科学而全面的判断,它为古诗英译的比较与鉴赏提供了美学的体系性与科学的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
象
美
音
象
美
事
象
美
味
象
美
义
象
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汉诗英译感悟——读《长恨歌》的两个英译本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雪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87-89,97,共4页
诗歌翻译的标准和好坏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特别是汉诗英译问题。英译本中能称得上是精品或极品的却是凤毛麟角。比较流传千古的《长恨歌》的两个英译本各有千秋。诗歌翻译应做到在传达原诗内容的同时,兼顾原诗的形式,体现其音...
诗歌翻译的标准和好坏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特别是汉诗英译问题。英译本中能称得上是精品或极品的却是凤毛麟角。比较流传千古的《长恨歌》的两个英译本各有千秋。诗歌翻译应做到在传达原诗内容的同时,兼顾原诗的形式,体现其音象美、视象美、义象美、事象美,保留其意象,达到其最佳近似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近似度
视
象
美
音
象
美
义
象
美
事
象
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苏轼诗词英译本的诗性特征——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
被引量:
1
4
作者
魏际兰
李静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69-75,共7页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词题材广泛,意象丰富,语言生动,风格独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该词的3个英译本呈现不同的诗性特征:许译本最具音象美,林译本最重义象美,华译本最有事象美。文章...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词题材广泛,意象丰富,语言生动,风格独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该词的3个英译本呈现不同的诗性特征:许译本最具音象美,林译本最重义象美,华译本最有事象美。文章比较分析了3个英译本的诗性特征,深入探讨了译者的翻译风格和常用的诗词翻译策略,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合理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词
英译本
诗性特征
音
象
美
义
象
美
事
象
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遗美学视域下中国节庆“事象之美”的阐释与重构
被引量:
3
5
作者
朱逸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6-184,共9页
从非遗美学视角看,在农业文明的大背景中,中华民族的节庆体系历经漫长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事象之美",并渗透于各类节庆之中。但是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中国节庆传统逐渐蜕变,节庆文化面临解构与重构的问题,其中...
从非遗美学视角看,在农业文明的大背景中,中华民族的节庆体系历经漫长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事象之美",并渗透于各类节庆之中。但是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中国节庆传统逐渐蜕变,节庆文化面临解构与重构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统节庆文化的"事象之美",有的依然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有的面临固化成遗产的命运,有的则在当代文化土壤中演化成新的"小传统"。当下,我国的节庆"事象之美"重构路径包括:一是对于依然适应当代文明的传统节庆"事象之美",应当科学保护和传承;二是对于已经异化或者蜕变的节庆"事象之美",要分析并适度改造;三是对于全新的节庆"事象之美",要理性看待并积极引导,使之成为当代中国节庆文化创新的一部分,并参与建构中国新时期的节庆文化符号体系,最终形成节庆文化的情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美
学
事
象
之
美
情感认同
中国节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歌鉴赏五象美论”在中国古诗英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祥云
机构
昭通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昭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6-92,共7页
文摘
中国古典诗歌魅力独特,文字凝练,韵律严谨,且随意赋形,灵动多变,其英译工作就显得十分困难。辜正坤教授的"诗歌鉴赏五象美论"从鉴赏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视象美、音象美、义象美、事象美、味象美,对中国古诗英译具有指导意义。以《登鹳雀楼》的英译为例,探讨"诗歌鉴赏五象美论"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
诗歌鉴赏五
象
美
论
视
象
美
音
象
美
义
象
美
事
象
美
味
象
美
中国古诗英译
应用
Keywords
the Appreciation Theory on Five Aesthe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ms
the imagery aesthetics
melopoeia aesthetics
logopoeia aesthetics
obnomenon aesthetics
flavor aesthetics
the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ms
application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登金陵凤凰台》英译本的五象美比较
被引量:
3
2
作者
何明烈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出处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93-97,共5页
基金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科研项目
编号:C112014005
文摘
辜正坤先生提出的五象美理论为诗歌鉴赏与比较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为例,从视象美、音象美、义象美、事象美和味象美的角度,对孙大雨和庞德的英译进行全面比较。研究发现,五象美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获得对原文的美学感知,而且有助于对译文质量做出科学而全面的判断,它为古诗英译的比较与鉴赏提供了美学的体系性与科学的操作性。
关键词
视
象
美
音
象
美
事
象
美
味
象
美
义
象
美
Keywords
vision beauty
sound beauty
quotation beauty
taste beauty
implication beauty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汉诗英译感悟——读《长恨歌》的两个英译本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雪
机构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87-89,97,共4页
文摘
诗歌翻译的标准和好坏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特别是汉诗英译问题。英译本中能称得上是精品或极品的却是凤毛麟角。比较流传千古的《长恨歌》的两个英译本各有千秋。诗歌翻译应做到在传达原诗内容的同时,兼顾原诗的形式,体现其音象美、视象美、义象美、事象美,保留其意象,达到其最佳近似度。
关键词
最佳近似度
视
象
美
音
象
美
义
象
美
事
象
美
Keywords
the translation closest to the origin beauty of its vision
sound
connotation
and image.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苏轼诗词英译本的诗性特征——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
被引量:
1
4
作者
魏际兰
李静
机构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69-75,共7页
基金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YY008)
2018年度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
+1 种基金
江苏省常州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CZSKL-2018C130)
2017年常州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2017127Z)
文摘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词题材广泛,意象丰富,语言生动,风格独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该词的3个英译本呈现不同的诗性特征:许译本最具音象美,林译本最重义象美,华译本最有事象美。文章比较分析了3个英译本的诗性特征,深入探讨了译者的翻译风格和常用的诗词翻译策略,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合理构建。
关键词
苏轼诗词
英译本
诗性特征
音
象
美
义
象
美
事
象
美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遗美学视域下中国节庆“事象之美”的阐释与重构
被引量:
3
5
作者
朱逸宁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6-184,共9页
基金
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研究”(18JZD019)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图像视角下的明清小说与江南文化研究》(18ZWD002)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非遗美学视角看,在农业文明的大背景中,中华民族的节庆体系历经漫长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事象之美",并渗透于各类节庆之中。但是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中国节庆传统逐渐蜕变,节庆文化面临解构与重构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统节庆文化的"事象之美",有的依然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有的面临固化成遗产的命运,有的则在当代文化土壤中演化成新的"小传统"。当下,我国的节庆"事象之美"重构路径包括:一是对于依然适应当代文明的传统节庆"事象之美",应当科学保护和传承;二是对于已经异化或者蜕变的节庆"事象之美",要分析并适度改造;三是对于全新的节庆"事象之美",要理性看待并积极引导,使之成为当代中国节庆文化创新的一部分,并参与建构中国新时期的节庆文化符号体系,最终形成节庆文化的情感认同。
关键词
非遗
美
学
事
象
之
美
情感认同
中国节庆
分类号
B834 [哲学宗教—美学]
K892.11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诗歌鉴赏五象美论”在中国古诗英译中的应用
吴祥云
《昭通学院学报》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登金陵凤凰台》英译本的五象美比较
何明烈
《长沙大学学报》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谈汉诗英译感悟——读《长恨歌》的两个英译本
李雪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苏轼诗词英译本的诗性特征——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
魏际兰
李静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非遗美学视域下中国节庆“事象之美”的阐释与重构
朱逸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