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黄消散”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行 李新圃 +4 位作者 杨峰 王旭荣 罗金印 白东东 李宏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1-1036,共6页
为观察不同给药量的“乳黄消散”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选取患临床型乳房炎的泌乳牛40头,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头牛。试验组分别用不同给药量的“乳黄消散”进行治疗(高、中、低剂量组... 为观察不同给药量的“乳黄消散”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选取患临床型乳房炎的泌乳牛40头,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头牛。试验组分别用不同给药量的“乳黄消散”进行治疗(高、中、低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1500、1000、500g/d),“公英散”对照组给药量为500g/d,观察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乳汁LMT检测情况及细菌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乳黄消散”中剂量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最高,极显著高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次之,低剂量组最低。试验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公英散”组。LMT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40个乳区均为强阳性“+++”,治疗后均为“+、+或-”。乳汁细菌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主要为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屎肠球菌等,治疗后3~5d同一乳区细菌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细菌总转阴率达66.67%~100.00%,对照组细菌总转阴率达50.00%~100.00%。综合考虑,“乳黄消散”中剂量组临床治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乳黄消散 病原菌 治愈率 细菌转阴率
下载PDF
乳黄消散治疗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效果及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牟小青 尚立宏 +8 位作者 杨胜安 杨峰 丁学智 杨雅媛 武小虎 吕亚楠 武凡琳 李宏胜 梁斌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0-66,共7页
探讨不同剂量的乳黄消散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及抗炎作用机制,为乳黄消散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将40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药物对照组,每组10头,另选10头健康泌乳奶牛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3个试验组... 探讨不同剂量的乳黄消散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及抗炎作用机制,为乳黄消散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将40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药物对照组,每组10头,另选10头健康泌乳奶牛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3个试验组分别按剂量300 g/d、400 g/d、500 g/d灌服乳黄消散,药物对照组灌服公英散300 g/d,灌服不超过5 d,健康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不同剂量的乳黄消散和公英散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疗效、细菌转阴率、体细胞数、血清和乳清中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乳黄消散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为60.00%、70.00%和80.00%;乳黄消散3个剂量组和公英散对照组奶牛乳汁体细胞数均明显降低,且在停药后14 d各组奶牛乳汁体细胞数均下降到每毫升20万个以内;治疗结束停药后,乳黄消散3个治疗组的细菌总转阴率平均为89.06%;与给药前比较,乳黄消散和公英散均可显著降低奶牛血液和乳清中IL-6、IL-1β、IL-8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水平。乳黄消散3个剂量组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降低患病奶牛乳汁体细胞数、清除或抑制乳汁中致病菌,并可显著降低奶牛血液和乳清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乳黄消散 治愈率 抗炎作用
下载PDF
乳黄消散对靶动物奶牛的安全性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白东东 李新圃 +4 位作者 杨峰 罗金印 王旭荣 张行 李宏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74,共5页
为了确定乳黄消散在奶牛临床上使用的安全剂量,筛选出20头健康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即0倍剂量组(对照组)、1倍推荐剂量组、3倍推荐剂量组和5倍推荐剂量组,每天1次,经口灌服给药连用5d。试验期间,观察受试奶牛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 为了确定乳黄消散在奶牛临床上使用的安全剂量,筛选出20头健康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即0倍剂量组(对照组)、1倍推荐剂量组、3倍推荐剂量组和5倍推荐剂量组,每天1次,经口灌服给药连用5d。试验期间,观察受试奶牛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眼角、肛门有无污秽物等临床症状,并检测给药后0、3、5d的体温、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显示,给药后每组奶牛的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饮水正常,眼角、肛门无污秽物,且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的乳黄消散对受试奶牛的体温、血液生理学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给药后第3天,Ⅲ组的ALB、AST、ALT、ALP、LDH、CK和CRE水平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第5天,ALB、AST、ALT、ALP、LDH、CK、UREA和CRE水平显著升高(P<0.05)。说明乳黄消散至少3倍推荐剂量口服给药对靶动物奶牛是安全的,但5倍推荐剂量对靶动物奶牛的肝、肾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黄消散 靶动物安全性试验 奶牛
下载PDF
中兽药乳黄消散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疗效与乳汁中细菌变化规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严勇 李新圃 +6 位作者 武小虎 张行 丁学智 严作廷 王胜义 王旭荣 李宏胜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77,101,共6页
为观察不同给药量的乳黄消散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奶样细菌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将32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8头。3个试验组分别灌服乳黄消散500、750、1000g·d^(-... 为观察不同给药量的乳黄消散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奶样细菌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将32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8头。3个试验组分别灌服乳黄消散500、750、1000g·d^(-1,)公英散对照组灌服500g·d^(-1),连续用药3~6d。结果表明:乳黄消散低、中和高给药组治愈率分别为75.0%、62.5%和87.5%,公英散治愈率为50.0%。奶样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治疗前优势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和海氏肠球菌等。治疗后乳黄消散低、中和高3个试验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89%、77.78%和90.00%,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62.50%。对治愈率和细菌清除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细菌清除率的高低与临床治愈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乳黄消散 治愈率 病原菌 细菌清除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