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乡村“革命”小说的类型、渊源和走向
1
作者 王为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7-41,共5页
20世纪40—50年代的小说家记录了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近半个世纪中国乡村革命的历史。中国乡村革命的本质是土地所有权的变革,其内容不仅包含国、共之间的武装斗争,还夹杂着中、日民族战争和乡村土改运... 20世纪40—50年代的小说家记录了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近半个世纪中国乡村革命的历史。中国乡村革命的本质是土地所有权的变革,其内容不仅包含国、共之间的武装斗争,还夹杂着中、日民族战争和乡村土改运动。这一代小说家或继承左翼文学的传统,或从民间文化汲取营养,或发扬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在相近的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貌,产生了乡村"史诗"、乡村"海派"与乡村"抒情诗"三种类型的小说。而1980—1990年代的小说家则在经历了"共和国"的种种社会现实,特别是文革以后,对此或解构、或借鉴,以至融会贯通,"新历史小说"更是在讲乡村革命故事时重建"乡村革命"景观。在20世纪文学史的视野中,1940—1950年代的乡村革命小说,显示了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革命小说 乡村“史诗” 乡村“海派” 乡村抒情诗
下载PDF
叶赛宁乡村抒情诗之自然意识
2
作者 栗亮 《滁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7-29,共3页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乡村抒情诗忧郁而舒缓,饱含着对自然万物的深深眷恋。基于21世纪全新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审读,可以发现诗人超前的自然意识,它由"浑融万物的和谐意识"与"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平等意识"构成,前者体现于...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乡村抒情诗忧郁而舒缓,饱含着对自然万物的深深眷恋。基于21世纪全新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审读,可以发现诗人超前的自然意识,它由"浑融万物的和谐意识"与"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平等意识"构成,前者体现于人与自然的互通性、交流性、同一性特征,而后者则表现于诗人对诗作中动物、植物等诗歌意象的人道主义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赛宁 乡村抒情诗 自然意识 和谐意识 平等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