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病毒表面蛋白及其抗体复合物对人精子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周小玲 孙平楠 +1 位作者 高郁森 谢庆东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研究乙肝表面蛋白(HBs)与其单克隆抗体(MAb)复合物对人精子功能的影响,探讨乙肝病毒(HBV)损害人精子的可能机制。方法:对HBs-HBsMAb孵育后的精子活力进行分析,采用JC-1染料结合流式细胞术监测人精子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人精... 目的:研究乙肝表面蛋白(HBs)与其单克隆抗体(MAb)复合物对人精子功能的影响,探讨乙肝病毒(HBV)损害人精子的可能机制。方法:对HBs-HBsMAb孵育后的精子活力进行分析,采用JC-1染料结合流式细胞术监测人精子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人精子在体外与25μg/mL的HBs和不同浓度(20、40、80μg/mL)HBsMAb共孵育后,活力好的精子百分比例显著下降(P<0.01),MMP也下降。结论:HBV可能通过HBs-HBsMAb对人精子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蛋白 抗体复合物 人精子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乙肝病毒表面蛋白对人精子活力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小玲 孙平楠 +2 位作者 康祥锦 刘冬玲 谢庆东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乙肝患者的精子活力降低且有较高比例的凋亡和坏死,但其机制未明。本研究主要考察乙肝病毒表面蛋白(HBs)对人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对经不同浓度的HBs(0、25、50、100μg/ml)孵育4h后的人精子活力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JC_... 目的:乙肝患者的精子活力降低且有较高比例的凋亡和坏死,但其机制未明。本研究主要考察乙肝病毒表面蛋白(HBs)对人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对经不同浓度的HBs(0、25、50、100μg/ml)孵育4h后的人精子活力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JC_1染料结合流式细胞术监测人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人精子在体外加入100μg/mlHBs孵育后,a+b级精子数比例显著下降(P<0.01),精子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25、50、100μg/mlHBs处理组丧失线粒体膜电位的精子百分率分别为24.83%、44.43%和92.22%。结论:乙肝病毒可能通过表面蛋白HBs对人精子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蛋白 人精子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乙肝表面S蛋白与人精子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平楠 康祥锦 +1 位作者 陈惠芳 黄天华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8,17,共3页
目的:研究乙肝表面S蛋白(HBs)与人精子表面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结合情况,探讨乙肝病毒(HBV)侵入人精子的早期机制。方法:HBs预先与人精子孵育一定时间后,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ASGP-R单克隆抗体对人精子表面ASGP-R标记,通... 目的:研究乙肝表面S蛋白(HBs)与人精子表面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结合情况,探讨乙肝病毒(HBV)侵入人精子的早期机制。方法:HBs预先与人精子孵育一定时间后,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ASGP-R单克隆抗体对人精子表面ASGP-R标记,通过流式细胞术考察HBs与该受体结合情况。结果:HBs在浓度25μg/mL时孵育1 h,ASGP-R单克隆抗体浓度10μg/mL时,观察到标记的人精子的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降低。结论:HBV可能通过HBs与人精子表面AS-GP-R受体结合而侵入精子,为进一步研究HBV侵入精子的早期机制提供了初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S蛋白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人精子
下载PDF
抗肺炎多糖和乙肝表面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制备
4
作者 钱雯 张莹 +6 位作者 陈南萍 陈玉秋 王丽丽 吴凯 陈敏 施競 李琦涵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26-932,共7页
目的以肺炎多糖与乙肝表面蛋白的偶联物为抗原,同时制备分别抗多糖和乙肝表面蛋白的单抗隆抗体。方法通过将33F型肺炎多糖与乙肝表面蛋白的偶联物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不同免疫剂量、不同免疫程序和不同免疫部位的免疫。选取免疫后抗体水... 目的以肺炎多糖与乙肝表面蛋白的偶联物为抗原,同时制备分别抗多糖和乙肝表面蛋白的单抗隆抗体。方法通过将33F型肺炎多糖与乙肝表面蛋白的偶联物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不同免疫剂量、不同免疫程序和不同免疫部位的免疫。选取免疫后抗体水平较高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再通过肺炎多糖和乙肝表面蛋白抗原进行特异性筛选,以获得杂交瘤细胞,从而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结果偶联物免疫小鼠后,诱导小鼠产生了针对33F型肺炎多糖的血清抗体和乙肝表面蛋白的血清抗体。分别获得了能持续表达抗33F型肺炎多糖或乙肝表面蛋白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各一株。经验证,用这两株单克隆细胞制备对应的腹水型单抗对3个不同批次制备的33F型肺炎多糖和乙肝病毒表面蛋白样本的回收率为95%~105%。结论以33F型肺炎多糖与乙肝表面蛋白的偶联物为抗原免疫小鼠后可以同时制备分别针对33F型肺炎多糖或乙肝表面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33F型肺炎多糖或乙肝表面蛋白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物 单克隆抗体 肺炎多糖 杂交瘤细胞 乙肝病毒表面蛋白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蛋白的筛选、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媛媛 朱乃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了研究乙肝病毒侵染肝细胞过程中的功能蛋白 ,通过印迹免疫分析技术从人肝cDNA噬菌体表达库中筛选出一株编码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 (hepatitisBsurfaceantigenbindingprotein ,HBsAg BP)的cDNA克隆 .基因测序结果表明 ,该cDNA具有独... 为了研究乙肝病毒侵染肝细胞过程中的功能蛋白 ,通过印迹免疫分析技术从人肝cDNA噬菌体表达库中筛选出一株编码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 (hepatitisBsurfaceantigenbindingprotein ,HBsAg BP)的cDNA克隆 .基因测序结果表明 ,该cDNA具有独立的开放阅读框架 ,编码 1个由 34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可溶性蛋白分子 ,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 .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TriplEx后 ,在E .coliXL1 Blue菌株中获得 4 4kD的重组蛋白 .重组蛋白经Western印迹和ELISA实验证明具有与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进一步经流式细胞仪实验显示 ,在纯化的重组蛋白存在的情况下 ,天然的HBsAg与肝细胞株HepG2的亲和力显著增高 .结果显示 ,该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可能是介导乙肝病毒对肝细胞亲和侵染的可溶性辅助受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
下载PDF
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熊俊 刘欧 石文静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乙肝恢复期血清标本20例为对照,检测119例HBeAg阴性血清标本LHBs,PreS1和HBV DNA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研究中HBeAg阴性乙肝血清标本,LHBs,...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乙肝恢复期血清标本20例为对照,检测119例HBeAg阴性血清标本LHBs,PreS1和HBV DNA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研究中HBeAg阴性乙肝血清标本,LHBs,PreS1和HBV DNA均有较高的阳性率,三者差异无显著性:64.4%的乙肝“小三阳”患者血清LHBs与HBV阴阳性一致,高于PreS1的56.4%。LHBs可检出84.3%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高于PreS1的56.9%,但约40%的LHBs阳性血清标本HBV DNA为阴性。结论尽管LHBs在乙肝急性期可能存在较大的临床意义,但并非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的理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 PRES1蛋白
下载PDF
慢性HBV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检测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庄鹏 吴正林 +2 位作者 刘键 陆学东 江元森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水平对HBV复制状态的判定和对临床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9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定期进行血清HBV-LP和HBV DNA定量检测...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水平对HBV复制状态的判定和对临床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9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定期进行血清HBV-LP和HBV DNA定量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前90例次感染血清中HBV-LP与HBV DNA检出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检测210例次感染血清中,HBV-LP含量与HBV DNA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r=0.857,P=0.000),HBV-LPOD值和HBV DNA拷贝数随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同步下降。结论血清中HBV-LP能反映体内HBV复制水平,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LP和HBV DNA同步下降,可用于判断HBV复制程度和用于指导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 HBV DNA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小蛋白S基因导入番茄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8
作者 于源华 何秀霞 +3 位作者 郭中满 陆一鸣 李彦舫 果洪宇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2-75,共4页
 以丽春番茄无菌苗的子叶为外植体,以农杆菌菌株EHA105(包含质粒pBin438S)为载体,将乙肝表面抗原小蛋白S基因导入番茄组织中.基本培养基采用MS+6-BA1 0mg/L+IAA0 2mg/L,在共培养时加入乙酰香酮100μmol/L作为诱导剂,经过组织培养得到...  以丽春番茄无菌苗的子叶为外植体,以农杆菌菌株EHA105(包含质粒pBin438S)为载体,将乙肝表面抗原小蛋白S基因导入番茄组织中.基本培养基采用MS+6-BA1 0mg/L+IAA0 2mg/L,在共培养时加入乙酰香酮100μmol/L作为诱导剂,经过组织培养得到转基因植株.对转化植株基因组进行的分子学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有可能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该转基因遗传体系的建立为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乙肝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春番茄 乙肝表面抗原小蛋白S基因 转基因
下载PDF
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的毕赤酵母工程菌遗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津 范长胜 朱乃硕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
研究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的毕赤酵母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为今后可能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在无选择压力下,将分泌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SBP的毕赤酵母工程菌在YPD固体平板上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并对工程菌的菌落和细胞形态、SBP... 研究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的毕赤酵母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为今后可能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在无选择压力下,将分泌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SBP的毕赤酵母工程菌在YPD固体平板上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并对工程菌的菌落和细胞形态、SBP的分泌表达情况以及目的基因的拷贝数等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传代至50代过程中,工程菌的菌落特征和菌体形态与典型的毕赤酵母菌保持一致,其基因组中SBP基因未发生突变,并且原代和第30,50代工程菌基因组中SBP基因的整合拷贝数都为1;目的蛋白SBP的分泌表达量基本不变,SBP在发酵液可溶性蛋白中所占比例保持在50%左右。该毕赤酵母工程菌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适合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 毕赤酵母 遗传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一种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可作为疫苗佐剂 被引量:4
10
作者 庞云 龚立 朱乃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24-1029,共6页
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HBsAg binding protein,SBP)是本实验室发现的一种可以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特异性结合的人源蛋白,该蛋白已经被证实具有增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目前,我们已经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获得了能够分泌表达SBP的毕... 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HBsAg binding protein,SBP)是本实验室发现的一种可以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特异性结合的人源蛋白,该蛋白已经被证实具有增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目前,我们已经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获得了能够分泌表达SBP的毕赤酵母表达菌株.本研究通过对上述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超滤和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一定量的高纯度重组SBP蛋白,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法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F)法分别对重组SBP进行了体内外生物学活性的初步检测,证实其具有与HBsAg结合的能力,并求得了二者之间的亲和常数.将重组SBP作为乙肝疫苗增效剂与乙肝疫苗共同免疫小鼠,SBP增效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HBsAg抗体显著升高,表明SBP在体液免疫方面对乙肝疫苗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上述结果表明,SBP有望作为乙肝疫苗的免疫佐剂,在乙型肝炎防治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 乙肝疫苗增效作用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病毒复制及肝脏受损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军皓 黄前川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与病毒复制及肝脏受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武汉总医院2011年3月~6月乙肝患者血清标本192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与病毒复制及肝脏受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武汉总医院2011年3月~6月乙肝患者血清标本192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LHBs,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化学发光方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模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阳性不同分组,比较LHBs,HBV-DNA及PreS1-Ag阳性率差异,同时分析LHBs含量与HBsAg,HBV-DNA及AL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BeAg阳性乙肝患者血清中,LHBs的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LHBs的阳性率与PreS1-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4,P〈0.05);HBeAg阴性乙肝患者血清中,LHBs的阳性率与HBV-DNA和PreS1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73,28.55,P〈0.05);LHBs含量与HBV—DNA拷贝数和表面抗原浓度呈正相关性(r=0.905,0.801,P〈0.05);阳性组间LHBs含量与ALT指数无相关性。结论乙肝患者血清中LHBs的表达与HBV-DNA拷贝数、乙肝表面抗原浓度呈正相关,较PreS1-Ag更能反映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状况,尤其对HBeAg阴性患者抗病毒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不适用于判断肝细胞的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 乙肝前S1抗原 乙肝表面抗原 HBV—DNA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对乙型肝炎患者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和前S_1抗原的区别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宇 杨延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2期2446-2447,共2页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乙肝前S1、HBV-DNA,探讨LHBs用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LHBs以及乙肝前S1,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采用荧光定量PCR方...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乙肝前S1、HBV-DNA,探讨LHBs用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LHBs以及乙肝前S1,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1)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LHBs与HBV-DN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LHBs与HBV-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乙肝前S1的检出低于HBV-DNA的检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Bs可以弥补由于乙肝病毒变异引起的HBeAg检测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乙肝患者肝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 乙肝前S1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醇
下载PDF
对乙型肝炎患者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和前S1抗原的区别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宇 杨延敏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706-708,共3页
[目的]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乙肝前S1、HBV DNA,探讨LHBs用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LHBs以及乙肝前S1,采用化学发光方... [目的]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乙肝前S1、HBV DNA,探讨LHBs用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LHBs以及乙肝前S1,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1)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LHBs与HBV DN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LHBs与HBV 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乙肝前S1的检出低于HBV DNA的检出,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HBs可以弥补由于乙肝病毒变异引起的HBeAg检测的不足,LHBs可以反映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 乙肝前S1 HBV DNA
下载PDF
血清乙肝表面大蛋白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中疗效观察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刚 徐爱芳 +6 位作者 张永乐 王妙婵 施军平 眭东鸣 朱秀亚 钮海莺 郑红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2334-2336,共3页
目的:探讨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过程中血清乙肝大蛋白(HBV-LHBs)的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0例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的LHBs、HBV DNA、HBeAg的水平。... 目的:探讨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过程中血清乙肝大蛋白(HBV-LHBs)的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0例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的LHBs、HBV DNA、HBeAg的水平。结果:30例乙肝患者在入组时的LHBs阳性检出率90.00%(27/30)与HBV-DNA的阳性检出率100.00%(3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5),LHBs的含量(OD值)与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呈正相关性(r=0.885)。LHBs的阳性检出率与HBeAg的阳性检出率(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P>0.05)。恩替卡韦组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抗病毒治疗无效风险预测值分别为0.28、036、0.46、0.57、0.67。结论:血清LHBs与HBV-DNA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一个新的判断病毒复制的指标。抗病毒治疗过程LHBs阳性持续时间越长,预示着抗病毒治疗无效的风险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乙肝病毒表面蛋白 反式激活
原文传递
N-糖基化移位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浩 邢益平 +4 位作者 贾一琼 李军 王世霞 卢山 黄祖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3期2443-2446,2431,共5页
目的:研究N-糖基化移位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体外蛋白表达及小鼠体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工程中定点突变技术,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中第4位氨基酸上连接的糖链去除,或将糖链依... 目的:研究N-糖基化移位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体外蛋白表达及小鼠体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工程中定点突变技术,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中第4位氨基酸上连接的糖链去除,或将糖链依次移位至第5、6或7位氨基酸,来构建N-糖基化去除及移位的核酸疫苗,分别命名为Adr-dN4、Adr-N4-5、Adr-N4-6、Adr-N4-7。用上述核酸疫苗与野生型MHBs核酸疫苗(pSW3891/MHBs/Adr,简称Adr)及空载体质粒pSW3891分别用脂质体瞬时转染293T细胞,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MHBs的表达。采用肌肉注射法,以各组疫苗分别对BALB/c小鼠于第0、2、4和6周进行免疫,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抗体、ELISPOT法检测小鼠表面抗原多肽特异性分泌IFN-γ的脾细胞数量。结果: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Adr、Adr-dN4、Adr-N4-5、Adr-N4-6、Adr-N4-7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均可以在293T细胞内表达,且Adr、Adr-N4-5、Adr-N4-7可将表达产物分泌到细胞外。ELISA及EISPOT结果表明:Adr免疫组小鼠抗-HBs终点滴度及表面抗原特异性分泌IFN-γ的脾细胞数量,均略高于其他免疫组小鼠,但与Adr-N4-5、Adr-N4-7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dr-dN4和Adr-N4-6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第5或7位氨基酸附加N-连接糖链,能修补或替代Asn4连接糖链引导MHBs分泌的功能。HBs表达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对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糖基化 乙肝表面抗原中蛋白 免疫原性 核酸疫苗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关雪 关秀茹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45-146,149,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各个阶段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含量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HBeAg(-)患者42例(其中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22例),HBeAg(+)患者38例(其中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18例),检测其LHBs水平及肝...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各个阶段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含量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HBeAg(-)患者42例(其中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22例),HBeAg(+)患者38例(其中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18例),检测其LHBs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HA,LN,PC-III和IV-C),并与20例健康成人进行比较,分析各指标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结果 ①肝炎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8.825,P=0.000),肝硬化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13.003,P=0.000),肝炎组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648,P=0.521)②其中HBeAg(-)肝炎组明显低于肝硬化组(t=40.61,P=0.000),而HBeAg(+)肝炎组与肝硬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3,P=0.524);四项纤维化指标HBeAg(-)和HBeAg(+)肝硬化组均明显高于肝炎组(P〈0.05).③HBeAg(-)组LHBs和HA,PC-III之间存在线性相关(P〈0.05);HBeAg(+)组LHBs和肝纤维化指标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 LHBs可以预测HBeAg(-)患者的肝纤维化的发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BeAg(-)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但是在HBeAg(+)患者LHBs不能反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表面蛋白 透明质酸 层黏连蛋白 III型胶原肽N端 IV型胶原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的红色荧光示踪分子的表达纯化和功能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晨曦 朱乃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3-189,共7页
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HBsAg binding protein,SBP)是本实验室发现的一种可以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特异性结合的人源蛋白,已被证实具有增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DsRed—Monomer是来源于DsRed的人工突变体,作为蛋白表达的报告基... 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HBsAg binding protein,SBP)是本实验室发现的一种可以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特异性结合的人源蛋白,已被证实具有增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DsRed—Monomer是来源于DsRed的人工突变体,作为蛋白表达的报告基因在真核细胞中使用。为探究SBP的作用机理,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该基因与DsRed—Monomer基因连接,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带有红色荧光的融合蛋白,该蛋白通过荧光激发检测显示荧光强度与蛋白量成正比例关系。同时该融合蛋白经过ELlSA方法检测可以与HBsAg特异性结合,使用常规方法和荧光量检测两种方法测定得到的该蛋白与HBsAg的亲和常数相似。首次证实了DsRed—Monomer在原核表达中可作为报告基因进行研究和使用,建立了利用荧光量检测蛋白的方法,与常规ELISA方法比较证明,大大缩短了试验时间和步骤,可以更方便的应用于分子示踪及其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 红色荧光蛋白 乙肝表面抗原
下载PDF
CpG ODN增强rHBsAg疫苗对小鼠免疫应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满生 郑丛龙 张卓然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19,共4页
通过CpG寡核苷酸(CpG ODN)与重组HBsAg蛋白疫苗(rHBsAg)联合免疫C57BL/6BL/6小鼠,观察CpG ODN对小鼠免疫状况的影响。试验分对照、乙肝疫苗以及用乙肝疫苗加CpG三组,MTT法分别进行HBsAg特异性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HBsAg特异性刺激细... 通过CpG寡核苷酸(CpG ODN)与重组HBsAg蛋白疫苗(rHBsAg)联合免疫C57BL/6BL/6小鼠,观察CpG ODN对小鼠免疫状况的影响。试验分对照、乙肝疫苗以及用乙肝疫苗加CpG三组,MTT法分别进行HBsAg特异性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HBsAg特异性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试验、自然杀伤细胞非特异性杀伤试验,以及Con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ELISA测定HBsAb、INF-γ、IL-12和IL-4结果中,疫苗加CpG组抗原特异性转化试验指数为4.05±0.31;疫苗加CpG组抗原特异性CTL率为82.27±22.64,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而HBsAb、INF-γ、IL-12的结果分别为51.85±14.41、802.25±104.25和373.62±66.58,与对照组及疫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pG ODN能作为一种新的免疫佐剂更好地增强重组乙肝表面抗原蛋白疫苗诱导小鼠产生高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ODN 重组乙肝表面抗原蛋白疫苗 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下载PDF
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与肝损伤及肝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关雪 关秀茹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78-380,共3页
乙型肝炎是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长期以来临床上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判断肝细胞损伤情况主要依靠传统的HBV血清标志物和肝功能。近年来随着对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LHBs的重要性。LHBs... 乙型肝炎是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长期以来临床上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判断肝细胞损伤情况主要依靠传统的HBV血清标志物和肝功能。近年来随着对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LHBs的重要性。LHBs存在于HBV颗粒上,由表面抗原基因编码,在内质网上形成,通过高尔基体分泌。LHBs在HBV的感染和复制方面起重要的作用,LHBs还可以引起肝细胞凋亡,检测LHBs可以反应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更重要的是LHBs有促发肝癌的能力,尤其是突变的LHBs,LHBs引起肝癌的机制也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肝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LHBs的检测在临床上应该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表面蛋白
原文传递
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强 雷清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8期1249-1250,共2页
目的:通过对我院337例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阳性患者与HBV-DNA检测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证实LHBS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方法: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385例,两对半中HBeAg阳性和两对半中HBeAb阳性的分别加做LHBS,同时送PCR实验室检测HBV-DNA... 目的:通过对我院337例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阳性患者与HBV-DNA检测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证实LHBS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方法: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385例,两对半中HBeAg阳性和两对半中HBeAb阳性的分别加做LHBS,同时送PCR实验室检测HBV-DNA。结果:①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②HBV-DNA的拷贝数与LHBS的LOD值成正相关。结论:LHBS在基层医院应用与HBV-DNA意义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 HBV-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