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被引量:27
1
作者 景在平 陈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39-741,共3页
关键词 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 主动脉扩张性 疾病发病率 支架-人造血管 动脉 动脉 瘤治疗
原文传递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梦涛 陆清声 景在平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90-892,共3页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是指发生在主动脉的真性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以及假性动脉瘤.其代表性疾病包括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是指发生在主动脉的真性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以及假性动脉瘤.其代表性疾病包括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等.其共同特点是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外科治疗此类疾病主要有两种方法:传统开放式手术和微创腔内修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性 腔内修复术 术后综合征 疾病 AORTIC 胸腹主动脉 主动脉夹层 动脉
原文传递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后支架远端主动脉扩张性病变原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婉 史振宇 +1 位作者 庄舜玖 符伟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79-781,共3页
自1994年Dake首次成功地运用腔内修复技术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以来,随着血管腔内技术以及器械的发展,其微创的特色得到越来越多血管外科医生的认可及推崇,已成为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Xiong等对国内2001至2007... 自1994年Dake首次成功地运用腔内修复技术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以来,随着血管腔内技术以及器械的发展,其微创的特色得到越来越多血管外科医生的认可及推崇,已成为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Xiong等对国内2001至2007年收治的1304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fthoracicendovascularaorticrepair,TEVAR)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进行meta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扩张性病变 原因分 血管腔内技术 远端 支架 主动脉扩张性
原文传递
累及重要分支的主动脉扩张型疾病的腔内隔绝术 被引量:4
4
作者 林晨 景在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154,共3页
自1994年Dake首次使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以来,血管腔内隔绝术已成为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新选择。目前主动脉直筒型以及肾下腹主动脉.髂动脉分支型的隔绝移植物系统已经比较成熟,腔内隔绝术已进入分支区腔内隔绝术... 自1994年Dake首次使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以来,血管腔内隔绝术已成为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新选择。目前主动脉直筒型以及肾下腹主动脉.髂动脉分支型的隔绝移植物系统已经比较成熟,腔内隔绝术已进入分支区腔内隔绝术的探索阶段。若近端瘤颈距离重要分支(如左颈总动脉、头臂干、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等)的距离〈15mm,采用以往的直筒型腔内移植物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疾病 扩张 腔内移植物 主动脉扩张性 肠系膜上动脉 左颈总动脉
原文传递
主动脉血管疾病腔内治疗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忠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5-587,共3页
主动脉血管疾病一般包括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和主动脉狭窄性疾病,其中绝大多数是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一般是指主动脉瘤,包括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尽管夹层形成的早期是不一定形成夹层动脉瘤,但往往也需要干预。
关键词 动脉血管疾病 腔内治疗 主动脉扩张性 动脉狭窄疾病 夹层动脉 动脉 动脉 主动脉
原文传递
烟囱技术在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利新 符伟国 王玉琦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855-857,共3页
腔内微创修复技术是目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包括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和胸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两类主要方式。
关键词 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扩张性 疾病 微创修复技术 主动脉病变 AORTIC 主动脉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修复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伟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10期92-93,共2页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是指发生在主动脉的真性、假性和夹层动脉瘤,通常以主动脉破裂、脏器和肢体缺血影响生命或生活质量。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可以是局限性,也可以是广泛性病变。由于主动脉肩负人体所有脏器和肢体的动脉供血,因此,对不同...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是指发生在主动脉的真性、假性和夹层动脉瘤,通常以主动脉破裂、脏器和肢体缺血影响生命或生活质量。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可以是局限性,也可以是广泛性病变。由于主动脉肩负人体所有脏器和肢体的动脉供血,因此,对不同节段的主动脉病变进行治疗会带来不同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性 修复技术 疾病 主动脉病变 黄金 腔内 夹层动脉 主动脉破裂
下载PDF
老年腹主动脉瘤的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卢晓裕 杜嘉林 吴泽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780-2782,共3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疾病。在美国,每年至少有15000人死于腹主动脉瘤,在2000年美国白人(年龄65~74岁)死因中居第10位。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常发生在肾动...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疾病。在美国,每年至少有15000人死于腹主动脉瘤,在2000年美国白人(年龄65~74岁)死因中居第10位。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常发生在肾动脉以下,通常是指动脉最大直径≥3cm.也有人将之定义为最大直径为预期正常动脉直径的1.5倍以上。腹主动脉瘤起病隐匿,早期基本没有任何症状.临床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当患者感到有腹部搏动性包块、腹部腰背部疼痛等症状时,病情已经较为严重,多数需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积极干预治疗。而腹主动脉瘤破裂是血管外科最为凶险的疾病之一.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如不及时进行外科治疗,24h内生存率极低,即使能够及时手术治疗的病例,总病死率也达45%~50%。所以目前认为.腹主动脉瘤一经确诊,即需积极进行干预治疗,包括内科及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破裂 干预治疗 老年人 外科手术治疗 AORTIC 常见疾病 主动脉扩张性 美国白人
下载PDF
大动脉炎血管造影诊断的分析(附14例报告)
9
作者 顾玉兰 贺晓晔 朱祖兴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4年第6期264-266,共3页
关键词 动脉 血管造影诊断 肾血管高血压 主动脉 动脉狭窄 主动脉狭窄 主动脉扩张性 动脉 临床表现 边缘光滑
下载PDF
糖尿病人大动脉顺应性的二维超声评价
10
作者 徐正林 顾慕仁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1999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用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顺应性。材料和方法:比较40例糖尿病人、40例高血压病人及40例正常对照组的升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扩张性(DIS)、僵硬度指数(β),并与脉压差等作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人大血管内径、DIS、β指数与对照组... 目的:用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顺应性。材料和方法:比较40例糖尿病人、40例高血压病人及40例正常对照组的升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扩张性(DIS)、僵硬度指数(β),并与脉压差等作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人大血管内径、DIS、β指数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而与高血压患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人大动脉硬化时,血管顺应性降低,并与脉压差、管腔内径有一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主动脉 主动脉 主动脉扩张性 僵硬指数 二维超声 大血管顺应
下载PDF
“命悬一线”的急性主动脉夹层
11
作者 史振宇 《家庭用药》 2013年第10期22-23,共2页
人体最粗大的动脉——主动脉,是将心脏泵出的动脉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主干道,一般直径在2-3.5厘米之间。这条输送血液的主干道一旦发生疾病,其危险可想而知。主动脉疾病包括扩张性主动脉疾病和狭窄性主动脉疾病,以扩张性疾病为主... 人体最粗大的动脉——主动脉,是将心脏泵出的动脉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主干道,一般直径在2-3.5厘米之间。这条输送血液的主干道一旦发生疾病,其危险可想而知。主动脉疾病包括扩张性主动脉疾病和狭窄性主动脉疾病,以扩张性疾病为主。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升/降主动脉瘤和胸腹主动脉瘤,目前在我国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就是急性主动脉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扩张性 主动脉疾病 胸腹主动脉 动脉血液 主动脉 心脏泵 狭窄
原文传递
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日臻完善——301医院“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高级课程新闻发布会
12
作者 米亚 《健康大视野》 2010年第11期28-31,共4页
“腔内治疗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术的安全性问题,但另一方面分支血管的重建又给腔内技术提供了巨大的挑战。经过近20年的发展,腔内技术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无论从循证医学上还是从技术革新上均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性 腔内治疗 修复技术 新闻发布会 301医院 高级课程 腔内技术 安全问题
下载PDF
我国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任重道远 解放军总医院着手普及“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
13
作者 刘志学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7期4-4,6,共2页
2010年5月27日,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推出“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高级课程之即,我国知名血管外科专家、解放军总医院郭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针对“主动脉腔内技术”发展进程强调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内腔内技术治疗主动脉... 2010年5月27日,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推出“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高级课程之即,我国知名血管外科专家、解放军总医院郭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针对“主动脉腔内技术”发展进程强调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内腔内技术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无论从循证医学上还是从技术革新上均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性 解放军总医院 腔内技术 修复技术 301医院 高级课程 外科专家 记者采访
下载PDF
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经髂外至头臂动脉转流“杂交”手术一例
14
作者 周兴立 陈翠菊 +5 位作者 郭曙光 尹存平 方伟 张鹏 邱天 苏宏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91-792,共2页
主动脉处扩张性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AD)、真性及假性动脉瘤。目前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有两类,即传统开放式手术和微创腔内隔绝手术(EVE)。EVE是目前血管外科发展的方向,但应用该技术还无法完成全部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治疗,通过传... 主动脉处扩张性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AD)、真性及假性动脉瘤。目前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有两类,即传统开放式手术和微创腔内隔绝手术(EVE)。EVE是目前血管外科发展的方向,但应用该技术还无法完成全部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治疗,通过传统与腔内手术技术的结合,可扩大EVE手术应用范围,同时避免了传统开放式手术创伤大的缺点,这两种手术方式的结合称为“杂交”手术。2007年9月我们开展了1例DeBakeyⅠ型AD“杂交”手术,其中动脉转流方式为:经双侧髂外动脉分别转流至双侧颈总、锁骨下动脉。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AKEY 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 动脉转流 髂外动脉 杂交 Ⅰ型 主动脉扩张性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血管外科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良喜 刘广钦 +3 位作者 赵志青 包俊敏 陆清声 景在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第24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血管外科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科学习的73名住院医师分为传统方法教学组(传统教学组)和3D打印辅助教学组(3D打印教学组),结合本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临床教...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血管外科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科学习的73名住院医师分为传统方法教学组(传统教学组)和3D打印辅助教学组(3D打印教学组),结合本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临床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取5例典型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病例,根据术前CT影像数据,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主动脉病变部位的三维模型,并据此同时打印出腔内支架移植物,进而模拟腔内隔绝手术。结果 3D打印教学组在对血管系统解剖结构的了解、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特征的了解、对腔内手术器具和过程的了解、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在平均手术时间方面短于传统教学组(P<0.05),在模拟手术的效果方面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结论 3D打印技术对于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治疗的临床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血管外科 临床教学
下载PDF
单中心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娇 王效增 +6 位作者 赵昕 荆全民 王凡非 刘海伟 刘小江 张雪峰 韩雅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6期707-712,733,共7页
目的 评价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患者449例,其中男349例,女100例,年龄(54.3±11.9)岁... 目的 评价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患者449例,其中男349例,女100例,年龄(54.3±11.9)岁.经股动脉切开植入覆膜支架封堵胸降主动脉夹层破口或隔绝胸主动脉瘤,主动脉造影确认疗效;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于腔内隔绝术后3-7 d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观察主动脉疾病患者PCI治疗的疗效.结果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操作成功率为100%,共植入416枚主体覆膜支架及56枚短体覆膜支架.43例患者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仅1例患者出现严重窃血综合征,行血管旁路移植术.34例患者行PCI治疗成功率为100%,对37支靶血管共植入45枚冠状动脉支架,无出血、心肌梗死等并发症.68例患者出现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76例患者术后有残余漏,其中11例因内漏明显同台或再次行手术治疗.住院期间主动脉破裂病死率为1.3%(6/449).术后随访(68±29)个月,随访率为79.0%(350/443).随访期间共死亡患者23例(6.6%):明确主动脉血管破裂死亡4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脑出血4例,肾功衰竭死亡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恶性肿瘤4例,猝死5例(原因不明).25例联合PCI治疗患者临床造影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0%(2/25).结论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近期及长期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择期二次行PCI治疗安全可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单中心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闵英 赵妍 +2 位作者 孙宁 彭岩松 邵丹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8年第5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行临床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5例AAA患者,男39例,女26例,年龄(48.3±3.4)岁。术前均经计算机断... 目的探讨对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行临床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5例AAA患者,男39例,女26例,年龄(48.3±3.4)岁。术前均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确诊。瘤体最大直径(5.7±1.1)cm。术前对高血压疼痛患者进行降压及镇痛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中做好保暖工作,进行心电监护。术后指导患者饮食及活动,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心功能、。肾功能、下肢血运情况及肠管血运情况。结果65例AAA患者行EVAR手术的成功率100%。术前对高血压、疼痛患者进行有效的降压及镇痛,术中患者血压、心率及尿量正常。术后2例患者的术区切口愈合延迟,9例患者发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发热,5例患者出现便秘,7例患者出现下腹部不适及疼痛症状,经对症治疗均康复出院。围术期无死亡、AAA破裂、肢体缺血坏死、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结论临床综合护理能进一步提高AAA患者行EVAR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护理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联合PBL在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中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佃俊 李凡东 +6 位作者 郭亚南 吴鹏 杨燕菲 孙强 苗祥岭 周涛 吴梦涛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2期305-307,共3页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在临床本科生、住院医师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学习的64名本科生、42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按照奇偶数各随机分...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在临床本科生、住院医师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学习的64名本科生、42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按照奇偶数各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本科生32人,住院医师21人)采用传统理论授课及临床见习教学模式;观察组(本科生32人,住院医师21人)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3D打印模型联合PBL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对照组及观察组均进行理论及实践操作考核,以评估2种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在本科生教学中,主动脉解剖及基础理论、腹主动脉瘤分型及特征、实践操作等(股部血管定位穿刺)方面,观察组教学成果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住院医师教学中,主动脉解剖及基础理论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腔内治疗参数测量、操作要点考核、复杂腹主动脉瘤分型及特征方面,观察组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在本科生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基础理论及血管穿刺操作要点知识;在住院医师教学中,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此类疾病腔内治疗过程及关键操作,加深学生对此类疾病的理解,提高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PBL教学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临床本科生 规培住院医师
原文传递
旁路手术与单烟囱支架在主动脉弓部分支重建中的疗效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招扬 殷恒讳 +5 位作者 姚陈 王劲松 王冕 李梓伦 王深明 常光其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239-244,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旁路手术及烟囱支架在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中重建左颈总动脉(LCCA)或左锁骨下动脉(LSA)的经验与体会。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并采用旁路手术或烟囱支架重建LCCA或LSA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旁路手术及烟囱支架在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中重建左颈总动脉(LCCA)或左锁骨下动脉(LSA)的经验与体会。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并采用旁路手术或烟囱支架重建LCCA或LSA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49例主动脉弓疾病患者,其中采用旁路手术26例,烟囱支架23例。旁路手术组中LSA重建10例(38.5%),LCCA重建16例(61.5%)。烟囱支架组中LSA烟囱支架植入14例(60.9%),LCCA烟囱支架植入9例(39.1%)。旁路手术及烟囱支架组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均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杂交组并发症包括Ⅰ型内漏4例(15.4%),Ⅱ型内漏1例(3.8%),脑卒中1例(3.8%);烟囱组并发症包括Ⅰ型内漏9例(39.1%),Ⅱ型内漏3例(13.0%)。杂交组随访时间为(71.2±9.6)个月,人工血管旁路通畅率为96.2%,烟囱组随访时间为(27.2±16.4)个月,烟囱支架通畅率为100%。旁路手术组的相应分支成角(LSA或LCCA成角)均显著大于烟囱支架组;而且有Ⅰ型内漏的患者其目标分支(LSA或LCCA)的成角均显著大于无内漏的患者,若LSA成角大于29.8°,术后Ⅰ型内漏的风险将显著增加,该临界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旁路手术及烟囱支架治疗累及主动脉弓分支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均安全可靠,中远期通畅率满意;烟囱支架较适用于急诊患者或弓上分支成角较小的患者;对于主动脉分支成角较大的患者应选用旁路手术,但需特别注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主动脉弓部分支重建 旁路手术 烟囱支架 弓部分支成角
下载PDF
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路新磊 王效增 +5 位作者 荆全民 史亚娜 王凡非 刘晓江 张雪峰 韩雅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6期697-702,共6页
目的 分析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今后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同时行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目的 分析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今后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同时行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介入诊治术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42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138例(32.32%),其中单支血管病变79例(占冠心病患者57.25%),双支血管病变37例(占冠心病患者26.81%),三支血管病变22例(占冠心病患者15.94%)(包括合并左主干病变4例).非冠心病组患者289例(67.68%),其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50例(11.71%),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239例(55.97%).冠心病组比非冠心病组年龄大[(60.62±9.66)岁vs.(55.12±11.42)岁,P<0.001],≥60岁的老年患者比例高(50.72%vs.32.53%,P<0.001),并发糖尿病(8.70% vs.2.77%,P=0.012)及脑血管病(19.57% vs.11.76%,P=0.038)的患者比例多,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病率高(26.81% vs.14.53%,P=0.005),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高[(5.41±2.94)g/L vs.(4.88±1.93)g/L,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冠心病组患者白细胞计数[(10.33±3.55) ×10^9/Lvs.(9.55 ±3.17)×10^9/L,P=0.029]、肌酸激酶[(128.29±149.95)U/L vs.(98.92±102.05)U/L,P=0.038]及肌酸激酶同工酶[(13.90±9.91)U/L vs.(11.59±5.15)U/L,P=0.010]高,主动脉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外缘更近[(15.92±22.98)mm vs.(24.74±29.78)mm,P=0.001],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急性发病率高(66.09% vs.54.35%,P=0.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高血压患者比例及高血压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9,95%CI:1.024-1.075,P<0.001)、糖尿病史(OR=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 联合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