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写”而“读” 被引量:1
1
作者 骆冬青 唐闻君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 2015年第4期24-26,共3页
阅读与写作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树立“为写而读”的观念,既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解决“读”的问题,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写作。只有改变既有的公共理解,不加预判地潜入作者的心灵,以“为作者立说”的姿态与作品进行对话,才有可能最大限... 阅读与写作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树立“为写而读”的观念,既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解决“读”的问题,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写作。只有改变既有的公共理解,不加预判地潜入作者的心灵,以“为作者立说”的姿态与作品进行对话,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作品的信息,并将“我”融入其中,实现对作品的理解与超越。所以,以平视的姿态、“零度”阅读和“超越”的态势进入阅读,则可融写作于阅读之中,实现“读”与“写”的境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作者立说 零度阅
下载PDF
一体两翼 发挥整合效应——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索
2
作者 欧阳朝霞 《中学语文》 2024年第8期36-38,共3页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强调以学习任务群形式组织课程教学的内容,打破了语文教学各环节分离的状态。读与写是构成文章这一载体的两翼,而读写一体化教学强调了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性、共生性与再创性。通过阅读,...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强调以学习任务群形式组织课程教学的内容,打破了语文教学各环节分离的状态。读与写是构成文章这一载体的两翼,而读写一体化教学强调了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性、共生性与再创性。通过阅读,让学生走入大千世界,积累知识,陶冶性情,博采众长,在阅读教学的推动下助力写作教学的再生性。读写一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一体 中悟
下载PDF
为写而读 以读促写 被引量:1
3
作者 颜世娟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8年第12期12-14,共3页
阅读与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往往不会写作文;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可见,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尝试在教学中以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并以写作教学引导阅读教学。
关键词
下载PDF
作文教学从“读写结合”走向“为写而读”的实施策略初探
4
作者 张永兵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 2023年第2期60-62,共3页
文章基于统编教材的编写体系,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积极探究“为写而读”的实施策略,做到三个“走向”,即读写结合从传统单向走向彼此双向;写作知识从暗中摸索走向明里探讨;教学过程从短线教学走向长线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 文章基于统编教材的编写体系,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积极探究“为写而读”的实施策略,做到三个“走向”,即读写结合从传统单向走向彼此双向;写作知识从暗中摸索走向明里探讨;教学过程从短线教学走向长线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教材中吸收语言、习得写法、丰富思想,继而循序渐进地形成说写本领,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教学
下载PDF
高中英语“为写而读”教材特点与教学策略
5
作者 陈秀花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第7期81-83,共3页
人教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均设置读写结合板块,这两套教材“为写而读”部分都体现了产出导向、搭建支架与时空交织的编写特点。根据编写意图和设计特点,采用“读解—研习—仿写”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促写、以写促学,发展学生... 人教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均设置读写结合板块,这两套教材“为写而读”部分都体现了产出导向、搭建支架与时空交织的编写特点。根据编写意图和设计特点,采用“读解—研习—仿写”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促写、以写促学,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教材特点 教学策
下载PDF
大学英语“为写而读”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
6
作者 余小敏 林明金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9-62,共4页
从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入手,借鉴英语文学体验阅读圈READ的"导读—共读""互动—产出""引导—推动""反思—超越"4个教学模块,围绕主题圈定、甄选作品、教师导读、阅读思考、词典辅助、... 从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入手,借鉴英语文学体验阅读圈READ的"导读—共读""互动—产出""引导—推动""反思—超越"4个教学模块,围绕主题圈定、甄选作品、教师导读、阅读思考、词典辅助、思维参与、创意表达、分享作品和拓展阅读九大核心要素,设计大学英语"为写而读"体验式读写教学模式,探索改进读写教学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教学模式 英语
下载PDF
从一堂课看“读写结合”之误区
7
作者 姜永玲 《新课程(教研版)》 2013年第6期84-84,共1页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读写结合存在以下误区:为写而读,为写而写,因写误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避免步入"误区",充分发挥经典课文对写作的引领作用,达到读写相融、读写无痕的境界。
关键词 结合 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