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10月CNKI-WanFang-VIP-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索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目的:系统评价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10月CNKI-WanFang-VIP-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索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手册5.1.0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的RCT文献进行偏倚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心丹参滴丸与西药联合应用较单纯西药治疗在心绞痛症状改善方面疗效较好[(RR=1.20,95%CI:(1.10,1.30),Z=4.18,P<0.0001)];冠心丹参滴丸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疗效(RR=1.27,95%CI:[1.19,1.34],Z=7.60,P<0.00001),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WMD=-0.93,95%CI:[-1.18,-0.69],Z=7.53,P<0.00001)。结论: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的疗效,其在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也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或西医治疗。不良反应情况较为轻微,提示安全性较好,但受到纳入研究的质量影响,部分结局指标可能存在偏倚,因此,近一步证据仍有待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提供。展开更多
该文利用基因表达谱和分子指纹技术研究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首先,收集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采用芯片显著性分析(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microarray,SAM)方法筛选出差...该文利用基因表达谱和分子指纹技术研究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首先,收集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采用芯片显著性分析(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microarray,SAM)方法筛选出差异基因;利用DAVID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为了避免遗漏部分差异表达不显著却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基因,文中进行了GSEA分析;将差异基因集输入到Cmap,获得7个负性富集分数较大的药物分子,预示这些药物能逆转调控疾病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最后,根据结构相似的分子具有相似活性的特点,将复方丹参滴丸的336个成分与7个药物分子进行2D分子指纹的相似度比较。结果显示:SAM法筛选得到147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0个,下调基因87个。GO分析中,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主要涉及生物附着、损伤反应和炎症反应等;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主要涉及胞膜外区、细胞外隙和质膜等;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主要涉及抗原结合、金属内肽酶活性和多肽结合等。KEGG通路分析主要涉及JAK-STAT,RIG-I样受体和PPAR等信号通路。复方中有10个成分与Cmap筛选出的药物分子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Tanimoto系数均大于0.85),如hexadecane,提示可能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药效成分。该方法可用于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10月CNKI-WanFang-VIP-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索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手册5.1.0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的RCT文献进行偏倚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心丹参滴丸与西药联合应用较单纯西药治疗在心绞痛症状改善方面疗效较好[(RR=1.20,95%CI:(1.10,1.30),Z=4.18,P<0.0001)];冠心丹参滴丸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疗效(RR=1.27,95%CI:[1.19,1.34],Z=7.60,P<0.00001),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WMD=-0.93,95%CI:[-1.18,-0.69],Z=7.53,P<0.00001)。结论: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的疗效,其在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也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或西医治疗。不良反应情况较为轻微,提示安全性较好,但受到纳入研究的质量影响,部分结局指标可能存在偏倚,因此,近一步证据仍有待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