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串列叶栅后排静叶周向位置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绍斌 王松涛 +1 位作者 冯国泰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43-945,共3页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串列叶栅后排静叶周向位置对压气机级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数值结果的分析给出了串列叶栅在压气机中级的匹配方法及两排静叶周向最佳匹配位置,结合总压损失和壁面流动详细分析了三个典型周向位置对串列叶栅流场的影响。
关键词 串列 周向位置 匹配
下载PDF
轴向相对位置对串列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沈淳 滕金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38-1241,共4页
轴向相对位置是影响串列叶栅气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在保证栅距方向相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运用Numeca对串列叶栅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比所选取的5种轴向相对位置串列叶栅总体性能和细节流场,得出结论。合理地配置串列叶栅前后排叶片... 轴向相对位置是影响串列叶栅气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在保证栅距方向相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运用Numeca对串列叶栅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比所选取的5种轴向相对位置串列叶栅总体性能和细节流场,得出结论。合理地配置串列叶栅前后排叶片轴向相对位置,使其狭缝射流作用更为明显。逆压力梯度降低,附面层增长缓慢。二次流强度降低,前后排叶片尾迹掺混程度减弱,通流能力和扩压能力增强,总压损失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串列 轴向相对位置 附面层
下载PDF
大弯角串列叶型优化设计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掩刚 魏崃 陈为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69-1474,共6页
以50°弯角多圆弧单列叶栅和串列叶栅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所设计的两类叶栅进行数值分析,获取了其不同来流马赫数条件下的性能和流动细节。应用NSGAⅡ遗传算法结合BP神经网络技术,对串列叶栅的五个关键几何参数进行优化设... 以50°弯角多圆弧单列叶栅和串列叶栅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所设计的两类叶栅进行数值分析,获取了其不同来流马赫数条件下的性能和流动细节。应用NSGAⅡ遗传算法结合BP神经网络技术,对串列叶栅的五个关键几何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攻角范围内,串列叶栅的静压比都高于单列叶栅,负攻角范围内,串列叶栅损失低于单列叶栅;经过优化,串列叶栅在大负攻角下的性能略有降低,同时改善了正攻角性能,在4°攻角、0.8马赫数时静压比提升4.3%,总压损失系数降低42%;优化后串列叶栅在全工况范围内性能都要优于单列叶栅,并且串列叶栅最大压比点和最小损失点攻角均向右漂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 型优化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串列叶栅尾迹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正贵 吴国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555-559,共5页
对串列叶栅的尾迹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串列叶栅尾迹平均速度和单列一样满足相似律。串列叶栅的尾迹平均速度和紊流脉动速度沿额线方向比单列叶栅变化平缓。对于串列叶栅在叶栅下游相对距离X/CT>0.7时,尾迹纵向紊流... 对串列叶栅的尾迹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串列叶栅尾迹平均速度和单列一样满足相似律。串列叶栅的尾迹平均速度和紊流脉动速度沿额线方向比单列叶栅变化平缓。对于串列叶栅在叶栅下游相对距离X/CT>0.7时,尾迹纵向紊流度基本不随距离X/CT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 紊流尾迹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跨声串列静子叶片匹配特性分析及其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陶源 于贤君 刘宝杰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78-2286,共9页
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串列叶片的匹配特性展开研究,分析其前后排叶片的工作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可控扩散叶型(CDA叶型)替换常规叶型,有效提高了叶栅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来流攻角的变化,前排叶片的工作状态变化很大,并且串列叶栅的可用... 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串列叶片的匹配特性展开研究,分析其前后排叶片的工作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可控扩散叶型(CDA叶型)替换常规叶型,有效提高了叶栅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来流攻角的变化,前排叶片的工作状态变化很大,并且串列叶栅的可用攻角范围几乎只由前排叶片决定;而后排叶片的攻角由前排叶片落后角确定,同时前排叶片的尾迹在后排主流区中的堆积能够削弱后排叶片中气流扩压的过程,前排分离严重的情况下,后排叶片工作状态反而有所改善.在分析串列叶片工作特点的基础上,以CDA叶型分别替换常规叶型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压气机 串列 匹配特性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轴流压气机串列叶栅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程昊 刘波 +1 位作者 李俊 杨小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24-2234,共11页
为发展串列叶栅优化设计体系,首先提出了串列叶型的参数化造型方法,并对某传统叶栅进行了串列改型,设计点总压损失系数下降了41.8%,静压升上升了0.92%。发展了主从式并行微分进化算法,并对该串列叶栅的5个配置参数进行了数值优化,设计... 为发展串列叶栅优化设计体系,首先提出了串列叶型的参数化造型方法,并对某传统叶栅进行了串列改型,设计点总压损失系数下降了41.8%,静压升上升了0.92%。发展了主从式并行微分进化算法,并对该串列叶栅的5个配置参数进行了数值优化,设计点总压损失系数降低了8.67%,静压升提高了0.3%。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对优化全过程进行数据挖掘,揭示了5个配置参数对串列叶栅性能的影响程度。提出并验证了串列叶栅前后叶的弯角和弦长分布对攻角特性的影响关系,并定义一个新的参数用于衡量这一影响关系,实现了对攻角特性的调节,得到了全工况更优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 流动控制 微分进化 轴流压气机 型造型 并行优化
下载PDF
双圆弧单排叶栅和串列叶栅流动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庄表南 郭秉衡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69-172,共4页
<正> 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弦长比、弯度比的双圆弧串列叶栅,并改变其轴向位移和周向位移等参数,在M_1=0.3,R_e=2×10~5下进行了吹风试验。得到了该叶栅的主要流动特性,如气流转角△β和气流流动损失系数ω,随气流攻角i的变化关... <正> 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弦长比、弯度比的双圆弧串列叶栅,并改变其轴向位移和周向位移等参数,在M_1=0.3,R_e=2×10~5下进行了吹风试验。得到了该叶栅的主要流动特性,如气流转角△β和气流流动损失系数ω,随气流攻角i的变化关系;找出最佳工作状态下的主要几何参数变化范围。并将试验结果绘制成图表和曲线,供设计压气机串列叶片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排 串列 流动性能 试验
下载PDF
某型航空发动机风扇串列叶栅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8
作者 陈美宁 朴英 王大磊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7-1122,共6页
利用全三维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某型航空发动机风扇在设计转速下的特性和流场结构,分析了串列叶栅的匹配特性.计算和分析发现,串列叶栅叶根处流动分离严重,流动损失较大,设计点附近串列叶栅的总压损失系数约为0.147,近失速... 利用全三维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某型航空发动机风扇在设计转速下的特性和流场结构,分析了串列叶栅的匹配特性.计算和分析发现,串列叶栅叶根处流动分离严重,流动损失较大,设计点附近串列叶栅的总压损失系数约为0.147,近失速时串列叶栅的总压损失系数约为0.215.结果表明,此型号发动机的串列叶栅效率较低,串列叶栅和相应的动叶在叶根处的匹配特性差;非定常研究表明串列叶栅根部载荷随时间波动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风扇 串列 匹配特性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串列叶栅流场特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志刚 梁俊 +1 位作者 凌代军 马昌友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9-454,547-548,共6页
对某型串列叶栅以及独立后排叶栅进行了多工况下性能和油流显示试验以及数值模拟,分析了串列叶栅的流场特性及前排叶片对后排叶片流场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发现,串列叶栅的攻角特性范围较宽,气流转折角大,损失较单排叶片约增加40%... 对某型串列叶栅以及独立后排叶栅进行了多工况下性能和油流显示试验以及数值模拟,分析了串列叶栅的流场特性及前排叶片对后排叶片流场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发现,串列叶栅的攻角特性范围较宽,气流转折角大,损失较单排叶片约增加40%;前排叶片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后排叶片流场受攻角变化的影响减小,并使其吸力面的马赫数峰值降低5%;对比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后发现,压力面马赫数分布吻合较好,吸力面试验值略高于计算值;前排和后排叶片之间相对位置对串列叶栅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影响,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 流场特性 数值模拟 油流显示 测试点
原文传递
进口附面层对串列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茅晓晨 杨宗豪 +2 位作者 刘波 张博涛 王何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为探究进口附面层对串列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以高亚声速压气机常规叶栅及其改型串列叶栅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进口附面层厚度对两叶栅的总体性能及三维角区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口附面层厚度增加,原型叶栅三维... 为探究进口附面层对串列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以高亚声速压气机常规叶栅及其改型串列叶栅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进口附面层厚度对两叶栅的总体性能及三维角区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口附面层厚度增加,原型叶栅三维角区分离范围沿展向逐渐增大,而串列叶栅三维角区分离范围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周向。由于进口附面层的存在,串列叶栅前后叶片之间的缝隙射流与近端壁低能流体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通道涡、诱导涡及角涡是总压损失增大的主要原因。串列叶栅与原型叶栅相比能有效降低总压损失和提高静压升,然而附面层厚度的增加会减小这一优势;进口附面层厚度相对叶高的比值为0%,5%,12.5%时,串列叶栅的出口总压损失系数较原型叶栅分别降低11.1%,5.5%和4.1%,静压升系数分别提高7.4%,6.5%和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串列 进口附面层 三维角区分离 总压损失
下载PDF
串列叶栅缝隙射流对分离流动及叶栅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汉儒 岳少原 +1 位作者 王掩刚 张俊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28-2736,共9页
为了研究串列叶栅前后叶缝隙流作用对流动分离和叶栅性能影响机制,通过非定常数值计算分析了串列叶栅轴向重合度和节距系数两种缝隙参数组合对高负荷压气机串列叶栅在大攻角11°下性能影响以及缝隙流掺混作用下前后叶流动分离的时... 为了研究串列叶栅前后叶缝隙流作用对流动分离和叶栅性能影响机制,通过非定常数值计算分析了串列叶栅轴向重合度和节距系数两种缝隙参数组合对高负荷压气机串列叶栅在大攻角11°下性能影响以及缝隙流掺混作用下前后叶流动分离的时空演化机制的影响规律,并且提出了缝隙流对串列叶栅流动及性能影响的综合性参数-缝隙收缩比。研究结果表明:轴向重合度在-0.022~0.023,节距系数在0.6~0.9时,串列叶栅能取得较好气动性能;在缝隙非定常吹除作用下,后叶吸力面分离泡被周期性抑制,前叶吸力面分离泡受缝隙射流源的影响较弱;提出的缝隙收缩比作为综合匹配参数可以更清晰揭示出串列叶栅有效工作条件,在亚声速来流工况下,缝隙收缩比大于1是串列叶片能正常工作的前提,缝隙收缩比小于1,缝隙加速作用消失,叶栅性能较差,最佳的缝隙收缩比范围是1.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 非定常流动 分离泡 压力波动特征 缝隙收缩比
下载PDF
高来流马赫数单列叶栅改串列叶栅性能对比试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向宏辉 葛宁 +3 位作者 侯敏杰 马昌友 杨荣菲 杨泳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57-2764,共8页
基于某高负荷轴流风扇高临界来流马赫数静叶改型设计的需求,对原型单列叶栅和改型串列叶栅开展性能对比试验研究,通过详细分析两型叶栅内部流场参数,量化评估了串列叶栅在高来流马赫数条件下的改进设计效果.结果表明:串列叶栅比单列叶... 基于某高负荷轴流风扇高临界来流马赫数静叶改型设计的需求,对原型单列叶栅和改型串列叶栅开展性能对比试验研究,通过详细分析两型叶栅内部流场参数,量化评估了串列叶栅在高来流马赫数条件下的改进设计效果.结果表明:串列叶栅比单列叶栅在降低流动损失,提升增压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相比单列叶栅,设计状态下串列叶栅总压损失系数降低了19%,静压比提高了3.1%,基本缓解了单列叶栅原有设计状态的流动堵塞现象.串列叶栅前排叶片对后排叶片吸力面附面层发展会产生抑制作用,使得后排叶片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列 串列 总压损失系数 静压比 等熵马赫数
原文传递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n Axial Compressor Flow with Tandem Cascade 被引量:5
13
作者 Chun Shen Xiaoqing Qiang Jinfang Te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00-508,共9页
Basing on a prototype of DCA airfoil and axial displacement overlap of 10% chord,seven kinds of tangential displacements are taken to simulate the flow conditions in tandem cascade with numerical methods to select a b... Basing on a prototype of DCA airfoil and axial displacement overlap of 10% chord,seven kinds of tangential displacements are taken to simulate the flow conditions in tandem cascade with numerical methods to select a better geometry with higher performance.The configuration with tangential displacement b/t=0.83 would gain better flow performance than the others.On this basis,two configurations with tangential displacement b/t=0.67 and 0.83 among several configurations are chosen to take into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by using TR-PIV system to capture the flow velocity instantaneously.The configuration with b/t=0.83 is observed a better flow field performance than b/t=0.67.Its injection flow in the gap zone is much stronger,wake zone area of the front and rear blade is smaller and the stream flow is more improved.It shows that the flow performance i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s quite in the same trend as the numerical results pred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OR DCA tandem cascade Tangential displac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TR-PIV
原文传递
离心压气机低稠度串列叶栅扩压器流场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晓路 王巍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6-189,共4页
In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vaneless diffusers can operate over a wide flow range buthave a low 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 and vaned diffusers achieve a high pressure recoverybut have a narrow flow range of operati... In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vaneless diffusers can operate over a wide flow range buthave a low 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 and vaned diffusers achieve a high pressure recoverybut have a narrow flow range of operation. After 1981[1], lowsolidity cascade diffusers weredemonstated to have advantages of both above. In order to study the design and analysismethods of LSC diffusers, a Viscous-Inviscid iterative code and a three-dimensional N-Ssolver have been develop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both Viscous-Inviscid iterative codeand N-S solver in predicting the flow field of LSC diffusers are agreeable to experimentaldata. The Viscous-Inviscid iterative code is faster and more suitable for original design oroptimization. When detailed flow field analysis is required, the N-S solver has to be adop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 数值分析 离心压气机 扩压器 流场
下载PDF
大弯角串列叶栅间隙效应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巍 刘波 李俊 《航空工程进展》 2013年第4期443-449,共7页
为了将串列叶栅更好地应用于高负荷核心压气机后面级,通过直列叶栅的方法,引入高度倾斜的附面层来流条件,对采用串列叶栅作为核心压气机后面级的静子进行变间隙数值模拟研究。比较低展弦比串列叶栅不同间隙、不同附面层来流条件的叶栅... 为了将串列叶栅更好地应用于高负荷核心压气机后面级,通过直列叶栅的方法,引入高度倾斜的附面层来流条件,对采用串列叶栅作为核心压气机后面级的静子进行变间隙数值模拟研究。比较低展弦比串列叶栅不同间隙、不同附面层来流条件的叶栅整体性能、尖部载荷及叶尖泄漏涡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间隙增大,叶尖区域堵塞加强,损失加大;倾斜附面层来流,低叶展总压损失得到明显改善;小间隙时叶尖产生两个间隙泄漏涡,前叶泄漏涡在叶栅通道中部消失,后叶泄漏涡在近前缘产生;随着间隙增大,泄漏涡绕卷起始点后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高压压气机 大弯角静子 串列 间隙效应
下载PDF
基于代理模型方法的串列泵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宇 王国玉 +1 位作者 黄彪 王复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8-447,454,共11页
针对叶轮机械传统优化设计周期长、优化效率低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应用于串列泵的优化设计,分析了关键设计参数对串列泵性能的影响。选择首、次级叶轮叶片安放角和相位角作为优化参数,选择效率和最小轴向截... 针对叶轮机械传统优化设计周期长、优化效率低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应用于串列泵的优化设计,分析了关键设计参数对串列泵性能的影响。选择首、次级叶轮叶片安放角和相位角作为优化参数,选择效率和最小轴向截面平均压力系数作为优化设计目标函数,用来表示串列泵的外特性和空化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建立代理模型,并采用敏感度分析方法和Pareto front方法进行参数影响分析和最优点的选取。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优化后的串列泵外特性和空化特性进行验证,得到结论如下: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串列泵的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串列泵设计流量附近的效率和空化性能均得到提升。首、次级叶轮相位角对串列泵性能影响较小;首、次级叶轮叶片安放角对串列泵效率的敏感度之比和设计的载荷之比相同,首级叶轮叶片安放角是串列泵的空化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串列 系统优化设计 代理模型方法 空化特性
下载PDF
串列叶栅静子粘性全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玲 葛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12,共4页
该文发展一种数值模拟串列叶栅静子内部流场的方法。应用有限体积法及Baldwin Lomax紊流模型数值求解与时间相关的三维可压缩的薄层Navier Stokes方程组。对法国Turmo Ⅲc小型航空发动机静子串列叶栅流场作了计算与分析。在中径处,前、... 该文发展一种数值模拟串列叶栅静子内部流场的方法。应用有限体积法及Baldwin Lomax紊流模型数值求解与时间相关的三维可压缩的薄层Navier Stokes方程组。对法国Turmo Ⅲc小型航空发动机静子串列叶栅流场作了计算与分析。在中径处,前、后排叶片吸力面上的附面层很薄,尾迹宽度比较窄。由于前、后排尾迹同端壁附面层相互干扰,机匣及轮毂附近尾迹较宽。应用法国ONERA某静子平面串列叶栅作为验证算例,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 数值模拟 有限体积法 Baldwin-Lomax紊流模型 NAVIER-STOKES方程组
下载PDF
周向偏距对串列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松霖 滕金芳 羌晓青 《节能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周向偏距是压气机串列叶栅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选择合理的周向偏距需要兼顾叶栅设计点和非设计点性能,为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五种不同周向偏距的串列叶栅在设计点和近喘点工况下的总体性能和流场细节。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点工... 周向偏距是压气机串列叶栅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选择合理的周向偏距需要兼顾叶栅设计点和非设计点性能,为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五种不同周向偏距的串列叶栅在设计点和近喘点工况下的总体性能和流场细节。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点工况下,增大周向偏距叶栅损失减小,出口气流角随周向偏距的变化相对较小;在近喘点工况下,叶栅损失随着周向偏距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出口气流角随着周向偏距增大而最大有约9°的轴向偏离。因此兼顾压气机设计点和非设计点性能时该叶栅的最佳周向偏距设计值在0.67-0.8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串列 周向偏距 气动性能 损失
下载PDF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串列叶栅多目标气动优化研究
19
作者 刘汉儒 袁一放 +2 位作者 马岩 王世广 王掩刚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46-1558,共13页
为提高压气机串列叶栅复杂气动构型优化设计的效率,本文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理论,建立了集几何外形参数化、样本空间降维、气动性能求解、降维模型构建和遗传算法寻优于一体的串列叶栅高效优化设计系统,针对叶型型面和叶片相对位置关... 为提高压气机串列叶栅复杂气动构型优化设计的效率,本文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理论,建立了集几何外形参数化、样本空间降维、气动性能求解、降维模型构建和遗传算法寻优于一体的串列叶栅高效优化设计系统,针对叶型型面和叶片相对位置关系参数,开展了多目标优化设计工作。在7°攻角工况下,优化后的串列叶栅的静压升提高了0.53%,总压损失系数下降了9.25%,其他攻角条件下叶栅性能同样也得到了改善。与传统CFD方法相比,极大提高了优化效率,与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相比,本文发展的优化系统由于缩小了设计变量空间,提高了优化的迭代效率,收敛耗时仅为Kriging代理模型的0.0796%。此外,基于POD方法的优化设计系统具有更高的建模精度,使串列叶栅获得了更高的静压升和更低的总压损失系数。优化后的串列叶栅节距系数增大、弯角比减小,减小了掺混损失,抑制了流动分离,改善了全攻角范围内的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 本征正交分解 降维模型 多目标优化
原文传递
周向布局对高负荷串列叶栅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单树军 侯安平 +2 位作者 李剑雄 刘若阳 张明明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93-1203,共11页
为研不同周向布局下串列叶栅各排性能变化的机理,按扩压因子大小分布设计了一系列串列叶栅,每组串列叶栅进行6种周向布局计算分析;而后对一组串列叶栅前后排叶片积叠轴分别进行了弯曲处理,研究沿展向非均匀周向布局对串列叶栅性能的影... 为研不同周向布局下串列叶栅各排性能变化的机理,按扩压因子大小分布设计了一系列串列叶栅,每组串列叶栅进行6种周向布局计算分析;而后对一组串列叶栅前后排叶片积叠轴分别进行了弯曲处理,研究沿展向非均匀周向布局对串列叶栅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周向布局可以改变叶栅通道扩张规律从而改变流场压力分布。随着周向偏距增大,前排负荷增加,后排负荷降低。增大周向偏距可减小串列叶栅前后排损失,T5算例中80%周向偏距方案相对原型损失减少51.3%。前排叶栅决定了串列叶栅可用攻角范围,并且随着周向偏距增大,串列叶栅的可用正攻角增加。随着周向偏距增大,后排叶片端区分离会减小。串列叶栅整体正弯减小14.5%的总压损失系数。采用单独前排反弯或者单独后排正弯分别减小了15.6%和55.2%的总压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 总压损失 流场特性 流动分离 周向偏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