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文论对话的主体性建基 被引量:1
1
作者 苗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64,共7页
文论危机或者失语是在1980年代末期就已经提出、并迅速获得基本共识,此后一直是被反复讨论的热点话题,为了摆脱由于对西方话语的习惯性依赖所造成的能指浮泛与所指错位,恢复文论研究的阐释能效,学界提出了返回现实、转换古代思想资源等... 文论危机或者失语是在1980年代末期就已经提出、并迅速获得基本共识,此后一直是被反复讨论的热点话题,为了摆脱由于对西方话语的习惯性依赖所造成的能指浮泛与所指错位,恢复文论研究的阐释能效,学界提出了返回现实、转换古代思想资源等途径,但却始终未能取得有效的成果。所以如此,乃在于主体性不足或者空缺。在生命感知、文化浸润与现实关注的场域中重建话语的主体性,才可能获得面对西方、古代以及现实的第一人称视角,致力于理论的吸收与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 中西文对话 主体性
原文传递
从《文心雕龙》英译看翻译在中西文论对话中的作用
2
作者 胡作友 常筱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45-54,共10页
中国古代文论的扛鼎之作《文心雕龙》,经过施友忠、宇文所安和杨国斌的翻译终于被英语世界接受,西方读者由此改变了中国没有成体系文论的认识,中国文论也因为得到外国读者的接受而获得了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机会。从《文心雕龙》的英... 中国古代文论的扛鼎之作《文心雕龙》,经过施友忠、宇文所安和杨国斌的翻译终于被英语世界接受,西方读者由此改变了中国没有成体系文论的认识,中国文论也因为得到外国读者的接受而获得了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机会。从《文心雕龙》的英译发现,翻译在推进中国文论走出去、推动中西文论对话、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翻译没有所谓的终极译本,每一次翻译都是对源文的补充与延伸,都是对源文的无限趋同,但是永远都无法等同于源文。中国文论只有变得足够强大,拥有话语权才能与西方展开真正平等的对话。译者也是中西文论对话的参与人,应尽可能忠实传达原作的本来面目,坚守本民族文化特色,秉持文化自信,防范故步自封,如此方能成为对话的促进者。中西文论对话的双方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积极主动畅所欲言,对话才能呈现良性互动的局面,健康有序地持续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文心雕龙》 中西文对话 中国文化“走出去” 异化翻译 双向阐释
下载PDF
论宇文所安《文心雕龙》翻译的人文向度
3
作者 胡作友 卢玉香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0-48,共9页
双向阐释是宇文所安翻译《文心雕龙》的基本策略,通过对比阐释中西文论的区别与联系。这种阐释模式的基础在于中西文论的人文向度,即文本的开放性、认知的相通性、对话的互惠性。因为文本开放,中西文论才能同识文心,各织文采,互通文思;... 双向阐释是宇文所安翻译《文心雕龙》的基本策略,通过对比阐释中西文论的区别与联系。这种阐释模式的基础在于中西文论的人文向度,即文本的开放性、认知的相通性、对话的互惠性。因为文本开放,中西文论才能同识文心,各织文采,互通文思;因为认知相通,中西文论对自然、社会和文学才有异中有同的看法;因为互通有无,中西文论对话才能互识、互证、互补。中西文论虽然互不隶属,但人文情怀却能超越种族和文化差异,敏感的心灵总能谱写传世的作品。正是基于相似的人文向度,宇文所安才能进行双向阐释,和刘勰完成了一场关于中西文论的超时空对话,为《文心雕龙》打开了通往世界文学经典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中西文对话 双向阐释 人文向度 宇文所安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的文辞观与现象学审美观比较研究
4
作者 马智捷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6年第1期82-91,共10页
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的对话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学术领域。西方当代哲学思想在其生产过程及生产成果中均蕴含有不少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的因素。中国古代文论的代表性著作《文心雕龙》开篇的《原道》就以"以文显道""... 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的对话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学术领域。西方当代哲学思想在其生产过程及生产成果中均蕴含有不少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的因素。中国古代文论的代表性著作《文心雕龙》开篇的《原道》就以"以文显道""言立文明""辞乃道文""神理设教"等方式说明了"文"的特质与功用,并探讨了以"文"来观照世界与事物本质的路径,这与现象学中以艺去蔽、艺显真理的艺术本质论与以本质直观、主客汇通、现象学还原等为基本内容的现象学认识论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当然,两者间也有认知方式与表述形式的显著差别。以此为个案,探讨《原道》的文辞观与现象学审美观之间的种种相似与差别,对于佐证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对话的可行性、合理性及其四项对话原则①的有效性、必要性具有切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道》 现象学 文辞观 审美观 中西文对话
原文传递
关于国内“龙学”研究未来走向的几点思考
5
作者 陈士部 《语文学刊》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新时期四十年来,文心雕龙研究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研究困境。"龙学"研究既要注重历史还原、夯实学术基础,又要活用现代学术资源、优化中西文论对话,也要积极回应"国学"语境、激活"龙学"... 新时期四十年来,文心雕龙研究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研究困境。"龙学"研究既要注重历史还原、夯实学术基础,又要活用现代学术资源、优化中西文论对话,也要积极回应"国学"语境、激活"龙学"的人文精神。未来的"龙学"研究的重难点与突破点在于:不时回溯至原初的文化语境,并立足于深度的中西对话与古今对话,深究如何让《文心雕龙》的文艺审美精神与思想范式融洽地参与到中国当下文艺学的建构中,探求如何让其人文蕴涵滋养中国人的灵魂以自证自强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学 历史还原 中西文对话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