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前中期宫廷西洋人的外语服务述论
1
作者 柯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2-34,共13页
以天主教耶稣会士为主体的西洋人活跃在清代前中期的北京宫廷,为皇帝提供各类服务,外语服务即为其中之一。宫廷西洋人以皇帝奴仆的身份,为欧洲各国使团访华、中俄外交谈判、教皇特使访华等外交事务提供翻译服务。为了在华传教事业,宫廷... 以天主教耶稣会士为主体的西洋人活跃在清代前中期的北京宫廷,为皇帝提供各类服务,外语服务即为其中之一。宫廷西洋人以皇帝奴仆的身份,为欧洲各国使团访华、中俄外交谈判、教皇特使访华等外交事务提供翻译服务。为了在华传教事业,宫廷西洋人利用其译员身份助力或干扰欧洲使团访华活动,有意交好俄国使团成员,谋求中欧陆路交通可能性,但该群体的确无能力和意愿影响传统外交朝贡制度框架。此一时期宫廷西洋人还参与雍正朝内廷拉丁语学馆的教学工作,乾隆朝《华夷译语》“西洋译语”的编撰工作。清代前中期诸帝无意建构中欧交往及语言文化沟通长效机制,作为皇帝奴仆的宫廷西洋人也很少在服务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西洋人 皇帝奴仆 外语服务 中欧交往
下载PDF
晚明和清朝前期中欧交往的语言媒介
2
作者 尹群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4-109,共6页
中欧交往最初依靠马六甲等地的华人为语言媒介,至1553年后澳门成为中欧语言媒介的中心。自16世纪末起,耶稣会士学习汉语并积极融入中国社会,推动了中欧交往在文化层次上的全面发展。在中国开明士大夫和少数华人基督徒的协助下,耶稣会士... 中欧交往最初依靠马六甲等地的华人为语言媒介,至1553年后澳门成为中欧语言媒介的中心。自16世纪末起,耶稣会士学习汉语并积极融入中国社会,推动了中欧交往在文化层次上的全面发展。在中国开明士大夫和少数华人基督徒的协助下,耶稣会士促成了明末清朝的"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但18世纪初以后,注重传教的耶稣会士逐渐丧失了作为中欧交往语言媒介的功能。在雍正、乾隆两朝清廷限制对外交往的形势下,中欧文化交往的语言媒介大大缺乏,只剩下勉强维系有限贸易往来的混杂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交往 语言 媒介 翻译
下载PDF
论康熙宫廷画的中西合璧风格 被引量:3
3
作者 叶帆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7年第5期105-107,共3页
在宫廷中欧美术交往中,康熙时代的宫廷画出现了中西合璧风格。文章从构图、空间、造型和色彩等角度阐释合璧作品的特点,分析风格如何适应内容表现的需要。
关键词 中欧美术交往 廉熙 中西合壁风格 宫廷美术 清代
原文传递
澳门汉语国际教育在中欧交往中的历史表现--从基督教在澳门的传播说起 被引量:1
4
作者 孔繁清 徐威 胡波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00-105,I0003,共7页
澳门既是汉语对外传播的发源地之一,也被认为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汉语在澳门的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托梅·佩莱斯作为第一位欧洲赴华使节,打开了中欧交往的大门。基督教的入华传教士与明朝政府的深... 澳门既是汉语对外传播的发源地之一,也被认为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汉语在澳门的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托梅·佩莱斯作为第一位欧洲赴华使节,打开了中欧交往的大门。基督教的入华传教士与明朝政府的深入交流,都推动了中欧交往。利玛窦、罗明坚等传教士在澳门的圣保禄学院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推动了汉语向欧洲传播。澳门的"三化问题"和语言政策落实、完整的汉语教育课程,都推动了澳门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汉语国际教育 中欧文化交往 传教士 利玛窦 对外汉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