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感”、“感物”与日本的“哀”、“物哀”——审美感兴诸范畴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向远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2期151-155,167,共6页
作为审美感兴之范畴的中国的"感"字,至少在8世纪就见于日本文献。在"感"字的基础上,空海最早将"感兴"作为概念使用,世阿弥最早将"感"字有意识地、明确地作为一个戏剧美学概念加以使用。在心与... 作为审美感兴之范畴的中国的"感"字,至少在8世纪就见于日本文献。在"感"字的基础上,空海最早将"感兴"作为概念使用,世阿弥最早将"感"字有意识地、明确地作为一个戏剧美学概念加以使用。在心与物的关系上,中国是以心感物,心离不开物,心受制于物;日本是以心"感心",心可离物而独立。日本特色的审美感兴范畴是"哀"与"物哀"。其中"物哀"之"物"被置换为"物之心",从而将"物"加以"心"化,称之为"物心"。中国的"感物"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与思想背景,日本的"哀"、"物哀"则包含着朴素而又过剩的感性与情绪;"感物"是天人合一、物我和谐、情理适中,有"乐感"的性质,"哀"、"物哀"则是情理失衡、物我错位、自我倾斜,有"哀感"的倾向;"感物"是阴阳和谐,刚柔相济,"哀"、"物哀"则具有阴阳失调、阴盛阳衰的女性化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比较诗学 审美感兴 感物 物感 感心 物哀
下载PDF
日本“物纷”论:从“源学”用语到美学概念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向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92,共7页
"物纷"(物の紛)是《源氏物语》中用来表示私通乱伦行为的委婉用词,江户时代"源学"家安藤为章第一次将"物纷"作为理解《源氏物语》的关键词。贺茂真渊大体同意此说,并提出"以物讽谕"说,赋予了&q... "物纷"(物の紛)是《源氏物语》中用来表示私通乱伦行为的委婉用词,江户时代"源学"家安藤为章第一次将"物纷"作为理解《源氏物语》的关键词。贺茂真渊大体同意此说,并提出"以物讽谕"说,赋予了"物纷"作为一个概念所应有的自性。到了本居宣长的《紫文要领》,则将"物纷"纳入审美范畴。荻原广道在《源氏物语评释》中,认为"物纷"才是《源氏物语》的主旨,将"物纷"改造为写作方法的范畴。从《源氏物语》到近代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及作品风格,都可以用"物纷"加以概括,它与"物哀"、"幽玄"、"寂"等概念一样,在日本文论乃至世界文论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今天加以进一步研究和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纷 物哀 源氏物语 源学 日本美学 中日比较诗学
下载PDF
近年来中日比较诗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祁晓明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2-98,共7页
本文试以近年来国内顶级出版社出版的若干中日比较诗学研究专著及论文为例,指出这些研究中存在着诸如缺乏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对于立论所依据的基础资料缺乏甄别、以讹传讹,缺乏根据、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强作解人以及外文... 本文试以近年来国内顶级出版社出版的若干中日比较诗学研究专著及论文为例,指出这些研究中存在着诸如缺乏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对于立论所依据的基础资料缺乏甄别、以讹传讹,缺乏根据、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强作解人以及外文读解和翻译水平存在缺陷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比较诗学 研究专著 日本诗话
原文传递
中日比较诗学研究的重大收获——评冉毅教授新著《日本八景汉诗探源及其与潇湘八景诗之比较研究》
4
作者 蔡熙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4-35,共2页
冉毅教授新著《日本八景汉诗探源及其与潇湘八景诗之比较研究》通过史料耙梳,探赜潇湘八景传播到日本的文史脉络,在比较中日八景诗意象、意境、诗语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盈于潇湘文学中的八景诗造景抒情的深邃意蕴、厚重的文化张力及其感召... 冉毅教授新著《日本八景汉诗探源及其与潇湘八景诗之比较研究》通过史料耙梳,探赜潇湘八景传播到日本的文史脉络,在比较中日八景诗意象、意境、诗语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盈于潇湘文学中的八景诗造景抒情的深邃意蕴、厚重的文化张力及其感召力,研究潇湘八景在中日禅宗交流史中的作用。毫无疑问,该著的出版是中日比较诗学研究的重大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湘八景诗 日本八景汉诗 潇湘文学 中日比较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