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9后国内诗歌写作——本土气质、中年特征与知识分子身份 被引量:44
1
作者 欧阳江河 《花城》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97-208,共12页
一、回顾与转变 1989年将我们的写作划分成以往的和以后的。过渡和转变已不可避免。问题是,怎样理解、以什么方式参与诗歌写作的历史转变?个人怎样方能在这一进程中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禀赋、气质、想象力以及语言方式、风格类型的历史性成... 一、回顾与转变 1989年将我们的写作划分成以往的和以后的。过渡和转变已不可避免。问题是,怎样理解、以什么方式参与诗歌写作的历史转变?个人怎样方能在这一进程中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禀赋、气质、想象力以及语言方式、风格类型的历史性成熟?由于以往写作中延续下来的诗学系统依然在起作用,尤其是,由于价值体系的预先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写作 中年写作 孙文波 翟永明 诗歌界 政治话语 知识分子身份 陈东东
原文传递
当下诗歌的代际划分与“中生代”命名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思敬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7-179,共3页
代际划分历来是文学史叙述的重要课题。“中生代”的含义应该单一化,即不把它看成是流派概念、诗群概念,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断代的时间概念,在目前可定位于20世纪50至60年代出生的诗人。这样“中生代”就成了文学史时间序列叙述的一个概... 代际划分历来是文学史叙述的重要课题。“中生代”的含义应该单一化,即不把它看成是流派概念、诗群概念,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断代的时间概念,在目前可定位于20世纪50至60年代出生的诗人。这样“中生代”就成了文学史时间序列叙述的一个概念。在当前,提出“中生代”的概念,除去文学史叙述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提醒诗人和读者对当下的中年写作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诗歌 代际 文学史叙述 时间概念 60年代 时间序列 中年写作
原文传递
巴枯宁的手 被引量:11
3
作者 姜涛 《天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0-198,共9页
一多年来,有首短诗,一直放在我心上,还时不时拿出来温习。这就是诗人肖开愚的《下雨——纪念克鲁泡特金》,它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关键词 巴枯宁 政治性 现代诗 卞之琳 中年写作 知识分子 克鲁泡特金
原文传递
真相——关于“知识分子写作”和新潮诗歌批评 被引量:6
4
作者 于坚 《诗探索》 1999年第3期30-48,共19页
1999年5月,在北京盘峰宾馆召开的由《诗探索》、《北京文学》等单位主办的“世纪末中国新诗态势发展研讨会”上,一群北京的新潮批评家和“现居北京”的诗人对来自外省的诗人进行了围攻,原因仅仅由于他们对鼓噪了近十年的“知识分子写作”
关键词 知识分子写作 新潮诗 第三代诗歌 批评家们 阳江 西川 中年写作 中国诗歌 90年代诗歌 王家新
原文传递
平衡术(组诗)
5
作者 曾鹏程 《扬子江(诗刊)》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一代写作者从青年走向中年,或完成最初的积累与沉淀,或邂逅自我超越的新鲜灵感,或寻求华丽转身的契机和良缘。为追踪80后诗人的创作变化,进一步取80后诗人的精品力作,我刊特推出“80后诗歌大展”,期待为中国诗人的中年写作注入新因子、... 一代写作者从青年走向中年,或完成最初的积累与沉淀,或邂逅自我超越的新鲜灵感,或寻求华丽转身的契机和良缘。为追踪80后诗人的创作变化,进一步取80后诗人的精品力作,我刊特推出“80后诗歌大展”,期待为中国诗人的中年写作注入新因子、引领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写作 自我超越 华丽转身 平衡术 精品力作 80后 新风尚 写作
原文传递
在夏季(组诗)
6
作者 熊曼 《扬子江(诗刊)》 2024年第4期50-52,共3页
一代写作者从青年走向中年,或完成最初的积累与沉淀,或邂逅自我超越的新鲜灵感,或寻求华丽转身的契机和良缘。为追踪80后诗人的创作变化,进一步取80后诗人的精品力作,我刊特推出“80后诗歌大展”,期待为中国诗人的中年写作注入新因子、... 一代写作者从青年走向中年,或完成最初的积累与沉淀,或邂逅自我超越的新鲜灵感,或寻求华丽转身的契机和良缘。为追踪80后诗人的创作变化,进一步取80后诗人的精品力作,我刊特推出“80后诗歌大展”,期待为中国诗人的中年写作注入新因子、引领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写作 自我超越 华丽转身 精品力作 80后 新风尚 写作 组诗
原文传递
中年写作的神话:“九十年代诗歌”批判之二
7
作者 王东东 《东吴学术》 2024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中年写作是九十年代诗歌中一个疑问重重的概念。其出场是一个误会丛生、不断改写和误导阐释的过程,具有使设定的诗学转变符合于社会历史转变的意识形态含义。中年写作的语言景观呈现为日常化和经验化、物质化和欲望化、身体化和色情化,... 中年写作是九十年代诗歌中一个疑问重重的概念。其出场是一个误会丛生、不断改写和误导阐释的过程,具有使设定的诗学转变符合于社会历史转变的意识形态含义。中年写作的语言景观呈现为日常化和经验化、物质化和欲望化、身体化和色情化,在极端的时候甚至会导向一种动物化的后现代状态:人的形象逐渐变得难以辨认,在丧失了历史性和人文性之后,直接预示了人的终结。中年写作的时间意识带有很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在各个意义上,都可以看到中年写作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写作 意识形态 语言景观 后现代
原文传递
从炼金术到化学:当代诗学的话语转型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家新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09-212,共4页
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社会经济及原有的意识形态语境及文化秩序的大幅度变化,“话语转型”被提了出来.而在文化界的这种“后现代热”中,以前曾处在所谓“先锋”位置的诗歌却显得有点过于迟缓.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深究的现象.诗人们或... 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社会经济及原有的意识形态语境及文化秩序的大幅度变化,“话语转型”被提了出来.而在文化界的这种“后现代热”中,以前曾处在所谓“先锋”位置的诗歌却显得有点过于迟缓.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深究的现象.诗人们或是处在某种深刻的不适状态,或是出于逆反心理以“精神持有者”的姿态傲视于当下语境.当然,这一切仍说明了某种历史变化所引起的深刻震荡已远远超出了人们所能省察的程度.二、三年前,欧阳江河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八十年代末所标志的一个诗歌时代的结束,可是,在1993年以后又发生了一次诗歌“中断”,虽然它并不是以一种突然、强烈的形式出现.诗人们渐渐发现自己落入了一个更复杂也更困难的境地.换言之,历史并没有重复,但它所发生的喜剧性演变,知使诗歌的轮子再一次悬在了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转型 炼金术 诗歌意识 意识形态语境 “后现代” 诗歌写作 诗学 现代主义 中年写作 历史语境
原文传递
对真正的文学性的坚决靠近——答《朔方》问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继明 漠月 《朔方》 2006年第1期68-73,81,共7页
关键词 陈继明 作家 城市文学 短篇小说 作品 卡尔维诺 鲁迅 中年写作 博尔赫斯 文学性
原文传递
跨过时间的“窄门”——谈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立民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63,共8页
在我的书桌上,与崭新、惹眼的《兄弟》放在一起的是两本朴素、陈旧的《别林斯基选集》,我并非故意将两者混为一团,只是偶然放在一起。
关键词 余华 长篇小说 中国作家 作品 许三观 文学趣味 文学进化论 光头 文学史 中年写作
原文传递
传统风俗中的山乡新变--论《宝水》兼及乔叶的乡土写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饶翔 《中国文学批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78,190,共9页
《宝水》没有采用长篇小说惯常的结构方式,而是以平淡而近自然的文字书写豫北山村宝水的四时风物与日常生活,以丰富而扎实的细节展现传统风俗中悄然发生的山乡新变。它以平实生动、富于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语言,通过对乡建专家、基层... 《宝水》没有采用长篇小说惯常的结构方式,而是以平淡而近自然的文字书写豫北山村宝水的四时风物与日常生活,以丰富而扎实的细节展现传统风俗中悄然发生的山乡新变。它以平实生动、富于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语言,通过对乡建专家、基层干部和普通村民等典型人物的塑造,为中国大地行进中的乡村振兴留下了一时一地的文学记录。《宝水》是一部具有独特价值的“返乡文学”,也是乔叶多年乡土题材小说创作中的成熟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水》 乡村振兴 新人乡 乡土题材 中年写作
原文传递
诗的中断与诗的“中年”——以冯至、闻一多、朱自清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邦宇 《江汉学术》 2022年第1期73-82,共10页
闻一多、朱自清、冯至是在1920年代即已成名的诗人。他们自1930年代以来,不同程度地中断了新诗创作。从这一现象出发,可考察创作的中断以及他们在冯至出版新作《十四行集》时所反映的“中年”问题。“中年”这一批评术语源自朱自清对冯... 闻一多、朱自清、冯至是在1920年代即已成名的诗人。他们自1930年代以来,不同程度地中断了新诗创作。从这一现象出发,可考察创作的中断以及他们在冯至出版新作《十四行集》时所反映的“中年”问题。“中年”这一批评术语源自朱自清对冯至《十四行集》所体现出的沉思特点的评价,并很快引起了其他诗人的共鸣。但简单地把“中年”看作是一种沉稳、凝定的写作风格,反而会掩盖这一批评术语诞生的具体语境以及诗人风格转变过程中更深层次的内部挣扎与责任意识的成长。“中年”并不意味着沉稳、凝定的风格,而是由无法继续按原有方式写作的阻滞所倒逼形成的写作状态。冯至所展露出的“中年”特征与他对德国修养小说“修养”概念的翻译与接受有关,他的“中年”最终导向了与左翼理念相异的“实然世界”与“应然世界”的和解。这一问题也与1990年代诗歌界的“中年写作”问题有所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歌 冯至 闻一多 朱自清 中年 中年写作
下载PDF
真相——关于“知识分子写作”和新潮诗歌批评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坚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1999年第8期88-90,81,共4页
近期,诗歌界关于“民间立场”和“知识分子写作”两种不同诗歌写作倾向的论争引起广泛关注。众多诗人就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本刊七月号已就此发表了一组论争文章,引起较大反响。本期,我们再次围绕这一问题摘编了五位诗人的文章,希望读... 近期,诗歌界关于“民间立场”和“知识分子写作”两种不同诗歌写作倾向的论争引起广泛关注。众多诗人就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本刊七月号已就此发表了一组论争文章,引起较大反响。本期,我们再次围绕这一问题摘编了五位诗人的文章,希望读者通过这些文章,不但能深入了解论争双方的立场、观点和各自的诗学理念,而且能以超越于论争本身的视点来把握目前诗界存在的根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写作 诗歌批评 九十年代 知识分子身份 当代诗歌 意识形态 中年写作 民间立场 中国诗歌 八十年代
原文传递
林莽的方式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超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3-7,共5页
“白洋淀诗群”的主要代表 性诗人林莽的诗歌特色。侧重从“对生存的温和质询”、“对经验的特殊命名”、“对中年 写作的自觉探询”三方面展开论述,揭示了林莽诗歌话语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对当下诗歌写 作的启示。
关键词 对话写作 中年写作 林莽 朦胧诗 中国 "白洋淀诗群"
下载PDF
新时期湖北作家“底层书写”一瞥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遇春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97,共6页
新世纪的中国文坛,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极是时尚化的“青春写作”,染有浓厚的“小资”情调和“有闲”趣味,这是由一帮初涉人世的文学青年偶像组成的创作群体,他们“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为新世纪中国文学涂... 新世纪的中国文坛,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极是时尚化的“青春写作”,染有浓厚的“小资”情调和“有闲”趣味,这是由一帮初涉人世的文学青年偶像组成的创作群体,他们“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为新世纪中国文学涂上了一抹绯红的轻云;还有一极便是沉重的“底层写作”,这是一种“而今尝尽愁滋味”的“中年写作”,带有“却道天凉好个秋”的人生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 作家 湖北 中年写作 中国文坛 “小资” 创作群体 文学青年
下载PDF
“中年写作”:怀旧与新生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天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5,共5页
"中年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重要诗学观念之一,体现了一批中年诗人在现实与诗歌双重"中断"的语境中,推动现代汉语诗歌摆脱幼稚、单纯的青春期而进入成熟、厚重的中年期的努力。它既受后现代主义"既此既彼"... "中年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重要诗学观念之一,体现了一批中年诗人在现实与诗歌双重"中断"的语境中,推动现代汉语诗歌摆脱幼稚、单纯的青春期而进入成熟、厚重的中年期的努力。它既受后现代主义"既此既彼"观念的影响,也杂糅着现代主义"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更在"怀旧"中流露出中国文人的士大夫情结。它是90年代诗人企望成为"经典诗人",创作出"经典作品"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十年代诗歌 中年写作 怀旧
下载PDF
当下诗坛的中年写作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思敬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101,共4页
“中生代”与“中年写作”不是具有同一性的概念,但二者却密切相关。“中生代”是当下诗坛代际划分的产物,指的是出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诗人群体,相对应的是“新生代”、“老生代”。“中年写作”是基于特定年龄段的写作状态,相... “中生代”与“中年写作”不是具有同一性的概念,但二者却密切相关。“中生代”是当下诗坛代际划分的产物,指的是出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诗人群体,相对应的是“新生代”、“老生代”。“中年写作”是基于特定年龄段的写作状态,相对应的则是“青春写作”、“老年写作”。实际上,谈“中生代”必然要涉及“中年写作”。从诗学研究来说,光就诗人的年龄作文章是意思不大的,只有针对这一代人的的创作心态与创作实际,并联系特定的社会背景做深入的探讨,才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写作 20世纪50-60年代 诗坛 诗人群体 “新生代” 写作状态 诗学研究 创作实际
原文传递
从“中年写作”走向“晚期风格”——论欧阳江河诗歌中的“衰老”书写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梦迪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5-40,共6页
从1989年开始,欧阳江河的诗歌创作自觉地进入"衰老"书写中。这里的"衰老"不仅指诗人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变化,还涉及了诗人对诗歌及时代的认识。"衰老"书写是一种诗学观念,指诗人不同于1989年以前的青春期... 从1989年开始,欧阳江河的诗歌创作自觉地进入"衰老"书写中。这里的"衰老"不仅指诗人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变化,还涉及了诗人对诗歌及时代的认识。"衰老"书写是一种诗学观念,指诗人不同于1989年以前的青春期的写作状态,即越来越进入到一种毫不妥协的个人化写作中,而这个过程经历了从"中年写作"到"晚期风格"的强化。在"衰老"书写的诗学观念下,诗人采用了非常理性化的个人时间观来处理"衰老"意象在诗歌中的呈现,使"衰老"的发生具有短暂性和反复性,以此体现文本内部的张力,也更加符合"衰老"书写看待事情的眼光。而这种对"衰老"的细节处理最终促使了诗歌情绪色彩的形成,这种情绪色彩也伴随着诗人风格的强化,经历了从哀悼到紧张的转变,并最终使诗人越来越接近于他想要达到的"晚期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江河 衰老 中年写作 晚期风格
下载PDF
“个人化诗学”:1990年代先锋诗歌的优卓选择
19
作者 罗振亚 《中外诗歌研究》 2006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稍加巡视便不难发现,1990年代的先锋诗界繁花似锦、众语喧哗,同时也是脉络模糊、含混不清的存在。诗人们“虽然分享着某些共同的写作理念,但随着‘个人诗歌谱系’的建立,其间的差异和分歧远远要超出假想的一致性”,若想对其整合进... 稍加巡视便不难发现,1990年代的先锋诗界繁花似锦、众语喧哗,同时也是脉络模糊、含混不清的存在。诗人们“虽然分享着某些共同的写作理念,但随着‘个人诗歌谱系’的建立,其间的差异和分歧远远要超出假想的一致性”,若想对其整合进行研究难而又难,曾被尝试过的中年写作、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红色写作等等,似乎任何一个观察视角都无法涵纳每位书写者的个性,都潜伏着顾此失彼的风险,随时可能遭致其他诗学批评者的诘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诗歌 90年代 个人化 诗学 知识分子写作 写作理念 中年写作 民间写作
下载PDF
面具、假牙、沙子与“中年之境”——李满强诗集《萤火与闪电》读记
20
作者 王士强 《西部文艺研究》 2022年第3期49-51,共3页
李满强的诗集《萤火与闪电》典型地体现着“中年写作”的特点,是一次转型、超越和再出发。这种“中年之书”一定意义上是中年危机的体现,同时也是对中年危机的克服,是通过自审、自省、刮骨疗毒而进行的一次“中年变法”,他的写作总体而... 李满强的诗集《萤火与闪电》典型地体现着“中年写作”的特点,是一次转型、超越和再出发。这种“中年之书”一定意义上是中年危机的体现,同时也是对中年危机的克服,是通过自审、自省、刮骨疗毒而进行的一次“中年变法”,他的写作总体而言是在往更丰富、更立体、更综合性的方向发展。面具、假牙、沙子在李满强的近作中是具有典型性的意象,构成了富有意味、难于尽述的美学上的“中年”。通过诗集《萤火与闪电》,李满强进行着自我的回望与透视,也实现了自我的洗礼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满强 《萤火与闪电》 中年写作 中年变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