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國古代的金石學研究與文獻考證
1
作者 李峰 王記録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236-261,共26页
中國古代金石學興于宋,盛於清。自宋至清,金石學的研究對象不斷擴展,從最初的鐘鼎石刻擴大到包括陶器、瓦當、璽印、鐵券、錢幣等在内的所有對象,認識不斷深入。對於金石文獻的著録,古人主要採用圖録(摹圖)、録文、目録等體例。在分類方... 中國古代金石學興于宋,盛於清。自宋至清,金石學的研究對象不斷擴展,從最初的鐘鼎石刻擴大到包括陶器、瓦當、璽印、鐵券、錢幣等在内的所有對象,認識不斷深入。對於金石文獻的著録,古人主要採用圖録(摹圖)、録文、目録等體例。在分類方面,逐漸形成了按器、按時、按地、按人等方法編排金石内容的傳統。古人對金石義例之學極爲重視,有尊唐宋者,有尊漢魏者,認爲掌握義例有助於古文創作、宣揚教化、考訂故實。古人認爲金石碑刻可以用來考經訂史,證補缺,是正文字,其内容藴含著有助於道德教化、經世致用的聖人之意。同時他們也認識到,金石碑刻的可信度也是相對的,在利用它們時,也需要用經史考訂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金石學 文獻 考證
原文传递
中國古代士人的離散—回歸意識與文學書寫——以唐宋貶謫文學爲例
2
作者 馬自力 潘碧華 《岭南学报》 2022年第1期203-224,共22页
從生存狀態和生存體認出發,“離散”概念的外延,可以延伸到“離散意識”,以及與它相對的“回歸意識”這一層面。而離散的主體,則可以延伸到中國古代士人這一群體。自故鄉—政治文化中心離散,期盼回歸到故鄉—政治文化中心,構成了中國古... 從生存狀態和生存體認出發,“離散”概念的外延,可以延伸到“離散意識”,以及與它相對的“回歸意識”這一層面。而離散的主體,則可以延伸到中國古代士人這一群體。自故鄉—政治文化中心離散,期盼回歸到故鄉—政治文化中心,構成了中國古代士人離散—回歸意識的核心内涵。這裡的“故鄉”,除了故土家園之外,還具有理想、歸宿或者精神家園的含義: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古代中國士人“離散—回歸”意識的獨特内涵,及其文學書寫的獨特風貌,便是由上述質素構成、影響和造就的。從貶謫文學的視角看,貶謫帶來的離散,具有不可忽視的文化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士人 離散—回歸意識 文學書寫 貶謫文學
下载PDF
比較視野中的中國古代文明 李學勤先生與比較考古學研究
3
作者 陳民鎮 《中国文化》 2019年第1期245-257,共13页
李學勤先生曾提出'比較考古學'的設想,揭示比較考古學研究的五個層次,並圍繞這五個層次展開初步的探索。比較考古學是爲了在更廣的視野中觀照中國古代文明,且與李先生'反對文明起源單元論'、'重新估價中國古代文明&... 李學勤先生曾提出'比較考古學'的設想,揭示比較考古學研究的五個層次,並圍繞這五個層次展開初步的探索。比較考古學是爲了在更廣的視野中觀照中國古代文明,且與李先生'反對文明起源單元論'、'重新估價中國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時代'等主張相照應。李先生反對唯傳播論,主張實事求是,無論是平行比較還是傳播交流,都要求有切實的證據。其關於比較考古學的設想與實踐,對眼下開展境外考古以及文明比較研究仍極具啓發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學勤 比較考古學 古代文明
原文传递
中國古代编鐘和半音音階的起源(英文)
4
作者 貝格利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5年第1期56-102,4-5,共48页
中國考古學家在近幾十年發掘出來的古代樂器對音樂理論的啓示遠遠超出了古代中國的範圍。現知仍能奏出原始音高的編鐃可以早至公元前十一世紀,而最不同凡響、最富含信息的是公元前五世紀的曾侯乙墓所出的編鐘(下葬年代爲公元前433年)。... 中國考古學家在近幾十年發掘出來的古代樂器對音樂理論的啓示遠遠超出了古代中國的範圍。現知仍能奏出原始音高的編鐃可以早至公元前十一世紀,而最不同凡響、最富含信息的是公元前五世紀的曾侯乙墓所出的編鐘(下葬年代爲公元前433年)。它由65件樂鐘組成,用銅量達到2500公斤,所奏五聲音階從中央C音下的第二個八度開始跨越五個八度音程。在這一音域中的三個連續八度具有完整的半音音階。在這些鐘的敲擊點鑄有它們的音名和描述如何從一種五聲調式移到另一種五聲調式的長篇銘文。和編鐘一起出土的還有鼓、管樂器、弦樂器和一套原有41件的編磐等另外19種樂器。編磬按照音高順序從1號編到41號,每個八度音程有12件。從中央C音之上的#G開始它們剛好提供了三個半八度音程的半音音階。編磐和編鐘一樣有關於它們的音名和移調的銘文,而寫作這些銘文的樂理學家將半音音階視爲無半音五聲音階所有移調產生音高的順次排列。根據此墓及時代更早的發現,本文認爲在中國半音音階的形成和以此調音的樂器的產生,均遠早於樂理學家對如何計算音階的掌握。這一不用數學方法而得到半音音階途徑的存在,對於我們理解中西方的音階均有啓發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音音階 编鐘 古代樂理 曾侯乙 伶倫 《吕氏春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