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意与写实:中国20世纪早期绘画的跨文化研究——以徐悲鸿《田横五百士》为案例反思中国画的改良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霖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38-140,共3页
文章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了写实性在中国早期绘画实践中的结构位置变动,以及写实性对传统诗意压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位差问题。在结合徐悲鸿早期代表作《田横五百士》的个案阐释中,通过揭示中国近现代绘画身份建构中的异文化他者影响,... 文章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了写实性在中国早期绘画实践中的结构位置变动,以及写实性对传统诗意压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位差问题。在结合徐悲鸿早期代表作《田横五百士》的个案阐释中,通过揭示中国近现代绘画身份建构中的异文化他者影响,挖掘出援引写实对中国画进行改良的实践过程中所遮蔽的一些问题。从而为当今中国绘画发展如何能摆脱后殖民的状态,形成真正的具有自身风格特征的绘画语言提供历史参照和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语境 写实性 中国画改良
下载PDF
徐悲鸿、蒋兆和中西绘画融合之反思 被引量:5
2
作者 姜怡翔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3-116,共4页
徐悲鸿试图"以西改中",突破传统绘画的基本格局,这突出地表现在"写实"绘画因素的引入,其在创造观念、造型意识和形式语言等方面对原有系统造成了解构。他的历史作用是他把当时变革者的"以写实改良中国画"... 徐悲鸿试图"以西改中",突破传统绘画的基本格局,这突出地表现在"写实"绘画因素的引入,其在创造观念、造型意识和形式语言等方面对原有系统造成了解构。他的历史作用是他把当时变革者的"以写实改良中国画"落实到了教学训练过程与画面的具体造型表现方式上,并进一步建立新的理论体系以实现他所希望的融合中西绘画长处的主观理想目标。蒋兆和最大的贡献是对中国画素描教学的改革。他改变了"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教学理论,力图革除以苏俄素描代替中国画造型带来的弊端,通过对传统的"六法论"和"传神论"的再认识,对中西绘画的再比较,提出了以"骨法用笔"为原则,以白描为基础,吸收西画素描之长的中国画造型基础课教学体系。西方绘画改革的现状及中国画向传统的回归,使我们应对这种改良进行深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悲鸿 蒋兆和 中国画改良 绘画语言
下载PDF
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艺术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3
作者 郑雯心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10期113-115,共3页
徐悲鸿、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他们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主张与教育思想,如徐悲鸿提倡通过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强调科学严谨的绘画技法,林风眠则强调“调和中西”,在保留中国画意境的基础上,吸纳西方现代... 徐悲鸿、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他们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主张与教育思想,如徐悲鸿提倡通过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强调科学严谨的绘画技法,林风眠则强调“调和中西”,在保留中国画意境的基础上,吸纳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精髓。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艺术主张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走向创新和多样化发展。他们不仅在各自的创作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也为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并培养了大批艺术家,深刻影响了中国绘画艺术和美术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徐悲鸿 美术教育 中国画改良
下载PDF
寻味欧洲与“东方既白”——从李可染德国写生中得
4
作者 许宏宇 《中国美术》 2024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写生作为“李家山水”形成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映衬了时代的需求,即20世纪50年代掀起的写生潮,另一方面也生动、完整地呈现出了李可染从传统中国画到现代中国画创作的艺术转向。本文依托李可染的三个写生阶段,依托其在德国期间的创作,展... 写生作为“李家山水”形成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映衬了时代的需求,即20世纪50年代掀起的写生潮,另一方面也生动、完整地呈现出了李可染从传统中国画到现代中国画创作的艺术转向。本文依托李可染的三个写生阶段,依托其在德国期间的创作,展现其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可染 山水画 写生 中国画改良
下载PDF
未完成的中国画改良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勇健 《艺苑》 2016年第2期6-16,共11页
20世纪初开始的中国画改良尚未完成,必须对当时的改良论进行改良。中国画之所以需要改良,是由于民国改良论者认识到中国画的衰败,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文人画及其摹古、守旧的作风。民国改良论者提出的问题是合情合... 20世纪初开始的中国画改良尚未完成,必须对当时的改良论进行改良。中国画之所以需要改良,是由于民国改良论者认识到中国画的衰败,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文人画及其摹古、守旧的作风。民国改良论者提出的问题是合情合理的,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即改良中国画的方案,却未必尽如人意。这正是中国画改良至今未能完成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民国改良方案有二:引进写实主义,融合中西艺术。对写实主义的固执与偏爱体现了民国时期的唯科学主义。就理论而言,将西画的写实嫁接在中国画的写生上,是相当牵强的。就实践而言,将西画的写实方法纳入中国画,也是颇为勉强的。今天我们应该继续深化改良,为此必须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要气韵还是要意境;要水墨还是要笔墨;要素描还是要书法。答案是前者。改良与创新不同,改良的方向是融合东西艺术,创新是中国画内部的创新,改良比创新更具现实性和生命力。继续深化改良,并不是把中国画改造成"不中不西的四不像",而是在"守住中国画底线"的前提下,充分地吸收西方绘画中的有益因素,最终实现"参合中西而成为新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改良 徐悲鸿 文人画 气韵 笔墨 素描
下载PDF
融合西画的中国画“突变派”画家——以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嘉欣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2年第12期66-68,共3页
中国画因自身的文脉传承而自成一派,又因有容乃大的民族精神在历史上几经吞吐域外文化。在20世纪之初,西画传入,改变了传统中国画的格局,出现了一批以西画为参照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改革的新时期画家。他们直接或间接受到康有为、梁启超、... 中国画因自身的文脉传承而自成一派,又因有容乃大的民族精神在历史上几经吞吐域外文化。在20世纪之初,西画传入,改变了传统中国画的格局,出现了一批以西画为参照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改革的新时期画家。他们直接或间接受到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等人的影响,号召改革当时的中国画。这种改革在当时虽有不成熟之处,但为现代中国画改革开拓了新的道路。在这条“引西润中”的中国画改革道路上,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既不是隶属于传统派的渐变型画家,也不属于当时的巨变型画家,而属于东西文化融合型的“突变派”画家。将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三人称为“突变派”画家,是对比传统派画家而言的,而在其自身融合中西方绘画的道路上,三人又有着渐变的过程,这两种关系是不冲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西润中 中国画改良 徐悲鸿 林风眠 蒋兆和
下载PDF
黄宾虹中国画的内在修养
7
作者 袁红丽 《新疆艺术(汉文)》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20世纪对中国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段时期,“欧风墨雨,西学东渐”,画学颓废,中国美术的发展岌岌可危。于是,无数能人志士掀起中国画改良浪潮,黄宾虹先生独树一帜,将“浑厚华滋”视为美学的最高境界,主张“内美静中参”以儒家哲学思想建... 20世纪对中国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段时期,“欧风墨雨,西学东渐”,画学颓废,中国美术的发展岌岌可危。于是,无数能人志士掀起中国画改良浪潮,黄宾虹先生独树一帜,将“浑厚华滋”视为美学的最高境界,主张“内美静中参”以儒家哲学思想建构独特笔墨精神。他的绘画注重“神似”而非“形似”,他的这种变革也为后人学习中国画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先生 笔墨精神 浑厚华滋 内在修养 中国画改良 画学 西学东渐 儒家哲学思想
下载PDF
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的内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西昌 《唐都学刊》 2012年第4期71-75,共5页
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重要方向标,其思想核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否定文人画传统的坚定立场;二是建立写实主义绘画的教育体系。站在今天的历史维度上,去看待这场曾经轰轰烈烈的美术改良运动,几乎是毁誉参半。... 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重要方向标,其思想核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否定文人画传统的坚定立场;二是建立写实主义绘画的教育体系。站在今天的历史维度上,去看待这场曾经轰轰烈烈的美术改良运动,几乎是毁誉参半。徐悲鸿作为对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走向有着巨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如何客观、科学地认识他本人及其在美术史上的作为与意义,对于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方法和态度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悲鸿 中国画改良 文人画 美术教育
下载PDF
无尽的调适:1949年后李斛的素描及中国人物画创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莫世峰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95,共7页
李斛是20世纪重要的中国人物画家。他一生遵循其师徐悲鸿的绘画主张,在中国画笔墨中融入西洋画法,于人物肖像画创作方面成就卓越,为中国画改良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本文拟对李斛的素描与中国人物画创作进行研究,考察李斛在艺术领域千锤... 李斛是20世纪重要的中国人物画家。他一生遵循其师徐悲鸿的绘画主张,在中国画笔墨中融入西洋画法,于人物肖像画创作方面成就卓越,为中国画改良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本文拟对李斛的素描与中国人物画创作进行研究,考察李斛在艺术领域千锤百炼的实践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作美学,希望为思考当下的中国画教学与革新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斛 素描 中国人物画 中国画改良 中西结合
原文传递
陶冷月画事三考——以《光风霁月:陶冷月画集》为中心的考察
10
作者 刘潇 《中国美术》 2023年第1期70-74,共5页
陶冷月是20世纪初中国画改良的先驱。《光风霁月:陶冷月画集》一书向我们重现了20世纪前半叶于飘摇动荡中突破、改良、革新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绚烂篇章。在翻阅该书时,笔者发现关于马、“耄耋图”和海航的三个问题值得探讨,故以此展开考... 陶冷月是20世纪初中国画改良的先驱。《光风霁月:陶冷月画集》一书向我们重现了20世纪前半叶于飘摇动荡中突破、改良、革新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绚烂篇章。在翻阅该书时,笔者发现关于马、“耄耋图”和海航的三个问题值得探讨,故以此展开考察研究,力图依托相关史料钩沉一代艺术大师的艺海浮沉之路和怀瑾握瑜之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改良 陶冷月 陶冷月画集 “耄耋图”
下载PDF
从宇宙观的角度探索中国美术史研究
11
作者 泰祥洲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29,共2页
在当代视觉文化的知识体系中,中国画始终没有从自身定位的纠缠中挣脱开来。从“中国画”到“水墨画”,从“中国画改良”到“中国画改造”,从“文人画”到“新文人画”从“融汇中西”到“借洋以兴中”,从“实验水墨”到“新水墨”,当代... 在当代视觉文化的知识体系中,中国画始终没有从自身定位的纠缠中挣脱开来。从“中国画”到“水墨画”,从“中国画改良”到“中国画改造”,从“文人画”到“新文人画”从“融汇中西”到“借洋以兴中”,从“实验水墨”到“新水墨”,当代中国画总是在复杂的历史语境下陷入自我消解-重构-消解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人画 当代中国画 实验水墨 融汇中西 中国画改良 新水墨 水墨画 宇宙观
原文传递
吾所藏与国所藏——徐悲鸿的收藏与建立国家美术馆的理想
12
作者 杜永梅 《收藏家》 2019年第11期85-92,共8页
徐悲鸿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上注定是要浓墨重彩进行书写的。他所提倡的中国画改良与油画的中国化问题,至今仍是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两个最重要的问题。其美术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写实主义美术教学体系的基础,影响了20世纪以来中国美... 徐悲鸿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上注定是要浓墨重彩进行书写的。他所提倡的中国画改良与油画的中国化问题,至今仍是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两个最重要的问题。其美术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写实主义美术教学体系的基础,影响了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他视作"悲鸿生命"的画作收藏,以及通过收藏建立国家美术馆的宏愿,也应一并写入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教育 中国画改良 中国近现代美术 国家美术馆 中国化问题 美术教育思想 徐悲鸿 美术教学体系
原文传递
徐悲鸿作为“伯乐”的图像叙事——浅析《九方皋》
13
作者 陆飞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23-128,共6页
水墨画《九方皋》代表了徐悲鸿成熟时期的典型艺术面貌,对《列子·说符》中的"九方皋相马"事件作了图像表现。画作通过对故事的艺术加工,呈现出了兼容中西、气质独特又极具情节性的风格,抒发了画家对于身世的感怀和历史... 水墨画《九方皋》代表了徐悲鸿成熟时期的典型艺术面貌,对《列子·说符》中的"九方皋相马"事件作了图像表现。画作通过对故事的艺术加工,呈现出了兼容中西、气质独特又极具情节性的风格,抒发了画家对于身世的感怀和历史政治的理解,传达了其艺术教育观及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作品创作的发生与当时的文学、历史和政治语境有密切的相关性,而这些也揭示了徐悲鸿对这一文学题材进行艺术加工的动机与原因,展现了图像背后所隐含的历史情境中,徐悲鸿自我的对于"伯乐"身份的视觉创造和精神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方皋 徐悲鸿 艺术教育 中国画改良 伯乐
下载PDF
论20世纪20-60年代山水画写生论的发生
14
作者 张学峰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年第1期117-119,共3页
20世纪20-60年代,科学主义和唯物主义,对中国画"师造化"和写生理论,进行了新的解读。新的写生论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文化功能,导致了山水画文心和意境的转变。
关键词 山水画 写生论 中国画改良 师造化
原文传递
别误读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
15
作者 阮立 《美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20期34-35,共2页
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在现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其的误读也已然成为其思想承袭的一部分,对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 徐悲鸿 中国画改良 素描
下载PDF
由“以书入画”浅议中西绘画异同
16
作者 费秋生 《书画世界》 2020年第1期20-22,共3页
近百年来,中国艺术在各方面借鉴西方。其实,不同民族的艺术相互影响本无可非议,只是对西方艺术的这些借取夹杂了较多他律因素,反而使我们对中西艺术都产生了误解。因此,辨析中西绘画的异同对学习传统和借鉴西方都有意义。本文借“以书... 近百年来,中国艺术在各方面借鉴西方。其实,不同民族的艺术相互影响本无可非议,只是对西方艺术的这些借取夹杂了较多他律因素,反而使我们对中西艺术都产生了误解。因此,辨析中西绘画的异同对学习传统和借鉴西方都有意义。本文借“以书入画”浅谈中西绘画异同只想说明两点:首先,“程式化”在各类艺术中广泛存在,并不为国画特别是文人画所独有,这是相同之处;其次,中西绘画在内在的认知和观看方式上的差异基于各自民族长期不同的生存经验和感受方式,这是差异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书入画 中西绘画 中国画改良
下载PDF
“笔墨当随时代”——黄宾虹与傅抱石的“中国画改良”实践
17
作者 李继开 《美术文献》 2020年第1期58-60,共3页
黄宾虹与傅抱石这两位著名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艺术经历以及他们的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都是对20世纪初中国的"美术革命"以及作为"美术革命"的艺术主张与观念具体体现的"中国画改良论"的回应。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画改良 变革
原文传递
宗其香晚年在广西的“新中国画”改良探索
18
作者 张建恩(文/图) 《中国民族美术》 2021年第4期62-67,共6页
宗其香是20世纪徐悲鸿“新国画”改良运动中的忠实践行者和继承者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把西洋绘画在光影、色彩、透视以及笔触等方面的表现手法融入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对中国画新的出路进行了切身的尝试与努力。宗其香晚年常住广西桂林,... 宗其香是20世纪徐悲鸿“新国画”改良运动中的忠实践行者和继承者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把西洋绘画在光影、色彩、透视以及笔触等方面的表现手法融入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对中国画新的出路进行了切身的尝试与努力。宗其香晚年常住广西桂林,在这期间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对他有着极大的艺术启发,在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夜景山水画和写生作品,这些大量的实践对于宗其香引西润中的艺术理念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也使得宗其香在美术史上的社会意义要大于其画作本身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其香 中国画改良 夜景山水 广西桂林
原文传递
立于总体中的“调和”——浅谈林风眠的“中西调和”论
19
作者 赵岳 《中国美术》 2021年第1期20-24,共5页
林风眠作为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和教育家,不仅开一代艺术之新风,而且以"中西调和"论深刻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画坛,在中国画的改良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贡献。此外,"调和"的思想不单限于林风眠对中西艺术的... 林风眠作为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和教育家,不仅开一代艺术之新风,而且以"中西调和"论深刻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画坛,在中国画的改良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贡献。此外,"调和"的思想不单限于林风眠对中西艺术的认知层面上,也延伸至其对艺术本质和艺术与时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可以说,林风眠一生的艺术思考与创作实践,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调和"二字展开的。其辩证的认识论及观点中展现出的前瞻性与包容性,不仅在中国现代艺术的转型和理论建构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为当下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参照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中西调和” 中国画改良 艺术思想
下载PDF
西方绘画影响下的中国画改良
20
作者 张子谦 《艺术品》 2019年第6期72-76,共5页
20世纪初,以陈独秀、康有为、蔡元培为代表的爱国志士在文化艺术界掀起了'革旧立新'思潮,批判了中国画坛长期存在的'崇南抑北'艺术理论主张,提倡中国画改良要采取西画写实精神。这引起中国画家对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20世纪初,以陈独秀、康有为、蔡元培为代表的爱国志士在文化艺术界掀起了'革旧立新'思潮,批判了中国画坛长期存在的'崇南抑北'艺术理论主张,提倡中国画改良要采取西画写实精神。这引起中国画家对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的重新审视,摒弃了长期以来中国画坛崇南抑北的倾向,开始走兼习南北宗派、注重写生、学习中西、博采众长的改良之路。然而,为了使绘画担起挽救民族的社会责任而提倡学习西方写实主义,忽略了美术本体自身的发展规律,鲁迅等人深刻认识到这一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改良 徐悲鸿 写实主义 美术革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