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形象、镜像与幻象:莫言在俄罗斯的接受症候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王树福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4-171,118,共1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7BWW04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莫言在当代俄罗斯的接受,涉及语言与文学、历史与文化、精英与大众、学术与政治等不同层面。在译介传播方面,莫言在俄罗斯被视为一个陌生的东方他者,呈现为比较边缘和相对漠视的异域形象;在接受态势方面,莫言在俄罗斯精英群体和普通读者眼中呈现出彼此矛盾的认知,构成域外的多重悖论镜像;在价值判断方面,其人其作多限于知识层面和实践功能,表现为模糊漂浮的中国幻象。这种多样的接受情状本质上源于帝俄—苏联时代的汉学传统和知识生产体制,汉学研究在学科体制中处于边缘弱势地位,无法在观念层面发挥思想功能。由此,莫言在俄罗斯的接受症候,成为当代中俄文学跨语际实践的鲜活案例。
-
关键词
莫言形象
文化镜像
中国幻象
俄罗斯知识界
接受症候
-
Keywords
Mo Yan's image
cultural mirror
Chinese illusion
Russian intellectual cir- Cles
receptive symptom
-
分类号
H35
[语言文字—俄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薛定谔之猫》的译介与出版价值评析
- 2
-
-
作者
焦君怡
-
机构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1-94,共4页
-
文摘
《薛定谔之猫》于2013年在法国伽里玛出版社出版,2014年被译介到中国,是法国当代作家菲利普·福雷斯特在中国出版的第四部小说。文章立足于主题学和叙事学,旨在从文学、文化、社会三个方面探讨《薛定谔之猫》的译介与出版价值。一方面,小说将量子力学的概念融入文学创作中,使读者产生了"陌生化"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文中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表现出一个法国作家的中国幻象;此外,小说对新物理学背景下人类的身份以及生存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读者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
关键词
陌生化
中国幻象
混沌
出版价值
-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与《画》的对话:谢阁兰“中国幻象”的中国式解读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邵毅平
-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
出处
《东疆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51-58,共8页
-
文摘
在谢阁兰(VictorSegalen,1878~1919)的作品中,“中国”是最为重要而独特的主题之一。其散文集《画))(Peintures,1916),以真实或虚构的中国画和中国文献为素材,完成了著名的“中国幻象”(visiondelaChine)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对于中国历史的独特理解,是实践其“异域情调论”(exotisme)的代表作,也是法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同时,这种来自法国作家的“异域情调”的冲击,促使中国读者从“他者”的角度,用陌生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就此而言,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谢阁兰的“中国的幻象”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谢阁兰
《画》
中国的幻象
形象学
异域情调
-
Keywords
Victor Segalen
Pictures
Chinese Illusion
imaginary
exotism
-
分类号
I565.07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