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亮 郭明姬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8期148-155,共8页
立足新文科建设背景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是响应时代所需建设新文科的号召所向,是构建中国特色新文科体系的应有之举,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开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关键是要做好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立足新文科建设背景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是响应时代所需建设新文科的号召所向,是构建中国特色新文科体系的应有之举,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开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关键是要做好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建设思路,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当代意义和传承要义;应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的培育目标,讲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个人美德、社会公德、国家大德方面的核心理念与美德精髓;应以为国育才为导向,立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讲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遗产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要达成“知识教育”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需要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多层面联动努力、共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性课程的具体实施
2
作者 张中昌 《大众文摘》 2023年第33期49-51,共3页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也就是说在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时代发展潮流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在深刻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性课程教...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也就是说在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时代发展潮流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在深刻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性课程教育价值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性课程的构建及具体实施,这样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小学语文课程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为课程改革进程的推动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性课程 具体实施
下载PDF
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群 王荣珍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105,共5页
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目标时,需要关注两个重要维度。一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政策和方向的宏观任务,二是确定课程作为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具体价值。选择课程内容需要适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内容分类可采用操作性较强的四类七领域划分法... 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目标时,需要关注两个重要维度。一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政策和方向的宏观任务,二是确定课程作为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具体价值。选择课程内容需要适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内容分类可采用操作性较强的四类七领域划分法。在符合传统文化课程性质和中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实施方式的选择需要把握时代性、探究性、重实践、重体验的原则,以此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课程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4
4
作者 曹胜高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7-52,共6页
大学开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课程体系,总任务是要落实四个讲清楚,形成相对完善的学理系统,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系统讲授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中所形成的核心思想、传统美德和人文... 大学开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课程体系,总任务是要落实四个讲清楚,形成相对完善的学理系统,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系统讲授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中所形成的核心思想、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按照新文科建设中强调学科融合的思路,形成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基本学理和核心价值的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课程 学理建构 立德树人 时代要求 新文科建设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野下高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路径及反思 被引量:6
5
作者 周艳 刘晓红 《广西教育》 2023年第9期62-66,共5页
本文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索课程思政视野下高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路径,包括整合教材内容明确课程思政切入点、巧借网络资源充实课程思政内容、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创新课程思... 本文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索课程思政视野下高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路径,包括整合教材内容明确课程思政切入点、巧借网络资源充实课程思政内容、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创新课程思政方式、以知行合一巩固课程思政成效等,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教学反思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开发与实践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志滨 金少良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14-21,共8页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秉承"无边界"课程理念,拓宽课程存在场域、创新课程开发模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课程营养,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进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的研发。同时,在课程改革中...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秉承"无边界"课程理念,拓宽课程存在场域、创新课程开发模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课程营养,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进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的研发。同时,在课程改革中,学校遵循"资源拓展—课程研发—回归课堂"的课改思路,让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转化为学校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转型的实践探索,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转型中扎根落地,学习方式在课程变革中不断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 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 学生核心素养
下载PDF
“三教”改革背景下来华留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
7
作者 袁希 丰峰 王晖 《品位·经典》 2024年第7期167-169,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新要求,在“三教”改革背景下探索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内容包括设计地域性课程内容、完善课程教授平台、形式,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创新实践方案及优化成果评价等... 本文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新要求,在“三教”改革背景下探索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内容包括设计地域性课程内容、完善课程教授平台、形式,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创新实践方案及优化成果评价等,通过对留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规划,提升教学改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三教”改革
下载PDF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沈芳芳 鲁学冬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2期60-62,共3页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磁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主体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式呆板等“痛点”。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依据“三教”改革的任务和目标,立足学校实际情况,通过锻造高素质...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磁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主体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式呆板等“痛点”。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依据“三教”改革的任务和目标,立足学校实际情况,通过锻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重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多维感受等措施,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改革 高职院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改革对策
下载PDF
共同体理论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9
作者 王英华 何锦旭 《文教资料》 2024年第13期56-59,共4页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中呈现内容挖掘尚未形成体系等问题,影响着育人目标的实现。在共同体理论视域下,探讨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旨在破解协同育人观念不强的现实局限。本文从促进多元主体参...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中呈现内容挖掘尚未形成体系等问题,影响着育人目标的实现。在共同体理论视域下,探讨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旨在破解协同育人观念不强的现实局限。本文从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的课程建设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以及学校与社会协同共同体的形成角度出发,对创新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路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理论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课程思政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金冉 《文教资料》 2023年第6期160-163,共4页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及研究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受师资、资源、教学方法等限制,高职院校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面临一定的挑战。本文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提出了更新教学理...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及研究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受师资、资源、教学方法等限制,高职院校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面临一定的挑战。本文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提出了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评价方式,构建立体化发展体系、打造高质量教学团队的教学改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课程群:全方位多角度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秀艳 《辽宁教育》 2019年第1期14-16,共3页
学校课程建设过程是对学校课程蓝图的勾勒与践行过程,是学校整体发展与形成特色的核心,也是学校一种常态生活和思考方式,全方位地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选择课程内容时需围绕育人目标、参照课程标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确定学... 学校课程建设过程是对学校课程蓝图的勾勒与践行过程,是学校整体发展与形成特色的核心,也是学校一种常态生活和思考方式,全方位地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选择课程内容时需围绕育人目标、参照课程标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确定学习内容,以此保障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开发 实施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教学实践探索
12
作者 王雅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8期77-79,共3页
在我国高等教育院校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长久以来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在落实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培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如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逐步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将思政元素渗透... 在我国高等教育院校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长久以来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在落实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培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如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逐步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将思政元素渗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中,不仅能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价值的充分挖掘,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让学生形成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乐于奉献的精神。基于此,本文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思政元素 融合教学
下载PDF
经由汉字抵达传统文化的语言现场——以汉字专题研习为例
13
作者 魏荣葆 《江苏教育》 2023年第33期21-24,共4页
为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载体的特征入手,整体构建文化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角度,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进学生的文化体验。汉字专题研习的方式,正是基于学生主体回归,推动语... 为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载体的特征入手,整体构建文化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角度,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进学生的文化体验。汉字专题研习的方式,正是基于学生主体回归,推动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汉字研习 真实情境 审美体验 当代表达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建设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卫琼 《西部素质教育》 2020年第2期44-44,46,共2页
文章首先概述了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包括构建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在线平台课程为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组建教研团队,开发地方民族文化教材;构... 文章首先概述了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包括构建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在线平台课程为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组建教研团队,开发地方民族文化教材;构建多维课程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多维课程评价体系
下载PDF
走进《诗经》追溯文源 品读《蓼莪》秉承孝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施案例
15
作者 尹文偈 《成才之路》 2022年第32期45-48,共4页
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机械简单的教学方法不但难以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难以实现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高职院校各学科教学都应承担起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责任。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 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机械简单的教学方法不但难以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难以实现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高职院校各学科教学都应承担起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责任。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中的《诗经·蓼莪》教学为例,对其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以期提升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诗经》 《蓼莪》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培育高职医学生医德探索
16
作者 布丽榛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22年第4期23-25,共3页
在高职医学类专业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文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提升人文修养和职业素养。构建高职医学类专业的中华传统文... 在高职医学类专业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文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提升人文修养和职业素养。构建高职医学类专业的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医德 培育
下载PDF
“学以为己”: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践行方法
17
作者 余孟孟 《教师教育论坛》 2019年第2期45-48,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真正在基础教育阶段落实并发挥作用,其目的、内容、方法等的确定就应该遵循中国哲学传统的精神。"学以为己"内涵丰富,可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目标定位和精神实质。"学以为己"内含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真正在基础教育阶段落实并发挥作用,其目的、内容、方法等的确定就应该遵循中国哲学传统的精神。"学以为己"内涵丰富,可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目标定位和精神实质。"学以为己"内含的课程目标主要有三种,即"为己"而非"为人",力行重于记问,成人先于成才。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基本可以分为事实性课程、价值性课程和操作性课程三大类。以"学以为己"为旨归的践行修习方法有三种:一是"推己及人"的思考方法,二是"反求诸己"的自修方法,三是"克己复礼"的行为养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以为己” 中小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下载PDF
高职院校开发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策略
18
作者 罗小红 《广西教育》 2020年第11期39-41,共3页
本文论述高职院校开发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策略,针对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现状,从“大语文”和“大思政”角度提出高职院校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策略;从灵活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及及时评价课... 本文论述高职院校开发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策略,针对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现状,从“大语文”和“大思政”角度提出高职院校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策略;从灵活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及及时评价课程的内容、形式和效果两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开发与实施 策略
下载PDF
避暑山庄博物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探索与实践
19
作者 李妍 《中华辞赋》 2018年第10期33-34,共2页
避暑山庄博物馆高举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旗帜,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爱国主义教育职能,引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让未成年人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信心和自豪感。
关键词 避暑山庄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原文传递
立德树人: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教育的价值之维
20
作者 倪念念 《宏德学刊》 2022年第1期253-263,共11页
当前,我国高校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已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引导下初步建构起来,但因贯穿其中的价值内涵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确证而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充分彰显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维度,并将其充分展开为天下兴亡、匹夫有... 当前,我国高校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已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引导下初步建构起来,但因贯穿其中的价值内涵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确证而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充分彰显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维度,并将其充分展开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育,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教育及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教育三个层次。立德树人的价值内涵主要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来完成,包括构建科学的高校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整合历史性与现代性教育方法、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三条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立德树人 价值维度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